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绍简介(稽绍资料)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8 16:40:25 浏览
1、稽绍资料

东晋竹林七贤中山涛和嵇康是好朋友。但两人性格却迥然不同。嵇康卓尔不群,而山涛则待人随和。但这并不妨碍两人成为至交好友。但是山涛一个友好的表示却让嵇康恼羞成怒,两人从此井水不犯河水,大路通天,各走一边。原来,嵇康是曹氏的女婿,司马氏篡权,建立东晋,嵇康便采取了和司马氏对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山涛深深地为朋友感到焦虑。于是他推荐嵇康为官,想以此来帮朋友脱困。然而嵇康并不领情,一怒之下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和山涛割袍断袖,一刀两断。在这篇绝交书中,嵇康写道:“你这个厨师不好意思屠宰下去了,想拉我这个祭师当垫背的,我岂是趋炎附势之徒。以阮籍的性格都不能为他们所容,何况是我呢?为什么你要把我向火坑里推呢?我只想住在简陋的屋子里相妇教子,和知己把酒言欢。你太不了解我了,咱们从此别过。”山涛收到嵇康的绝交信,痛苦异常。人们都骂嵇康不知好歹,而山涛却知道嵇康这么做却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他要以这封绝交信和山涛划清界限,大程度地保护好朋友。嵇康是有先见之明的,他知道自己的对抗势必会遭到报复。他的预见是准确的。嵇康死于钟会之手。钟会是钟繇的儿子,他对嵇康崇拜已久,但是嵇康对钟会的为人,却极为鄙夷。有一次钟会去拜访嵇康。嵇康正和向秀在树下打铁,两个人打得热火朝天,把钟会晾在一边。钟会等了一会儿,见两人始终不理自己,准备离开。这时嵇康开口说话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高兴而来,扫兴而归,心里对嵇康由崇拜到忌恨,恨不得杀之而后快。机会很快就来了。嵇康为朋友吕安仗义执言,被捕入狱。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谗言,声称嵇康绝不能活着,否则会影响司马氏的统治。司马昭信以为真,下令把嵇康处死。嵇康在临死之前,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山涛,他对孩子说:“你山涛伯伯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有他在,你们就不会是孤儿,他会像父亲一样照顾你们。”果如嵇康所说,在他死后,山涛对他的妻儿老小尽心照顾。不仅如此,他还寻找一切机会为嵇康鸣冤叫屈。司马炎做了皇帝以后,山涛上书道:“父亲有罪,和儿子有什么关系,嵇康的儿子嵇绍品德高尚,才华横溢,应该得到重用。”司马炎也觉得对不起嵇康,于是对嵇绍委以重任。水如天说:真朋友不一定要志同道合,假朋友却一定是貌合神离。真朋友不一定非得推杯换盏,但一定是惺惺相惜。好朋友如茶,淡而不涩,清香却不扑鼻,缓缓而来,似水长流。#在头条看见彼此##历史##历史开讲#

2、稽康和稽绍

浅谈魏晋风骨——竹林七贤魏晋时期,内争外斗,纷乱不断,而当时却有这样七个贤人雅士,他们喜欢聚会于竹林之中,或饮酒作诗,或曲水流觞,或无为清谈,好不快意,后人称这七人为“竹林七贤”,但又鲜有人知晓“竹林七贤”背后的历史以及社会意义——魏晋风骨。一、“竹林七贤”究竟指哪些人?他们为何合称为此?咸熙二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自立为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至此,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群雄并起的混乱局面才终于得到了暂时的平息,成就了一个虽然短暂但相对稳定的大一统王朝。所谓“魏晋”大约即指曹魏至西晋、东晋的一段时间,“竹林七贤”们便生活于这样动荡不堪的时期,他们秉持着“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的思想独立于世。1.“竹林七贤”的正式“出道”据《辉县志》记载: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等七人常在辉县以南的竹林活动,世称竹林七贤。嵇康与阮籍相交早,自山涛与嵇康相交之后,三人一拍即合,成金兰之契。可以说,嵇康、阮籍和山涛是为竹林七贤的核心与基础。刘伶、王戎和阮咸多因阮籍的缘故加入七贤之中,向秀则是山涛、嵇康的知遇之友。2.“竹林七贤”中的个性与共性他们之间因为类似的思想聚集在一起,形成“竹林七贤”之共性;在历史上,他们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弃高官俸禄而隐,择其山阳者而居。嵇康曾被封为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崇尚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个性鲜明,极度厌恶世俗礼教。身为曹魏的驸马爷,嵇康却无心朝政斗争,不愿参与司马一族与曹魏之间的明枪暗箭、龙争虎斗,选择了回归山野田林,40岁时被司马昭杀害,史称“广陵绝响”。世人皆道青白眼,少人知悉其本真。阮籍为建安七子阮瑀之子,他被世人所熟知的莫过于关于他的典故“青白眼”。当他见到重礼节、世俗之人,都用白眼来对待他们,以表达他的不满与厌恶;而对他所喜爱或尊重的人则对以青眼。其爱憎分明的背后,暗含着他厌恶世俗礼教的本心。睿智儒生虽叹老,历经心酸却真情。山涛,字巨源,他是七人中年纪长的一位。山涛为一位儒士,他的出世与入仕并不矛盾。即便好友嵇康与自己“绝交”,山涛仍然顾念旧情,举荐嵇康之子嵇绍为官,可见其宽宏雅量。以上三位为竹林七贤的核心人物,而其余“四贤”亦是人中龙凤。思旧一赋,更显才情,是为向秀;陶兀昏放,悠悠荡荡,是为刘伶;少年成名,不可小觑,是为王戎;行为放诞,任达不拘,是为阮咸。向秀好读书,留存下来的著作几乎皆为名篇佳作,尤其是他为怀念老友所写的《思旧赋》,其至情至性,跃然于纸上。刘伶嗜酒众人皆知,但其初心也是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奈何被统治者不喜,为远离朝廷,他选择饮酒无度,自我麻木。除此之外,“死便埋我”的典故便出自于刘伶:他常乘鹿车,并备一壶酒,命人带着铁锹跟随他,便于为他处理后事。其放浪形骸,无拘无束,可谓甚矣。王戎在竹林七贤中年龄小,早而夙惠,自幼便是“奇童”,典故中“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主人公便是他。而阮咸为阮籍的侄子,尤其擅长弹奏琵琶曲,性情豪放。据记载,他曾与猪共饮,毫不避讳。竹林七贤,始于嵇康,终于山涛,山涛之后,再无“竹林七贤”。东晋人孙盛认为此七人相与为善,且好游于竹林,才号为“竹林七贤”。司马光认为这七人还具有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可以说,是魏晋时代选择了“竹林七贤”,以蕴藏魏晋风骨于其中。二、“竹林七贤”背后所蕴藏的魏晋风骨1.“竹林七贤”是否真的无为?魏晋玄学是一种产生于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文化思潮,清谈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道家倡导“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道法自然,“竹林七贤”们大多也在践行着魏晋玄学。有时“无为”也是一种“有为”,当“无为”到了,又何尝不是一种“有为”?他们用实际行动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当时政权的不满与无奈,这何尝不为一种“斗争”?“竹林七贤”们可能并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之“贤”,但在魏晋时期,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斗争,是反抗,是无以言说的默契。2.“竹林七贤”的举动是否真的不堪?“竹林七贤”们看似肆意妄为的举动,多数实为无奈之举。因当时政权多不接受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甚至还会“清扫”怀有这样思想之人。不得已,他们选择隐于尘世喧嚣之中。“竹林七贤”不只是那七个“贤人志士”,也是隐藏其背后意识形态的重要外在体现。恰恰是竹林七贤的这些肆无忌惮、随意任性的行为,彰显了有悖于世俗礼法的生命形态,看似随意,实则有意。这些行为是“七贤”们在玄学理论影响下的主动与名教对抗的生活选择。他们寄情于山水,放逐于天际,实为时局的动荡下的无可奈何。王洪军认为竹林七贤是时代的一面反光镜,他们身上有一种浓厚的时代精神,是直抒胸臆的真情流露;是清静无为的彻底践行;是真实自我的肆意挥洒。这种精神便是“魏晋风骨”。

3、嵇绍简介

公元262年,嵇康被押上刑场,一曲空前绝后的《广陵散》后,曲终,人散。一代名士,终归尘土。嵇康临刑前在狱中,写了一篇《家诫》,给他十岁的儿子嵇绍。洋洋千言,其语谆谆,但其主旨却是教育儿子以后不要像自己一样,不要做一个英雄,不要做一个名士,要听领导的话,要和领导保持一致。甚至连领导送人时,不要走在领导后面,以免被人猜忌是你在其中煽风点火这样的细节都一一列出,言语之中,不见桀骜不驯,不见放荡不羁,只有明哲保身的谨小慎微和看似琐屑的苦口婆心。这实在颠覆了我们对嵇康一直以来的印象。印象中的嵇康是放荡不羁的名士,是离经叛道的英雄,他怎么可能说出这样谨小慎微的话来,他怎么可以如此怯懦卑微?但这明明白白的嵇康,不是另外一个嵇康,而是一个作为父亲的嵇康。当一个人做了父亲之后他不再是一个是视生死如草芥的汉子,也不再是一个可以洒脱地说出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的英雄。他变得庸常而世故,甚至卑微,因为他知道人世艰辛,世道险恶,他可以不在乎世人的诋毁,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不在乎这世间的一切,却不能不在乎一双儿女的未来,这就是父亲。嵇康临死之前,没有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哥哥嵇喜,也没有托付给他一向敬重的阮籍,而是托付给了,那个他曾经与之绝交的山涛,并且对儿子说:巨源在,汝不孤矣。不是他信不过自己的哥哥,也不是他信不过阮籍的品行,而是作为过来人的他,明白这世间的险恶。自己被害,家族也不一定能够幸免。阮籍和他是一路人,同样不被世俗所容,同样前途未卜。而山涛虽然与自己道不同,志趣也迥异,但他相信山涛对于朋友的忠贞,更明白只有在山涛庇佑下,儿子才能在险恶的人间,做一个平凡的人,安安稳稳地活下去。事实证明,嵇康的选择是正确的。十八年后,嵇绍在山涛的大力举荐下,被晋武帝发诏征之,走上了和父亲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这也许是嵇康愿意看到的好的结果。想起了鲁迅,这个一生都在用笔战斗的斗士,在弥留之际立下遗嘱说,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作为一生都在路上的勇士,他不希望子承父业,也许是因为他太了解一个战士在这世间所要经受的折磨和苦痛吧。《故乡》的结尾鲁迅写道:我不愿他们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孩子注定渐行渐远,就让当爹的为你唱一首《骊歌》吧。#稽绍简介#

4、嵇绍是怎样死的

公元263年,嵇康马上就要被砍头了,没把儿女托付给亲哥,也没托付给好友,反而托付给了自己口口声声说要绝交的山涛,为啥?嵇康和山涛都是竹林七贤之一,俩人惺惺相惜,关系特好,尤其是山涛,恨不得满世界地炫耀嵇康和他是朋友。可惜后来山涛当官了,不仅如此,他还老想拉着嵇康一块当官。嵇康烦的就是当时的官场了,被山涛这么一劝,直接连山涛也烦上了,一怒之下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说:我以前还觉着你是我的知己,但是现在看来你跟我一点也不熟,听说你又要升官了,想让我顶上你之前的官职,但是我不想做官啊,你老邀请我也很烦的,今天我得好好的跟你说道说道这事儿……随即嵇康就列出了“七不堪、二不可”,表示自己和朝廷的矛盾尖锐,他对朝廷为官的生活很是不如意,总之一句话,山涛现在非让他做官,那就是在把他往火坑里推。这种朋友要不得啊!嵇康表示咱们友谊的小船该翻就得翻。这下好了,天下人可能不知道山涛和嵇康是朋友,但是肯定知道这俩人绝交了。但是等嵇康被人陷害,马上就要被行刑的头天晚上,是山涛带着嵇康的儿子嵇绍到了监牢,让父子俩好好道了个别。嵇康知道自己这一走,一双儿女就没了依靠,得找个能托付的人。要说让他信赖的人,还得是山涛。其实他写绝交书,也不是真的厌恶山涛、想和山涛绝交,人家俩人那可是知己,能不知道对方是啥人么。只是那会儿嵇康是司马炎的眼中钉,山涛身居高位,如果他跟山涛牵扯过多,很容易让司马炎也对山涛心生忌惮。所以他才会写出那样一份绝交书,表面是和山涛绝交,实际上是担心山涛受伤害。而山涛呢,从来没把那份绝交书当回事,俩人的“巨轮”还好好的呢。只是他现在救不了嵇康,能做的,也就是带嵇绍过来见嵇康后一面。得知嵇康让他帮忙照顾嵇绍之后,山涛不仅把嵇绍好好地抚养成材,还大力举荐嵇绍入朝为官。对于山涛来说,嵇康永远是他的至交好友,哪怕嵇康的绝交书字字犀利,那也是爱之深责之切。他懂嵇康,更没有辜负嵇康的信任。#知识辞海计划#

5、稽绍怎么死的

他不是个好皇帝,却是实实在在的好人,因一句话背负恶名!一句“何不食肉糜”把他死死按在白痴的位置上,喜欢历史的应该已经知道了,他就是晋惠帝司马衷。可真实的司马衷绝不是白痴,不过智力稍微比正常人低那么一点。话说‘八王之乱’之时,朝廷的军队败给了造反的诸侯王的部队。护卫司马衷的朝臣和兵将四处逃命,唯独侍中嵇绍(‘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留了下来,始终保护着他。后,敌兵将二人团团围困,一个敌军将领冲上来要杀嵇绍。这时候已经身负重伤的司马衷不顾自身安危,拉住敌将的手,叫道:“他是忠臣!杀不得啊!”敌将没有理会,一刀杀死嵇绍,血喷了司马衷一身。司马衷脱险回朝后,每次上朝都穿着那件粘着血的龙袍。大臣建议他脱下来换洗或者换件新的,他总是哭着说:“这是忠臣嵇侍中的血,千万不能洗啊!”不知道怎么,我心灵深处被触动了,为曾经对他的误会深深的自责。他的笨是天生的,他做不做皇帝也不是他能决定的,他有什么错?他只是生在帝王家而已,自己无从选择!有的人很笨,但值得拥有。我想,这也是嵇绍至死都守护着司马衷的原因。在我看来,司马衷只是个心智不全的孩子。可这样的司马衷,是不是比杀兄夺位的李世民、金屋藏娇的汉武帝更有人味呢?#稽绍简介#

6、嵇绍乾盐城

在1500年前,北魏孝文帝。从北边巡游经过洛阳,到达洪池这个地方,对身边人说:“我夜里梦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跪伏在御路旁。说自己是晋待中嵇绍,有事请求于我,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呢?”身边人说:“嵇绍以身卫主,在危险的时候不离惠帝左右,应该是晋朝大忠臣。他的墓地与殷商忠臣比干的坟墓相距不远,都在御路周边。陛下这次经过朝歌时曾经祭奠过比干,经过汤阴时忘了凭吊嵇绍,他一定是希望获得陛下的恩典。所以托梦与你呀!”孝文帝于是命部下,去汤阴寻找嵇绍的坟墓,并派遣使臣前祭拜。纪念嵇绍的祠堂,几移其址。如今老人很遗憾的告诉我,在大光村北头的嵇公祠,由于现代建筑的需要被拆除了,现在已不复存在。很可惜!#河南# #传说# #文化#

7、嵇绍血溅帝衣

公元253年的洛阳城郊,大树底下,一个高傲的身影,举起手中的铁锤,不断击向火红的砧板,叮叮当当的节奏,响彻了邻近的村庄。周围的人们好奇地赶来,纷纷请这位诗人敲打出锄头、铁锹之类的农具,而他却拒收他们的酬金,只需要一顿随意的酒肴就好了。然后,他又回到自己叮当叮当的节奏中。你没猜错,这他就是当时名满天下的“竹林七贤”之首嵇康,此刻他正携带妻儿隐居乡下。明明有颜有才,却舍弃富贵归于平凡,不知他的妻子长乐亭主下嫁于他,作何感想?想当年,20岁的嵇康初登洛阳,那真是身姿卓绝,玉树临风,面容俊朗,全天下美女为之耸动。不用说美女,男人见了,无不觉得他的容颜惊心动魄,自惭形秽。这位无可争议的魏晋第一美男子,偏偏又才华横溢,言出惊人,当真是不折不扣的人中龙凤。但是,或许世间万物注定要有缺憾!嵇康才绝当代,貌倾全国,可他偏偏崇尚庄子之学,不喜做官,对惊为仙人的容貌非但不加修饰,甚至到了不顾整洁的地步。本来,追求自由是人之常情,嵇康隐居竹林,也是他个人的选择,跟别人扯不上关系。但树欲静风不止。也许是他太耀眼了,强烈地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这其中有山涛、有钟会、有吕安。山涛被引为知己,钟会陷害于他,吕安成为他生命终结的导火索。山涛倾心嵇康,是始于他的颜值,陷于他的品性和才华。据记载,山涛结交阮籍和嵇康后,经常回家跟妻子说,他二人是多么才姿出众,当世再无!妻子听后,心痒难耐,强烈要求他把二位好友请回家,好一睹尊容。山涛把两位名士请回家后,把酒畅谈,她妻子呢就在墙上凿了个小洞,两只眼轮流看。山涛陪客人聊了一晚,她妻子就不知困倦地“欣赏”了一晚。众人皆知,山涛与嵇康是生死之交。山涛做官升迁后,强烈举荐好友任他留下的空缺——吏部侍郎,大的一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副部长。但嵇康坚持自已的原则,除了拒不出仕外,还莫名其妙地写了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公开撇清与山涛的关系。但知嵇康者,莫若山涛也。嵇康被构陷临刑前,把10岁的儿子托孤给好友。山涛尽已所能,视若已出,把嵇绍培养成一代名臣。再来说一下钟会。钟会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这样的大户人家子弟想结交当时的名士嵇康,附庸一下风雅,本来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嵇康人矣!他鄙视权贵,藐视社会规则,对钟会的示好非但不接受,甚至还公然蔑视,很让钟会很下不来台。钟会由爱生恨,决心报复。终于,机会来了。嵇康的另一好友吕安由于家庭纠纷身陷牢狱之灾,嵇康仗义执言,不幸正中当时的朝廷命官钟会的圈套。他二人被分别下狱就戮,终死于司马昭手中。名满天下的魏晋才子——嵇康,从此谢幕,年仅39岁。#历史# #历史真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