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甫简介(赵孟頫楷书)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8 15:56:57 浏览
1、赵孟頫楷书

台北故宫珍藏赵孟頫小楷真迹,仙气飘飘,哪怕王羲之活着,也得叹服!赵孟頫不仅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也可以说是中国书法史后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师。如果不是因为他以赵宋宗室的身份,投靠元朝为官,人们对他的评价也许会更高,更不会去斥责他的字“殊乏大节”和“奴书”了。不过,骂他的人终都“打脸”了自己。董其昌是典型的例子,他年轻时练了几年魏晋名帖,便轻蔑地说道:“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润之气……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年纪轻轻说出一些“暴论”并不奇怪。等到董年老时,就发现自己当时的狂妄自大了:“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每见寂寥短卷,终日爱玩。”前后对比,画面感很强。说赵孟頫字俗的人很多,但每每有赵孟頫书法展,必定人满为患,各路专家如同“变脸”一样亲赴现场。前不久,有两场展览就引发了轰动。先是5月14日浙江杭州的“沉泗之鼎·复现人间”展,紧接着是5月24日、25日在浙江湖州举办的“七百年后·松雪归来”特展,场场爆满,专家们更是在展后专门开研讨会夸起了赵孟頫。这两场展展出了赵孟頫同一件作品,那就是小楷《临黄庭经》。赵孟頫一生数次临摹王羲之此作,不仅延续“二王”笔法,还加入“赵体”风格,之后被历代名家收藏钤印,被誉为“半部鉴藏百科。其字法精、结字妙,观之仙气飘飘,即使是王羲之活着,也得叹服,已然有“出蓝”之象。《黄庭经》是道家典籍,历代抄写者很多,而王羲之、赵孟頫两人的小楷版本,已然成了学楷的必临法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赵孟頫一卷《黄庭》真迹,正文前还有他亲自画的《王羲之换鹅图》,乾隆卷首题写“契神曇壤”四字。此帖写于赵孟頫三十五岁(1288年),据说是为夫人管道昇而作,全卷62行,单字大小仅有1厘米左右。赵孟頫早期书法颇有“集王字”风格,但他的小楷笔画更为清晰利落,起笔、运笔、收笔笔路明晰,既有晋人法度,又适合初学者。此帖尖锋入纸、轻按后再行笔,中侧锋并用,笔画提按分明遒美劲利,从转折处笔画的粗细对比,长捺收笔的圆润沉着,能看出“赵楷”的特有的骨力内含、富有弹性.出笔、行笔得羲之精髓,而波磔舒展、左右开张则是王献之外拓之风。《临黄庭经》结字宽绰秀美,点画呼应、欹侧平和,变化丰富。笔圆架方既兼顾了字态妍媸,又不失方正谨严。章法和谐、疏密得宜。赵孟頫小楷运笔娴熟、笔力深沉,既自然书写,又不失古法精妙,是每一个小楷学习者不可错过的上乘法帖。《临黄庭经》以王羲之小楷笔法为基石,以个人风格突破成法拘囿,卷前绘制的《羲之换鹅图》更增添雅致之美。而今,我们将这卷《摹黄庭经并写羲之换鹅图册》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1:1复制,笔画、笔锋纤毫毕现,与真迹无二,并进行了传统手工装裱,便于保存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面“看一看”。#赵孟甫简介#

2、赵孟頫的故事

清代的“赵孟頫”,书法清秀俊美,有皇家气息,远超乾隆好几条街清代皇帝,个个都喜欢书法,因康熙钟爱董其昌,乾隆喜欢赵孟頫,所以书风多半以赵董的笔意为主!包括大家所熟知的梁诗正,其书法也是取法于赵孟頫、董其昌二人,而清代皇室中,水平高的并不是康熙、乾隆,而是一位荒唐的王爷!相比大家都知道,就是“清四家”之一的成亲王永瑆,乾隆的第是十一个儿子,他天资聪慧,以“荒唐”面目,向乾隆和嘉庆来彰显自己没有夺嫡的野心,深受乾隆和嘉庆的信任.乾隆甚至把自己喜欢的《平复帖》送给他,并夸他为“我朝赵孟頫”!成亲王被誉为“诗文双绝”,正如《清史》所记载:“永瑆名重一时,士大夫得片纸只字,重若珍宝!”成亲王,楷书的欧阳询真传,行书取法于赵孟頫、董其昌,书法清秀俊美,有皇家气息,远超乾隆好几条街!以他传世名作《书论一则》为例,飘逸深厚,灵气十足,风姿多彩,行楷结合,既有赵孟頫的圆润遒劲之风姿,又有欧阳询的转折方劲的特点,是清代行书难得之作!今天特别向大家推荐这卷《书论一则》的高清复制品,采用博物级的复制技术,与原作相差无二,期待您的喜欢!

3、赵孟頫三门记

赵孟頫的"标准行书”,矫若游龙,翩若惊鸿,犹如神仙蜕骨,足以让当代书坛惭愧不已!对行书高的评语,莫过于是:“矫若游龙,翩若惊鸿”,历史上能达到这个境界的,聊聊无几,王羲之,赵孟頫是当之无愧的!王羲之的行书是变化无穷,一般人很难掌握,能得其一者,便能开宗立派,而赵孟頫的行书,堪称“标准行书”,把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的融合,影响后世800多年!1314年,60岁的赵孟頫通佛学及老庄之学,基本上不愿意过问俗事,在京城附近偶见一处梅花园,忍不住写下《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又称《梅花诗》。此时赵孟頫人书俱老,已入化境,笔笔如有神助,犹如神仙蜕骨,清静无为,让他的书法更有一种道风仙骨之感。《梅花诗》全篇一气呵成,无一毫窘束之意,在二王笔法基础上,融入李邕的笔意,堪称“标准行书”的典范。《梅花诗》诗文高雅,笔法精到,达到文字之境和书法之境的融合,无论技法,还是神韵,足以让当代书坛惭愧不已!很多只有“半桶水”的人眼里,赵孟頫的书法是“媚而无骨”,其实是自己的“学养不够”,对于自己无法理解境界,大放厥词,更加显示自己的浅薄。学习晋唐书法,赵孟頫是好的捷径,没有之一!《梅花诗》现在被哈佛大学所收藏,常人难得一见!今天特别向大家推荐赵孟頫的《梅花诗》的高清复制品,采用博物级的技术,与原作相差无二,期待您的喜欢!

4、赵孟頫书法

赵孟頫这卷“超神之作”,终于打破“俗书”之名,700年来“无人能仿”有人说赵孟頫的字俗,软弱无骨,他的名气都是吹出来的,那么赵孟頫的书法真的俗吗?实际并非如此,赵孟頫“媚俗”之名一方面来自“贰臣”经历。他身为宋代“遗老”却在元朝为官,得到了傅山等人的轻视,并抨击道:“痛恶其书浅俗,如徐偃王之无骨。软美媚俗,熟媚绰约,自是贱态。”他们将赵孟頫的行为比附到书法中,用来讽刺他的人品,称他的字颇具奴仆之态,但是出仕元朝并非他所愿,当时为了保住家人性命,赵孟頫不得已上任为官。而且数十载的为官之路,他一直遭受排挤,心中抑郁难言,由此可见“媚俗”之名根本成立不了,不过也有人反驳,董其昌亦曾评价赵孟頫用笔“因熟而俗”。赵孟頫早年用笔直追“二王”,有着古人的秀逸气韵,用笔颇为圆融精善,尽显晋人的娟秀潇洒之风,不过这是一种舒雅的气韵,并不是俗。而且赵孟頫晚年书法也摆脱了这种单调风格,彻底打破了“俗书”一名,例如这卷《明肃楼记》就是好的证明,此作内容主要讲述了明肃楼的建造背景。全文共计400多字,单字大小在3厘米左右,卷中字体流转秀美,笔势苍劲凝厚,行笔迅疾畅快,起承转折颇为自然,好似随手拈来,于法度中尽显变化之趣。与早年相比,赵孟頫晚年开始师法李邕,用笔颇为劲健稳重 加强了点画的内在气格,好似“绵里裹铁”,彰显出筋骨之力。具有“外柔内刚”之势,弥补了只学王羲之带来的不足,整体风格上既有李邕的醇厚笔力,又饱含王羲之“平正温和,不激不历”之风。风格上更加丰富多变,增强了书法的艺术气韵,可谓真正达到“神境”,是其生平罕见的“超神之作”。虽然赵孟頫历史评价褒贬不一,但他的书法成就却毋庸置疑,作为元代书坛的“复古”领袖,他对于“古法”的弘扬,使元、明、清三代的书法发展回归正轨。将古人技法临摹到了巅峰,这种能力是元代至今700多年没人能模仿出来的,尤其是这卷《明肃楼记》,既有“二王”的秀润,又具李邕的凝练挺健。相较于晋人笔法,其字技法上容易参透,上手比较快,用作入门也合适,时常临摹,可以增强用笔的灵动之气,减少点画的僵硬感。充分感悟到“二王”的风姿神韵,加深对于古法的认知,这样在后续临摹晋人书作时,就能掌握其中的笔法变化,从而进入更加高深的领域。此作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赵孟頫的《明肃楼记》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全卷极为高清,这种清晰度市面罕见,墨色浓淡以及笔法转变全都清晰可见。甚至连点画的细节处理也都端倪可察,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5、赵孟頫的简介

赵孟頫1800字的绝美巨作,这才是真正的魏晋风度,水平不输“二王”!没有书法经验的朋友是很难理解什么是正统书法,中国书法的发展经历了极为漫长的时期,在这几千年的时期当中,形成了一套技法体系,而能够继承这一套技法体系,则是你是否在门内的关键。很多人不临帖,或者临帖不正确,没有学到正统的技法,从而走向了“江湖体”、“印刷体”等歪路,甚为可惜。入门的方式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以正确的方法学习古人而已。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佳的入门选择对象无疑是赵子昂。赵子昂是宋代皇室秦王德芳的后人,出身显贵,虽然到了他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但始终保持着贵族子弟的学养和贵族气息,并且他继承了从前人极好的天分和艺术基因,成为了他成功的基石。赵子昂自幼跟随大儒学习经史子集、此作在诗词歌赋领域更是造诣非凡,其诗文水平被誉为“元人冠冕”,成为了时代之冠,而他的绘画水平更是开一代风气之先,在书法领域更是成为了与唐人比肩的“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子昂精通五体书法,篆书得李阳冰之神韵,隶书得两汉之妙,草书、行书、楷书更是根正苗红的“二王”正脉。赵子昂的书法之所以成为今人书法入门的关键,就在于其书风的妍美和遒丽,既是“二王”一脉技法体系的传人,同时其书法的审美取向也与当代人有着高度的一致,这一类书风在整个书法史上其实并不多见。在赵子昂生平的传世作品当中,尤以其中晚年的作品值得称颂,在公元1307年的时候,赵子昂写下了他的生平巨作,此作无论是尺幅还是通篇的字数都是其传世书法当中的罕有之作,极其珍贵,如今此作藏于上海市博物馆当中。此作便是著名的《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塔铭”乃是高僧死后的舍利塔上的铭文,类似于墓志铭,赵子昂一生笃信佛法,书这件塔铭乃是为浙江灵隐禅寺大川禅师(普济)所作。这一年赵子昂54岁,正在杭州任上,这一年也正是他一生当中的创作高峰期。关于这件《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在赵子昂取势之后,他的弟子虞集偶然间见到了此作,一时间惊为天人,并在此作后面书写了一段跋文:集之生也晚,又后来钱唐,弗获识前代丛林诸尊宿,为之嘅叹。及观子昂学士所书灵隐大川禅师塔铭,俨然东南法社流风余韵犹未泯也。欢喜无量,遂为之识其后云。意思是我虞集出生比较晚,没有能够有幸见到晋唐高手风范,常字引以为憾,但今天我见到了赵子昂的这件《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见此作如见前人书迹,通篇皆是魏晋风流韵致,丝毫不逊于古人。对于当代学书之人而言,这件《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也足以是入门和进阶的法帖。如今,我们将藏于上海市博物馆的这件《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原作进行超高清的博物馆级别的1:1复刻,复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见此全卷,如见魏晋真迹,通篇临摹和观赏,能够极大丰富你的眼界。欲购此赵子昂罕见巨幅长卷《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6、赵孟頫简介

赵孟頫的绝笔之作,能和王羲之掰手腕,翻遍书法史,没有第二个人能写得出!书法史上能和王羲之“掰手腕”的人如凤毛麟角,钟繇是一位、王献之是一位、李邕也是一位。董其昌曾在《画禅室随笔》中提出“右军如龙、北海如象”的说法,当他看到赵孟頫的书法以后,便以“书中龙象”点评,这是因为“赵体”笔法两大来源正是王羲之(右军)和李邕(北海)。赵孟頫一人得二者之妙,翻遍书法史,可能找不出第二个能比他厉害的人了,他一生中留下了海量的真迹,以一己之力重振元代书坛。于诗文、书画、仕途,赵孟頫都是当时的人物,但他的心境却十分复杂,就因为出仕元朝,他被批判气节有亏。晚年的赵孟頫孤独,长子赵亮和妻子管道昇先后病逝,他越发沉迷于书法和佛学,又倾慕古代的隐士贤者,痛悔在元朝当官,他经常和高峰、中峰禅师通信,以求心理安慰,因此留下了不少行书信札。延祐七年(1320年)八月三日,赵孟頫完成了他的“人生绝笔”《昼锦堂记》,这是目前所知,他后一件行书作品。这一年赵已经67岁了,早就已经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此作字字飘然如仙,绝无半点俗气,这字哪怕与《兰亭序》相比,也不落下风。《昼锦堂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名篇,通过描写宰相韩琦修建的昼锦堂,隐喻不要以夸耀富贵为荣,而应当重视品德。两年前,管道昇去世,赵孟頫过于悲痛,告老还乡,得到了超规格待遇,引来不少人指责。书写《昼锦堂记》正是赵为了表达对古代大贤之人的尊崇。赵孟頫不止一次抄写《昼锦堂记》,此卷更加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全卷共46行、500余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赵得王羲之笔法精髓,以尖锋入纸,接着调锋,笔势变化丰富。从“昼”“堂”二字中可以看出,以尖锋去营造笔画间的映带关系,处处显露高超的运笔功力,可谓精熟无比。《昼锦堂记》大的优点在于笔路清晰、间架方正,严谨中不失趣味,妍媚中又有书卷气。以“马”“而”为例,用笔有方有圆,转折处方圆并用,既饱满又富有力道和弹性。从起笔、运笔再到收笔一点也不含糊。此作既有《圣教序》韵味,结字宽绰饱满上又得李邕风格,在此基础上,每个字独有的内紧密、外舒展,遒媚中有刚健,又是赵孟頫个人独创。从集古到创新,赵孟頫都是“集大成者”。“赵体”能名流千古,正是因为它法度严谨、笔法丰富又气韵生动。而今,我们将这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昼锦堂记》原作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1:1复制,笔锋、墨色与真迹无二,并进行了纯手工装裱。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7、赵孟頫是哪里的人

赵孟頫这卷作品,拍卖价接近2个亿!能把行书写得这么美,1000年来还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到,不愧是书法“亚圣”!众所周知,书法圈中的“至圣”之位一直是由王羲之牢牢占据,他的笔法影响了后世几乎每一位书家。而书坛“亚圣”的称号历来颇有争议,或者说这一名号往往被多人占据,颜真卿、赵孟頫都曾有过此称号。目前学界一般将颜真卿称为“亚圣”,但不能忽略的是,六体皆能的赵孟頫也当得起这一称号。《元史》中记载他:“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天竺有僧,数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可见当时他的书法真迹在国内外都是备受追捧,即使是当今的拍卖市场,赵孟頫的书法也是动辄上亿的存在,就不如他的行书《心经》。2017年北京保利举行名为“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秋拍,他的这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1.2亿元起拍,终是以1.66亿元落槌,加佣金以1.909亿元成交。要知道此件书法全卷,包括他卷末题写的款识,总共不过280余字,平均每个字卖到60余万,顶得上一辆保时捷718了!那么此卷作品,到底值不值这个价呢?我们就专注于作品本身,从它的笔法等方面进行解读。赵孟頫被称为“元代书坛盟主”,也是行家书法的代表人物,与两宋时期形成的“尚意书风”不同,他的行书主要是以“复古”为原则的,即是说,他在沿用古人成法的基础上,加入个人新意。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智永、欧阳询、颜真卿、杨凝式、宋高宗赵构都是他笔法的来源。《心经》此卷颇有王羲之风采。此帖是赵写给中峰和尚的,他对此人执礼甚恭。要知道写经卷往往用楷体,赵孟頫用行书写《心经》,在书法史上是一创举。此帖行笔隽秀飘逸,笔画露锋顺畅,独出心裁之处在于赵孟頫于古法基础上削繁就简,用笔爽利妍美,起收、提按清晰分明。波磔舒展灵动、转折圆润委婉,化直取圆,平中蕴含险奇,如“若”“觀”等字,点画优雅,但结势欹侧,丝毫不觉僵硬板滞,而是充满变化之美。此帖结字遒媚但不俗,结构颀长秀挺者较多,也能做到因字赋形。其结字的变化来源于笔势沉稳流畅与迅疾干脆的交替;中锋与侧锋并用,既能行笔沉稳,也可取势,笔画间的粗细、枯润多变,顾盼生姿;章法安排上疏朗通达、左右呼应、上下连贯,走势一气呵成,气韵生动华美。此卷完成后被历代鉴藏家视作至宝,由项元汴、成勳、王懿荣、袁克文、谭踽盦、张静江递藏。赵孟頫一生写过不止一次《心经》,也有其他版本传世,但保利拍卖版本的可以说是完整、字迹清晰自然的。现在,我们将赵孟頫这件作品的保利本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1:1复制,我们用市面先进的技术,达到了与真迹相差无二,非其它版本所能比,笔画自然灵动、纤毫毕现,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8、赵孟頫哪个朝代的

赵孟頫63岁这件小楷,藏着他的书法心得,只要学楷书,就躲不过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唐代以后楷书优秀的书法家不少,“楷书四大家”的后一个席位,为什么是赵孟頫的?原因很简单,赵孟頫是一位承前启后,集前代书法之大成,开后世复古之正途的书法家,他就是一个分水岭。对赵孟頫的楷书影响大的有两位书法家:王羲之和李邕。很少有人像赵孟頫这样,在楷书领域中这么重视李邕,或者说能把李邕和王羲之融合得这样。唐人崇尚法度,他们的楷书笔画间极少有牵连,李邕是第一个在楷书中融入行书笔意的人,他的《麓山寺碑》笔画的牵连而塑造出的动感,在书法史上是开创性的。李邕的书法当中,本身就有王羲之的生秀气,还有北碑的奇崛峭拔。世人称赞他与王羲之的书法是“右军如龙,北海如象”。赵孟頫的楷书对李邕的学习是高妙的,他吸取了李邕《岳麓寺碑》中的苍劲刚健,以及偶作映带的行书笔意,在融之于王羲之的秀逸雅致,让自己的作品兼有龙象之姿。后他将自己的楷书心得凝练成了一句话:“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对这句话好的诠释,是赵孟頫晚年这件小楷《道德经》。此作写于延祐三年,赵孟頫63岁时,是他书法进入炉火纯青境界后的一件作品。我们可以从笔法和字形两个方面来分析它。从笔法的角度上来说,赵孟頫用笔圆融,让作品显出秀润之气,其中点画皆是一丝不苟,偶尔辅之以映带,又让文字看起来更加灵动矫健。在结体上,王羲之的字一般是偏长的,而这件《道德经》却结体方正,字形横向舒展,让文字更加端庄严整,也更大气。这就是赵孟頫的功力和妙思。很多人认为“楷书四大家”应该把赵孟頫剔除出去,因为他与众不同,其他三位都是工楷。其实赵孟頫之所以能入列四大家,就是靠的就是这份不同,就是像这卷《道德经》中的潇洒遒婉。像这样的小楷,法度严谨,风姿卓越,像这样的作品,我们学楷书是躲不过去的。我们采用进口微喷技术,将这件小楷《道德经》进行了纳米级1:1超高清的复刻,细节处的牵丝映带,笔墨浓淡变化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