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张良简介(留侯张良现状如何)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8 14:43:48 浏览
1、留侯张良现状如何

兰考县张良墓。汉留候张良帮助刘邦取得天下之后,随赤松子云游天下,来到东昏地,今兰考县,见白云山一带环境幽静民风淳朴,便在此地隐居修炼,死后葬于此,随有张良墓。

2、留城张良

汉六年正月,天下安定,刘邦当上了皇帝,他要对自己追随多年的功臣们论功行赏,开始给自己亲近的几个大臣如萧何、张良开始先行封赏。对于张良,刘邦是喜欢的,对张良说:子房,我要封你三万户侯,地方随便你挑。原以为张良会十分感激,没想到张良拒绝了,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刘邦甚是疑惑并问道:为什么不要封赏?张良说:臣能追随于陛下,实属是上天给臣的旨意,臣献的计策能成功也是幸运,臣与陛下相识于留县,如果陛下硬要封赏,就将留县赏于臣吧,臣受不起三万户。刘邦听了张良的话高兴,并夸奖道:子房你不忘本啊!于是,封了张良为留候。试问像张良这样在夸自己的同时又不忘把大部分功劳留给“上司”的人,哪个上司不喜欢!其实,张良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在刘邦论功行赏之前,张良就了解到很多的大臣都在争功,当得知萧何和张良得到如此大的赏赐的时候,都感到愤愤不平,特别是奋勇在一线的将士们,他们认为萧何张良等人只是动动嘴皮子,和他们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功劳不能比。刘邦得知情况后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说道:“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意思就是把将士们比作猎犬,把萧何等人比作是猎人,更直白的意思就是你们只是狗罢了!在朝堂上将士们不敢多说,但是心里很不舒服,刘邦无疑激怒了刚建功立业的将士们。张良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才不愿意接受三万户的封赏。张良明白伴君如伴虎,况且刘邦的疑心很重,连萧何也会怀疑,后来不是找了个理由把萧何关进了大牢嘛!封赏大臣的事情暂时搁置了,但是这件事并没有完。后来有一次刘邦发现有不少大臣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于是找到张良,问:“此何语?”张良答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刘邦听后大惊:“如今天下初定,他们为何要谋反?”刘邦想:我当了皇帝并没有亏待他们啊,在和我打天下的时候没有背叛我,为何现在反而要背叛我呢?张良说:陛下得天下之后,把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封了个遍,把得罪你的人大部分都处死了,而这些没有被封赏和惩罚的大臣们都在讨论有没有得罪过陛下?刘邦听了张良的话之后恍然大悟,开始后悔之前说的话,想到没有及时封赏这些为他驰骋沙场的将士们,顿感愧疚。但是眼看现在将士们的不满升级了,现在对他们进行封赏也来不及,不知道怎么办,便问张良。张良说:陛下你现在讨厌哪个大臣?刘邦说:雍齿,大家都知道我不喜欢他,他曾经羞辱过我,但是他的功劳也大,不然我早就杀了他了。张良听了却说:陛下你应该重赏他!刘邦照做了,果然稳住了大臣们的心。张良的计策可谓是真高明,刘邦重赏雍齿,就是表示:我刘邦连讨厌的人都封赏了,难道会忘记其他人吗?《智囊全集》中说张良不仅有能力帮助刘邦平定将士们的谋反之心,更具智慧的是能在无形之中“引导”刘邦。比如张良说的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为什么张良之前不告诉刘邦而要等到刘邦自己看到之后才说呢?就是想让刘邦自己体会将士们的心情。而且也是在提醒刘邦,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怒来进行赏赐和惩罚,刘邦你能从布衣到皇帝,应该感激这些为你出生入死的将士们。《智囊全集》是明代鬼才冯梦龙所著的智慧锦囊,这册书中,不仅记录了张良这样拥有大智慧的人,还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1200多个智慧谋略故事,书中的大智慧之人,不仅有王侯将相也有平民百姓,他们都能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大麻烦,个个发人深省。康熙和乾隆把这册书称为智慧宝库,不仅自己常常捧读,还介绍给大臣翻阅;曾国藩对此书也是推崇,放于枕下每日三省;识字不多的杜月笙也对它爱不释手。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 他们都希望能从中寻求到智慧。《智囊全集》不仅 是一部反映我国古人巧妙运用智慧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大篇幅的智慧锦囊。看过的人都对它赞不绝口,我建议大家可以看一看。有时候你常常觉得自己没有机会或者错过了机会,不然也能像谁一样成功,实际上是缺少了智慧和谋略。如果你担心看不懂文言文的《智囊》,不如看一下我推荐的这套《智囊全集》,有翻译有注释,有文言文有白话文,谁都能看懂,全书有厚厚的六册,而且有高人分析点评,能让你看完之后豁然顿悟。如果你喜欢的话,可以点击下方就能拥有这部谋略奇书。

3、张良简介

传奇的一生,功成身退才是大智慧处暑前夕,为避古城暑热,企业家史省龙先生,呼唤一席禅友,参访了紫柏山下的张良庙。张良庙,又叫留侯祠,相传西汉张良晚年隐居于此。庙宇位于秦岭柴关岭南麓,紫柏山东南脚下,距汉中留坝县城17公里处的庙台子街上,现在为汉中大的道教庙宇。张良庙,坐落在大秦岭南麓的紫柏山下,五山环抱,二水夹流,古朴典雅,混然天成,山上终年云雾缭绕,颇有仙家灵气,也是隐居禅修的清雅之地。寺庙门是彩石基座,砖构券洞式牌搂。庙有6进大院,有百余间楼台亭阁、安奉殿宇,看起来总面积一百余亩。庙内摩崖石碑有百多块,木匾不足百面,木、石刻对联甚多,无数失意官宦和厌世文人纷纷留墨迹托意于此。踏进庙宇让人顿时觉得,凌顶举目,天地之间,谷幽漳明,神意飘然。张良相传为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臣,“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就“激流勇退”,托名“辟谷”,隐居于此。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风,在这里建庙奉祠。听导游介绍张良隐退在这里,他隐修在秦岭深处的紫柏山麓,日与百姓为伍,躬耕田亩;夜与琴书相伴,悟道参禅。当年苏轼曾在这里吟颂:“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赞扬了张良一生有始有终里表一致。参访中同行的钱学森大成智慧馆馆长闫娜女士感悟道:张良遇见黄石老人,得天书开启人生大智慧;辅佐汉王,得天下大同,他却激流勇退,这是为人之大智慧;托名“辟谷”,隐居紫柏山,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实则修禅悟道,开悟宇宙人生大智慧。企业家张来奎先生认为:纵观先生传奇的一生,他原本为侠士,由侠士到谋士,后成为隐士,可见其前后角色的变化是传奇性的。幸福智慧的人生就是学会,知进退,明使命,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后不至于功成了,人败了。冯大龙居士说他自己,在终南山圣寿寺隐修时,一次听广宽老和尚开示说:隐修就是把我们对宇宙人生的错误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后达到“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境界。生活本是一场修行,苏东坡在《定风波》中说道,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富贵本是三更梦,平安活着是王道,不同的心态,看不同的风景。旅游不光是看风景,还要悟道,觉悟人生之道。王阳明说得好:人心宽处皆是路,此心安处即是家。所谓修禅心,就是参访了张良庙,今后千万不要忘了初心!

4、留侯张良简介

楚汉相争,刘邦和谋臣郦食其商议,怎样才能削弱楚国的实力。郦食其说:“商汤灭掉夏桀,周武王灭商纣王,却分封了他们的后裔。秦朝灭掉了六国,使诸侯的后代失去了封地。现在如果能把六国的后人重新扶植起来,六国的君臣都会对大王感恩戴德,楚国也只好向大王称臣了。”刘邦听他这么一说,觉得有道理,忙要郦食其去制印玺,然后出使各国。郦食其刚要起程,张良从外面回来了。刘邦正在吃饭,见到张良,忙说:“子房,你来得正好,有人刚刚为我出了个削弱楚国的好法子!”他就把郦食其的主意讲给张良听。张良听了,忙说:“是谁给陛下出了这个主意?这要坏了大事,一统天下的事情就要泡汤了!”“什么?这么严重?”刘邦放下筷子,神情严肃起来,“你快说说看!”张良拿起刘邦的筷子,比划着说:“我来分析一下目前的形势。商汤、周武王所以要分封夏桀和商纣王的后裔,是因为他们的力量足以掌握对他们的生杀大权。现在您能做到吗?他们得到了天下,可以做很多事情,而陛下现在却还做不到。现在大家跟着您背井离乡,出生入死,是希望能得到封赏。如果封了六国,他们没有了希望,就不会卖力了。假如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侍奉自己的君主,陛下靠谁去打天下呢?再说,楚国是当前强的了,分封了六国,它们要是屈从于楚国,不但没有削弱楚国,反而增加了它的实力。”“这个书呆子,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刘邦连嘴里的饭都没有咽下,索性吐了出来。他忙叫人追回郦食其,销毁了那些印玺。张良,字子房,是韩国的贵族。秦朝灭掉韩国,他要为韩国报仇,请力士用铁锤袭击秦始皇的座车,可惜没有击中。他于是隐姓埋名,后来遇到了黄石公,传授给他三卷兵书。张良后来成为刘邦的军师,为他出谋划策,屡建功业,是东汉的开国元勋。刘邦封赏功臣时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并让张良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不敢接受,曰:“我和皇上是在留地初见面的,把我封在留地就可以了。”刘邦很感动,就把他封在留地为侯,因此张良也被称为留侯。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这句话怎么说都没错。但借鉴什么,或怎么借鉴,这里面却大有学问。就说分封诸侯吧,以前历代先王都是这样做的,效果显然也不错。于是,刘邦手下的郦食其大谋士就给刘邦出了主意,要不您也试一下?刘邦一想不错,就采纳了。幸好他天命所在,更大的谋士张良及时赶到,纠正了错误,扭转了船头,使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实,在陈胜起兵时,陈馀就为陈胜出了这个主意。这在当时显然是可行的。但古代可以封,不久以前的陈胜应该封,为什么现在则不可以?郦先生犯了错误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考虑到时势。古代有张良先生作出了详尽的分析,这里略过。就说陈胜,当时人都一个劲儿地想灭秦,要知道,六国都是被秦灭的,封了六国,六国人同仇敌忤,灭秦就更有劲儿了。但现在并不是所有人都想灭楚,楚国也还强大。封了六国,说不定他们会去投靠项羽。时势不同,采用的方法就应该不同。郦食其是个读书人,学问当然很大,但在引经据典的同时,却食古不化,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而张良先生却始终不忘审时度势,所以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北魏时,有一位君主,大字不识一个,是个老粗,却比郦食其有见识。他每天让人给他读《史记》,从历史上汲取教训。当人读到郦食其这个分封的主张被刘邦采纳时,他皱着眉头说:“怪了,汉高祖这么做,本不该得到天下呀,怎么后来反而赢了?"后来读到张良进来,拦阻了刘邦,他才松了口气:“原来是这样,幸亏有张良。"张良一向饶有风度,但听到刘邦要分封六国时却有些失态,还拿过刘邦的筷子比划,这说明了事情的严重性。张良在鸿门宴上救过刘邦一次,这次他又拯救了未来的汉朝。

5、留侯张良的封地留是哪儿

长清访古-莲台山张仙祠。从观音堂出来,拾阶而上便是张仙祠。石阶一侧还有民国11年的修建盘路碑记。张仙为汉留候张良,传说他曾在此隐居。民国9年齐河善人张荆山建张仙祠,可惜现在建筑基本不是原貌,只有两块民国碑记了。

6、留侯张良人物特点

读《史记》第十五天,讲一下留侯张良。他是西汉政治家、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主要功绩是辅佐刘邦安定天下,建立汉朝。先介绍一下他的家世,原文道: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大意为: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亲平,做过釐王、悼惠王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50),父亲平去世。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当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后圯上受书,追随刘邦。原文: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著名的鸿门宴:沛公进入秦宫,那里的宫室、帐幕、狗马、贵重的宝物、美女数以千计,沛公的意图是想留下住在宫里。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说:“秦朝正因暴虐无道,所以沛公才能够来到这里。替天下剷除凶残的暴政,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能够听进樊哙的意见。”沛公这才回车驻在霸上。项羽来到鸿门下,想要攻打沛公,项伯于是连夜急驰到沛公的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想让张良跟他一起离开。张良说:“我是替韩王伴送沛公的,如今情况紧急,逃离而去是不合道义的。”于是就将情况全都告诉了沛公。沛公吃惊,说:“对此将怎么办呢?”张良说:“沛公果真想背叛项羽吗?”沛公说:“浅薄无知的小人教我封锁函谷关不要让诸侯们进来,说这样秦朝的土地就可以全部主宰了,所以就听从了这种意见。”张良说:“沛公自己揣度一下能够打退项羽吗?”沛公沉默了好一会儿,说:“本来是不能够的。现在该怎么办呢?”张良于是坚决邀请项伯见沛公。项伯会见了沛公。沛公与项伯同饮,为他敬酒祝福,并结为亲家。沛公请项伯向项羽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羽,沛公之所以封锁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的强盗。等到沛公会见项羽以后,取得了和解。再后来经过楚汉相争,项羽兵败,楚亡,张良以出色的智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辅助刘邦在楚汉之争中终夺得天下,建立汉朝。待大功告成之后,不慕名利,及时功成身退,真是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