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屏简介(张翠萍后怎么样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8 13:10:45 浏览
1、张翠萍后怎么样了

1982年,河北省有一位名叫张翠屏的农村妇人去世,她的儿子为母亲整理遗物,结果发现了一个欠条,上面写着:八路军欠了她7千多斤公粮。张翠屏出生于河北兴隆,她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由父母做主,嫁给了老实本分的农村小伙朱殿昆。婚后二人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虽然不富有却很幸福。但这一切幸福,都被日本人毁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许多农民也纷纷走上了抗日的道路。朱殿昆原本也要去参军,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成,虽然没有去战场,但是却当起了当地的交通员,给八路军传送情报。受丈夫的影响,张翠屏也加入到了地下活动中,她的家变成了八路军的秘密据点。从此后,勇敢、善良的张翠屏,没日没夜地照顾伤员、为八路军浆洗、缝补衣裳。除此外,张翠屏家里,还经常为附近的一些队伍提供饭食,每次队伍都会“打欠条”。这样的“债权”关系维持了几年的时间,后张翠屏家里面的“粮食欠条”竟然有7000多斤。而在长期的合作和作战中,张翠屏夫妇和八路军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里,张翠屏夫妇送出了无数重要情报,掩护了一批又一批八路军战士,堪称“无名英雄”。1945年,张翠屏的丈夫在送情报途中,被捕后不幸牺牲。丈夫走后,张翠屏选择了坚强,继续为八路军坐事情,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日本人终于被赶出了国门。那一刻,张翠屏的心情异常激动,动荡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建国后,国家发布一条规定,曾经收到过“粮食欠条”的人都能凭借着欠条和政府兑换小米。7000斤,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是张翠屏选择了沉默,她自始至终都未曾动过兑换粮食的念头。哪怕在困难的时候,张翠屏也没有去换小米,坚决不给国家添加负担。直到张翠屏去世,儿子才知道父母的英雄事迹和那7000斤欠条,终他将欠条烧毁,他知道母亲这也是母亲想要的结果。张翠屏虽然是普通农村女子,但是她却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国家大义”。致敬[祈祷][祈祷][祈祷]#历史人物##张翠屏简介#

2、海南张翠屏判决新消息

[浮云]“等我死后,无论你看见什么,听到什么,都不要声张”41年前,河北农村妇女张翠屏临终前,再三交代儿子即将发生的事,她清楚,自己死后许多事情不受控制,只能生前交代完毕。站在床前的年轻人虽然听不懂母亲在说什么,可他一向孝顺,哽咽着答应,谁料就在下一秒,张翠屏就永远的闭上了双眼,不久后,屋里传来阵阵哭声,可那名年轻人却双唇紧闭,任由眼泪直流。过了一会儿,一个年纪相仿的女人快步走来,红着眼眶劝道:“海清,咱妈肯定不愿意看到你这副样子,收拾收拾,去外面招呼亲戚们吧。”几天后朱海清在妻子的陪伴下,为母亲举办了一场葬礼,虽不隆重,但却请来了不少亲友,奇怪的是,其中一人自打进门起就不停的观察周围,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而当朱海清上前询问的时候,那人却又连连挥手,坚持说“没什么”。一直到夫妻俩打扫张翠屏房间的时候,才在衣柜上方的位置上发现了一个沾满灰尘、气质古朴的盒子,本来朱海清是打算把母亲贴身物品放到棺材里,和死者一起入葬的,但后来想了想,又觉得总得留点念想,于是便没有这么做。彼时,他还没意识到自己的无心之举,却给自己以后的生活埋下了伏笔。妻子一向细心,也读过几天书,看到那个盒子后觉得并非凡品,便想着打开来瞧瞧,一眼就看到里面装了一堆泛黄的纸条,上面的字迹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早就变得模糊不清,仅有几张还能勉强看到“借八路军”等字样。意识到这件事不简单后,她慌忙把朱海清找来,夫妻俩把家里的大门锁上,借着微弱的灯光一页页翻阅那些欠条,发现这些都和一个名叫李运昌的人有关,他到底是谁,又为何会欠这么多东西,这是否和母亲临终前交代的那句话有关?一个又一个谜团出现在两人面前,朱海清还未彻底摆脱丧母之痛,就被这个名叫李运昌的人给难住了,索性连觉也不睡了,披上衣服就去找大伯商议此事,没曾想,还真就有了新的发现。原来,这李运昌是当年打鬼子的抗日英雄,后来不幸受伤逃到了张翠屏所在的村子,因为丈夫就是地下交通员的缘故,她平日里懂得不少掩藏踪迹,传递情报的技巧,眼下看到八路军受了伤,自然要救。可不久后,又有一批受伤的战士们出现在村头,根据部队首长指示,他们不能要百姓一针一线,为了填饱肚子,只得先把欠条补上,等到战争胜利后再来偿还村民给他们的粮食。张翠屏经验丰富,又是革命烈士的家属,平日里主要负责和八路军战士们打交道,宛如他们的亲嫂子那般贴心、细致入微,生怕他们饿着冻着,而这份恩情,李运昌等人终身难忘。只是没想到,当一切平息后张翠屏却带着儿子离开了村子,原因是鬼子撤退之前再度进行了大扫荡,不少村民为了保全性命,只得丢下房子远走他乡。至于那些欠条,她的本意是留给自己做个念想,索性把它们装到了盒子里一同带走,战火无情的摧毁百姓赖以生存的家园,好容易赶跑了日本鬼子,本想着感谢恩人的时候,张翠屏却不见了,这让李运昌感到万分自责。时隔几十年,张翠屏疾病缠身之际,也从未想过要找政府寻求帮助,只因为她不想因为自己浪费公众资源,却没想到,李运昌等人正在苦苦寻找她的下落,一直到1982年去世,张翠屏也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儿子朱海清。如果不是大伯如实相告的话,他肯定猜不到原来母亲竟然是抗日英雄,且当年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了那么多受伤的八路军战士,那么,那个名叫李运昌的人如今又在做什么呢?几个月后,朱海清家门口突然来了一群陌生人,为首的正是李运昌,当时他虽然已经退休,可还是想要尽力寻找麻利嫂张翠屏,多方打听后总算找到了他们母子俩的下落,可没想到,却已经是天人永隔。看到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欠条,一向坚毅勇敢的李运昌没忍住掉了几滴泪,随即强忍内心的悲痛,把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尽数说出,末了,他哽咽着感慨道:“你的父母,为革命,为百姓牺牲了太多,这些欠条就是好的证明。”按照上面所说的7000斤粮食换算的话,相关机构一定会给予张翠屏母子俩相应的补偿,而那笔钱足以让他们下半生吃喝不愁,可她没有这么做。无论是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岁月,如果没有张翠屏夫妇这样舍生忘死、不计个人利益得失、为祖国奉献一生的人,哪里会有如今的幸福生活呢?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虽然已逝,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之后还有更绝妙的故事分享,不妨点个“关注”,为您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3、张翠萍的儿子

1982年,朱海清在母亲留下的木匣子里,发现了近7000斤粮食的欠条,欠债人竟是八路军,也由此揭开了一段感人往事。朱海清的母亲叫张翠屏,是河北省兴隆县一个普通农家的女儿。她从小就吃苦耐劳,和男人一样下地干活,上山砍柴。19岁那年,张翠屏嫁给了农民朱殿昆。因为她爽快麻利,村民们都叫她“麻利嫂”。抗日战争打响之后,朱殿昆积极加入了抗日队伍,为八路军传递情报。张翠屏受到丈夫的影响,也积极给八路军帮忙。因此,部队里人人都知道有个“麻利嫂”。1943年1月21日,李运昌司令的部队正驻防在兴隆县达峪村,突然得知,他们的行踪暴露,日军已经出动了7000余人,达峪村的各个路口都被堵死了。在这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李司令果断下达命令,将所有文件都销毁,然后所有人不惜一切代价突围。“麻利嫂”得知情况后,主动站出来,要给八路军带路,可李司令看着身怀六甲的“麻利嫂”,有些犹豫。“麻利嫂”却豪爽道:“你不要看我肚子大,我身体硬朗得很,那条路我经常走,熟悉着呢。”于是,“麻利嫂”带着300名八路军,踩着厚厚的积雪,穿过山林,来到一处陡峭的悬崖下。就在众人还在傻眼的时候,“麻利嫂”已经拿出绳子,开始攀爬了。后来,战士们也都顺着绳子爬上了山顶。当他们走在一处结冰的河面上时,“麻利嫂”不慎滑倒,,动了胎气,“麻利嫂”知道自己要生了,忙叫战士们转过身去。李司令见状,赶忙叫女同志上去帮忙,并命令男同志们转过身排成一堵人墙,为“麻利嫂”挡住寒风。不久,“麻利嫂”便顺利产下一个男孩。因为怕被敌人追上,“麻利嫂”待身体稍微恢复了些,就由战士们背着继续赶路。到达一个小村子后,李司令把“麻利嫂”安置在一户农家里。根据当地风俗,第二天李司令买了鸡蛋、红糖和面粉去看望“麻利嫂”。“麻利嫂”说什么也不肯收,俩人僵持不下,“麻利嫂”见场面有些尴尬,就请李司令为孩子起个名儿。李司令想到这孩子是在冰面上出生的,那就叫“冰儿”吧。之后,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李司令便带着队伍离开了。后来,汉奸将“麻利嫂”给八路军带路的事情报告给鬼子,鬼子把她抓起来,各种刑讯逼供。可“麻利嫂”一口咬定,自己当时已经临产,怎么可能带路。鬼子一气之下杀了汉奸,把遍体鳞伤的“麻利嫂”放回了家。怕鬼子怀疑,“麻利嫂”给儿子改名叫朱海清。后来,朱殿昆在执行任务时被鬼子杀害,“麻利嫂”带着儿子东躲西藏,一路乞讨,后流浪到兴隆县北营房乡荒地沟村,才安定下来。1982年春,“麻利嫂”生病在床,她深知时日不多,这才跟儿子儿媳说起了往事,并叮嘱他们一定不能给李司令和国家找麻烦。同时还告诉朱海清,当时李司令给他取的名字叫“冰儿”。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一个黑木匣子引起了朱海清的注意,他从未见过此匣子。令人意外的是,匣子里有一张地图和一沓八路军写下的粮食欠条,大约7000来斤。他想到母亲临终前的嘱托,就将地图和欠条给烧毁了。而李司令那边,一直没有放弃寻找“麻利嫂”母子,却一直毫无收获。直到1988年,已经80多岁的李司令终于见到了“冰儿”,从冰儿口中得知他们一家遭遇后,身经百战的李司令老泪纵横。随后,李司令来到了“麻利嫂”的坟墓前,给这位恩人敬献花篮。后来,“麻利嫂”的英勇事迹不胫而走,无数人都被她的这种英勇无畏、敢于奉献的精神感动,虽然她已逝世多年,但这位女英雄永远存活在我们心中!作者:沐希编辑:楚楚#头条创作挑战赛#

4、张翠屏孕妇照片

[沙尘暴]1982年,河北一个农妇去世,她去世前反复叮嘱儿子,让他无论见到什么,就当没看见一样,千万不要给组织添麻烦。母亲说得神神秘秘的,做儿子的越发好奇。在清理母亲遗物时,儿子发现一口他从未见过的木箱子。箱子上铺着几张报纸,报纸上满是灰尘,一把沉甸甸的锁头锁住的箱扣。儿子尝试着用母亲留下的一串钥匙一片一片地试,终于打开了木箱。箱子里的东西顿时让他傻了眼,难怪母亲临终会这么嘱托他!箱子里堆着厚厚的几沓的“欠条”和一些军事布防地图。仔细拿起来看看,原来是四十年前当年冀东军区的红军向一个叫张翠屏的农户借粮食所写的欠条。几沓仔细算下来,差多不7000斤粮食!欠条的主人张翠屏,就是刚过世不久的这位母亲。国家欠她这么多粮食,在六零年开始这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家人饿得啃树皮,也没听母亲提及过此事,不然可以找国家还一些粮食,一家人好度过难关,他的姐姐也不致于被活活饿死。[下雨]虽然发现了母亲的秘密,儿子还是遵照母亲的意愿,当做什么也没看见,也没有和任何人说。直到1988年,一个老红军找到了他,向他说起了一段与这些欠条相关的往事。这个老红军叫李运昌,退休前是热河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时期是冀东军区司令。[胡瓜]1942年,抗日战争到了白日化的时刻,日军纠集了伪军五万余人,对冀中平进行有史以来规模大的大扫荡。无奈之下,为了减小目标,李运昌将部队打散,分开走,他自己带领着三百人的队伍藏到了冀东地区。这天,李运昌正在苦思如何突围,突然警卫员带来前方哨兵,说发现大部队日军朝我方根据地过来,不知道是发现了这里有驻军还是路过。以李运昌的经验来判断,多半日军是收到消息这里不但藏有红军,还有个司令,估计误会这里起码有一个师的兵力,不然不会派这么多人过来。不管怎么样,我方这三百兵力是没办法与对方七千人马对抗的,除了赶快撤离,别无他法。只是他们人生地不熟的,又不能从大路撤走,一时间竟找不到合适的带路的人。之前一直是这块的地下工作者朱殿昆帮他们做向导,今天偏偏朱殿昵执行任务去了。正当李运昌急得团团转的时候,门口来了位挺着大肚子的妇女,只见她径直走到李运昌面前,满脸焦急地地说:“李司令,鬼子来了,你们快跟我走!”这个正怀着身孕的妇女叫张翠屏,她是地下d朱殿昆的妻子。此时,正是朱殿昆找人给张翠屏送来了消息,让她通知李运昌,并带他们从小路撤退。[微风]李运昌看着大腹便便的张翠屏,说什么也不同意让她带路,此时天寒地冻,小路崎岖难走,万一动了胎气可不得了。张翠屏听了,连连说自己身体没问题。边说她心里边想着:即使有问题,她一条命换战士们三百多条命,也是值得的。因为时间紧急,实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李运昌只好通知大家紧急撤退,由张翠屏带着大家走小路抄近道。因为天气寒冷,前几天又刚下过雪,山上的路格外打滑。李昌运让几个战士前后照顾着张翠屏,以免出现意外 。张翠屏可能真的是这条路走得多,虽然身子笨重,速度却一点也不比战士们慢,就连爬悬崖,她也灵活地翻了过去。终于,三百多人的队伍直接翻过了山把在山下绕道而行的日军甩开了,李运昌打算走过前方的河面就下令休息。谁知道,刚走在冰面上,张翠屏就体力不支倒下了。原来她一直硬撑着,眼见大家安全了才松驰下来。随军的医生赶忙帮她检查,一看是要生产了。战士们纷纷脱下外套垫在冰面上让张翠屏躺着,迅速搭起了帐篷,军医也赶鸭子上架的头一次接生。老天有眼,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张翠屏顺利产下一个健康的男孩。抱着刚出生的孩子,虚弱的张翠屏让李运昌给孩子取个名字。[作揖]李运昌想了想,说,大名还是等孩子爸爸取吧,我就给他取个小名吧,他在这冰上出生,就叫冰儿吧。第二天,李运昌派人把张翠屏送回了家,原本想着之后有时间了再回来看看,还有张翠屏夫妇帮他们敌人筹集的粮食,将来要还他们的。谁知道这一别就成了永远。之后的张翠屏,因为丈夫被叛徒出卖而被日本人残忍杀害,她带着儿子为了人身安全逃离了家乡,辗转多地,都不记得搬了多少次家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她们也没有回老家。在这期间,李运昌多次寻找张翠屏,都无果。没想到到了耄耋之年,他想要放弃的时候,居然让他遇到了那个冰面上出生的孩子冰儿。冰儿的父亲给他取名朱海清,李运昌说这是个好名字,像海水一样清澈。遗憾的是,他再也见不到张翠屏夫妻俩了。参考资料:[1]朱海清, 郑立军. 我父母的一段传奇故事[J]. 新天地, 2004(7):2.作者:妍开编辑:朵婕

5、张翠屏抗日

1982年的一天,河北一普通农妇去世。儿子举办完葬礼后,他收拾起了母亲的遗物,却意外发现了一个神秘的黑匣子。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当时有一位名叫李运昌的将军,四处派人打听张翠屏的消息,但是因为当时大家都叫张翠屏为麻利嫂,所以他不知道张翠屏真名。但是他记得很清晰的是,当时的张翠屏在冰上生下了一个孩子,那时候大家都叫这个孩子为“冰儿”。可仅凭着这点线索其实根本没办法找到张翠屏,但是他仍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却是四十多年后的事了。那么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让一位将军苦苦寻找一位农妇呢?李运昌将军寻找的农妇名叫张翠屏,她是河北的一个普通老百姓,自小就生活在一个生活清苦的农村家庭,长大以后依父母之命嫁给了朱殿昆。两人家里都是农村人,所以结婚以后的生活无非就是男耕女织,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简单的生活他们很幸福也很满足。然而宁静的日子并没有长久,1937年卢沟桥事变不仅让国家风雨飘摇,张翠屏夫妇所在的地方也开始烽烟四起,在那个战争年代多少人身不由己,又有多少人慷慨悲歌。1942年华北地区的日军开始对附近的村庄扫荡,当时李运昌的任务是保护冀东军分区战士们安全转移,当时为了更好地作战李运昌找到一个位置隐秘的村落作为掩护,那就是达峪村,地理位置极好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对于打游击和阻断日军行进来说就是天然屏障。但是时间一长问题就暴露了,那就是这个地方没有吃的,而且地势过于复杂不好找路,重要的是由于多日都待在一个地方没有动,日军发现了李运昌隐藏的地方。收到这个信息以后李运昌立马拉上大部队准备转移,然而敌人晕不晕不知道,他们自己也被复杂的地形绕晕了。眼看着日军的包围圈逼近,此时的他进退两难,返回去的话山下路口已经被日军封死,继续前进如果迷失了那后果也很严重,万一跟日军打了照面又怎么办,到时候对上日军七千人,我军300人不用想都知道我方定然惨败。紧急关头,李运昌还是决定带着战士们前行,万一获取到了一线生机呢?走了一会发现迷路了,李运昌想着说这些可就完蛋了,不承想远方突然看见一个怀着孕的农妇。农妇正是张翠屏,她远远地看见一群人,等她走近细细分辨发现是八路军。因为张翠屏的丈夫是一名给八路军传递情报的交通员,所以张翠屏一下子认出来了。一番询问之后,张翠屏提议她带着八路走,她很熟悉这个地方。李运昌一时没办法,选择相信张翠屏然后跟着她走了。其实巧就巧在,当时给李运昌传递信息的交通员刚好是张翠屏的丈夫朱殿昆,只是敌方来得突然朱殿昆又恰好不在。张翠屏带着李运昌一行人朝树林深处走去,当时又是下雪天天气恶劣而且道路难行,可张翠屏就算怀孕了也手脚十分麻利,也因此大家就叫张翠屏为麻利嫂。当队伍行进到一个峭壁的时候,张翠屏为了让战士们通过,动了胎气,但她强忍着不说,一直到渡河时才因产子在即而不得不停下!终,因孩子降生在冰面上,得名“冰儿”。第二天部队终于脱险,匆忙告别之后李运昌安顿好了张翠屏以后就带着部队走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张翠屏为八路军带路,让一个日伪军发现了,那时张翠屏还在养身体好不容易好转,丈夫又在给八路军送信途中被抓,被日本人杀害。李运昌虽然走了,但是张翠屏的工作也没有因为丈夫死去而颓废,反而是一鼓作气,她继续为八路军做事。在张翠屏为八路军做事这些年,她为八路军送去了很多粮食,手中的欠条也是拿着一摞又一摞。但是她都是默默奉献,解放以后可以拿着借条去换粮食她都没去。1982年,张翠屏因病去世,她的儿子朱海清收拾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黑匣子,打开后看到了一堆借条,上面全是母亲送给八路军的粮食。计算过后发现粮食竟然高达七千多斤,可母亲也并没有拿着借条去换粮,临走都还在说,她死后不管发现了什么都不要给国家添麻烦。1988年李运昌多年的寻找,终于见到了朱海清,两人一见面就抱着痛哭,可惜的是张翠屏已经去世了。李运昌看了眼那一张借条,又深情地看着朱海清,这段尘封多年的故事终于被世人所知。后来的李运昌把朱海清当自己孩子一样,时常来探望直到去世。张翠屏只是千万个普通人的其中一个,可她却默默地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做贡献又不求回报。这样一位女英雄当之无愧的先进榜样,也正是有了这些无私奉献的人才有今天的盛世。

6、张翠屏照片

1982年,朱海清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一个黑色的铁盒,然而,当他打开铁盒时,里面的一件物品却让他感到诧异。这是怎么回事?朱海清的母亲名叫张翠屏,自从他出生以来,就没没听母亲提起过她当年的往事。在他印象里,慈祥的母亲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然而,当朱海清看到盒子里的东西时,他不由得为之一震。只见盒子里存放着的是除了一张他看不懂的路线图,还有一张已经泛黄的欠条。欠条上面清晰的记录着当年八路军曾向母亲借粮7000斤,还有落款和印章。这时朱海清想到了母亲临终前的交代。母亲告诉他,将来我走了,无论你发现了什么,都当没看见,更不能去麻烦政.府,给组织添乱。可是一念至此,朱海清又产生了一个疑问,那就是母亲当年到底经历过什么,她和八路军又是如何结下这深厚的情谊呢?而这一切直到1988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找到了朱海清,他才得知了当年的一切。这位老人名叫李运昌,曾是冀东地区八路军的司令员,同时他也是当年受到张翠屏恩惠大的一个人。解放后,李运昌找了张翠屏很多年一直没有她的消息,直到他年过8旬,这才打听了到了张翠屏的下落,只是等他赶来时,人已经不再了。说着,李运昌老泪纵横。哭过一场后,老人家的情绪也稳定了许多,他也给朱海清讲起了张翠屏当年的故事。当年,李运昌在冀东地区负责当地的八路军根据地的建设工作,张翠屏就是其中拥军的代表。她和丈夫为了支持八路军,把家里吃的用的能拿的全部拿了出来。不仅如此,她每天还会为战士们做衣服和鞋。由于她干活利索,手脚麻利,人们也亲切地称呼她为“麻利嫂”。说道此处,李运昌转头看向了朱海清,亲切地叫了一声“冰儿”。朱海清一听,倍感惊奇,他不由的问道:“您怎么知道我的小名儿?”李运昌目光慈祥的告诉他,你这小名儿当年还是我给起的呢。接着,李运昌又讲起了“麻利嫂”的另一个感人的故事。1943年,日军对冀东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一时间八路军根据地危机四伏。组织上下令让根据地的军民在三天内快速撤离,然而,那个时候恰逢寒冬腊月,一场暴雪的降临让撤退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麻利嫂”站了出来,她主动提出要为战士们带路。但那时的张翠屏已经身怀六甲,看样子距离生产的日期应该不远了,这冰天雪地的,让一个孕妇带路,这可不行。眼看李运昌就要放弃她的提议,张翠屏急了,她告诉李运昌,这里除了自己再也没人熟悉那条近道了,自己的身体没事的,干了这么多年农活,结实得很那。眼看着时间不能再拖延了,李运昌也只好答应了她的提议。不过他在出发前还是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一边叫来了两个女卫生员,一边让人做了一副简易的单价,如果有什么情况,可以用来应急。就这样,在“麻利嫂”的带领下,根据地的300多人上了路。不得不佩服“麻利嫂”的能力,在一大片白雪茫茫的地上,走在前面的她不仅不会迷路,还能带着战士们走在好走,安全也是快的行进路线上。这精准的寻路能力,让李运昌大为叹服。紧接着,他们来到了一处悬崖边,只见张翠屏来到了一处绝壁边上一个闪身人就没了踪影。过了一会儿,她的声音传来人们才知道原来这里有一个山洞,进了山洞有一条直通山下的近路。“麻利嫂”一边让大家快速跟上,一边还不忘嘱咐李云昌留几个战士把他们走过的脚印扫平,别让跟上来的鬼子发现踪迹。至此,李运昌不得不为“麻利嫂”竖起了大拇指,这次能顺利摆脱鬼子也真的多亏了有她。只不过,在他们行进了一天一夜顺利闯出了鬼子的包围圈后,麻利嫂却出现了要生产的迹象。好在李运昌提前有了准备,在卫生员的帮助下,她顺利生下了大儿子,朱海清。当时,麻利嫂就想请李运昌帮孩子起个名字,却被李运昌拒绝了,他觉得还是让孩子的父亲起名字好。不过,既然“麻利嫂”开口了,他就给孩子起了一个小名,叫做“冰儿”。后来,麻利嫂身体恢复好了之后,她又投入到了拥军的状态中,这次她把家里能吃的粮食都拿了出来。从抗战到解放战争的几年时间里,八路军陆续从她手里借到的粮食也就多达了7000多斤。对此,“麻利嫂”从来没有找过他们,这也是李运昌觉得为亏欠她的。在李运昌的讲述中,朱海清也终于明白了母亲为何在难的时候没有拿着“欠条”找上国家。母亲是伟大的,她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自己承受着一切。尤其是她曾经一个人带着孩子们挺过了艰难的时期,从不喊一声苦,即使失去一个孩子,也没有用到那些“救命稻草”。

7、张翠屏新消息

河北一农村妇女张翠屏去世所披露的故事太感人了我们在抗日战争期间,正是千千万万个像张翠屏这种深明民族大义的平民百姓,在不畏艰险的条件下,坚定支持和保护八路军新四军方取得伟大的胜利。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们电厂的工人,在日伪时期为了掩护胶东地下d员,躲过汉奸的监视,筹措盘缠送走,去了哈尔滨的事迹,李文印等老工人被日本警察署抓进了大牢,严刑拷打半个多月,毫无证据,因生产紧急需要技术员工,发电所所长保释方解救出来。中国老百姓这种民族大义凛然的精神,是中国人民抗击外辱侵略的胜利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