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推荐#你知道吗?在中国古代,有一个被称为诗仙的人物,他就是李白。他的诗歌博大精深,气势磅礴,被后人誉为“诗中之龙”。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神秘,他曾经与太白金星有过不解之缘,他曾经追求过仙道,他曾经留下过无数的佳句和故事。李白出生于唐朝初年,他的祖籍是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他的父亲是一个商人,他的母亲是一个美貌的胡姬。李白从小就聪明过人,有着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喜欢读书写诗,也喜欢游历天下,结交各方英雄。李白十五岁那年,他遇到了一个神秘的老人,那老人自称是太白金星下凡,是李白的师父。他给李白传授了许多仙道之法和诗歌之道,还赠给李白一把宝剑和一本《太白阴符经》。李白对老人十分敬重和信任,把他当作自己的恩师。李白十八岁那年,他离开了老人,开始了自己的江湖之旅。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豪杰名士,如高适、王维、孟浩然、崔颢等。他也参与了许多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玄宗驾崩、肃宗即位等。他的诗歌也越来越出名,被人们传颂不绝。李白四十九岁那年,他因为涉嫌参与王昌龄等人谋反而被贬到了广西。在路上,他得知了自己的恩师太白金星已经回归天庭,并留下了一封信给他。信中说:“吾子才高八斗,志向。汝之诗歌已达仙境,汝之仙道尚未成就。吾有一法,可助汝成仙,但须付出极大代价。汝若愿意,可于某日某时,至某地某山,吾将在彼等候汝。汝若不愿,亦可安心做个凡人,享受人间繁华。此乃吾与汝后一次相见,汝自行决断。”李白看了信,心中十分矛盾。他一方面渴望成仙,一方面又舍不得人间。他想了想,决定去见老人,问个明白。他按照信上的时间和地点,来到了一座荒凉的山峰。在山顶上,他看见了老人的身影。老人见到李白,微笑着说:“吾子来了,可曾想好了?” 李白上前拜倒,说:“恩师,弟子不知道您所说的法门是什么,也不知道要付出什么代价。请您明示。” 老人说:“吾子,你知道吗?你的诗歌已经达到了仙境的境界,你只要再修炼一步,就可以成为诗仙。但是,这一步却是难的一步。你必须放弃你所有的情感和记忆,把你的灵魂融入到诗歌之中,才能化为诗仙。这就是我要教你的法门。”李白听了,惊讶不已。他说:“恩师,这怎么可能?我怎么能放弃我的情感和记忆?我怎么能舍弃我的亲友和爱人?我怎么能忘记我的江湖和故事?我怎么能割舍我的血肉和灵魂?”老人说:“吾子,你不必惊讶。这是成仙的必经之路。你想想,你的诗歌中有多少是来自于你的情感和记忆?你的诗歌中有多少是来自于你的亲友和爱人?你的诗歌中有多少是来自于你的江湖和故事?你的诗歌中有多少是来自于你的血肉和灵魂?如果你把这些都放弃了,你的诗歌还会是你的诗歌吗?”李白沉默了。他想起了他写过的无数首诗歌,每一首都是他心血和灵魂的结晶,每一首都是他情感和记忆的印记。他想起了他生活过的无数个日夜,每一个都是他亲友和爱人的陪伴,每一个都是他江湖和故事的精彩。他想起了他追求过的无数个梦想,每一个都是他血肉和灵魂的渴望,每一个都是他诗歌和仙道的目标。老人看着李白,叹了口气。他说:“吾子,我知道你很难做出选择。但是,时间不等人。今日之后,我们就再也见不到面了。如果你愿意成仙,请跟我走;如果你不愿意成仙,请留在这里。”李白抬起头,看着老人。他说:“恩师,请原谅弟子无法遵从您的教导。弟子虽然好的,我继续写下去。请耐心等待一会儿,我会尽快完成。这是我写的民间修真故事的后半部分,希望你喜欢。…点击卡片继续阅读#将李白简介#
2、李白简介及将进酒背景说唐诗话李白(十)醉酒谪仙实至名归与日神酒神精神说李白是唐代诗人浪漫主义的旗手,还有将李白诗放在豪放一派,这是毫无疑义的,不过这不代表其全部特色,有关内容继续探讨。诗歌浪漫只因出自浪漫的性情。存在决定意识。生长在多元边地的李白养成了自由不羁的浪漫性格,(五岁才随父迁居锦州彰明,今四川江油)海为龙世界,云是鹰家乡。〈史料一说生于碎叶吉尔吉斯坦,一说生于碎叶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从李白酷爱玩水、对山水情有独钟,我倾向于后者)这个高天上的雄鹰,人间的谪仙,素有任侠精神,骑士情怀。有诗为证: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些也无形中影响了白之个性),况且他还走马横剑,出入通都大邑,仗义疏财,豪放激荡,好在经济基础尚好聚妻许氏系前宰相孙女,白父李客亦是富商,迹近挥金如土的状况,出蜀不久东游吴越时,一年不到"散金三十余万"。他像俄罗斯人一样嗜酒,别人问他能喝多少?他竖起一根手指,别人以为他暗示能喝一瓶,他笑着摇摇头说错了,我是一直喝!他爱酒爱到骨子里,秋天洞庭湖碧波荡漾,也被他视为一湖的烈酒啊。因而才有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故事。京城老人皆知:其时李白与贺知章等人有酒中八仙的名头,斯时,李白在斗酒之际诗犹香,鸿运当头翰墨畅,于云雾缭绕之时,酒酣耳热,血管奔张兼得酒助,铺墨展纸,烟云虎奔豕突,颇有诗如泉涌,翰若云飞之感,难免产生一种放浪行骇,飘飘欲仙的快感,在外人眼里则是放浪不羁,洒脱豪放的形象。长剑在腰酒在喉,一醉累月轻王侯的快意生涯自是豪放的ceo,那豪荡纵姿,傲岸不群的气质,又与他看破一切的道家思想融汇一体。仿佛他不仅是郦食其似的高阳酒徒,也不止是吕东阳式的高士,他是"酒中仙",醉辄"奴当砂舞轻海波"具有道家思想和道家修为、信仰的酒徒兼豪侠之士。这点点滴滴的生活片断叠加融合,绣口一吐半个盛唐的立体形象的李翰林酒中谪仙的形象便排挞而来!庶几成了李太白的专业符号!古希腊人因为对生命感到变幻莫测,因而发明了酒,发现了酒神文化,尼采则是酒神文化的集大成者。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生命冲动,即酒神精神的深刻内涵,而权力意志的创造本性、超人的具象设计、永恒轮回之物,以及重估一切价值的标准本质上,都是酒神精神的变身和进一步发展。生命冲动:酒神禀赋的人性展现相比较精力懈怠、暮年将至、生理疲倦的悲观主义者,尼采指出体现充沛生命力的、由日神阿波罗冲动,和酒神狄俄尼索斯冲动持续斗争,和阶段性和解构成的悲剧艺术中的酒神冲动,便是酒神精神的本质内涵,是一种酒神禀赋的人性展现。反观李白其诗中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风云激荡,交相辉映,因此他的诗歌一点不像千年前的古诗倒是让我想起西方的恵特曼充满着浪漫情怀和英雄气概。欧美诗人如果有相似者当属拜伦,拜伦不是希腊人却将希腊作自己精神的祖国,以致他的长诗唐璜,初译中文书名变成了《哀希腊》,李白祖籍川地,却以边境以西当作诗神领地的版图,二者略有相似之处。尼采认为希腊悲剧艺术,是日神艺术与酒神艺术这二元冲动的结合体。“在梦境的创造方面,每个人都是艺术家。”作为本能之一的、不同于非造型之音乐艺术的造型艺术,即阿波罗艺术,被尼采设想为“梦”的艺术世界,“人真实的幻想总是在梦中向他开启:所有诗艺和诗体无非是真实之梦的解释。”尼采对于酒神给予毫无保留的肯定。醉之状态,个体原则碎裂,非理性的本能得到本质的释放,和自然融为一体,亦即和永恒的生命意志难解难分,从而体验到永恒的无以名状的幸福与快乐。“在我们仿佛与不可估量的此在之原始快乐合为一体时,在我们预感到狄俄尼索斯式的狂喜中,这样一种快乐的坚不可错和永恒时,在这同一瞬间里,我们被这种折磨的狂怒锋芒刺穿了。尽管有恐惧和同情,我们仍然是幸福的生命体,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一个生命体——我们已经与它的生殖快乐融为一体了。”这些观点是十九世纪的尼采总结的,他的理论和实践比李白晚了近千年,这样看来李白的酒神精神比尼釆更伟大,当然这里是开个玩笑,当不得真。只不过,我私下认为酒仙、谪仙的称号与李白切实有关。说到底,谪仙初的来历,与李白的诗作相关,唐初出版的殷璜编选的《河岳英灵集》称李白的诗"率皆纵逸,至于《蜀道难》等等,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大家一定记得我在前说过那开场白的三个字,让人想到蒙古人的长调或者口语。这也铁证了他有这个今之这个斯坦或者那个斯坦人的血统吧?!难怪其族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感叹:"其言多似天仙之词。"这说明我的惊讶不是个案,而是李白诗歌纵逸若仙,李白唯有之特征,这一点无疑是加深了后人的谪仙深入人们大脑皮层深处之印象!(未完待续)
3、将欲行李白原文李白有没有后人?他的后人现在生活在什么地方?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701年—762年)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据《新唐书》记载,李白自称为兴圣皇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高宗李治的同辈族弟。关于诗仙李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当时就讳莫如深,特别是对其祖父、曾祖父,史料无一记载。李白自己很少谈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远祖汉将军李广,讳言近亲,闪烁其辞。李白生于碎叶城,也就是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五岁那年,他随家人迁到四川省江油县定居。李白《与韩荆州书》:“我本是陇西平民,流落至楚汉之地”,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李白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上首屈一指,自不待言,但是这位大诗人似乎有些后继无人,他的儿女们没有一个留下一诗一文,以致有人揣测,李白一生贪杯纵酒,累及子孙,使他们都成了痴呆低能者。其实并非如此。李白是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才成婚的,时年约二十六岁。娶的是湖北安陆的许氏夫人,其祖父为唐高宗时的宰相。李白和她在一起生活的时间长,达十年之久。许氏为李白生了一男一女,女儿平阳,幼时天真活泼,长大后聪慧知礼,可惜出嫁不久即死去。儿子伯禽聪明机敏,知书能文,但是一生都在自耕自读,始终没有进入仕途。李白后来在山东又纳“鲁一妇人”为妾,生子名叫颇黎,史书中关于他的行迹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李白有一个孙子,两个孙女,皆为伯禽子女。孙子早年效祖父浪游之举,离家出走,不知所终。至于两个孙女的下落,史料记载,唐元和十五年(820),李白死后五十八年,李白生前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借职务之便,会同当涂县令经过三、四年的访查,才终于找到了李白的两个孙女,她们都在当涂嫁给了当地的农民,她们的丈夫一个叫,一个叫刘劝。虽然都成了农妇,但她们的状貌举止“进退闲雅,应对详谛,且祖德如在,儒风宛然”。这两姐妹嫁给当地农民后,没有田地、桑蚕谋生,生活窘困。虽然祖父李白享有盛誉,但是她们以目前的身份、地位、境况,实在羞于向当地官员求告,担心辱没了祖上声誉。范传正见她们的穷苦之状实在可怜,又念及她们是李白之后,便极力劝二女改嫁有钱有势的士族。可是她们却丝毫不为所动,明确表示不愿贪图富贵,否则无颜去见九泉之下的祖父。她们只是提出了一个要求,即按照李白生前的遗愿,为李白迁葬青山。范传正听了以后很感动,于是同当涂县令一起将李白墓改迁至县东南郊十五里的青山西麓(即今天的当涂县谷村)。还为二女免除了一些徭役和杂役,减轻了一些经济上的负担。所以历来的文学史家都认为,李白一脉传到第三代就绝嗣了。
4、将进酒歌全文李白李白原来是八品官,我以为他是副部级呢李白,因其诗作气势雄浑,风格清奇,意境弘大,气势磅礴而被后世尊称为“诗仙” 。梳理李白的人生历程,却能深切体会到他虽然胸怀报国之志,却怀才不遇,终其一生都在官场的边缘徘徊踱步,其政治抱负完全无法施展。李白出生于剑南道面州府昌隆县青莲乡,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天资聪颖的李白少有诗名,很快名博四方,并受到当地名流的推崇和夸赞,李白好剑术,喜游侠,对学而优则仕有着强烈的憧憬,并在昌隆县谋得一个小吏的职位。诗仙李白性格豪放,喜爱畅游天下,遍览山川,此后李白游历四方,眼界为之开阔,名篇佳句争相传颂,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终于看到觐见皇帝的曙光,收到举荐诏书的李白信心爆棚,并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名句。李白为杨贵妃所做《清平调》进献给唐明皇将杨贵妃的雍容华贵、仪态万方描绘得淋漓尽致,李白卓尔不群的出众才华果然受到唐玄宗的青睐,他被授予翰林供奉,作为皇帝身边侍奉左右风光无限的贴身秘书,却是一个无职无权如摆设的闲职,李白实现政治抱负的愿景化为泡影。李太白赋诗,高力士脱靴,性格孤傲的李白注定了坎坷的命运。此后,李白得到了门下省左拾遗和江淮兵马都督府从事等底层官职,位居八品。郁郁不得志的李白终决定辞官而去,回望长安城的重峦叠嶂,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和“安能屈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内心独白。李白仕途的不顺却造就了他诗歌天才的强烈喷发。回望李白的一生,他好像永远与仕途无缘,他只好把一生的政治抱负和雄心壮志寄托在山水之间,写出无数雄奇篇章直抒胸臆,把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成为无数人诵念的千古名篇。#诗词# #李白# #公务员#
5、现代李白简介李白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几乎贯穿了我国中小学的整个脉络,也是我国民众心中国民度高的古代名人。李白曾写诗歌颂了一个名将 ,结果成为了他一生中失败的一首诗,不是诗的问题,而是人。这位将军就是哥舒翰 。由于哥舒翰屡屡大败突厥,在当时有着“常胜将军”的称号,于是李白写下了一首绝句《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夸赞哥舒翰:“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此诗一出,成为千古绝唱。哥舒翰也并没有辜负信任,将吐蕃打的是没有还手之力,也将唐朝的西部边界一路推到了青海湖以西的位置,当时的河西和陇右等地,也都是唐军占据主导。据说哥舒翰每次应召入京时,都是骑着一头日行五百里的白骆驼,十分威风。在西域的地界论打仗,哥舒翰是战神级别,不过人无完人,因为长期纵情于声色之中,后因为中风落下个半身不遂的毛病。就在哥舒翰养病期间,大唐风云变幻,河东节度使安禄山突然叛乱,而且一路连战连捷。安史之乱时,在哥舒翰的镇守下,首都长安的门户潼关原本坚不可摧,但玄宗却不断催促其出关对敌。无奈之下,哥舒翰只好流着泪率军出关,结果二十万大军遭遇叛军伏击,等到逃回潼关时只剩下了八千。此战失利后,哥舒翰被部下绑缚着送到了安禄山的面前。为了活命,哥舒翰变节得十分干净利落,甚至还主动写信劝降其他将领 。安史之乱失败,安庆绪被唐军从洛阳赶出,临行前,哥舒翰被其顺手杀害,死得可谓相当窝囊。早年战功累累,死后却背负骂名,着实令人唏嘘。看完哥舒翰的一生,也就不难理解李白为何不想承认这首《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了。在该诗中,李白将其比作和白起、卫青同级别的将领。甚至在哥舒翰面前,白起这种战国四大名将也只是一个“竖子”。当年哥舒翰被李白、杜甫、高适等著名诗人交口称赞,但随着他的晚节不保,那些赞美的词句便变得无比讽刺。如果哥舒翰能够坚守气节,或许他真的能与白起、卫青等名将相提并论,但历史没有如果,哥舒翰的历史地位和评价注定会受到上述的这些消极因素影响而大大降低。
6、关于李白简介《李白之问》001|| 李白的先祖是西凉王李暠吗?②宝应元年(762年),李白贫病交加,穷途末路,投奔族叔李阳冰。李阳冰时为当涂县令,收留了走投无路的李白。经过疗养,病情未见好转,李白深感属于他的时日已经不多,于是“枕上授简,俾予为序”。李阳冰为李白身世、才华、命运所动,当面答应了李白的“授简”请求。事已至此,李白有关身世的禁忌当不再遮掩,或可“解禁”的内容空间大增。李白所诉身世当逼近李白身世“本真”。李阳冰不负李白在生命时刻的托付,为其诗编辑《草堂集》,并作序,曰《草堂集序》。较之“魏序”,“李序”更加详尽,可信度更高。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全白幼则以诗为君所知,及此投吊,荒坟将毁,追想音容,悲不能止。”可见,刘全白所写也是有所依凭的。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任宣歙池等州观察使,与当涂县令诸葛纵一道将李白墓由龙山改葬青山,范传正为此撰写碑文《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范传正之所以如此,乃是与李白有通家之好。为了写好这篇碑记,内容力求更加详实可信,范传正走访了李白的两个孙女,寻得李白其子伯禽留下的几页家世残纸,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碑志”。“碑志”对李白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宋淳佑二年(1242年),此碑“断仆零落”,又“重书刻石”,现仍存于世。裴敬是晚唐人,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作《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唐会昌三年(843年)二月,裴敬自淠水(即隋淠水县,在今安徽 霍山县东北)草堂南游江左,曾四至青山,两到当涂。与前濮州鄄城(今山东濮县东北)县尉李劭拜谒青山李白墓,并撰《翰林学士李公墓碑》碑文,勒石刻碑立于墓前。在上述唐人“记述”李白身世的资料中,李阳冰、范传正直接提到了李白的先祖是西凉王李暠。魏颢提到了李白的祖籍,亦即李暠当年的活动区域。李华、刘全白、裴敬没有提及。在没有别的可信证据的情况下,现从李白“自述”,即李白系西凉王李暠之后。之所以不列举、采信唐以后的“史料”,一是这些材料初来源于唐人,源头仍是李白的“自述”;二是唐以后的“史料”加入了传说演绎之类的东西。这里之所以未列出李白在其诗文中的身世“自述”,一是因为他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说法,二是在后面的问题中也有所涉及。
7、简介李白这是唐代诗人李白一首咏侠客的诗。题目中的“行”,不是行走,而是歌行体中的“行”,是一种文学体裁。每次读李白的歌行体都感动,它们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浪漫奔放的情怀以及壮志凌云的抱负,呈现在世人面前,使读者知道,好的文字是有生命的,是有激情的,是有深情的,是可以超越时空的。作者不必担心读者读不懂,读不到诗中的绝妙,只需要考虑自己写作时,有没有动情,有没有感动自己。我相信李白的每一首歌行体,一定都是深情的自然流露,无需雕琢,信手拈来,是“清水出芙蓉”,也是“天然去雕饰”。因为“深情”若是装饰起来,那就是“伪情”了。“伪情”,又如何出动人心魄的作品呢? 我们读李白这首歌行体,如果读不懂这首诗背后的“豪放不羁”,读不懂“浪漫奔放”,读不懂“壮志凌云”,读不懂“深情相许”,是不能准确理解李白创作时的内心世界。图片赵国侠客帽上点缀着胡缨,吴国宝剑像仿佛霜雪那般明亮。这是写“侠客之貌”。侠客是赵国人,他们的名字是朱亥与侯嬴。他们戴着“胡缨”的帽子,佩带着“吴钩”的宝剑,一身侠客打扮。让人眼前一亮的不仅是他们的着装打扮,更重要的是他们一诺千金,气吞虹霓的内心精神。“胡缨”“吴钩”,这里面有他们的“壮志凌云”。银色马鞍映照着白色战马;疾行奔驰如飒飒流星。这是写“侠客之行”。朱亥与侯嬴,所骑的马是“白马”,所用的鞍是“银鞍”,是与一般人不同的,这里的“白”与“银”,同样都只是写得表面,实际上是写他们的内心高洁傲岸,不染纤尘,有着一股赤诚相待的豪情。“银鞍”“白马”“飒沓”“流星”,这里面有他们的“豪放不羁”与“浪漫奔放”。十步之内,稳杀一人;千里关隘,不可留行。这是写“侠客之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十步”“千里”都是虚写,极言侠客勇冠三军,无人能敌。这里表面上是赞美朱亥与侯嬴的武艺高强,实际上也是暗示自己与他们一样,“才华横溢”且“凌云壮志”,可以为国效力。图片功成之后,拂衣而去,不露一点声,深藏身名。这是写“侠客之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两句也是千古名句。像朱亥与侯嬴这样的侠客,并不是为利而活,而是可以不惜为义而死。何以见得?李白在后面写道,“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就是全诗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全诗的“侠义”主旨所在。为了“侠义”美名,纵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但我们假使事情办成了,也不会贪功,而是“拂衣”“深藏”。这种没有功利性的侠义精神,正是儒家、道家之外,墨家精神的一种观照。至今为止,“侠骨柔肠”仍然被人们用来赞美他人的无私奉献。诗中,李白赞美朱亥与侯嬴真是千秋万古的二位壮士,身为侠客纵死侠骨也留香,不愧为一世英豪。而不想学扬雄那个儒生,终身在书阁上,头发白了,还在书写《太玄经》。由此可见,在唐代“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呼声很高,也可以理解高适为何一生喜欢“马革裹尸”的战斗生涯,而非仅仅当一个诗人了。
8、将进酒李白全文《李白之问》017 || 李白之父入蜀时间是“神龙之年乃神功之讹”吗?(即将付印,敬请关注)据史料显示,705年,碎叶一带一直处于战争包围状态,李客拖着一大家人“逃归”“潜还”的可能性十分微小。王琦首先在《李太白年谱》中提出“‘神龙’之年乃‘神功’之讹”的说法。他在该文中说:“李华(李白的生前好友)作太白墓志曰年六十二,则应生于长安元年,以为宋中丞自荐表核之,表作于至德二载丁酉,时年五十有七合之,长安元年(701年)为是……又按李阳冰序云:‘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制李树而生伯阳’。范传正墓碑云:‘神龙初,潜还广汉’。神龙改元,太白已数岁,岂神龙之年乃神功之讹?抑太白之生在未家广汉之前欤!”他又说:“太白生于蜀中,出蜀之后,不复旋返。”王琦还说:“太白生于昌明之清廉乡,读书于匡山……在唐人已传说如此,而图经地志且引为故实,名公才士亦往往见于诗文。”从他的分析看,虽提出了“‘神龙’之年乃‘神功’之讹”的疑问,但他仍旧认定“李白生于蜀中”。虽未论证他的疑问,将李白的诞生时间定为701年,就相当于确认他“‘神龙’之年乃‘神功’之讹”这个说法。蒋志先生在《李白生于四川江油补正》一文中引证认为,史上也出现过“‘神龙’之年乃‘神功’之讹”的先例,这就证明王琦之说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蒋志先生指出,出现讹误有几种可能性:一是一个字错的可能性较之全文错的可能性为大。二是唐代年号更换频繁,武则天当政时改元次数特别多。三是范传正“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缺字坏,不能详备”,可能沿用“李序”信息。四是神龙元年碎叶镇的战乱形势不允许李客一家在那个时候离开碎叶。蒋志先生从史、实、理几个方面论证了王琦的观点,即“‘神龙’之年乃‘神功’之讹”。李白在述说身世时,有可能是有意要“避”开武氏年号而采用李唐年号,是出于避讳。因为江山又回到了大唐李氏手中,也方便李白自己入世求仕。(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