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对其有正面评价,也有负面评价。其中,伟人曾经也对其作了一分为二、谈言微中的评价。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幕后是宋高宗。秦桧不过是执行皇帝的旨意。高宗不想打,要先“安内”,不能不投降金人。文徵明有首词,可以读一读。......是赵构自己承认:“讲和之策,断自朕意,秦桧但能赞朕而已。”后来的史家是为“圣君讳耳”。历史上的状元,出色的没有几个,唐朝的李白、杜甫两大诗人都不是状元,出色的状元只有文天祥、秦桧。柳宗元、韩愈出身翰林,但是二流,王实甫、关汉卿、施耐庵、曹雪芹、罗贯中、蒲松龄等,都不是状元。常言道,历史自有公论,公道在于人心。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会作出恰当的评价,公正的道理在每个百姓的心中。事情做得对与错,公众就是好的评判人。#关汉卿主简介#
2、关汉卿拜月亭《看看毛主席是怎么评价秦桧》参考资料:《点评历史人物》《读史》《宋史·秦桧传》《文史博览》)毛主席在跟人谈论《宋史》时,就说:“宋高宗和秦桧主和投降,实际上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起决定作用的是幕后的高宗赵构。这在《宋史·奸臣传》的《秦桧传》里,是多少有所反映的。”这段话,再次表明了毛主席的观点,认为秦桧不是主和的主要责任人,起决定作用的是赵构。另外,毛主席对秦桧还曾经有过不错的评价,比如在1964年2月,毛主席召集d外人士开了一次关于教育的春节座谈会,会上,大家踊跃发言,气氛好,毛主席就谈到了秦桧,说:“历史上的状元,出色的没有几个,唐朝的李白、杜甫两大诗人都不是状元,出色的状元只有文天祥、秦桧。柳宗元、韩愈出身翰林,但是二流,王实甫、关汉卿、施耐庵、曹雪芹、罗贯中、蒲松龄等,都不是状元。”在这里,毛主席把秦桧跟文天祥并列,认为他们俩是历代状元里面比较出色的,算是对秦桧高的评价了。当然,毛主席说这段话也是有限制的,就是指文化方面,尤其是秦桧发明的宋体字,一直延续到今天。当时,秦桧是主官公文的官员,他发现各地的公文字体不一样,也不工整,不利于办公效率,于是,他就仿宋徽宗的“瘦金体”,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字体,简单工整,易学易懂,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今天很常见的宋体字。至于为什么叫“宋体字”,而不叫“秦体字”,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秦桧的名声太差,没人愿意用他的姓来命名这种字体,干脆就命名为“宋体字”。我从历史角度评价秦桧:有罪,没错,有才。
3、关汉卿的人物简介元杂剧《诈妮子调风月》纵横谈之二森严的等级制度其实并不始于元蒙时代,只不过元蒙时代民族矛盾更激烈,等级的差距更大。孔子主张男主女从,男尊女卑,所以夫是天,甚至比天还高。孔子甚至还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董仲舒推行三纲,所谓夫为妻纲,就是其中之一。到了程朱,更是用贞洁牌坊压死了多少女性的灵魂。女性不仅不能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甚至连自我生活的自由都被严重剥夺。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封建妇女的爱情,是不自由,也是没有任何保障的。元代,妇女更是坠入痛苦的深渊。燕燕身处社会底层,仅仅是依靠自己的聪明获得了苟延残喘的机会。然而她清醒意识到,即便主人信任,但自己仍然是奴婢,甚至要任由主子凌辱。元代的法律,主人打死奴婢,可以免罪;而奴婢如果敢骂主人,则要杖一百七,拘役二年。这完全就是不公平的法律。更有甚者,敢告其主者,处死。所以,对于这些卑微的婢女、倡优而言,争取人的权利成为重要的人生目标。而要争取人的权利,就要在身份上脱去奴婢的属性,所谓从良就是这个意思。而从良的几乎途径,就是通过婚姻。关汉卿笔下的谢天香,一心希望“除籍不做倡,弃贱得从良”,希望做个儿女成双的自在人。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同样是关汉卿笔下,谭记儿遇到了周舍,以为可以从良,后被朝打暮骂,打得快要死了;赵盼儿聪明伶俐,却没有遇到知心知意的人,只能甘愿一个人继续为歌女。相比而言,燕燕算是幸运的。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世袭千户的小夫人,从奴婢变成了主子。社会地位决定了她不可能成为正房夫人。燕燕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希望不再系腰裙。她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专等你世袭千户的小夫人。”这并非是软弱,而是一种清醒。同样的清醒比如唐传奇《霍小玉》,霍小玉愿望相爱八年。八年之后,自己遁入空门。可是霍小玉如此卑微的愿望,却并没有实现。常言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试想如果当初霍小玉愿望白头到老,岂不是更加可怜。而燕燕如果奢望成为正房,可能早就被小千户一脚踢开。关汉卿的伟大之处在于,真正感受到底层人民的心声和疾苦,不仅同情他们,而且总是为他们寻找出路。在关汉卿看来,痴心妄想并不比有限的的屈服更令人敬佩。可以说《调风月》的结局,正是关汉卿从同情人民的立场出发,为燕燕寻找到的一个好的结局。这种处理,其实反映了那一时期人民的意志、愿望,符合历史的规律。而对这个意志、愿望的苛责,是令人遗憾的。就全剧而言,燕燕做了小夫人,是情节组成的合理部分。而即便是为了这个目标,燕燕也是经过了不屈的斗争。这种斗争,说明统治阶级并不会主动去改良被压迫者的命运。#非遗里的戏曲#
4、关汉卿红线女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他一生写了60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有10余本。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起被尊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为《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戏剧角色有生、旦、净、末、丑,形式上有说、念、唱、打,元杂剧叫科、唱、白,元杂剧一般每本都由四折构成,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2、作品与主角《窦娥冤》——窦娥《西厢记》——崔莺莺、红娘《牡丹亭》—柳梦梅、杜丽娘、春香《桃花扇》——李香君、侯方域《长生殿》——李隆基、杨玉环
5、关汉卿汤显祖关汉卿的戏剧生涯是被迫的,科举停止了,再没有可能金榜题名成全自己的忠孝节义了,在那个朝代更迭的新朝旧世,他一方面保持与时代不合作的姿态,一方面用“好玩”掩盖自己的失望愤懑,自认“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用狂放纵情的外表掩饰极度悲伤的心,一个生在金朝的汉人,一直向往着那个没有走远的儒学黄金年代,是的,仅仅隔着几千里的南宋依然沿袭着儒学治国,朱熹在那里讲学著书,关汉卿梦寐以求而不能至,他只能醉心于艺术,用艺术完成对世界的告白,女真族统治的金朝是洒脱奔放的,汉人系统的儒学积淀,两相糅合,戏剧开始承担了“文以载道”的社会责任,关汉卿化剑为笔,沉入市井,和白朴,杨显之,马致远,郑光祖一起,构筑了元曲的朋友圈。
6、关汉卿代表作#历史开讲#关汉卿的故事“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炸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句话出自元曲《一枝花·不伏老》,表现了一种狂妄不羁却又乐观的生活态度,而这样一首曲子的作者,就是关姓的一名戏曲作家——关汉卿,山西运城人,是关羽的同乡。关汉卿生活在元朝时期,人们称他为元杂剧的鼻祖,元曲四大家之一,与其先祖关羽忠义仁勇的君子形象相比,长期出入于勾栏院的他,对女子倒是有些许柔情。有一天的傍晚,书桌前的关汉卿,放下了手中的毛笔,《窦娥冤》终于完稿了,这个结局他纠结了很久,想了想笔下窦娥的悲惨命运,他有些不忍,这么一位刚烈不屈的女性,似乎不应该有这样恶毒结局。思索了许久,于是点上油灯,又将搁下的笔拿起来修改窦娥苦命的结局。天色渐晚,关汉卿的妻子万贞儿端着茶水进来了。关汉卿见妻子进来了,立即将写好的稿子拿给万贞儿看,因为妻子总能给自己一些灵感和意见。关汉卿认真地看着万贞儿的表情,觉得她圈在眼眶里的泪水马上就要出来了却又迟迟没有落下。直到稿子看完了,万贞儿才抬起头,说道:“自古戏曲都脱不了先离后合、苦尽甘来的老套,《窦娥冤》为何不以悲剧结尾,也许更能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妻子的话又将关汉卿带入了纠结的黑屋中,踱步、思索,后终于下定决心。蜡烛将要燃尽,天也开始泛白了,外面隐隐约约响起了鸡鸣,关汉卿再次将笔放下,伸了个懒腰,走出了书房。《窦娥冤》终于诞生了。#关汉卿主简介#
7、关汉卿黄公望岳云鹏唱的《拆西厢》有明显漏洞,为什么从来不改正?随着岳云鹏在央视兔年元宵节晚会上的一曲《新花好月圆》的火爆,顺便也让全国的观众了解竹板书这一曲艺形式。其实熟悉曲艺的朋友都知道,在多年前央视录制非遗节目介绍竹板书的时候,就是采用的岳云鹏演唱的《水漫金山》!但是对于喜欢德云社的朋友来说,熟悉的竹板书还是《拆西厢》,因为在德云社的大型演出现场,像郭德纲、张云雷、郭麒麟等人在返场的时候都唱过《拆西厢》 。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段《拆西厢》有明显的漏洞。那就是《西厢记》的作者不是关汉卿,而是王实甫,另外,关汉卿压根不是宋朝人,更不会参加宋王爷的文考场!如果说关于《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是近些年考证的结果,而《拆西厢》是一百年前的作品,作者不知道情有可原,那么关汉卿不是宋朝人,这个基本常识不懂就有些说不通了!根据史料记载,关汉卿生于1230年,出生地有山西说、河北说和北京说,但是不管哪个说法,关汉卿都是妥妥的金末元初的人!可以肯定的是,关汉卿在幼年时期,金朝就被蒙古人所灭,他一直生活在蒙古人的统治之下!而让关汉卿参加宋王爷的文考场,简直就像金庸先生非要让宋朝的黄蓉唱几十年之后才有的元曲!难能可贵的是,一代大家金庸先生在得知自己所犯的常识性错误之后,在《射雕英雄传》再版的时候做出了改正。但奇怪的是,《拆西厢》却一直这么唱,不仅是竹板书这么唱,就连京东大鼓名家董湘昆老先生在世的时候也这么唱!相信董湘昆老先生在世的时候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漏洞,而郭德纲对于中国历史也很有研究,如果稍加改动也不是太难,只是他们都没这么做!笔者觉得,如果《拆西厢》一直这么唱下去,容易误导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