什么是忠臣?忠臣是六种干部之一,赵蕤在这本书里总结说,圣臣、大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这六种干部,叫六正。忠臣,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如此者,忠臣也。意思是说为了国家大事,为了国家大事夙夜为公、鞠躬尽瘁的,并不断推荐人才的臣子,才算得上是忠臣。像唐初名相,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一谋士——房玄龄就是这样的忠臣。他39岁追随李世民,辅佐李世民为大唐打下半壁江山,他给李世民推荐了很能人贤才。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每到一处,别的臣子热衷于收集财物,而房玄龄则“先收人物,致之幕府”。杜如晦、张亮、薛收、李大亮等都是房玄龄推荐给李世民的人才。房玄龄说:杜如晦有王佐之才,李大亮有“王陵、周勃节,可倚大事”,张亮“倜傥有智谋”,薛收才思敏捷。这些人都得到李世民的重用,在玄武门之变或贞观时期,政绩显著。尤其是杜如晦和房玄龄组成了佳拍档共同辅佐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作为智囊团骨干成员,为李世民献计献策,夺取政权。李世民当上唐太宗以后,房玄龄和杜如晦一起辅佐李世民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留下了“房谋杜断”的佳话。南怀谨的《正道的谋略》中还讲了一段故事。清朝入关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更加便利地管理国家,从顺治开始历史皇帝都有一个规定,当政后每天晨读一定读先朝实录,学习祖先治国理政的管理经验。袁子论曰:或问袁子曰:“故少府杨阜,岂非忠臣哉?”对曰:“可谓直士,忠则吾不知。何者?夫为人臣,见主失道,指其非而播扬其恶,可谓直士,未为忠也。故司空陈群则不然,其谈语终日,未尝言人主之非,书数十上而不知,君子谓陈群于是乎长者。此为忠矣。三国演义里的关内府杨阜是一个具备智、勇、忠、义、廉、直等特点的忠臣。魏明帝时,他又升了官。这个人有以“天下为已任”的抱负。但这个人却敢抗疏,就是敢给皇帝写反对意见的贴子。时常提写抗疏,但都没有被采用,他很生气,就提出辞官,但领导没批。有一天,杨阜进宫恰巧看到魏明帝穿了一件便服,吊 儿郎当的样子。他提醒魏明帝,上班时间穿这样的衣服真的不合礼仪。明帝默然,回宫更衣去了。不久,魏明帝一个疼爱的女儿死了,明帝心痛不已,表示要亲自送丧。他立即写抗疏说,先前大王和王后去世,皇上都有去送丧,现在女儿死了你却要去送,这真不合乎礼制。有人说,像杨阜这样的人,性格直爽、有骨气,但算不得忠臣,只能称为直士,他行下道而已,不给领导留面子,当面让领导下不来台,不过就是出风头嘛。如果当众让皇帝下不来台,皇上会很没面子。有人说,如果有第三人在场时,不要当面告诉他哪里有问题,要私下告诉他,别让领导脸上挂不住。而另一个三国名臣陈群的工作方法和杨阜正好相反,他和曹操父子、很多曹魏的高级的人员在一起。他从来不会当面指出领导的错误,而是直接写帖子,指出哪哪有错误,哪里必须整改。所以,同仁也没有知道陈群写抗疏的事儿。而后世的人都尊称陈群有道德有修养有学问又厚道的人,以法治国,以品论人,这才是真正的忠臣。其实,这只是工作方法不同,杨阜性格直,眼里容不得沙子,发现问题就会当面指出,不管领导脸不脸面的。而陈群的方法比较婉转,他不会当面让领导下不来台,也能达到目的。这本书里,南师还讲了王者之师、眼光高远的大臣、夙兴夜寐的忠臣、明察成败的智臣、奉公守法的忠臣、敢于讲话的直臣等。其实像李世民时代,魏征就是敢于讲真话的直臣,他爱进谏,大事小事管着李世民,生怕君王有失偏颇,时时刻刻匡正帝王的言行。他爱当面讲李世民的过失,而且说得吐沫满天飞,甚至喷到李世民的衣服上,气得李世民回宫后,还拿剑曰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其实,臣子是直臣也好,是忠臣也好,看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辅佐的君子的脾性和气度,魏征气得李世民牙根都痒痒,天天发誓杀了他,可也没舍得杀他。臣子与君王之间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魏征要换到别的朝代,估计别天天觐见,一次就脑袋搬家了。在这本书里总结说,圣臣、大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这六种干部,叫六正。六种反面的人才,即:具臣、谀臣、奸臣、谗臣、贼臣、亡国之臣六种邪臣,都不是正道的干部。南怀谨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复兴中国文化的传道者,一生致力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事业,谋略学风行时,很多人热衷于研究厚黑学、鬼谷子,但谋略是一把刀,它本身没有善恶,用得好,是救人的,用不好,就是害人的。谋略不是阴险的学问。老实诚恳就是高明的谋略。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先树原则,再立目标;第二章,先懂规律,再谈手段。第三章,道德与利益之间怎么选 ;第四章,言行举止没有小事;第五章,先学怎么做下属。第六章,再学怎么做领导;第七章,领导的核心力是用人。在六正与七恕是君臣两面共修之道,这本书阐述了为人处世的智慧与经验,值得职场上的我们学习与借鉴。喜欢这本收的宝宝戳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2、谏官直臣有一句古话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吸引人才:燕昭王当上了燕国国君之后,一直想招揽人才,郭隗就跟他说,从前也有一位国君,他想买一匹千里马,就让手下去寻马,后那位手下费劲千辛万苦打探到一匹千里马的消息,到了之后却发现马己经死了,于是就用一千金买了千里马的尸骨。国君很生气,手下解释说:我这是告诉天下人,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买千里马。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就有人送来三匹千里马。郭隗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招募人才,你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于是燕昭王拜其为师,给了郭隗重赏,果然,天下许多有才之士纷纷前来。启示:如今社会上值钱的是什么?人才。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发展核心的要素,也是创造财富关键的一环,很多时候企业之问的竞争,就是人才的比拼。合理配置:唐太宗时常和手下的大臣王珐谈论治国之道,在谈论到唐太宗手下众位大臣的时候,王珐对唐太宗的合理利用人才很是推崇一房玄龄善于出谋划策,杜如晦善于决断,唐太宗便用他们相互配合,治理朝政;李靖文武全才,善于治军带兵,唐太宗便用他统领军事;魏征~见微知著,胆气过人,唐太宗便用他为谏官,用来约束提醒自己;戴青办事稳重,井井有条,唐太宗便用他处理日常事务。使他们能在合适的地方发光发热。启示:团队中有了优秀的人才之后,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他们各司其职,在合适的地方发挥他们的长处,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要有能够阅读人的能力,根据人去制定目标或者机制。团队中有了优秀的人才之后,要求管理者必须要有能够阅读人的能力,根据人去制定目标或者机制。管理者应以每个员工的擅长的特点为出发点,安排适当的职位,并依照员工的优缺点做出机动性的调整,这样合理的配置才能让团队发挥出大的效能。军令如山,周亚夫是汉朝的大将,周亚夫奉命驻扎在细柳营以防御匈奴入侵,汉文帝亲自去视察慰劳军士。汉文帝到前几个军营时,都是驱车长驱直入,没有阻碍,将领们骑着马相送。到了细营,却遭到了阻拦,皇帝的使者说明情况后,守门的将领依然不肯放行,他们表示军营重地,军令如山,只听将军的命令,没有将军指示,不敢放任何人进营。周亚夫来了之后汉文帝才得以进入军营,将领又称:军营内不得纵马奔驰,汉文帝只好让马车慢慢地走。将军亚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并说:“穿戴盔甲的将士是不能行跪拜礼的,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汉文帝高度赞扬了周亚夫,称赞他治军有方。启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团队内部,必须要建立一套持之以恒的合理管理制度,在这个制度里,无论是谁,都不能逾越。有规矩的团队,就是一支军,没有规矩的团队,就是一班乌烟瘴气的乌合之众。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或者团队的背后一定有它们规范性与创新性的管理制度做为支持,有了这一套制度,才能工作流程和效率。留住人才韩信是汉代有名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然而刚开始的他只是楚王项羽麾下的一名小军官,后来因不受项羽重用,投靠了刘邦。可是在刘邦手下依然不受重用,韩信自己一打量,心灰意冷,便心生去意。刘邦军行军至南郑,韩信便只身离开了军队,萧何发现之后,赶紧策马追回,后向刘邦大力举荐,刘邦向韩信表达了歉意,采纳萧何谏言,拜韩信为大将。后韩信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击败项羽,建立汉朝,韩信功不可没。启示:人才离开公司,一是工资待遇不好,二是公司不够重视、受委屈了,像韩信如此的人才,将其置之不理,便是一件委屈人才的事。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曾经说过:发现人才后,一般从四个方面留人:报酬留人,感情留人、意义留人、未来留人。当一个企业吸引到人才的时候,管理者必须注意人才的待遇问题,只有满足关键人才的核心利益,才能使用关键人才的核心价值,人才才会尽大的努力为公司争取大的利益。广开言路:唐朝的魏征是一名直臣,“直”的意思就是敢于直言进谏,对于当时的皇帝李世民,魏征上书谏言的时候从来是直言不讳,从不给皇帝留面子。有好几次,李世民都十分生气,退朝之后,在自己的宫内发脾气,发誓一定要除了这个“老匹夫”,但冷静下来之后,又对网正不阿的魏征十分赞赏。在李世民执政期间,李世民多次听从魏征的进言,成就“大观之治”,应有魏征的一份功劳,也有李世民这种“广开言路”的作风的功劳。启示:俗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所以我们要求管理者一定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仅是下属,同事,甚至是客户的意见都可以为管理者提供良好的管理视野。#一看就懂的史记# #史记感悟# #古人的道理# #管理##直臣简介#
3、直臣与能臣贞观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同一年嫁女儿、妹妹。李世民偏心女儿,女儿的嫁妆比妹妹的嫁妆多了一倍。直臣魏征讲了个故事,李世民乖乖把女儿的嫁妆缩减了一半。长孙皇后听闻此事后,不但不生气,反而重赏魏征。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的嫡长女,名叫李丽质。长乐公主在李家排名第五,从小在长孙皇后膝下长大,自然金贵。贞观十三年,李丽质13岁,到了待嫁的年龄。李世民心疼女儿,挑选了国舅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作为驸马。长孙冲本人德才兼备,又是李丽质的表哥,两家结为亲家,李世民尤为满意。同一年,长公主永嘉公主嫁给大将军之子窦奉节。李世民偏心女儿,女儿是长孙皇后所生,而妹妹只是太上皇李渊的女儿,亲生女儿的嫁妆自然比妹妹多了一倍。本来这只是李世民的私事,可是李世民身在皇家,大臣们知道此事后都觉得不符合礼节。李世民恼羞成怒,不接受群臣的意见。直臣魏征知道后,一改以往的直来直往,而是给李世民讲了一个历史故事。魏征讲道:“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陽。”原来,汉明帝在位时,要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大臣建议按照楚王、淮阳王的标准来分封。汉明帝却对大臣说:“我的儿子,怎能和先帝的儿子楚王和淮阳王相比呢?”终,汉明帝的儿子只领到楚王和淮阳王封地的一半。听了这个故事,李世民虽心有不甘,但还是听从魏征的意见,把女儿的嫁妆缩减了一半。李世民回到后宫,把这件事告诉了长孙皇后,生怕她不高兴。长孙皇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夸赞魏征:“常听说陛下很喜欢这个魏徵,以前还不知道他有什么特殊才能,今天听陛下这么一说,他果然是个贤能的大臣啊!这是陛下的福气!”长孙皇后往魏征府上送去许多布匹和银两,以示嘉奖。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正是得了魏征这样的贤臣,才能永远机智待人处事。李世民正是有了长孙皇后这样聪慧的贤内助,才能治国齐家两不误。#直臣简介#
4、大明直臣中华贤士(三)我们都知道有“圣人”,“亚圣”,但很少有人知道同时期还有一位“和圣”,其实名字大家也听说过,只不过对不上号,因为我们都知道“坐怀不乱”这个典故的主人公,他就是柳下惠,被孟子称为“和圣”!柳下惠是春秋时期人物,他是鲁国人,在鲁国经历了“三仕三黜”,别国高官厚禄请他,他就是不愿离开鲁国,在鲁国度过了沉浮人生。孔子在《论语》中将柳下惠和微子、箕子、比干等三个殷商时代的人放在一起记载,微子、箕子、比干三人都是殷商时代的著名直臣,面对黑暗的政治刚正不阿,微子被驱逐,箕子为奴,比干杀身成仁,他们都坚持正道,以直道事人,将柳下惠与这三位大贤放在一块,是对柳下惠的高度肯定,柳下惠后来在民间教学,被孔子称为“遗落的贤人”。
5、直臣别称明朝时期,有个官员奉旨巡视浙江,回京后去著名直臣章纶府上拜访。喝过1杯茶后,章纶拍着他的肩膀哈哈大笑,说了1件事,那人听后却大惊失色,掩面而逃。章纶,字大经,号葵心,明朝乐清县人,出生在雁荡山麓南阁村,史书记载他“性亢直,不能偕俗”。就是这样一个性情耿直的人,对自己的家乡却是常常挂在嘴边称赞。相传有一年春节,在京城做生意的温州老乡,给章纶送了自家包的粽子做为年礼。这包粽子的粽叶是不远千里从家乡雁荡山运过来的。在雁荡山一带有个习俗,正月里是要吃粽子的。章纶收到后高兴,想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就把粽子分给了同朝为官的大臣们。大臣们吃后纷纷称赞粽子甜糯清新,还有人来向他打听包粽子的叶子那么大是哪里来的?章纶得意万分,先是对家乡的美景一通夸赞,直让人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后又说,我们那儿包粽子用的叶子,都是取自一种的碗口粗的毛竹。这件事不知道怎么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他对那传闻中的世外天地向往,对这碗口粗的竹子很是好奇。于是皇上就召来章纶,说自己想去雁荡山游玩,要他做向导。章纶一听,大惊失色,我只是和同僚开开玩笑,上哪给你找叶子能包粽子的竹子。你要是去了没找到,我不就成了欺君之罪?他慌忙跪下,找借口打消了皇帝的想法。还有一次,一个京官奉旨巡视浙江,顺道去雁荡山游玩。休息时他捧着竹舀子,喝着甘甜的泉水,想起同僚章纶对自己家乡的赞美:“茶水清清,款待远宾,细瓷茶碗,玉洁冰晶”。再看看自己手里,这分明就是乡人用竹子削出来的,哪来的瓷碗?“嘿,这老小子每日里一本正经,没想到还会说瞎话,看我不拆穿他。”他偷偷摸摸地藏了一个竹舀子准备带回京当证据。那京官回京,匆匆处理完公事,就直奔章纶家。见了章纶就嘻嘻一笑,谈起自己去雁荡山一事,说到那又清又凉回味甘甜的茶水时,摸了摸袖子,就想把藏着的竹舀子掏出来。哪想到,章纶忽然长叹一声,皱起眉头:“唉,我老家这几日来信,乡人跟我诉苦,说放在路廊里的细瓷茶碗,总是被外乡的过路客人偷!办法想尽了,无奈只好用竹舀子去替代!”“谁料到连竹舀子,还有人偷!我们京城下去的大官,也不例外,连竹舀子也会偷!他们吩咐我,多留点神,抓住了官偷,要奏明圣上,狠狠处罚!”说罢,他促狭一笑:“贤兄,你要是知道是谁做的,一定要告诉我啊。”那人一听,羞的无言以对,连忙找个借口告辞,回家后就把竹舀子丢灶台里烧了。章纶对家乡雁荡山的爱不只是在这民间传说里,史书中也有所记载。1454年,章纶和谏官钟同上奏明代宗,重新立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储君。代宗是趁着哥哥英宗被蒙古瓦刺部抓了,登基为帝的。他废黜了侄子,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虽然现在儿子死了,但他还年轻还能再生,怎么甘心把皇位还回去?于是代宗就把章纶和钟同2人下了大狱。在监狱里呆了3年,章纶虽然受尽折磨,但他苦中作乐,用破瓦锈铁写下了让人叹为观止的194首诗,统称《困志集》。其中描写雁荡山的《雁山十二咏》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心生向往。@碳奇闻钱塘人前翰林学士倪谦及东吴钱溥读《困志集》后,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倪谦说:“予捧诵之,则见其发诸肺腑,协诸声音者,皆和平怡怿,凡以寓夫爱君忧国之诚,思亲怀旧之感,而绝无怨悱抑郁之态焉。故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观公是诗,忠孝之志可知矣。”这虽然是在狱中写的,但并没有对朝廷君王的怨恨,也没有抑郁不得志的悲哀;有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对家乡雁荡山的依恋。你以故乡为傲,故乡以你为荣。#历史开讲#
6、直臣的读音寇连材何许人也,梁启超称他为烈士,野史笔记和民间传说都称他为忠义爱国之士,他因直言上疏被慈禧斩首;梁启超,清流d、维新派都纷纷称赞他的忠烈之举,更有人将他比作大明朝的直臣杨继盛。他真如传说中的那样正义敢言吗,如果你相信了,那你就太天真了。抛妻弃子入宫为太监,成了慈禧当红眼线寇连材出生于北京昌平一个普通农民家中,小时家境殷实,还读了几年私塾,成年后娶妻生子,靠种地为生,一家5口虽然生活艰难,但也勉强度日,23岁那年,寇连材的父亲因田界之事与财主打官司,丢了家里生存的土地,父亲也抑郁而亡,走投无路的寇连材只好抛妻弃子,流亡到京城入宫为太监。说起这寇连材,也是个苦命人,出生于直隶昌平府一户农家,家里穷,孩子多,又要求生计,15岁时,寇连材的父亲通过当地退休老太监的帮助,花银子找了京城“刀子匠”小刀刘,一刀去了儿子的根儿,又花银子托人将儿子带进宫,成了正式太监。进了宫,有人照应着,加上寇连材人精嘴巴甜,很快混上了梳头房的差事,这便跟慈禧进了一步。慈禧喜欢这孩子,就给了些好处,让他做了会计房太监,后来又升到奏事房太监。这其中也少不了“老叔”李莲英的帮衬,就这样,寇连材虽然年纪不大,却成为慈禧身边的红人。#八封手册#
7、盛纮直臣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屈原,本是芈姓,楚武王的后代,纯粹的王族苗裔。他本名屈平,字原,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堪称是楚王的左膀右臂。他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历史上评价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我认为他的爱国只局限在热爱楚国,而非爱的整个华夏。不知道我的观点是否恰当。#古诗中的历史# #历史人物解秘#我的初心是希望通过阅读好书,帮助更多的朋友远离烦恼和痛苦,感受到幸福和安乐。欢迎大家来我的主页看好书分享,相信您一定会有收获!
8、直臣排名大帝的股肱之臣,得力干将普里戈津说,如果俄罗斯武装部队里没有这么多的阿谀奉承、过度崇拜和其他负面因素,那么我们特别军事行动的效率将大大提高。这让人很吃惊,仁义无双、信义无双的大帝的军队里居然有很多阿谀奉承、过度崇拜的人,肯定不是说杰夫,杰夫是古往今来罕见的直臣,从来不会趋炎附势而讨好大帝而来表忠心,再说杰夫也不是军人,肯定也不是说卡德罗夫,卡德罗夫的话句句珠玑,言辞恳切,从不骄傲自大,更从来没说过大帝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