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于禁简介(魏国于禁是怎么死)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8 18:07:59 浏览
1、魏国于禁是怎么死

曹操帐下名将如云,为何偏偏派于禁前去援救曹仁,后葬送七军呢?关羽在发动襄樊之战前,曹魏集团疲于应对西线战场以及内部的叛乱。建安二十四年,征西将军夏侯渊在在定军山战死,曹操和刘备对峙没有取得明显效果,随即撤军。这个时候,荆州的关羽趁汉水暴涨,率军北上将樊城的曹仁团团围住。曹仁派人到许昌求曹操派兵来援救;当时曹魏集团也陷入荒乱的境地,不得已曹操只好派遣于禁前来救援曹仁。于禁当时官职左将军,并且拥有假节钺权力。说明于禁地位在曹操的心中地位很高,宗亲贵族外,就数于禁地位高,也倍受信任的。当时张辽是征东将军,驻守合肥,在东线战场与东吴对峙;张郃刚刚参加完汉中战场,曹操回许昌的时候,派张郃去镇守陈仓,此时张郃是荡寇将军;徐晃也刚刚从汉中战场撤下,部下元气大伤,镇守南阳宛城,官职是平寇将军。张辽,张郃,徐晃都是降将,并且张郃和徐晃是杂号将军,三人皆不可用。乐进在襄樊之战发生前已经病逝;至于李典去世比乐进还要早;曹仁在镇守樊城,正被关羽围着;文聘长期在镇守江夏,水路已经被关羽控制,无法北上援救曹仁;征西将军夏侯渊已在定军山战死;许褚是虎贲将军,在许昌保卫着曹操安全;曹洪也是刚从汉中战场撤下来不久;朱灵兵权被曹操夺去了,现在只是二线将领;满宠当时和曹仁在一起,被困樊城;其他如曹真、曹休等人资历尚浅,还不具备领兵作战的能力。夏侯惇刚拜前将军,是东线战区的总司令,是张辽和臧霸的顶头上司,年纪比较大了;至于臧霸一直在徐州镇守,防守东吴。所以说无论从资历、战功、状态等条件来看,于禁都是此次带兵出征的合适人选。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万万没有想到于禁会投降的;这些都是始料未及的。曹操很痛心,不停地叹息,说和于禁相处了三十多年,在危难的时候,反而还不如庞德呢?#魏国于禁简介#

2、魏国的于禁

于禁,本应位列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然而因晚年的一桩事故,他不仅失去了这个称号,还因此丧命。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于禁,他来自山东,以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而闻名,在这方面,很少有三国时期的将领能与他匹敌。早年他随曹操征战四方,立下了许多功勋。例如,在宛城之战中,曹操遭到张绣的夜袭,他的军队溃不成军,唯有于禁的部队有序撤退,并筑起濠沟以防敌袭。在混乱的战场上保持冷静、带领队伍有条不紊,这无疑是一个出色的将领所应具备的品质。然而,于禁不仅仅擅长指挥部队,他也是一名出色的战士。例如,在官渡之战中,当刘备在徐州叛乱时,曹操亲率主力前去歼灭刘备,只留下于禁守卫官渡,抵挡袁绍的大军。果然,袁绍率军来攻,但于禁善于守城,袁军久攻不下,终袁军撤退,而于禁则主动出击,夺取了袁军的营寨,并与乐进一起焚烧了袁军的粮草,斩获了数千首级,并成功招降了袁绍的将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可谓了不起。到了建安二十四年,于禁已经成为曹操的左将军,这显示出曹操对他的高度重视,认为他是一位的将领。当关羽围困樊城时,曹操派遣于禁和庞德前去支援,然而遭遇到大雨和汉水暴涨的天灾,导致于禁带领的部队被洪水淹没,于禁终被关羽俘虏,并且出乎意料地投降了。相反,庞德则宣誓绝不投降,终被关羽斩杀。于禁投降后,这让曹操深感伤心。后来,关羽战败,于禁又被东吴俘虏,曹丕即位后,东吴孙权将于禁送回魏国,然而于禁回到魏国后,却遭到众人的耻笑。曹丕封他为安远将军,然而在于禁前往拜谒曹操陵墓时,曹丕却命人绘制了一幅画,画中展现了关羽战胜、庞德愤怒,以及于禁投降的场景。于禁一见此画,感到羞愧难当,终愤怒而去世。曹真,作为曹操的养子,本身是朝廷的重要统帅,地位崇高,甚至司马懿都是他的部下。他与诸葛亮多次交战,互有胜负。在诸葛亮北伐的战争中,曹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三国演义》中的描述中,曹真并非在战场上被击败,而是被一封书信气死。当时,曹真正在与诸葛亮的军队对峙,这时诸葛亮毫不慌乱地写了一封信,并派使者送到魏国军中。曹真对信中的用意感到困惑,于是仔细阅读了这封信。信中,诸葛亮先对曹真进行了一番恭维,称赞他在将领之道上具备着卓越的能力,熟悉天文地理,洞悉军中上下和官员的心思,无所不通。然而,接下来信中语气一转,开始对曹真进行严厉批评,指责他是魏国的不称职后辈,被派往前线实在是丢人现眼。信中还提及他之前几次的战败,战绩十分糟糕,而此次的对峙也只是历史的重演。诸葛亮劝告曹真迅速带领部队撤退,不要再自寻死路。他声称我们的军队强大而勇猛,很快就能将魏国踏平,使之变成一片废墟和沙漠!曹真看到这封信后,愤怒至极,无法抑制内心的怒火,当场吐血身亡。据传,司马昭在宴请刘禅时问道:“你是否思念蜀国?”刘禅回答:“此地乐趣无比,不再思念蜀国。”得知此事的蜀国旧臣郤正给予了他指点,告诉他在司马昭再次问起时,应该哭泣着说,因为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他每天都在怀念着。后来,当司马昭再次询问时,刘禅按照郤正的教导回答,并闭上眼睛,试图假装要哭泣。然而,司马昭说道:“你刚才说话的语气怎么像是郤正?”刘禅听后大为惊讶,睁开眼睛看着司马昭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司马昭的逗笑让刘禅哈哈大笑,但笑得过度导致窒息而去世。正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司马昭笑刘禅——乐极生悲”这个谚语。在三国时期,只有司马昭一个人因为笑而去世,这让他的笑容更加讽刺,他作为三国的大赢家,建立晋国如此轻松,就像是捡来的一样。

3、魏国于禁的封号

三国时期十大名将,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手持长枪,威风凛凛,杀气冲天,展现出了真正的英雄本色。他们的勇猛无比,神勇,所向披靡,让人望而生畏。他们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姜维、周瑜、吕布、张郃、乐进和于禁。他们的战功赫赫,曾经在各个战场上大显身手,成为了三国时期为著名的将领之一。1.关羽:关羽是蜀汉的名将,他勇猛无比,忠诚勇敢,被誉为“武圣”。2.张飞:张飞是蜀汉的名将,他勇猛无比,威震敌国,被誉为“万人敌”。3.赵云:赵云是蜀汉的名将,他一身是胆,忠勇无双。4.马超:马超是西凉的名将,他勇猛无比,神威,所向披靡。5.姜维:姜维是蜀汉的名将,他百折不回,古烈之风。6.周瑜:周瑜是东吴的名将,他智勇双全,被誉为“美周郎”。7.吕布:吕布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他勇猛无比,被誉为“飞将军”。8.张郃:张郃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他百战骁将,马革裹尸。9.乐进:乐进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他每战先登,骁果显名。10.于禁:于禁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他持军严整,号毅重。#历史杂谈##历史有知识#

4、三国时期魏国的于禁有什么官职

《三国演义》中,张绣袭击曹操,于禁见夏侯惇所领的青州兵乘势下乡,劫掠民家,立即率领本部军兵在路上剿杀违纪者,以安抚乡民。跑回的青州兵向曹操哭诉:于禁造反,曹操大惊。于禁见曹操等人赶到,立即带领军兵安营扎寨,并身先士卒,出寨迎击追来的张绣。打败张绣后,于禁追杀了百余里。曹操收军点将,于禁入见,备言青州之兵肆行劫掠,大失民望,某故杀之。曹操问:“不告我,先下寨,何也?”于禁说:“今贼追兵在后,不时即至;若不先准备,何以拒敌?分辩小事,退敌大事。”曹操说:“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于是,赐给于禁金器一副,封益寿亭侯。关羽破了襄阳,围攻樊城,曹操派于禁前去解围。两军阵前,于禁见先锋庞德射中关羽,恐他立下大功,立即鸣金收军,并分辨说:“紧行无好步,当缓图之。”庞德数次想发动攻击,于禁唯恐庞德成功,只把曹操戒旨相推,不肯动兵。之后,于禁又移动军队,转过山口,离樊城北十里,依山下寨。于禁还亲自领兵,截断大路,并命令庞德屯兵于谷后,使庞德的军队不能进兵。魏军屯于罾口川,连日大雨不止。督将成何来见于禁,说:“大军屯于川口,地势甚低,虽有土山,离营稍远。即今秋雨连绵,军士艰辛。近有人报说荆州兵移于高阜处,关公移兵,在成何口中补出。又于汉水口预备战筏。倘江水泛涨,我军危矣,宜早为计。”于禁这时昏聩之际,怒叱道:“匹夫惑吾军心耶?再有多言者斩之。”后关羽水淹七军,于禁被俘。关羽遇难后,于禁被放回魏国。感慨于禁之事,曹操叹息说:“于禁从孤三十年,何期临危反不如庞德也?”曹丕鄙视于禁为人,令人图画陵屋粉壁,故意使之往见。禁奉令到彼,只见陵屋中白粉壁上,图画关云长水淹七军、擒获于禁之事:画云长俨然上坐,庞德愤怒不屈,于禁拜伏于地、哀求乞命之状。于禁又羞又恼,气愤成病,不久而死。后人有诗叹曰:三十年来说旧交,可怜临难不忠曹。知人未向心中识,画虎今从骨里描。

5、魏国于禁

于禁是曹魏集团中首个投降对手的高级将领,因此广受诟病。其中魏文帝曹丕就一边及“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来宽慰于禁,一边又让人在曹操的陵屋中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的壁画,以此来羞辱于禁。而东吴骑都虞翻更是见于禁一次,就羞辱他一次。但是,也有人不同意以上的看法。其中,孙权就以上宾之礼善待于禁,出同行,食同席。 而明朝著名思想家李贽更是认为于禁并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而是“识大体,只为国家争胜负”的一代良将。那么,于禁投降关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从兵法的角度来看,于禁投降关羽是以退为进的经典之作。关羽如果能像当年白起一样,将3万战俘坑杀,则可以将于禁此计化解。但是,羽却善待战俘,从而消耗了大量的战略资源,直接后果就是不仅使自己陷入被动之中,而且给了孙权可趁之机,终败走麦城。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于禁投降关羽是一步臭棋。因为从曹魏集团的角度出发,曹操、曹丕不可能公开支持大将投敌的行为。虽然他们知道,于禁并不是因为贪生怕死才投敌的,但他们不得不违心地牺牲于禁,让于禁沦为了庞德“陨身徇节”精神的背景板。于禁投降关羽因贪生怕死?不,是扭转襄阳之战结局的妙棋|三国20#魏国于禁简介#

6、魏国于禁搭配

221年,先后投降关羽和孙权的于禁找曹丕请罪。曹丕说:此天时也,非战之罪!于禁感恩涕零,谁曾想转身曹丕就暗骂:三度背主,还有脸回来见我!公元219年关羽威震华夏,打得曹军灰头土脸不说,还俘虏了大将于禁和庞德。被俘后,于禁因为摇尾乞怜,被关羽送到南郡关押,庞德因为宁死不降,成了关二爷刀下亡魂。或是于禁和曹家缘分没消,不久后曹操用司马懿驱虎吞狼之计,干趴了关羽,也让二爷身亡,荆州易主,孙权夺得荆州。一出乾坤大挪移,就让被俘的于禁遭了罪。他从蜀汉俘虏成了东吴俘虏。当了东吴俘虏后,这孙权也是个妙人。因为跟曹家关系不错,在看于禁也老了,成了废物点心,就大气地接待了将于禁,后还送回去了。可怜这个以刚毅坚韧闻名的于禁,却成了曹丕的出气筒。于禁成名,跟曹操追求已婚妇女有关。当年曹操去宛城收张绣,在过夜时,自觉无人暖床很寂寞,就让张绣婶婶来陪床,这可惹怒了张绣,他一不做二不休反了。弄得曹操遭遇众人围攻。要不是典韦拼死护卫,曹操就要因为一夜风流成为横死的枭雄!侥幸逃走的曹操,承受了长子、爱将战死的噩耗,也开始担忧起军队了!就在这时,前线居然传出来内讧消息!于禁率领军队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跟夏侯惇管辖的青州兵打起来了。这消息,让曹操先惊后喜。惊喜过后,才明白。原来是青州兵居然因为曹军溃退,趁机打劫百姓,成了乱兵,于禁率军平定了青州军叛乱,抵挡了张绣军。临危不乱的于禁就此成了曹操心腹,被曹操赞誉说:有古之良将风范。得了这赞誉,才有于禁的备受重用。然后人是会变的,有的人越老越厉害,有点人越老越怂。这于禁年轻时厉害,可老了却怂了。关羽北伐直抵樊城,前线求援信不断,不少将领摄于关羽威名,都起了避其锋芒的心思,不敢主动请缨。这状况,需要曹操点将啊!曹操在思虑良久后,将重责托付给了跟随自己多年的于禁,让他率军驰援樊城。至于为何?估计是看中于禁的果敢刚毅吧!可事情的发展,却让曹操大跌眼镜!关羽水淹七军,直接干趴下了曹操援军,也让于禁成了俘虏。一见威严的关羽,于禁二话不说屈膝投降,反而是跟随曹操不久的庞德没投降。知道消息的曹操懊恼地说:于禁跟我多年,临敌战阵表现不错,也很忠诚,谁曾想遇见厄运时,反不如降将庞德,我看走眼了啊!后来曹操跟孙权结盟让关二爷殒命,于禁就成了孙权的俘虏。孙权自觉跟曹操关系不错,就起了将于禁放回去的心思,谁曾想这曹操还不想要。为何不要咧?于禁临阵投降让他失望是其一。放回来杀掉还是不杀是其二。顾念老兄弟情分的曹操,用不让于禁回来,免过了早的清算。一看曹操态度,孙权觉得这于禁还有点价值,再加上养在家也不费事,多双碗筷的事而已,就对于禁还不错。不仅尊重这个落魄的老将,宴饮、打猎的时候,还经常招呼于禁一起去。这就让于禁遭遇了羞辱。有一次于禁跟孙权一起打猎,两人兴致颇高,打着打着就放开了手脚。这于禁也是穷得瑟,居然跟孙权并排驾马。这做派让跟随在后的江东老臣们不满了。我们跟随在后,是知道主次有别,你一俘虏,声名狼藉的降将,居然跟主公并驾齐驱。不满了就要行动啊。江东名士虞翻突然发难,冲到于禁面前,二话不说就扬起马鞭一顿抽。这状况让孙权傻眼了,也让于禁懵逼了。啥情况,你为啥打我?于禁正准备上前理论一翻,却听见虞翻骂骂咧咧说:你一打败仗的俘虏,居然敢跟我们主公并排!这话说的于禁一点脾气没有,愣是压下火气,吃了这哑巴亏,反而是孙权在一旁讪笑不止。过了一段时间,孙权大办宴席请于禁吃饭。宴席之上,有不少江东臣子作陪,喝酒聊天。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于禁喝着喝着,有点情难自制,居然哭了起来。本就不爽陪酒的江东大臣们又不满了:哭哭哭,哭给谁看?刚直的虞翻,忍不住起身痛骂于禁说:你一卑贱的俘虏,不要以为哭泣就能够得到宽恕!这,就让孙权面子上挂不过去,也让于禁再也没办法在东吴待下去了。孙权自觉曹操挂了,于禁老了,曹丕要安抚老臣应该不会杀于禁,就寻思把于禁送到魏国去。这消息被一直看于禁不爽的虞翻听到了。他跟孙权说:于禁名声败坏,到了魏国也不会被重用,杀了他省事不说,还可以给以后的降将们树个榜样,让他们引以为戒!这虞翻估计跟于禁有仇,致力于杀他。但孙权有自己的算计啊,就还是送于禁回了魏国。这下轮到曹丕尴尬了。于禁回去的时候样子狼狈,须发皆白,真成了小老头,还声名狼藉,重用肯定是不行的,但杀掉,又有点过分。只能高高挂起给个闲职。可曹丕也不是个宽厚的人。还是起了报复心,就在曹操墓里面画了关羽水淹七军的壁画,壁画中于禁屈膝投降,庞德宁死不屈。这就让受命去参观的于禁气到吐血,一个气不顺,就给气死了。一看气死了于禁,曹丕还不罢休,愣是用“厉”给于禁做谥号。这厉能是好词吗?看看周厉王就懂了。早知如此,不如当年追随庞德而去,也留个宁死不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