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名人简介(上虞网红名人)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8 16:27:34 浏览
1、上虞网红名人

我小时候读书的学校里都会有一栋张杰楼,跟大家分享一下这背后的故事。张杰先生祖籍浙江绍兴上虞人,从1979年到2005年,36年间为家乡捐资助学1500余万元,建造21幢教学楼,不了解的人以为他是大老板。张杰先生1928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上虞市梁湖镇华光村,11岁那年,迫于生计,只身去了上海成都恒兴竹木行当伙计,一干就是8年。之后由于日本对上海的狂轰滥炸,张杰先生几经失业,饱尝了人世间颠沛流离、苦痛艰辛的生活。后来他到香港一家南货店当伙计,省吃俭用积攒下一些钱,租下了香港九龙尖沙咀加连威老道,一个仅仅只有5、6平方米的楼梯口店铺,以卖蟹为生,平时兼卖茶叶蛋、粽子、话梅、口香糖。他在香港的全部产业只不过是一套仅30平方米的住房,张先生一家老小十多口,挤在这30平方米的住房里。2005年张杰被全省民众公选为“浙江骄傲”人物,在颁奖仪式上,在接受著名主持人陈鲁豫采访时,张杰笑着说:“人家叫我老板,其实我睡的是地板。”1979年——捐给上虞中学一台3000元的彩电。1986年——他接连向上虞中学赠送了冰柜、汽车等,并设立1万元奖学基金。1987年以后,自订五年计划意欲重建上虞中学。他先后捐资为上虞中学建造了拥有32个教室、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两幢教学楼,一个面积为800平方米的图书馆,一幢面积为600平方米、可容纳240人就寝的女生宿舍楼,又为学校设立了15万元奖教奖学基金,并捐赠了一辆8座面包车和100台吊扇及一大批图书、乐器、仪器。1988年——为上虞中学购实验仪器捐款1.5万元,并捐赠一辆八座面包车等。1989年——为梁湖乡修公路捐款500元。1990年——1991年8月梁湖镇小易地新建,其中张杰先生捐资33万,征地5669平方米,建筑面积1319平方米。1990年——为皂湖小学捐款2万元,为上虞中学建学生宿舍捐10万元。1991年——张杰先生与香港旅港同乡会的128位热心港胞出资47万港元建成了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的“港联小学”。1991年——上虞中学、梁湖镇小等“张杰楼”落成,当时的浙江省副省长李德葆专程赶去庆贺。他高度表扬了张杰先生爱国爱乡和捐资兴学的精神,并把它称之为“张杰精神”。1992年——皂湖中学扩建竣工,总投资45万元,其中张杰先生捐资36万元,征地1334平方米,建筑面积1710平方米。1994年——湖西小学易地新建,总投资30万元,其中张杰先生捐资25.5万元,征地1833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1994年——总投资20万元的陈溪虹桥小学扩建,其中张杰先生捐资20万元。1995年——龙浦乡中易地新建,其中张杰先生捐资10万元。1995年——总投资32万元的玩石小学易地新建,其中张杰先生捐资22万元,征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94平方米。1995年——总投资55万元的永和镇中扩建,其中张杰先生捐资30万元,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1996年——总投资135万元的梁湖镇中扩建,其中张杰先生捐资65万元,占地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67平方米。1996年——在皂湖中学设立“张杰奖学奖教金”3万。1996年——覆卮中学扩建,总投资23万元,其中张杰先生捐资15万元,建筑面积868平方米。1997年——总投资30万元的皂湖完小扩建,其中张杰先生捐资17万元,征地720平方米,建筑面积525平方米。1997年——总投资30万元的五夫完小扩建,其中张杰先生捐资10万元,建筑面积平方米。1998年——在梁湖镇中设立“张杰奖学奖教金”3万。1998年——设立“张杰教育事业发展基金”200万元。1998年——大勤中学易地新建动工,九九年竣工,张杰先生与好友王献富、金清扬各出资15万元。1999年——在梁湖镇小设立“张杰奖学奖教金”3万。1999年——向上虞市级中学捐解放牌汽车一辆。2000年——总投资120万元的梁湖镇中科学楼新建,其中张杰先生捐资48万元,建筑面积1735平方米。2001年——总投资40万元的梁湖镇中运动场新建,其中张杰先生捐资20万元,征地10000平方米。2003年——梁湖镇小易地新建,其中张杰先生捐资50万元新建教学楼。2004年——梁湖镇幼儿园改建,其中张杰先生捐资35万元。2004年——向绍兴市、上虞市慈善总会捐扶贫救济款各2次,每次5万元2005年——梁湖敬老院每人100元(25人)

2、上虞有哪些名人来过

浙江绍兴文人名人荟萃,上虞百官为我们保存了一条近千米老街一一小越街。小街极具烟火气息生活节奏慢,对外人来看象世外桃源,原住民还是想住高楼。后一张在自家自留地中劳作乡绅仙寿90身体之好另人羡慕吧。

3、上虞名人名事

1972年,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万育仁正在整理库房,忽然废纸篓里一个纸团引起了他的注意,赶紧捡起打开看时,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晋王羲之上虞帖”几个字,万育仁当即心想:这不是王羲之的墨宝吗?怎么会扔在这里呢?王羲之作为东晋大书法家,他的墨宝及其珍贵,历朝历代以来,多少文人墨客都以能模仿他的笔迹为自豪,甚至连各朝皇帝都对王羲之的墨宝垂涎三尺,以至于争相临摹收藏。南宋《澄清堂帖》和北宋《大观帖》中均提到王羲之的《上虞帖》,但近些年来此帖却不知所踪,没想到如今这幅《上虞帖》竟出现在了库房的废纸篓里,万育仁不明白为何会如此,于是赶紧拿到博物馆专家面前,希望他们能够重视该字帖。哪知专家瞥了一眼万育仁手中的字帖,满不在乎地说:“这幅字帖是之前收上来的,早就被鉴定为赝品了,根本没有什么价值。”万育仁一听觉得有些纳闷,他在博物馆工作多年,对文物多少有些鉴别,眼前这幅《上虞帖》由草书写成,笔法轻松自然,随意洒脱,字体结构开合变化,收放自如,不拘小节,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写成,于是悄悄地将其收藏了起来,带回家中打算仔细研究。后来万育仁只要一有空,就将《上虞帖》拿出来把玩欣赏,有一次他忽然发现字帖上隐约可见“政和”、“宣和”以及双龙朱文圆印,卷首及卷尾尚有宋徽宗的“御书”葫芦印和“内府图书之印”,这一发现令万育仁欣喜若狂,他知道宋徽宗是一个书法狂,十分喜爱收藏各大家书法绘画,既然这幅《上虞帖》曾经被宋徽宗收藏过,那它一定不简单,于是他更加对这幅字帖珍爱有加了。日月如梭,转眼间到了1975年,万育仁带着《上虞帖》来到了刚刚重又担任上海博物馆馆长沈之瑜的办公室,将自己对这幅字帖的看法对沈馆长诉说了一遍,沈馆长听后仔细观看了字帖,也觉得不一般,于是立即派人将该帖送到了书法鉴定大师谢稚柳先生的家里,希望谢老终能给出鉴定结果。当谢老见到《上虞帖》后,一下子高兴坏了,通过字帖纸张和印章,他认为该字帖年代久远,即或不是王羲之真迹,也绝非小可。接着谢老把《上虞帖》拿到太阳底下对着光观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下又被他发现了两个重要的印章,一个是“内合同印”朱印,另一个是“集贤院御书印”墨印,这两印章属于南唐内府官印,也就是说,这幅《上虞帖》曾经被南唐的皇帝收藏过,而南唐有名的皇帝李煜,很有可能也瞻仰过该帖。这么重要的两个印章,之前之所以没有被万育仁发现,是因为它们因年代久远,被两个黑点给盖住了,幸好谢老鉴定经验丰富,藉着光线发现了它们。为了进一步证实谢老的发现,上海博物馆文保科技中心利用实验室软X光透拍手法,对那两个黑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谢老看得没错,那里确实盖着“内合同印”朱印及“集贤院御书印”墨印。谢老接着对《上虞帖》的纸张和书体、收藏印章以及装裱形式等特征,综合判断出此帖为唐摹本,虽然不是王羲之真迹,但谢老认为,该帖书法功底深厚,当初书写此书的人物绝非等闲之辈,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了。所以谢老高兴地说:“上海居然也有王羲之的好东西了,它虽然不是真迹,但应当以真迹视之”。并且谢老还夸奖万育仁说:“老万啊,你做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啊。”万育仁听到谢老的夸奖后,高兴得连嘴都合不拢了。多年以后,万育仁之子万寿回忆说:“我父亲一生高兴的事就是发现《上虞帖》,要不是被他发现,《上虞帖》很有可能就流落他国或毁于一旦了。”万寿还经常到上海博物馆去参观《上虞帖》,他说每当他站在《上虞帖》面前,会静静地站很久,头脑里思绪万千,有时还会无法控制心情而潸然泪下。这幅珍贵的《上虞帖》长23.5厘米,宽26厘米,里面共书写了58个字,分为7行而列。书写的大概内容是:王羲之本来约好要和朋友见面,结果因为肚子痛而不能如期赴约,所以特此向朋友说明情况,并且深表遗憾。因此这幅帖子也被人们称作《夜来腹痛帖》。专家们根据《上虞帖》中所提到的“修龄”、“重熙”等人名,推测该作品是王羲之写于公元356年,属于其晚年作品,整体笔画流畅自然,书写功底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虽说这幅《上虞帖》不是王羲之真迹,但由于王羲之真迹早已绝世,再加上这幅唐摹本《上虞帖》书写水平确实高超,且王羲之摹本存世的也仅有20余件,所以这幅《上虞帖》显得尤为珍贵,沈之瑜随后请来上海古画裱画大师严桂荣,来为《上虞帖》做修复工作。经过各方专家的努力和付出,《上虞帖》终于又回到了它原本的面貌,之后就一直被珍藏在上海博物馆。它的发现,对研究王羲之的书法结构和字体变迁、以及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成就,均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4、上虞市历史名人

《值得尊敬的名人》金力院士,金力,1963年3月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上虞,进化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d委副书记、院长。1994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获博士学位。进化遗传学家。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研究人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人类性状的进化机制。在分子进化、重复片段位点和连锁不平衡等领域,创新性地发展了多个理论和方法;在基因组水平深入解析了东亚人群的遗传多样性特征;阐明了东亚人群多个性状的适应性变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揭示疾病的遗传易感性与自然选择密切相关;为研究人类性状的进化机制和疾病的遗传易感性提出了多个新思路和新策略,推动了进化遗传学和疾病遗传学的发展。曾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项。2018年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碰拳][碰拳][碰拳][强][强][强]

5、上虞名人雕塑

夏丏尊1886-1946),上虞崧厦人。早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通译助教,兼任舍监和国文教员。支持新文化运动,推行革新语文教育。后回春晖中学、上海等地任教,并从事翻译和文学创作。创办《中学生》杂志,曾任开明书店总编辑,中国文艺界协会主席。因拒绝为日伪办事,被日本宪兵司令部逮捕,经友人内山完造等保释出狱。在上海病逝,墓葬上虞白马湖畔。有《夏丏尊文集》。

6、上虞名人故居

我们镇里出的名人——夏丏尊忽然想起这事,脑子里再三搜索,现当代我们镇出的可以称为名人的人,大概只有一位,夏丏尊先生。幼年时从我们村到镇上,我觉得很遥远,有7里路;而且这个镇与我们村好像也没关系,因为70年代这个镇叫“地区”,县属的地区;地区下面还有公社,我们村是属于公社管的,我见过好几位公社干部。80年代公社撤并了,我们村才直属镇里管辖,这个镇才好像跟我的老家有关系了。夏先生是镇上人,昔年我读《夏丐尊散文选》,了解到他曾在周边村里教过书。那么,他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夏先生的故居早就不知下落了。上虞现当代的名人中,胡愈之故居已修复,徐懋庸的老家村里也建了纪念馆,惟独夏先生的故居不在了。夏先生后来到白马湖教书,在那里认识了同样教书的叶圣陶。夏、叶二人日后成为亲家,估计就与这段共事经历有关。夏先生是在杭州与李叔同结识的,且成为知交。李的出家,与夏先生的一句话有关,李就真的“索性做了和尚”,出家了。现在白马湖边有几间“平屋”,是夏先生教书时住过的,但这称不上是夏先生的故居。20多年前的春节,我去白马湖故地重游,参观了修复的一批名人旧居,又爬到屋后的山上,赫然发现夏先生的墓就在山坡上!而且正好遇到几个来祭奠的人,想来是夏先生的后人。而我们镇上,似乎对夏先生一直无感。我所不解者。贴今天所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