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挚简介(有杜挚的文章)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8 15:11:08 浏览
1、有杜挚的文章

君上与臣子相互耍心眼,那个更胜一筹?老哥哥们,干了。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一国之君自知命不久矣,开始考虑两个儿子哪一个接自己的大位。现如今,两国儿子都不在朝堂之上,正式观察朝中大臣是否愿意辅佐新君,打好机会。老甘龙首先汇报秦国的政务,一切安好,军粮已经下发。只在来年开春,即可攻打魏国。秦献公大喊一声:好,办的好。此时的秦献公,完全忘记了自己身中狼毒,命不久矣。此时子安将军提出问题:长公子赢虔不在东营无人主持,赢渠梁不在粮草怎么办?献公说:两个公子自有安排,你们就别操心了。上大夫甘龙总领国政,大家各司其职就好了,散会。其他人都走了。此时就剩老甘龙和秦献公了,老干龙劝解献公。此时应该好好休息,其他的事别管了。把老大调回,辅助料理国事肯定好。秦献公问:你的意思是推荐赢虔当下一任国君呗?老干龙自然不会回答这样问题。于是从侧面说,长公子刚毅勇武,而且明达事理,大争之世,正是栋梁之才。献公说:我想想,转身就和女儿去了梅县,这里住着的,都是和自己征战几十年的老兵。老兵们听说献公来了,都出来给君上磕头。一个老兵伸出大拇指,一顿比划,身边人解释道。这是新任的陈仓令做的好。献公一听这不是夸老二赢渠良的吗?赶紧解释这都是忠心感天。说完就让倒酒,说老哥哥征战一生,晚年还没有一个家,我赢狮溪对不住大家。众将士高喊干杯,酒过三巡之后,该唠点正事了,问将来自己归西之后,你们愿意跟谁?大伙面面相觑。心里想,这新君选谁是我们该管的吗?老甘龙这里也聚集了一群秦国的老氏族,一个叫杜挚的人开口了,以维护氏族利益为己任。国君可以换,但就是不能动了氏族的蛋糕。他劝老师甘龙保长公子赢虔上位。明着说是勇武强悍品行宽厚,可心里想的却是赢钱,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好忽悠。世族当然不希望虽然能干,但有一百个心眼的赢渠梁,说了一大堆,后还是指望老师去游说秦献公,甘龙能做到这个位置,其中厉害他能不知道吗?但他更了解秦献公,秦宪公直接开口问了接班人的问题:我这两个儿子哪一个更强一些?那甘龙该如何作答?

2、杜挚生平简介

#历史开讲#西晋时期,以组诗形态呈现的拟古诗作,除了陆机《拟古诗》十二首以外,傅玄和张载均有七言《拟四愁诗》四首,拟古组诗似乎隐然形成风气。此后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应是针对陆机《挽歌诗》的拟作,陶诗中对死后的想象,三首诗不同的时间、角度选取都可以看出受到陆机的启发。由于无法确定陆机所见古诗的形态,陆机拟诗针对单首古诗的特征更加明显;同时谢灵运有《拟魏太子邺 中集诗》八首,但《邺中集》形态因文献的散佚难以确证。因此,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可以说是现存早的,针对五言组诗整体进行拟作的拟古诗。陶渊明还有《拟古诗》九首,脱去明显的拟某篇之古的写法,转为拟古诗之情、意,并且融入个人情怀,可以说是现存早的托古言志的拟古五言组诗。从这两组诗作也可以看出陶渊明在诗歌艺术上的创造力。此后的拟古五言组诗,如鲍照、江淹、庾信等人的诗作。如前文所述,呈现出明显的“拟古”表层与“咏怀”内里的合流,具有更含蓄的韵味和更 深广的思想情感。以五言组诗呈现的拟古诗作,无疑是魏晋南北朝拟古诗中为精华的一部分作品,无论是拟某篇、某体,还是托古言志,组诗形态都为诗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构思空间。咏史胡应麟评左思《咏史》八首曰:《咏史》之名,起自孟坚,但指一事。魏杜挚《赠毌丘俭》,叠用八古人名,堆垛寡变。太冲题实因班,体亦本杜。杜挚诗作并非专为歌咏古人,而是借古人事迹赠诗勉慰友人。而魏晋时王粲、阮瑀均有《咏史诗》,曹植有《三良诗》,追思歌咏古人的同时也融入少量个人对世事的感慨,可以说咏史诗在其产生之初便 与咏怀存在天然的亲缘关系。至左思《咏史》,其更为明显地将个人的思索慨叹与所咏历史人物融合在一起,各首选取一个角度。诗人形象与所咏人物形象都极为鲜明,以组诗的形态呈现,情感强度大为增强,便达成了“古今绝唱”的艺术成就。而分咏个人构成整体的构思,除了胡应麟所追溯的可能受到杜挚《赠毌丘俭》的启发以外,本文认为可能还受到史书列传、传赞和人物品评风气的影响。据《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部分卷九“杂歌谣辞”,可见大量的百姓、小吏为某某人“歌”“谣”“语”的例子,有的单咏一人,有的则述及多人,如《武陵人为黄氏兄弟谚》《时人为杨氏四子语》等等。早有将几人品德对比评议的风气。《后汉书·d锢列传》云: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摽搒,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上曰“三君”,次 曰“八俊”,次曰“八顾”,次曰“八及”,次曰“八厨”,犹古之“八元”、“八恺”也。“八元”“八恺”的称法出自《左传》,分别指高辛氏和高阳氏传说中的才子。可见将某几位人物并提称颂的习惯古已有之,汉魏时清议风气更盛,几人并提称号的方式流传更广,民间百姓也已熟知。咏史诗与此类杂歌谣辞在评价、歌咏人物方面存在共通之处。此后如陶渊明《咏贫士诗》七首、《读山海经诗》十三首也基本保持一首咏一两人或咏一事的基本结构。以五言组诗咏史形成了鲜明 的传统,影响了后世咏史诗歌的形态。综合看来,上述各个题材适宜以组诗呈现的原因以及形成传统的过程各不相同。随着诗歌的不断发展,这几类题材的五言组诗也有互相融合的趋势。诗歌内容上的共同点是:在某一题材本身特点的基础上,都偏向更多地融入个人怀抱的抒写。具有代表意义的、古往今来受到多赞美和认同的五言组诗作品,也多是呈现出这一特点的诗作。这也可以看出五言组诗在剖析复杂深广的思想情感方面的天然优势。从文学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早期诗人或有意或无意地创作出成功的五言组诗 作品,流行于世,后人有意识地学习模拟名作,建立起新的文学传统。文人之间自起初因主客观因素 以五言组诗往复赠答,到逐渐有意识交流、切磋诗艺;文学本身发展中的诸多环节之间交叉往复,共 同促进了五言组诗的成熟。在梳理了五言组诗早期文献情况之后,虽有一定数量的同题诗歌不宜纳入组诗的发展脉络中考量。但我们能够因此更接近五言组诗生成的复杂真相,更为明晰准确地勾勒出其自然生成、发展的过程,排除这一部分作品也并不减弱魏晋南北朝五言组诗的整体成就。唐代 组诗的繁荣绝非仅仅建立在由阮籍《咏怀》肇始的几组咏怀组诗之上,而是顺承了魏晋南北朝五言组诗整体的自然发展脉络,咏怀、赠答、拟古、咏史等经典题材均有深厚的传统。参考文献:①颜庆余:《阮籍诗流传考》,第95页。②萧统:《六臣注文选》(卷31),李善、吕延济、刘良等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588页。

3、杜挚是谁

第20集:黄鹂落架惠文公几案上一堆堆折子,无一不是“废除新法,恢复祖制”字样。惠文公面色阴沉,眉头渐渐横成一道。内臣告知:太傅、上大夫、车国尉、公子华求见。几人落座后,嬴虔拱手奏道:“启禀君上,微臣已查明,公孙鞅谋逆一事不实,为甘龙、杜挚等人栽赃陷害所致。”“哦?”惠文公故作惊愕“爱卿可有证据?”公子华拿出原公孙鞅护院朱佗的供词和画押,还有份惠文公亲自审讯写的悔过书。惠文公早知端底,仍装模作样细细审过,拳头击于案上:“大胆奸贼,竟趁寡人新立之际,结成朋d,陷害栋梁,图谋颠覆先君新法,实乃秦贼!”车国尉:“你将这堆折上署名的,皆是奸贼一d,尽数缉拿归案,押入死牢!”“徽臣遵旨!”渭水河滩上,人山人海。在车裂公孙鞅同一个地方,甘龙、公孙贾、杜挚等世族元老及株连人员数百人押上刑场。三通鼓毕,车英正欲下令行刑,一骑飞至,远远高呼:“君上驾到!”甘龙等色如死灰的脸上,重新现出一丝生机。惠文公健步走至监斩台,台上台下,万众静寂,万众期待。“大秦的臣民们,十八年前,公孙鞅推行新法,光复河西,轻取商於,威服列国。秦国能有今日,皆啇君之功。然而奸贼甘龙、公孙贾等世族贵胄,一向仇视新法,栽赃陷害商君,强逼寡人诛杀商君,欲再胁迫寡人废除先君新法,恢复旧制,不顾国家安宁,你们愿意吗?”“不愿意!”惠文公再度挥拳,“寡人对商君英灵起誓,对上天宣誓:先君之法,永不改变!”万头攒动,万臂齐举,万口齐呼:“君上万岁!新法万岁!诛杀奸贼!为商君报仇!”“唉”甘龙闭上眼睛,长叹一声,“是老朽看走眼了,此子是我一手调教出来的,万未料到,此子竟比其父还狠毒三分!”公孙贾不无沮丧,“蛇生蛇,蝎生蝎,有其父必有其子!”“二位大人”甘龙睁开眼睛,“想必你们记得几只黄鸟吧?直到今日才明白,此子远胜其父,不动声色,一石三鸟啊!”“太师,你是先君笼中的一鸟”公孙贾惊问。甘龙应道:“跟公孙鞅一样,本就是笼中之鸟。”公孙贾怔住了“请问太师,另外一只鸟呢?”甘龙没有回答,却朝台上努努嘴:“有人记挂老朽,来送行了。”果见嬴虔径直走到被反绑双手,跪在地上的甘龙面前,倒满一爵,双手捧至甘龙口边:“老太师,嬴虔为您践行来了,您有什么未了之事,交予嬴虔就是。”甘龙望向刑场,望着与自己一道受刑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十几个孙子和几房妻妾,惨然说道“一门三百口全在这儿,还有什么要交代的?不过,老朽倒有一句话说予太傅。”“太师请讲”“记得先君灵前的灵前的三只小鸟吗?”嬴虔点头。“两只已死,该第三只了。”“太师多虑了”转过身,步履沉重地走回监斩台。公孙贾不解:“此子再毒,总不能连他亲叔也……”“唉”甘龙长叹一声,“能与不能,你我反正看不到了!”甘龙话刚落,鼓声再起,一排刽子手快步跨上行刑台,走至甘龙等身后,在紧密的鼓点声中挥刀砍下。嬴虔回到府中,心久久未能平静,“两只小鸟已死了,该第三只了。”自嬴驷令他重审商君一案,他也渐渐明白,商君、太师,还有他,哪个手下沒有一大股势力。君上必会有所顾忌,放不开手脚。蠃虔在厅中闷坐许久,心中灵光一闪。这日是小朝,只有十来个朝臣,皆是禀事的。见无人言语,正欲散朝,景监和车英,出班奏道:“”微臣年事渐高,体弱多病,心有余力不足,恐误朝廷大事,请求告老还乡,乞求君上恩准!”嬴虔从袖中摸出奏折,双手呈上。惠文公问:“您也想告老还乡?”“回君上话,君兄在时,公叔尚未感到老。这几日来,总是思念君兄一”说着,眼圈竟红了。惠文公鼻子一酸:公叔的心事,是想让驷儿早日磨出老茧。三日后大朝,惠文公诏书:准允太傅嬴虔、上大夫景监、国尉车英辞官归隐,告老还乡。接后几日,惠文公从各地郡守到朝廷,无一例外整肃一遍。在秦孝公驾崩后三个月,惠文公左右开弓,连出杀手,环环相扣,除商君,铲旧d,更换朝臣,令人膛目结舌的一系列大开大合,没有点拖泥带水,也没有草率行事,每一个环节他都早有预谋的,完全掌控了秦国的内外朝政。(待续)#杜挚简介#

4、杜挚是什么

秦献公打发赢虔走后,黑伯出现撤走大帐后的八名死士。原来只要赢虔有当国君的心思,秦献公就会立刻诛杀他。都说是无情di王家,不知道赢虔得知这一切,心里作何感受?搞定赢虔以后,秦献公再次召集赢渠梁前来,把赢虔的xue书和手指头交给赢渠梁,并告诉他用此来制约赢虔,他若有二心,赢渠梁就可以攻诸朝野,人人得以诛之。赢渠梁当场泪奔,说自己和大哥素来是同心同德,完全不必如此折磨大哥。不过秦献公却不这么认为,他告诉赢渠梁,秦国四代乱政,都是骨肉相残,为了避免再出现这样的局面,他必须要这么做,你要倚重他,xue誓,只防万一。在处理接班人的这件事上,秦献公可谓是用心良苦,能做的不能做的他都做了。这个年近60的花甲老人,为了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耗尽了后一滴血。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还惦记着自己的小女儿,要亲自给他做完成人礼,可未及完成就撒手人寰了,众人见国君去了,哭作一团。国后强忍着悲痛遣散众人,秘不发丧,并安排赢渠梁赶紧去登基。前来朝会的大臣们等了许久,国君却迟迟未到。老甘龙敏锐的察觉到秦国要变天,他私底下安排门生中大夫杜挚趁机煽动大臣拥护赢虔继位。在他们看来,只要赢虔上位,秦国就会战事不断,那样老士族们才能地位永固。为了能让赢虔继位,他们还造势要举国报复魏国,把众人复仇的欲望都给挑起来了。说话间,赢虔到了,他告诉大家,国君去了,大臣们当场哭作一团,中大夫杜挚趁机提出拥护公子虔继位,就在他们得意的时候,赢虔却一剑斩断了杜挚的头发,懵逼的杜挚心里那个委屈啊,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可是老甘龙却看出了端倪,猜想继承人可能不是赢虔,老奸巨猾的他对杜挚的行为表示唾弃,众大臣也连忙见风使舵,把矛头都指向杜挚,代表众人出头的杜挚,却落得两头不是人。在赢虔的大力支持下,赢渠梁顺利登基。众人见大势已去,只得表示拥护新君,恭迎新君即位,老臣誓死报效。为了表示对赢虔的感激,赢渠梁当场升任赢虔为上将军。为了安抚老士族,他宣布继续由老甘龙统领朝政,其他的一切政策照旧。#杜挚简介#

5、历史上杜挚的结局

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甘龙站在朝堂里,不屑地望着志在必得的商鞅,暗想:蚍蜉撼大树,自不量力!天下历来是赢姓赵氏和权臣的天下,你一个魏国来的白衣,想推倒我们,嫩着呢!他抬起头,目光如炬,脸上看似面无表情,微微下拉的嘴角,透露出满心的愤慨和责怪。他不紧不慢地说:“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才不会犯错。遵循古礼,才不会走向邪路!”说完,他朝杜挚微微眨了眨眼睛。杜挚历来看不惯商鞅,恨不得随时拿着佩剑,把商鞅劈为两半。他愤怒地伸出右手,指着商鞅的右脸,指责道:“你来自异国,无功无秦,有何权夺取秦国功臣和皇族的土地和权利?如果你执意祸乱秦国,我将带领功臣和皇族成员,把你五马分尸!”商鞅索性不理睬他,往秦孝公跟前走一步,说:“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秦孝公一手扶着甘龙,一手扶着杜挚,呵呵地笑着说:“二位爱卿,你们为秦国所做的贡献,天下皆知!商君变法,也决不会抹灭你们的功绩啊!”于是,秦孝公指示商鞅,着手开始变法。百姓们议论纷纷:“商鞅没有实权,他变法,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商鞅听了,知道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他威严地站在集市口,大声说:“哪位勇士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我就赏他十两金!”小贩们围着商鞅,笑着打趣道:“你尚且布衣粗食,哪来的十两金给我们?”商鞅左看看,右看看,内心着急如焚,有点尴尬,又说道:“哪位勇士搬动的,我立刻给他五十两金!”“哈哈哈……”人群哄然大笑,指着商鞅,捂着肚子,像看小丑一样说,“骗子!骗子……”这个时候,有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乞丐,用右手抹了抹脸,脸上立刻出现五个肮脏的手印,他摇着脑袋说:“老子一年一次饱饭也没吃过,你们不搬,我搬!”乞丐像耍猴一样,把不重的木头扛到肩上。“俩傻子!”人群围着乞丐和商鞅,指着他们说,“一个疯,一个傻?”等乞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金。乞丐拿着赏金,心满意足地说:“老子今儿不但吃饱,还要吃好!”“天下竟有这等好事!”百姓们奔走相告,“商鞅言出必行,大家按照商鞅的话去干吧!”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一)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五)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这是对第一次变法中“异子之科”法令的补充,也是对社会风俗的规范。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变得日益强大起来。但是,大臣甘龙和杜挚向来看不惯商鞅,他们表面上同意商鞅变法,实际上一直在悄悄地壮大自己的家兵,关键时候,他们要让商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6、杜挚的介绍

秦国在战国时期再次崛起,很大一个转折点就在秦孝公继位后,启用商鞅进行变法。《资治通鉴》内有商鞅变法内容的相关描述,还是司马迁做了从《史记》内摘选的,有删减,实际描写更加残暴。《史记》记录相关内容: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虽然秦国由此逐步强大,但是当时秦国百姓对此也是抱怨颇多。秦惠文王继位后,商鞅下场也是惨。(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虽然商鞅死了,但是他的变法却被保留了下来继续沿用。他留传下来的著作也就只有一部《商君书》,一共5卷26篇,其中2篇内容已经佚失。将其重新排版,全文就100页。开篇内容就是秦孝公召集商鞅、甘龙、杜摯三位讨论是否变法,除了商鞅外,另外两位都属于保守派,不太赞同变法。尤其甘龙。(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个人觉得这只是他的一种说辞,更多担心变法以后会损害到他的利益,后面从变法内容来看确实如此。全书内容不长,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