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据说始于章士钊,1903年,他在主办《国民日日报》期间,曾将日本宫崎寅藏新著的《三十三年之梦》,编译成《大革命家孙逸仙》,公开出版,值得一提的是,章士钊一时笔误,将孙的真名孙文与化名中山樵的两个姓(中山为复姓)连缀成文,写成了“孙中山”。“孙中山”这个名字随着章书而传开,这种低级错误虽遭友人指责,然天长日久其竟成了孙氏的正式名字。《酒旗风暖少年狂—陈独秀与近代学人》石钟扬著#孙简介中山#
2、孙中山纪念堂结构图中山市的孙先生是一个职业的革命家,他这一生的成就既很大也很小,说很大是孙先生让全中国的人都知道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件事,说很小是因为孙先生根本没做成什么像样的事,当时中国说得上话的军阀们都不爱搭理他。孙先生就算当临时大总统的时候也特别落魄,这哥们除了精神之外,几乎一无所有。辛亥革命之后,孙先生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但是吧,新开的民国朝廷没钱啊。你说你是中国的新当家,好嘞,安徽督军立马来南京找孙先生要钱。孙先生是个爽快了,听到安徽人民反抗满清的余孽要钱,大笔一挥就是20万,安徽的使者也开心。结果安徽人跟着胡汉民去拿钱的时候,才发现国库就10块钱,整个人都气炸了,孙总统的声望也跟着一落千丈。但是孙总统没办法,他是真的没有钱,后来孙先生混不下去,把总统位置让给臭名昭著的洪宪皇帝袁世凯之后,又溜达到日本去搞新的革命集团了。孙先生一辈子都在跑路,根据《历史深处的民国》的数据说,“为了革命,不辞辛苦,一生四次横渡太平洋、四次横渡印度洋、六次横渡大西洋、四次到美国、四次到英法、六次到越南、九次到新加坡、四次到马来西亚、两次到泰国、十五次到日本……总计行程达二十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五圈。”可以说孙先生一辈子都在为革命奔波,不管别人说他是孙大炮(批评他只会出嘴巴),还是攻击他各种私德有亏,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个孙先生确实是指引一代人,也不负他的“革命、奋斗、救中国!”实在是值得大家敬佩、学习。#读书笔记:历史深处的民国#
3、孙中山纪念堂图片孙武彦(中山孙)亲筆墨寶【天下為公】【博爱止戈】
4、孙中山纪念堂简介资料广东中山,因出了孙中山先生而由原香山县改为此名。昨天,五一小长假第一天,下着不大不小的春雨,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参观的游人还是很多,大巴车一辆接一辆,小红旗下,小红帽、小黄帽们依序而动,认真参观。从前,只知道孙先生是个伟人,来到此地,方知这个依山傍水的翠亨村,还真不是个简单的岭南小村,不仅风景美丽,而且村中出了不少的大人物,比如杨殷烈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方小小的局部的社会环境,能够影响其居民几代人的成长!
5、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病重。在他昏迷不醒之时, 众人趁机在他床前商讨后事。汪精卫首先发言:“孙先生万一不治,应葬在北京景山。”没想到,他话音刚落,已经昏迷多时的孙中山竟然醒了过来,艰难地摇着头说:“不,不,我要葬紫金山。”孙先生的这份遗愿,差点让南京市改为中山市!这话一出,众人一脸茫然,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知道紫金山在哪。汪精卫连忙问道:“紫金山在哪?在北京郊外吗?”中山先生已无力回答,只是微微闭上眼睛。后来经过打听,才知道紫金山在南京。弥留之际,中山先生留下遗嘱,其中有这样一条:“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孙中山去世后,遵照他的遗愿,将他以国葬的规格,奉安于紫金山南麓。孙中山先生埋骨南京后,他的追随者提出这样一个建议: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将南京市改称中山市。这份倡议书在中山先生去世仅仅两天后,在报纸上就大幅刊印出来:“孙中山遗命、葬于南京紫金山……(一)中山葬于紫金山,南京城改名中山城,(二)北京之中央公园,改名中山公园,建立孙先生铜像。”中山先生逝世三天后,各团体联合会代表在上海召开会议,作出这样一项决定:“南京因辛亥年孙中山先生就任大总统,应改为中山城,并再建中山公园,以为开国元勋纪念”。对于这样的呼声,北洋政府的当家人段祺瑞从内心里十分排斥,但又不好直接拒绝,只好默不作声。毕竟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第一功勋,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这事他还真不好直接反对。不光是段褀瑞,绝大多数人都不好提出不支持意见,怕成为众矢之的。但是,有一个人就大胆站了出来,对这一倡议坚决反对——他就是同盟会和国民d的元老章太炎!章太炎为什么捉出反对呢?一,论资历,章太炎的革命资历与孙中山相比不遑多让——章是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早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章太炎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后来,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被捕入狱。出狱后,孙中山等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报《民报》,后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与宋教仁等一起共同辅佐孙中山,成为同盟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1917年,章太炎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d,在苏州以讲学为业。在同盟会成员中,只有章太炎跟宋教仁敢于向孙中山提不同意见,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二,论才华、成就,章太炎是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章太炎桃李满天下,个个都是大师,比如黄侃、吴承仕、钱玄同、汪东、朱希祖(五大天王)、钱家治(钱学森父亲)、刘半农、周树人(鲁迅)、作人哥俩、许寿裳等等。当然,章太炎有名的就是鲁迅。可以说,章太炎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具有崇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对于将南京市改名中山市,他提出了三条反驳理由:一,国家非一人之私,虽一省城亦不应施号以自伐。把南京改成中山,是想学美国华盛顿命名城市,孙中山功勋固然卓著,但比当年建都于此的明太祖朱元璋相比,还是差了点吧?朱元璋都不敢做这事,孙中山就更不应该了。二,孙中山本人“亦知虚号不足重也”。民国元年,孙中山就把自己老家广东香山县改为中山县,但袁世凯当了总统,中山县就又被废除,改称了香山县。后来,孙中山入主广东后,并未恢复其“中山”县。看来,孙中山本人并不看重这种虚名。第三,“中山”两字不宜以易城邑正称。孙中山之名是怎么来的呢?其本来是叫孙逸仙,在他避居日本时,投宿旅馆时为安全起见,用了“中山樵”的化名,“中山”是日本姓氏。后来章士钊在翻译介绍孙中山革命事迹的书籍时,将其本姓“孙”和日本姓氏“中山”连缀在了一起,写成了“孙中山”。这个名称虽然比“孙文”晚出,却因其平易大气、掷地有声而迅速流行。直到今天,海峡两岸民众一般都以“孙中山”称之。而中山先生自己用得多的,其实是其本名“孙文”。这”中山“本日本一个姓氏,怎么可以用来命名中国一个大城市呢?经章太炎这么一反驳,尤其是第三点,直中要害。这下,鉴于章太炎的影响力,再加上人家说的有理有据,就没人再提将南京改名为中山之说了。后,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只好退而求其次,再度将广东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这件事才草草收场。
6、汉平帝刘衎,谥号孝平皇帝,是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兴之子。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辛酉岁,九岁时登基,后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图~汉平帝。#孙简介中山#
7、翠亨村,中山市区东南20多公里,是孙中山出生和长大的地方,现在建成了一个以纪念孙先生和国民革命先贤及非遗文化展的地方。中山先生的幼名叫帝象,以前只知道孙文,孙逸仙等,还真的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如今回头来看不得不说,这个幼名真的挺神的。其中玄妙之处非我辈所能参透,看来取名不得不慎啊。以前去过韶山,也去过溪口,这次来翠亨算是把近现代三位伟大人物的故居都拜谒了一遍,也算不枉作一回中国人。#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