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书法简介(荣光书法家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8 13:08:47 浏览
1、荣光书法家简介

一幅小楷书作成就了一位江南才子和一位书法女神的婚姻,他就是苏州才子王芑孙与擅长小楷的书法才女曹贞秀的爱情故事。王芑孙,苏州人士,其祖先曾在明代位极人臣,之后家道中落,到他这辈儿,虽然才华横溢,诗书,然而时运不济,老大一把年纪,才中了一个举人。王芑孙早年丧偶,一直单身,虽然仕途不顺,但因其是个文墨髙手,加之才气过人,在江南一带也颇有名气,三十一岁那年,京官曹锐掏出其女曹贞秀一幅小楷。于是,王芑孙大惊暗暗称道:才女啊,相见恨晚!之后在曹锐的操持下二人很快成婚,并随曹锐进京。在京十二年王芑孙王芑孙经历了中举,以及之后的数次会试不第。也经历了与王公巨擘、馆阁人士的深度交往,在当时诗坛赢得一席之地。而曹贞秀除了为丈夫生下四个子女外,还在书法上获得了相当大的荣光,刘墉亲手为她题写“写韵轩”斋号,每天上门求字的人踏破了门槛。进京十二年后,王芑孙携家带口回到苏州,王芑孙继续吟诗作赋,曹贞秀仍然写着她娟秀的小楷。舞文弄墨,在当时很难过上富足的日子。然而他们相濡以沫,岁月静好,诗书相和,优哉游哉,从而留下了二人文墨言情的美妙佳话。#荣光书法简介#

2、百年荣光书法100字

这个浙江人,是中国后一位书法全才,一生毁誉参半,写得字只有“二王”能比!浙江自古人杰地灵,在书法史上更是名家辈出,智永、褚遂良、虞世南等皆是浙江人,“书圣”王羲之也是在浙江会稽山写下了千古绝品《兰亭序》,赫赫有名的书法“兰亭奖”,也多在绍兴举办。可以说,浙江籍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宋以后,中国书法无法再现晋唐之时的荣光,在此之后的书法家很少有影响力遍及书坛、奉为书尊的人物。当此时也,又是一位浙江籍的书法家力挽狂澜,令书坛为之一振,他就是被誉为“诗书画三绝”“八体皆能”的赵孟頫。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生于浙江吴兴,他是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是赵宋宗室成员。1279年,南宋彻底灭亡,赵子昂也因此成了前朝遗民、亡国子孙。起初,他立志隐居,不仕元朝,但是当1286年,元廷征召时,他还是响应号令入见忽必烈,得到了重用。元朝于他有亡国之恨,但他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虽然在艺术领域他无可指摘,但出仕元廷让其一生饱受指责,毁誉参半。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就说他:“以宋朝皇族,改节事元,故不谐於物论。”若以书法来说,改节事元,也让他的字得了“奴书”之名。但据实而论,其书法的无懈可击只能让批评者从他的人格入手攻击了。元代陶宗仪认为赵子昂:“尤善书,为国朝第一,篆法石鼓诅楚,隶法梁、钟,草法羲、献。”诸体皆妙,论成就只有“二王”能与之一较高低了。赵孟頫传世作品较多,但若论笔法精熟自然而无矫饰,那么他的手札才是佳,这些手札真迹多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有七件自然俊逸,是精品中的精品,它们是《付至纸素帖》《致德辅教谕尺牍二札》《致晋之尺牍》《致进之提举尺牍》《致廉访监司相公尺牍》和《致埜堂提举友旧执事尺牍》。这七帖以行草书写就,起笔露锋、侧锋行笔,笔画纵逸洒脱,“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深得羲献笔法精髓,韵似《圣教序》与《十七帖》,此外还融合褚遂良、李邕、陆柬之、宋高宗赵构等人笔法,真正做到了集晋人之韵、唐人之法、宋人之意之大成,精熟有度,更显妍美遒劲。赵孟頫这七件手札,一气呵成,点画精纯,无一笔有懈怠之气,值得好好玩味。现在,我们将这些札记集合为一帖《手札七种》,极度还原原作面貌,点画清晰自然,纤毫毕现,特向您推荐!

3、2019荣光书法作品

这是父亲老大人留下的民俗文化遗墨,今天从书柜里翻出,浓浓的墨香从这些陈旧的纸中渗出,让他的又一次聆听父亲的谆谆教诲和耳提面命,仿佛他老人家就在身边,不曾离开这个世界半步!这些字,伴随父亲一辈子,也让父亲为之自豪了半辈子,在他生活困苦的时代,书法成就了他,也荣光了他,让他不仅养了家也糊了口,让他少遭了许多罪,就是现在,在故乡的山村亭子,随处都能见到父亲留下的遗墨,让他的亲人至今还能沐浴在他的荣光下,风雅地生活着!感谢父亲,感谢书法!

4、新时代荣光书法作品欣赏

4月19日 暴雨前几天,两期学员组织了一场聚会,我有事没能参加。在聚会群看到有同学在进行书法展示,现场挥毫,笔墨铺开,很多同学点赞叫好。我也围观了起来。看那同学屏气凝神,提按顿收有些章法,只是落笔之处,尚显稚嫩。在我看来是断不能称之为书法的,但上前求字的人不少。过了一阵,我们的班长也上去求了两幅。我忍不住私信给她:"要那么字干嘛?“要来了也不要挂。” 班长回我:”开心就好!”收到回信,禁不住思忖了片刻。我至于那么较真吗?就算那些字登不上大雅之堂,能赢得喝彩对习字之人也是莫大的鼓励,对求字之人也是莫大的荣光。而我却偏狭的认为,不是书法作品就不能展示,更不能装裱上墙。开心就好,才是做人应有的姿态吧。有些较真,显了自己的小气,伤了别人的自尊。

5、国之荣光书法作品

孙晓云:愿多一些人民艺术家,少一点哗众取宠的书法“大师”!书法艺术圈的人,是喜欢称“大师”的,也热切成为“大师”,以求流芳百世。比如民间的艺人,能写一手“江湖体”,留一撮山羊须,穿上布鞋唐装就敢称“大师”。美院的教授、博导们,会在宣纸上涂墨,读过几本西方的艺术理论,懂一点形式构成,也敢称“大师”……事实上艺术领域要出一个大师级人物,何其之难?几百年难得出现一位真正的大师!现在一些人想出名都想疯了!为了达到快速成为后世敬仰的“大师”之目的,他们不惜铤而走险,抛弃传统,另辟蹊径,走上一条“邪路”甚至是“不归路”书法界的各种“大师”随口就可以说出一大串。比如在网上热衷于被称为大师的有王镛“艺术书法”大师、王冬龄“乱书”大师、沃兴华“丑书”大师、曾翔“吼书”大师、邵岩“射墨”大师、张强“盲书”大师、曾来德“丑书”大师、田氏兄弟“田楷”大师……等等他们的艺术水平究竟如何尚且不论,但就他们这种热切想成为“大师”的心理,就不适于传统书法的默默传承,而他们所带来的更多是颠覆性的破坏!对于这种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艺术大师”梦,近中书协主席孙晓云“一语惊醒梦中人”,告诫说:“别再幻想做大师了,你写的书法能被老百姓喜欢就不错了!”孙晓云担任中书协主席以后,倡导“传统书风”的回归,强调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确实是让整个书法界重新把目光聚焦在了那些传统的书法家身上。而那些相当“大师”的哗众取宠的“艺术家”逐渐退居舞台边缘。大众的审美眼光,也再次回归传统。孙晓云说:“我干的事情就是以笔胜口!我也不想当大家,我也不是大师,我也做不成大师,这个时代没有大师大家。我就想做一个人民欢迎的艺术家。大家都说我写得好,那我就是惠民服务,我觉得就是无上的荣光和激励!”是时候给各种“大师”们泼泼冷水了!“这个时代没有大师!”孙晓云主席这句话说得实际,也相当有分量!但愿我们这个时代,多一些传承经典的“人民艺术家”,少一些哗众取宠的“大师”!墨公谈书法学习过程中的三个“盲区”,初学者必看近日在网上看到书法主播墨公的一段视频,谈到书法学习过程中的三个“盲区”。作为书法爱好者和亲身实践者,听过之后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特分享于此,并希望大家一起探讨交流“盲区”是什么意思?就是人的视觉不能到达的地方。书法学习过程中的“盲区”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因为学习者自身能力不能看懂某些问题的时候,往往陷入迷茫或走错路。书法学习过程中有哪三个“盲区”呢墨公认为,第一个“盲区”就是选帖的时候。此时,学习者本人因自身水平所限,不能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好的范本,就出现了第一个盲区。因为初学者不太了解书法这门艺术,往往容易用一见钟情的方式去选帖。比如喜欢选欧阳询、柳公权这些比较顺眼的帖,往往不太容易去选颜真卿的帖,但是楷书真正的高手是颜真卿,他的帖才是好的帖。行书、草书也是如此,行书好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但是大多数人选的恰恰是《圣教序》。《圣教序》是集字,不如《兰亭序》如果不选王羲之去选别的,那就更不好了,比如有人选赵孟、选米芾,他们都是从王羲之字中脱胎出来的。所以,第一个“盲区”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些老师或者真正的行家来把关,避免陷入到盲区当中。第二个“盲区”出现在临帖的时候。有人说不用亦步亦趋地临,有人说不用写得那么像,这些说法都是奇谈怪论。要走进古人,临帖就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个是“形似”,一个是“神似”。形似就是字形上比较像,这是一个初级阶段,一般人要达到的目标。从“形似”到“神似”,还有一个过程。如果满足于形似上差不多就够了,就开始放手不写了,这就出现了误判。实际上临帖首先要做到“形似”,然后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要达到“神似”,此时方学到了精髓,达到学习古人的目的第三个“盲区”就是走出古人,形成自己风格的时候。由于很多人比较着急成名,可能学的时间不长,学古人学得尚不到位,从“形似”到“神似”都没完成,甚至“形似”都还不够,强行往外走,那么你的基础就不是很好,难以走远。如果经常性地与行家交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那么就可能会吸取别人的一些经验。特别是坚持多临一段时间,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都完成了,这个时候再涉猎别的一些帖,比如颜真卿、米芾、黄庭坚等等,做一个融合,再读一些书,自身的学养和修养都够了,那么走出来的时候可能就会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