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德简介(大德高僧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8 17:50:27 浏览
1、大德高僧简介

今日学习内容今天,我们一起听《道经·第二十一章》经文,看译文学习此篇章。译文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好像有又好像无,好像是实际存在的有好像是虚的,在惚兮恍兮中好像有象呈现,但有在惚兮恍兮中好像有可见得到的物质产生。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其中好像有精微物体结晶;这精质是真实的,在它里面包含了宇宙中一切信息。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2、大德介绍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为:大德由小善积成,大罪由小恶开头。#由大德简介#

3、由大德

#读解藏域# 《甘珠儿》、《丹珠儿》这两部书属藏文《大藏经》。佛教传入西藏始,翻译佛经和高僧大德著书立说基本就没有间断过,到了十四世纪,数量已相当可观,因此有了要将这些经书分类整理和编排目录的迫切需要。于是编纂藏文《大藏经》总目录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藏文大藏经分为《甘珠儿》由噶举派高僧蔡巴.贡嘎多吉编纂,收入书籍一千一百余部;《丹珠儿》由夏鲁派创始人布顿.仁钦珠编纂,收入书籍三千五百余部。《甘珠儿》的内容为“经”和一部分“律”;《丹珠儿》的内容除了包括“论”和部分“律”外,还有大量有关文法、诗歌、艺术、逻辑、历算、天文、医药、工巧等方面的作品。藏族人珍视这两部书,就连赌咒、发誓时都是以这两部书名为誓言。不少家庭会花重金请回这两部书,置于经堂书柜中顶礼膜拜。#由大德简介#

4、

这个周日,我们参观了位于机场附近,久负盛名的万部华严经塔,也就是白塔。万部华严经塔位于古丰州城的西北角,建于辽代的中、晚期,确切的时间尚无记载,因塔体表面涂有一层白垩土,俗称白塔。从塔上的题记中可知,在元大德年间已称做白增。万部华严经塔为八角七层,砖木混合结构的楼阁式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制组成,通高55.6米。塔内设有回廊阶梯,可以逐级攀登,直到塔顶。回廊内壁和外壁共镶嵌有9块金代的石碑,现存6块。万部华严经塔在金大定二年奉救重修,塔内现存的这些金代的石碑,全部镌刻、捐资者的姓名,充分说明辽金时期丰州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历史。塔体表面第一、第二层塑有砖质半浮雕的佛教造像。第一层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面的造像组合均为一佛二菩萨,佛像高53厘米,结跏跌坐,坐在二重仰莲座上,四尊佛像以手印不同来表示不同的佛主。菩萨头戴宝冠,戴臂钏、脚镯,身着长裙,披缨络,立于佛像的两侧,其目若清莲、神情庄重,与大同上华严寺的菩萨造像相媲美。塔第一层东、南、西、北四面为力士造像,力士手执金刚杵,肌肉表现突出,整个造像威武、健壮。第二层为菩萨、天王造像,天王身被甲胃,手执戟、矛等不同的法器,威风凛凛。万部华严经塔佛的雕造艺术手法接近于现实中的人物,造像栩,如生。此塔不仅整体为砖木结构,而且斗拱也采用了砖木混合结构的形式,同时还使用了凹人,这在全国的佛塔中是极为少见的。塔体每80厘米铺设一层八角形周箍木骨,与其它八方木骨相互的拉结锁定,形成八角形闭合结构,起到木筋的作用,就如同现代的钢筋圈梁。木骨的巧妙使用,更独具特色。塔门,层相二错开,克服了在一条直线上易裂的缺陷,白塔近千年巍然屹立,得意于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在建筑史上万部华严经塔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是古代各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塔内现存有梵文、古蒙古文、巴思巴文、契丹文、女真文、突厥文、古叙利亚文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的墨书题记,是研究少数民族文字的宝贵实物资料。从一层到七层较清晰的题记约有一百六十三条,长的题记达二百多字,记述了在大明朝嘉庆年间,蒙古族青年达尔罕帮助山西汉族兄弟脱离危险的感人故事,反映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感情,是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1983年维修万部华严经塔体时,在二层的尘土中发现了一张元代的纸币,经专家鉴定,是忽必烈时期的"中统元宝交钞",是我国迄今发现早的纸币,它不仅填补了元代钞票式样的空白,也为研究元代纸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在丰州古城出土了著名的元代钧窑小宋自造铺首街环双耳兽足香炉、钧宫铺首衔环镂空高座双螭耳瓶、龙泉窑缠枝牡丹纹瓶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万部华严经塔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黄庵庙遗址位于邳州市炮车镇东南三公里处的黄庵村。邳州市炮车镇黄庵村目前已经拆迁,现仅存《明真庵记》碑一块,黄庵龟驮碑位于黄庵村。此碑属龙风碑,由碑座、碑身和碑帽组成。青石质,高3.2 米,宽0.9 米,厚0.25米,碑文17 行,共49 字,大德六年立。碑身正面介绍黄姑庵的历史及修复经过,背面为捐款人的姓名。其中双龙戏珠状的碑帽高约0.96米,底座青石雕乌龟身长1.85米,宽近1米。相传此碑为黄庵村先人为纪念黄姑所立,当地百姓不忘黄姑的善行,一直将“明真庵”称为“黄姑庵”。黄庵村原名陆家疃,因建有黄庵庙而更名。黄庵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称“明真庵”,后改为“黄庵庙”。据传说,黄庵庙的先师黄守中,一日远游归来,忽然迷路,只见红光遮道,祥云缭绕,恍惚之间,好像进入仙境。于是认为此处是块宝地,遂结草为庵,收黄升之女黄姑为弟子。黄升女为尼后,每日晨钟暮鼓,诵经拜佛,烧香点烛,极为殷勤。暇时随师学医道。黄姑持斋好善,施医舍药,为四方邻里祛除病痛。黄姑80岁圆寂,黄氏族人及远近百姓感其功德,募捐建庵,塑其身,画其像,四时供奉,并由邳州道政司立名为“明真庵”。邳州正堂朱亮丹书“明真庵纪”篆额。黄庵庙1944 年为炮火所毁。#徐州头条# #徐州# #邳州# #赵海东#

6、

开光是什么意思?开光是佛教仪式之一。是佛家为使法物具有神性、灵力,而通过一定的方法对法物进行点眼、洒净、安神等处理。在佛教中,开光是一种供养仪式,表示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也表达请佛住世,广度众生的美好愿望。"开光"一词源于佛教,原本意指新佛像落成时,举行祝圣礼,由住持和尚或德高望重的僧人诵经念佛,为佛像通身点亮光明,以引诸天善神护佑。后来因为民间误传将这种宗教仪式与驱病灾,祈福免祸联系在一起,才逐渐失去了其本意。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家中供奉佛菩萨像,祈求平安幸福。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家中所供之物,是否开过光,是有很大区别的。那么,什么是开光?寺庙里的东西,真的都经过开光吗?什么是开光的含义?所谓"开光了",是指把物品注入灵性,使之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比如,一件普通的工艺品,如果被赋予某种特殊的寓意,这件物品就有了灵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店铺会出售开过光的吊坠,或是其他物件,这些物件上,都会标注一个类似"某某大师,加持过的,开过光的,可消灾解难,保出入平安,招财纳福......其实,这就是一种特殊的加持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给物品赋予灵性"。为什么很多商品需要先经过高僧大德的加持,才能售卖?首先,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很难辨别出,自己购买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开过光的。其次,有些商家,可能会利用人们的心理,故意标称自己的产品,都是经过高僧大德,或者寺院,进行的开光和加持,以此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当然了,就像老古话说得那样"信者有,不信者无"。倘若自身原本就不是佛教信徒的话,于他们而言开光就像是一个封建迷信仪式,是应该为社会所摒弃的。但对于很多佛教信徒而言,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才能够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平静,也能够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让自己能够更好的与佛法结缘。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不仅仅是对自己心灵上的慰藉,同时也是一种对信仰的一种虔诚。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明灯,它指引着我们的前行。因此,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感到疲惫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来到寺庙当中,为自己心中的那盏明灯进行一番擦拭。这样一来,就能够让我们重拾信心,重新振作起来。除此之外,当我们面对生活当中的种种压力时,还可以选择佩戴一些有开过光的吉祥物,以此来帮助自己化解生活中的烦恼,让自己能够拥有一颗平和的心。

7、

浅议大德、公德与私德(2018年10月22日)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此乃人生之“三不朽”也。立德,要立大德,同时要修公德、养私德。所谓大德,一是指大功德。《易经·系辞下》曰:“天地之大德曰生。”晋陆机《吊魏武帝文》曰:“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齐晖。”《三国志·荀彧传》曰:“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二是指品德高尚。《管子·立政》曰:“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礼记·中庸》曰:“故大德必得其位。”因此,所谓大德,就是指弘大的功德和高尚的品德,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人民服务。这既是“天地之大德”,也是可授“国柄”、“必得其位”之大德。所谓公德,如梁启超先生所说,“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梁启超:《新民说》),指有关社会公众安宁和幸福的行为准则、规范和要求。他还说:“公德之大目的,既在利群”,“人群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皆赖公德“以成立者”(同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由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梁启超先生所处的时代,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都是把前面所说的“大德”包含在“公德”之中的。其实,“国家之所以为国”,全仗大德之 成立。新中国提倡的“五爱”,既包含了“大德”,如“爱祖国、爱人民”,也包含了“公德”,如“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所谓公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码、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和作用。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公德。所谓私德,如梁启超先生所说,“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梁启超:《新民说》)。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个人品德、修养、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邻里关系的道德规范。私德通常以家庭美德为核心。学校中的私德教育,即培养学生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识及行为规范。梁启超先生主张在提高公德的同时,应大力培养个人之私德,“以独而扶其群”,由个体人格之独立,进于“合群之德”,树立社会意识和国家观念,成就“新民”之事业。关于大德、公德与私德,以上的论述只是初步的,也只是提纲挈领的,还需要我们在社会实践当中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地展开论述。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从事这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六道地藏# #让我为劳动歌唱# #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