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散文简介(嵇康散文成就)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8 16:19:13 浏览
1、嵇康散文成就

永恒的绝响 你知道《广陵散》吗?刑场设在洛阳东市,市场上杀人,是古代惯例,称之为“弃市”。公元262年夏天的某一天,被余秋雨称为“中国文化史上黑暗的日子之一,”这一天的临近中午,嵇康被一群官兵从大狱押往刑场,他神情从容淡定,看不出一丝波澜,虽身戴木枷,也遮掩不住他那飘逸的身姿。嵇康,竹林七贤之一,身长七尺八寸,约合现在的190厘米,风度容貌出众,不加修饰,“天生的资质出于自然,犹如高高岩石上的孤松,英俊挺拔,即使喝醉了,也是如高俊的玉山将要崩塌。”三千太学生一路相伴,哥哥嵇喜抱着嵇康心爱的古琴,挤在人群的前面,路途不远,嵇康在刑场站定,离午时三刻还有一段时间。嵇康抬头看了看天空,阳光明媚,有些刺眼,他回头看了看自己身影,身影修长而曼妙,身上的长衫在微风下轻轻飘动,身影越发飘逸。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而阳光下的这一美妙绝伦的身影,将永远消失了,任何人是替代不了的,恋恋不舍的再看一眼吧。嵇康少一沉吟,朗声说到“从前袁孝尼要跟我学习弹奏《广陵散》,我总不肯教他,今天《广陵散》将成为永远的绝响了!”嵇康席地而坐,接过琴,看着他抚摸了无数遍的心爱之物,猛然间,琴声响起。嵇康旁若无人,完全忘我,手法炉火纯青,感情淋漓尽致,身心畅快愉悦,他将自己一生的欢乐与悲哀、成功与失败、理想与现实,生命后的活力都完全融入到了这一弹。刑场一片静穆,将这一历史瞬间化为永恒。曲终,琴息。嵇康从容赴死,时年40岁。

2、嵇康代表作散文名篇

发展到一定高度,才会养生,今天我介绍一篇古文《养生论 》是三国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嵇康所著。今天我们学习深有感触。▼嵇康(公元224-263)稽康身处乱世,却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诀窍。 稽康总结出一套很好的养生方法。 嵇康为自己设计了一条很有效的长寿之道,本可望成为一位超级寿星,只可惜他文才太高,招人嫉妒,终被陷害致死。好在他的养生长寿经验都流传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养生论》让大家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养生。《养生论》原文 (1)略《养生论》译文世上或有人认为神仙是可以学成的,长生不老也可以通过努力去做到。也有人认为上寿不过一百二十岁,过去的人和今天的人相同,超过这个寿限的说法,就是妖妄之论了。这两种说法都不符合实情。请让我试探着粗略的谈一谈:虽然没有人亲眼目睹过神仙,但书籍文献所记载,以及前史的传记中,又有较详细的介绍,神仙是一定存在的!这种人好像承受了特殊的气,受之于自然,并非积学就能达到的。至于导养得法,以享尽天年,上达千余岁,下至数百年,也是可以有这种事情的。然而世人都不精通导养之法,所以无人能获得这么高的寿命。为什么这样说呢?就好比服用药物以求发汗,或许有的人不能如愿发汗;可是愧疚情绪集结心头,也会大汗淋漓。再好比整日未进餐,就饥肠辘辘想吃饭;而曾参满怀悲哀,却七天没吃饭都不觉得饥饿。平常人半夜枯坐就会精神低迷想睡觉;而满怀忧愁的人通宵达旦都不能入眠。用结实的梳子理顺鬓发,喝醇酒使颜面发红,也能得到这种效果;而壮士发怒,就会明显的改变颜色,怒发直立甚至可以冲掉帽子。从这些例子来看,精神对于形体,就像一个国家要有君主一样。精神狂躁于中,形体就会损伤于外,如同君王昏庸于上,国家动乱于下是一样的道理。就算在商汤那样的盛世种庄稼也有大旱的时节,多得到一次灌溉的禾苗,虽然终免不了枯死的结局,但必定会枯死得晚一点。那么一次灌溉的好处,当然也是不能轻忽的。然而世人常说偶尔一次发怒侵害不了自己的心性,一次哀伤伤害不了自己的身体,所以就轻率地放纵自己的情绪,这就象不懂得一次灌溉的好处,却希望在旱苗上长出好庄稼一样。因此君子明白自己的形体靠精神而挺立,精神靠形体而长存,深刻领悟到生机容易丧失,也懂得一次过失也会伤害生命的道理。所以他们陶冶性情以保养元神,安定心志以健全躯体,不会让爱憎忧喜等情欲停留在自己的情志意念上,心性澹泊而不冲动,而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再加上用呼吸吐纳和服食来调养身体,使形体与精神相结合,表里之间都得到协调一致。用田种法种田的人,一亩地有十斛的收成,就可以叫做良田,这是天下人所公认的。殊不知用区种法一亩地能有百余斛的收成。土地、种子都是一样的,只是耕种方法不同,就会有如此悬殊的收获。如果认为经商者没有十倍的利润,种田者没有百斛的希望,这是墨守常规不知变通的认识。吃黑豆多能使人重滞,吃白榆多能令人贪睡,合欢可以解除忿怒,萱草可以使人忘记忧愁,这是愚人智者都知道的常识。辛辣的食物能薰伤眼睛,有毒的河豚鱼没有人养,也是寻常世间的常识。生在头部的虱子会发黑,麝吃柏叶就产生麝香。在缺碘的地区人的脖子就会有瘿,在山西一带人的牙齿就容易发黄。据此推断,所有食物之气,都会熏陶情志影响身体,莫不如此。难道所有的食物之气只能使身体滞重而不能使身体轻捷?只能使眼睛昏暗而不能使眼睛明亮?只能使牙齿发黄却不能使牙齿坚固?只能使麝产生麝香而不能使它产生骚臭?所以神农氏说:上等药物延年益寿,中等药物调理性情,这是真正懂得性和命的道理,而用辅养之法以达到身心通达。可是世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贪图五谷,沉溺声色。眼睛迷恋于缤纷色彩,耳朵专注于靡靡之音。美味煎熬其脏腑,醇酒伤害其肠胃,芳香腐蚀其骨髓,喜怒悖乱其正气。思虑耗散其心神,哀乐殃及其情绪。

3、写阮籍与嵇康的散文

《怀念嵇康》:魏晋风骨,后世敬仰。历代学子,更是顶礼膜拜,频频效仿。创造魏晋风骨的先圣先贤,早已作古,然而,他们的丰神依然迥绝,灵魂依然滚烫。他们中有一个特别惹人怜爱的人,名叫嵇康。嵇康天生魁梧挺拔,英俊帅气。有人说他龙章凤姿、旷迈不群。好友山涛曾经这样形容嵇康:“其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巍若玉山之将崩。”嵇康是曹操的亲孙女婿,可他对曹家的江山丝毫不感兴趣。厌恶仕途,崇尚自由,追求和世人截然不同的人生境界。他长期隐居在河南焦作的山林之中,自己开了个铁匠铺,每天在大树底下打铁。他有一位粉丝名叫钟会,对嵇康无比敬仰。一天,钟会怀着崇敬之情,前来拜访心中的偶像。谁知,当他来到嵇康面前,嵇康头都没抬,拉着风箱,抡着铁锤,叮叮当当,旁若无人。钟会尴尬不已,只得悻悻而归。刚走几步,却听到嵇康说话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一惊,立即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一问一答,简洁巧妙,堪称巅峰对决,令人回味。山涛是嵇康的好朋友,在朝上担任“尚书吏部郎” ,这是个十分抢手的官位,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或者人力资源部部长。可是山涛做着做着不想再做了,要求辞职。朝廷要他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他真心实意地推荐了自己的好朋友嵇康。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吗?可嵇康不那么认为,嵇康立即写了一封信,寄给山涛,这就是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在信中说,你一个人当官被屠宰,现在不想当了也就罢了,为什么要拉一个去做垫背的呢?你如果非要我去当官,就是非要把我推入沟壑里去不可。不是我故作清高,而是我实在没有当官的能力,就像我们不能把贞洁的美名加在阉人身上一样。你如果想与我共登仕途,你就是逼我发疯,我想你对我没有深仇大恨,不会这样做吧?山涛接到这封信,哭笑不得。嵇康终是被司马氏集团杀害的。临刑这天,嵇康要来一架古琴,调好后,开始弹《广陵散》。霎时间,刑场上一片安静,琴曲昂扬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悠长,萦绕低回。弹毕,嵇康长叹一声:“过去袁孝尼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不肯教他,《广陵散》今绝矣!”当时,三千名太学生曾上书,请求朝廷放他一马,但遭到了拒绝。嵇康被杀害后,司马昭随即后悔不已。

4、嵇康散文代表作是什么

嵇康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身长七尺八寸,英俊潇洒。他和阮籍一样,崇尚老庄,狂放任性,蔑视礼法。嵇康不喜为官,平时以打铁为乐。大将军司马昭想请他来当幕僚,他跑到乡下躲避。有一次,有一位官员想要结识嵇康,着装整齐,带了一批仆人前来。嵇康正在树下锻铁,对这位官员不予理会。官员在树下等待良久,终于受不了这种轻慢,动身离开。这时候,嵇康开口问道:“阁下今日前来是为何而来,又为何而去?”官员冷笑道:“自然是听到该听到的,看到所看的。”后官员挥袖而去。景元二年,有友人举荐嵇康做官。嵇康不但不领情,还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在书上,他列出了“七不堪”“两不可”。这一举动,嵇康算是彻底断绝了自己的官场仕途。

5、嵇康的散文赏析

打铁还需自身硬—竹林七贤领袖嵇康嵇康,多才多艺,不仅精通文学和音乐,还酷爱打铁,他认为铁锤敲打的声音,就是一首美妙的乐曲,令人陶醉。他打铁不是为了谋生,所有产品都送给周边的街坊四邻、亲朋好友,不收分文。他的住处,有一棵大柳树,枝繁叶茂,绿树成荫,他又引水围绕大树,自成一个清凉世界。打铁的炉台,就设在树下。大家为了感谢他的馈赠,就不时送来酒菜,他也来者不拒,就在大树下席地而坐,与大家一起畅饮清谈,尽情欢乐,直到醉的一塌糊涂。盛夏的一天,司马集团的宠臣钟会约了很多名士前来会见嵇康。钟会一行趾高气扬来到工坊时,衣衫破旧的向秀正蹲在地上拉风箱,嵇康赤着上身,挥汗如雨地叮叮当当扬锤打铁,火星溅到身上也不理会,旁若无人,好像没有看到有贵客来临一样。钟会等了很长时间,嵇康始终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钟会转身要走,嵇康突然说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记仇的钟会在陷害嵇康时,给他安上的众多罪名中就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一条。#嵇康散文简介#

6、嵇康散文的代表作品是

人到了一定年纪,随着岁月的沉淀,对人生就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更理性的思考。年少时喜欢武侠小说里的快意恩仇,青春期贪恋言情小说里的意乱情迷,二三十岁时追逐日剧韩剧的赏心悦目,到了四十多岁,忽然就对人文、历史、哲学有了兴趣。点燃这个兴趣的是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当我在茫茫书海中一眼发现并坚定选择《余秋雨散文》时,没有想到它带给我的触动和改变是如此之大。余秋雨先生用三十多年的时间,系统地探索了中华文化。他的探索,并不仅限于对中华典籍的研究,而是冒着生命危险贴地考察了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希伯来文化、阿拉伯文化,考察了克里特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河文化、恒河文化,同时走访了欧洲九十六座城市。他以历史的绵延眼光和全球的宏阔视野,在中华文化和其他各种文化的不断对比中,确认了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上不中断的延续至今的文化奇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文化自信。读过许多历史书籍,但大都是零零落落不成体系的片段,从来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从汉字起源的五千年前开启,从《诗经》的稻麦香和虫鸟声中发端,梳理出中华文化之脉:《诗经》—以孔子、老子为代表的先秦诸子的文学成就——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曹操的诗作——阮籍、嵇康——陶渊明——唐诗顶峰:李白、杜甫——文化全才:苏东坡——元杂剧:关汉卿——曹雪芹:红楼梦。跟随余秋雨先生的笔端,再次追忆这些为中华文脉注入生命的文学巨匠和伟大作品,禁不住心潮澎湃满怀自豪。但同时对文化的等级和内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嵇康散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