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历史简介(关于天安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8 16:37:27 浏览
1、关于天安简介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具代表性的地方。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把中国带到了未来。天安门广场上挂着毛主席的画像,这也是我们熟悉的画像。然而,在历史上,天安门广场前悬挂的不仅仅是毛主席的画像。在民国时期,由于中国的主要政权仍然掌握在国民d手中,天安门广场前出现当时的蒋介石的画像并不奇怪。1949年7月7日,为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20周年,当时的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着毛主席和元帅的画像。这两个人是新中国令人敬佩的,他们也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崛起。1950年,为了庆祝五一节,天安门广场前悬挂了一幅的画像,也在五一节后被移除。2007年10月1日,为纪念新中国成立58周年,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竖立了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孙中山先生也是中国解放的先驱。画像这也是毛主席的画像,一直挂到了现在。它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永远记住毛主席!

2、天安历史记载

历史122年前北京紫禁城天安门#天安历史简介#

3、北京历史简介

1969年中央为何紧急下令,拆除天安门进行重建?其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其实天安门历史有过多次重建,重建重要的原因就是天安门城楼遭到了破坏。天安门早是明朝朱棣迁都北京后修建的,1420年修建而成。到了崇祯十七年,彼时的大明王朝风雨飘摇,李自成攻入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然而仅仅40天,因为山海关失败,他不得不匆匆撤出紫禁城。在这里点个有用,咱们边看边聊。撤退之前,或许带着某种怨愤,承天门连同紫禁城内的众多宫殿和城楼,都被一并焚毁。清朝入关后,在原有的废墟上再次重修城楼,并将名字正式更改为天安门。这之后三百多年,天安门历经风雨剥蚀、地震等自然损坏和灾害之外,在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还曾遭到过炮击。民国年间又几经战乱,等到1949年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城楼的主体结构还保存完好,只是表面看起来破败不堪。1952年,有关部门为彻底解决天安门的历史遗留问题,对整个天安门进行了结构性检查,结果发现内部有一些部件,已经严重腐朽。随后,该部门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替换了那些已经腐朽的部件,让天安门的使用寿命,又延长了一些。此后,负责修缮工作的部门,每年都会在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时,对天安门进行全方位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立刻解决。1966年,河北邢台地区因为地质结构变化,爆发了一次颇为严重的地震。地震的余波,甚至都波及到了北京。本就历经沧桑的天安门,因为这次地震的影响,整体结构出现严重变化,甚至引发了一些安全问题。过去简单修修补补的方式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治标不治本。于是中央在1969年作出了一个决定:在原址按照原规模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担负重建天安门任务的是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当时重建天安门并不是一个公开的项目,而是需要严格保密,因此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对参加建设的工人进行了筛选,除了技术好之外,政治上也要地可靠。五建抽调了一批技术好、根正苗红的工人,按照军队的编制,组成木工连、瓦工连、彩油连、架子连和混合连等多个施工连,每个连下面有相应的排、班进行施工。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把每一片瓦、每一块木头都按照序号放置,登记入册,争取保留原来的样貌。拆除旧城体的过程中,工人们在小檐西山墙发现了一枚炮弹,经武器专家鉴定,这是1900年八国联军炮轰天安门城楼时所使用的,并在其他墙面发现了另外5枚。解除危险后,工人们继续忙忙碌碌地在棚内施工,仅用七天时间就把旧城楼全部拆除施工队的人员们每一次搭建都要仔细地观看图纸,不能出现丝毫的偏差,完成了基本框架的搭建后,彩油组按照周总理的指示保留了原本绘画中的龙,去掉了一些封建迷信的图案,把房檐琉璃瓦改成了向日葵样式。在拆除和重建中,工人们找到了一个木盒,中间竟然有一块金元宝和一块红宝石,还有朱砂和五彩粮,不知道是何人藏在这里,这些东西全部被上交给了国家。整个重建工作的后一道工序是挂国徽,不同于家中挂画,除了强调必须挂正外,重要的一点是国徽的位置必须与北京的中轴线对准,哪怕是一点误差都不允许出现。这个任务终交给了姚来泉,不过当时的技术没有现在先进,连基本的对讲机都没有,所有测量局只能通过旗子进行指挥。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调整后,姚来泉终于将国徽丝毫不差地挂在了北京的中轴线上。1969年12月15日,天安门的重建秘密开工,1970年4月7日,这项艰巨的工程圆满结束。现如今,天安门已经成为新中国的象征,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神圣的代表。

4、关于天安门的简单介绍

早在1969年,中央紧急下令,拆除天安门并秘密重建,当时这个决定断断续续的长达20年都未能完全实施,如若不秘密拆除将会危险,究竟有什么隐情?百年风雨,天安门楼外表看似没有什么大碍,内部早就破败不已。顺着天安门的发展脉络看,1969年中央紧急维修天安门是极其有必要的。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朱棣称帝迁都北京之后,于1420年在北京又建立了都城,一是为了贴近自己的势力范围巩固统治,二是把这座新都城也当做抵抗北方外族侵扰的防御工事。既然是防御工事之一,新都城的用料、构造一定都十分考究,所以天安门在始建时,就注定是个使用年限很长很牢固的建筑。但再牢固的建筑也经不起连年战争的消耗。大明朝到崇祯年间就行至末路,外敌内斗无数,李自成趁乱攻进北京后入驻皇城。但终面临失败,不得不撤出皇城的李自成,想着自己享受不了的东西,别人也不能享受到。他便一把火烧了朱棣一手打造的北京皇城。等到清军入关,爱新觉罗一族成为主宰天下的王者,他们也学着明朝皇帝朱棣的样子,在北京新都城的废墟上方重建了紫禁城。天安门就再次重现于世人面前。在清朝的这三百来年的历史中,天安门承受着比李自成的焚烧更惨痛的遭遇。首当其冲的就是战争的影响。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之后历经磨难的不是有被烧杀抢掠的圆明园。天安门作为君王的象征之一,便遭到了敌方的炮击。虽然天安门结构牢固,但被炮击侵损严重的天安门,其实还是留下暗伤。除了八国联军的军事攻击,天安门在三百来年里,还遭遇了大量的天灾,地震与风雨侵蚀一样都没放过这个古老的建筑。等到1949年民国年间的开国大典之前,去天安门楼,进行检测维修的人员就发现,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代表和象征的天安门已经被重腐化,破败不堪。然而,修建天安门楼极为困难,在检测出天安门楼有重大问题之后,修缮天安门楼的工作人员只能尽量的延长他的使用寿命。然而,麻绳专挑细处断,本来就让工作人员头疼的修缮工作,在1966年,变本加厉了。1966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地震,地震的余波影响到了北京,本就摇摇欲坠的天安门出现了安全问题,原先只能为天安门续命的修缮工作,这次完全派不上用场。于是,中央在1969年决定,在天安门原址上,按照原规模和原建筑模型重新修建,并让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担任修建工作。接受了这个任务的第五建筑工程公司,仔细拆分,认真研究了中央给他们的设计图。精益求精的他们,尽可能的1比1还原天安门的原貌。就这样,建筑师们在秘密修建天安门,被暗无天日的修建工棚遮蔽的情况下,紧张又顺利的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修缮工作。在维修天安门的过程中,维修队也遇到过比较奇特的事情。修建天安门的一位工作人员,曾经在天安门的旧址当中,发现一个金丝楠木盒子,盒子里放有一块金元宝,一颗红宝石,还有很多无色米和朱砂。工作人员将盒子上交给国家,经过相关人员的工作与调查,专家后给出解释,盒子以及盒子中的物件其实寓意很好,不是谁藏下的脏物,应该是被放在天安门横梁上,保佑平安的。其次就是在城墙根,修缮人员们发现了许多的炮弹,第一开始这件事情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甚至还有人认为,这些炮弹是国民d留下来的,修缮工作一度停止,但后来,经过调查分析,这应该是历史遗留的炮弹。这些炮弹因为常年埋在地底,已经没有任何危害,按照专家分析,这些炮弹应该是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时期,深深嵌入城墙内的一些战争遗存。当时的王朝已经没有修缮城楼的财力与人力,只能任由炮弹继续镶嵌在城墙内部,并在缺口处进行填补,遮盖这些损坏痕迹。经过几个月的修缮工事,1969年12月15日开工,1970年4月7日结束,重建天安门工程落幕。#天安历史简介#

5、天安进化史

历史上“天安门”还有另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吗?“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初原名为“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后来天安门命运多舛,曾遭雷击起火被焚,后来也因李自成攻占京城被毁。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在原址废墟上大规模改建,重修为一座城楼,并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同时改“北安门”为“地安门”,取“天地平安,风调雨顺”之意。你们觉得“天安门”好听,还是“承天门”好听?

6、天安门的历史知识介绍

1969年年底,天安门城楼被秘密拆除重建,当时城楼外面围得严严实实,连北京市民都不知道里面在干什么。天安门这座巍峨雄壮的城楼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始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当时名为承天门,即紫禁城的正大门。天顺元年(1457年)夏天被雷火焚毁。明成化元年(1465年)朱棣迁都北京后,以南京承天门为样板,重新改建成为而今这样的重檐歇山顶城楼。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因山海关兵败,无奈撤离紫禁城,走时一把大火把承天门连同紫禁城内的众多宫楼付之一炬。清军入关后,清王朝又在原废墟上重修城楼,并更名为天安门。琐琐明清梦,悠悠千古情。天安门城楼见证了明、清两朝历史,后成为新中国的形象名片,每年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都会在天安门城楼举行活动。1949年开国大典前,国家仅对外墙表面破旧、残缺部分进行了局部维护。到1952年,才对城楼进行了一次全面修缮。天有不测风云。1966年3月,河北邢台大地震对城楼的主体结构造成了严重的损坏,楼体部分变形,甚至局部沉陷。因此,重建天安门城楼迫在眉睫。总理亲自批准了重建方案,于196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天安门城楼再建工程经一手负责,由解放军总部、驻京卫戍部队、北京市府等部门组成领导机构。作出批示:原样不改,尺寸照旧。承担这项任务的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组成天安门工程现场指挥所,设立了木工连、瓦工连、架子工连等5个施工连队。所有参建工人按照军队纪律条例进行管理,并制定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任何人都不能对外透楼内情况,包括亲属也不允许谈及。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高33.7米。因为保密、防扬尘、保温等需要,施工队用几万根山竹及3000立方米的竹席结编成棚,把城楼完全盖住了。首先对旧城楼进行拆除,然后安装大木、油彩绘画、楼顶铺盖砖瓦等。天安门城楼重建工程需要材料品种繁多,规格复杂,难度颇大。古法建筑早已失传,全凭现场工程人员边拆边学,用心体会,重建后的结构与原样分毫不差。城楼仅木结构就有上千种规格、上万个部件,上下垒叠,纵横交错。琉璃瓦近100多个规格、上万余件,需十多层作业加工处理。涂油彩绘,砌砖接缝这些更是高水准的特技活。城楼上有六十多根柱子,每根重达7吨,长12米,这次重装用的都是从加拿大进口的卡赛达拉木。楼内描龙画凤的制作,都经过严格的1麻5灰13道工序。金龙和玺彩画等大面积描金就用了六公斤黄金。这些进口的金箔薄如蝉翼,不能直接用手拿,只能一片一片地夹起来,放到指定处,再用软毛刷慢慢压平,是极为细致的手工活。后就是挂国徽。这枚国徽直径1.7米,需要8个人来抬。要求必须对准北京的中轴线,不能有丝毫的偏差,用了3个小时才挂好。这次天安门城楼再建工程,有全国各个省市的200多个部门参与,施工高峰期用工近3000人,用时112天。1970年4月,装饰一新的天安门城楼出现在人们眼前,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熠熠生辉,完全保留了它原有的风貌,而且能抗9级地震。这项庞大的工程速度之快,质量之高,举世罕见。作者:侃坎编辑:青草#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