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燕石村,位于崂山北九水以南,因南山有个大石洞,常有燕子在洞中筑巢,故人们叫此洞为燕石屋,村子也就取名燕石屋。20世纪30年代沈鸿烈任青岛市市长时,为发展旅游和选择建校地址深入民间考察到此,提出将村名改为燕石村,以后村民们便将自己的村庄称之为燕石村了。 燕石村颇具“世外桃源”之状、小桥流水之韵。一条小河曲曲弯弯穿村而过,潺潺流水伴着清脆的鸟鸣,阡陌交错;百年老屋与现代别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小巷小院杏花盛开,宛如一幅幅粉彩的画卷[强]
2、青岛枯桃村在繁华的青岛市市北区胜利桥附近还有这么一个古老的村落盐滩村,土路老房子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置身村内仿佛穿越到了上个世纪。盐滩村西北邻四流南路,东南是海琴广场,在洛阳路以北,郑州路以西。明永乐初年,一个叫于山水的人早在此居住,逐渐繁衍,人们在滩涂上晒盐、捕鱼,所以村子叫“盐滩村”。此后600余年沧海桑田,随着不断地人工填海,西侧的海滩上建起了化工厂和棉纺厂,盐滩村也逐渐远离海滩。现在大部分村民已经搬离老村,在此居住的大部分是外地的租房者。盐滩村一期经济适用房项目于2005年开始建设,2008年交付,但二期项目却迟迟未动工。盐滩村剩余片区占地约7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400余户。近日,盐滩村已经完成摸底调查工作,这个600多年的古村落终于要拆迁改造了!#青岛村简介#
3、青岛市第二大村闫家山村位于青岛市市北区洛阳路街道,南靠市北区小水清沟 ,西邻盐滩村,东连李沧区曲戈庄、河南村等。闫家山村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 ,村北是张村河与李村河的汇合口 ,郑州路与周口路在村中交叉而过,村庄已经拆迁改造。据闫家山村《闫氏族谱》记载,明永乐年间,朝廷大移民,闫氏的祖先大帮、大友两兄弟背井离乡从云南来到山东。走到即墨城南约八十里的地方,兄弟俩看到一座小山,一眼就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决定在这里安定下来。于是在此建房盖屋、开荒种地、捕鱼打猎。因为村庄建在山岭上,所以取名闫家山村。到了明朝末年,闫家山村已经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村。此后 ,又有两支张氏分别从杨家群和汉河村移居过来,在德国侵占青岛时期,胡姓的一支也从会前村迁来,逐渐形成了以闫、张、胡三大姓氏为主的自然村落。闫家山村闫姓虽多,却是三支。所以阎家祠堂原也有三座,阎氏的祖坟原在曲哥庄村西,现李村河与张村河交界的三角地处。阎家山村东河边原有庙宇镇水庵,它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有近300年历史。此处建庵,是因该地是九龙口,即九条河水汇集之处。据传此庵为京官投资,镇水庵建好后尚余部分资金,在东山里又盖了一处庵,每逢正月初三庵会日,小庵要到阎家山进香。由于阎家山村处在张村河的下游,每到暴雨季节,洪水到此处遇山受阻右折与李村河水汇聚,两水合一泛滥成灾,毁坏庄稼田园,村民损失巨大。故建庵,名镇水,以借神佛功力为民消灾。镇水庵供五个神像,中为骊山老母,是道教崇奉的女仙。把门的是关平和周仓,还有疙瘩爷爷和撒痧哥哥及送子娘娘等神像。庵建好后有道士入住,道士在庵前种雌雄银杏树两株。解放前,这里住过一营国民d兵,雌树惨遭他们剥皮至死,仅存雄树。1958年镇水庵神像被毁。1961年秋,张村河洪水肆虐,镇水庵在洪水中成了一座孤岛。水过后,庵顶有一角塌落,因无人管理逐渐成为废墟。1964年村里清除镇水庵,只留下雄银杏树。后来,一家工厂把树围在厂区,现雄银杏树直径2.2米,高10多米,生长茂盛,成为闫家山村历史的见证。闫家山村东南部一土路路旁原有很多石碑,村民称“西南碑”。解放前,盐滩、大水清沟、孤山、湖岛等村民赶李村集多走此路。该处曾有四座“节孝碑”,遗憾的是“文革”时期碑被毁,石碑何人立,碑文几何,有的已无考。现仅存有一块“烈魄化碧”龙头贞节碑,此碑立于1915年阴历10月。1914年秋天,日德交兵,阎家山村张承炳之妻张氏,为躲避入侵的日兵藏匿到翁窑头村,后被日兵发现纠缠欲奸淫,张氏不从,被日兵刺死,时年24岁,所怀八九个月的胎儿同时遇难。翌年,亲族凑钱为其立碑,以旌其节。德占青岛时期,阎家山东洼被选定为水源地,挖井14口,通过沙层自然过滤及简单消毒后即可饮用,每天供水1800吨。到日占时期的1916年,每天供水3000吨。由于水源地自来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工人,阎家山村民便成为首选,故在阎家山形成了产业工人群体。1925年6月,胶澳商埠水道局共产d员张鸿礼、李德根(曲哥庄人)等,串连阎家山水源地、李村水源地、白沙河水源地及水道局本部进步工人,成立水道局工人俱乐部,俱乐部设在阎家山村。1925年冬,中共山东地委派鲁伯峻来青,以阎家山水道局工人子弟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d的工作。1926年春,鲁伯峻在阎家山村发展水道局工人阎昌居、阎恒珍等5人为中共d员,建立了阎家山村d支部,鲁伯峻任书记,d员还有李德根等。1926年秋,鲁伯峻奉调济南,1927年被军阀张宗昌杀害,其工作由李兴圃接任。1926年冬,胶澳商埠警察厅派军警包围了水道局工人俱乐部,李兴圃、张鸿礼被捕,后李村水源地的李德根也被捕。阎昌居等人被迫离青躲避。随着严冬的来临,阎家山村d支部和水道局工人俱乐部在当局镇压下,均停止活动。虽然阎家山的地下d组织存在时间不长,但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在那黑暗年代,阎家山村成了四方、沧口、李村一带的革命策源地,把革命的火种播向四面八方。阎家山村还有一种民间艺术“地秧歌”,也叫“撇扇”。“地秧歌”有男女若干人组成,有唢呐锣鼓伴奏。表演时,身穿花花绿绿秧歌服的艺人们手拿古朴道具随着节奏扭动,有腰鼓动作,有扑虎、鲤鱼打挺、蹬枝空翻等高难动作,花样繁多,主要以秧歌舞步表演,也正因为有这些动作,故得名“地秧歌”。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地秧歌”活动停止。改革开放以后,青岛市政府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挖掘“地秧歌”。从2010年开始,靠当地居民回忆复原,2012年2月26日,闫家山村“地秧歌”队在青岛糖球会闭幕式上进行了首场演出。
4、大连青岛村简介青岛·崂山卧龙村#青岛村简介#
5、青岛村在哪大鲍岛大鲍岛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古村落,青岛市区的发源地之一。德国占领青岛后,德国人以原大鲍岛村为中心,建立中国人居住的鲍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