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师资简介(学校师资力量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8 20:29:59 浏览
1、学校师资力量简介

【构建区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联动模式】■本期关注:落实《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数字技术深刻影响教育教学的今天,如何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如何实现区校联动,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济南市槐荫区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以专家引领、评价引导为抓手,构建上下联动的区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模式,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针对问题,一校一策。基于区域内各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师资力量不同的现实情况,槐荫区成立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基层,结合学校情况制定各校实施方案。学校层面,成立由校长牵头的学校管理团队和学校专家团队,组织在职在岗教师全员参与培训,组织校本教研和校本考核。至今,全区共4280名教师参与研修,提交微能力点应用成果13606项,42项成果在济南市评比中获奖。专家引领,持续发力。槐荫区以各学段、各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建专家团队,通过线上研修、入校指导、校本教研、跨校教研等多种形式,持续引导、推进教师常态化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居家学习期间,中小学教研室开展“线上教学优效提质深度推进会”“2022年教研品牌引领月”等系列活动,由区级专家团队牵头,引领、指导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备好课、上好课。学前教育科为学前教育居家活动进行了线上指导和教研,引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家校沟通与互动。制度保障,评价引导。区域顶层策动。槐荫区出台《槐荫区教育系统综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引导学校制定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相关制度和措施,进一步落实技术应用校本教研力度。出台《关于教育教学信息化评选及表彰优秀电化教学人员》,每年举办一次教育教学信息化评比,每两年表彰一次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学校自主推动。各校结合评选活动,因时、因地、因学段创新符合校情的信息化教学课程,以评促用,以用促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成果逐级推荐参与上级评审,近几年,槐荫区教体局连续获评济南市优秀组织奖,获评首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另有3所学校(幼儿园)获评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5所学校入选济南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应用先行,树立品牌。槐荫区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济南市和槐荫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槐荫区直播课堂等应用。4530名教师参与国家平台寒假研修并全部取得6学时认证。槐荫直播课堂累计应用129场,平台浏览97398次。市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师共上传资源15万个,导学1.3万余份、在线检测1.78万余次、线上作业3万余份,综合应用数据居全市各区县前列。(孙莉 作者系济南市槐荫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中国教育报》2023年04月29日第4版#教育##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教育微头条#

2、三中北校高中师资

四川省立第二师范及西康省师校时期西昌师范学校著名教师(四):张缉(1893—1975)字敬熙,四川省西昌县城关仓街人。曾任本校教师。民国三年(1914)夏,考入成都四川高等工业学校预科,次年考入国立北平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读书4年均获学校褒奖。其间,曾发表《九点圆之研究》,发现“九点圆三大定理”,为当时学校师生称赞和肯定。民国八年(1919)夏在北师大实习阶段,恰闻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出,敬熙悲愤,参加了北京“五四”运动示威游行,火烧赵家楼,诛打卖国贼。后多次应邀演讲,并写出《五·四运动的回忆》。师大毕业后,在山西省立大同中学任数理教员,次年返昌任四川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训育主任兼宁远联立中学教员。民国十四年(1925)夏考察沪、宁、京、津等地教育后,写出《考察报告》一书在《四川教育公报》发表。同年秋再入北师大教育研究科兼北京黎明中学、河南中学数学教员,两年后获教育学士学位,著《我的学校》一书,阐述其理想中之教育。其后任北京志成中学校务主任兼北师大斋务主任,又著《解析几何》于1928年1月由北平文化学社出版,其指导教师张贻惠为书作序道:“张君敬熙,前北平高等师范高材生也,在校时即以成绩优异著,毕业后历充中等学校数理教员,从之游者,无不道其教授之诚恳,讲解之精妙……慨高级中学之无良好数学教科书也,拟从事编辑,商之于余。余知其用力勤,书必成,以异于众。”民国十六年(1927)秋,北师大停办,回川后历任雅安上川南师范学校校长、成都大学教授、成都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重庆第二女子师范校、联合中学、川东师范校数学教员。重庆任教期间,编著《解析几何问题详解》(1934年北平文化学社出版)。在赴上川南师范学校就任时,遇该校进步师生3人被拘捕,他立即邀道尹黄柳青前往营救,可惜已被杀害,即代为装殓安葬。任省立女师校长时,竭力营救到职前被拘捕的进步学生数人获得释放。此后他严加防范,虽警方搜查益严,社会上罹祸者颇多,但女师学生却再未遭到逮捕。他主张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劳动、服务、创造精神,爱惜学生的前进分子,深得成都大学校长张澜赏识。民国二十年(1931)护送亡母之灵柩归乡安葬,辞去女师校长及所兼各职。临别前学生代表多次到省教厅和国民革命军成都驻军呈文挽留,呈文道:“张主女校以来,常如父兄之对子弟一般,学生得以潜心究学,校长离去了,我们怎能不悲?因为他有振兴女子教育的才能,有超人的眼光及高深的常识,他用人以才,行政性公,以身作则来感化同学,以诚实、勤俭、勇敢、公正、朴实来启迪同学们。其为人磊落而光明,其教人周详而诚至,固非不学无术,贪位窃禄者可比”。挽留未果,一千四百多名学生着装整队相送,他给学生们赠言:“望同学洁身自爱,陶冶道德;努力前进,成就学业”。送行队伍中屏联云:“办学集中西所长身退功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持躬与渊宪争洁才能性尽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长校已两年教诲谆谆共浴时雨春风化;同堂感留别去思恳恳难忘先生弟子情”。同学们呼口号,声泪俱下,路人目睹叹息:“今之办学者于去职之时,至使学生堕泪,不多见,倘非平日办理有方,教泽感人至深,焉能至此?”民国二十三年(1934)考察宁属、雅属、藏属三区教育后提出《西康教育方案》,分别由南京《边事研究》及《康藏前锋》发表;进驻康定后,主编《西康合璧国语教科书》及《汉藏合璧常识教科书》各8册供康定地区使用。民国二十七年(1938),筹建西康省时,出任建省委员会教育组长、教育科长。建省后任西康省政府顾问、第一届县长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d西康省d部委员、监察委员。民国三十一年(1942)夏担任西康省战时工作团副团长(团长刘文辉),旋当选为民国参政会三、四届国民参政员。任上,痛言西康民隐,力争减征粮食,提出成立“西康省建设银行”,以扶持地方建设事业,以及开凿安宁渠等提案。在此期间编著《三十年来之西康教育》上下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民国三十五年(1946)任西康省建设厅长后,改造雅安造纸厂为机器生产;整修泸(泸定)农(农场,即石棉县城)便道。1950年去成都培英中学(24中)任教,1959年任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1975年病故于成都,享年82岁。#校师资简介#

3、保师附校东湖校区师资

目前,济宁市第一中学形成了“一校五区”的办学格局,即太白校区、北湖校区、任城校区、附属小学、附属中学,其中,北湖校区现有在职教职工497人,专任教师453人,正高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173人,博士2人,硕士19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优秀教师5人,省市级优秀教师50余人,省市级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教学能手100余人。#校师资简介#

4、长春北师附校初中师资

西昌师范学校著名教师(十二)李仕安(1913年-2017年8月26日),男,彝族, 四川省雷波县人。1933年参军,1936年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民国时期曾任四川省雷波边民学校校长、川康边防总指挥部中校参谋、忠良政治指导区区长,两盐彝务指挥部行营参谋长、国民革命军24军司令部上校参谋,1947年,当选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3月,在周从化主持下宣誓参加民革,成为民革正式成员。曾协助搜救美军飞行员。1950年,在的亲自介绍下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军进入凉山担任向导,旋任184师民族干部训练班主任,1950年7月任西康省立西昌师范学校彝语教师,1951年参与筹办西昌专区民族干部学校,正式建校后任副教育长兼教育股长。1953年秋,调西康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初任政法组长,后改任秘书。1955年冬,四川西康并省,任四川省民委招待科副科长。1958年8月,成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降一级留监督改造,后任雅安市政协委员,直至离休。李仕安谙熟凉山地区的各种情况,曾被著名学者曾昭仑誉为“一位精通汉情的夷胞”,他与闻囿、陈仕林、胡庆钧等知名学者合作过,解放前办过几份报纸,晚年撰写了许多珍贵的文史资料。2017年8月26日,在成都家中离世,享年105岁。

5、都江堰市外实校师资

#风华郑茂#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简介】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郑州大学体育教学部, 2001年郑州工业大学(1963年建校)、河南医科大学(1952年建校,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两校体育教学部并入后成立郑州大学体育系,2015年9月30日经学校批准更名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并沿用至今。体育学院(校本部)现有教职工116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教辅人员13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7人、副教授36人、讲师46人、助教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7人、硕士学位者54人、教师在读博士学位者4人;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含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3人。人才培养:学院以创建研究型体育学院为办学定位,对接国际标准和对标国内,强化专业建设水平,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打造、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凝练“两强两高”(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强、思想觉悟和运动技术水平高)专业特色等措施,推进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依托郑州大学的综合学科资源优势,以及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和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先后培养了奥运冠军贾占波、孙甜甜、李雪英、朱婷,世界冠军宁泽涛、王二平、马建超等知名运动员100多人,毕业生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管理或其他行业领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科建设:郑州大学体育学科建设伊始于1956年成立郑州大学体育教学部,随着1992年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河南体育学院,1960年更名为郑州体育学院、1984年更名为河南省体育技术专科学校)和2005年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系的成立,郑州大学体育学科建设实力显著增强。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1993年开设招生体育教育专业基础上,学院(校本部)现有体育教育(2003年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009年开设)两个本科专业,2004年体育学二级硕士授权点获批并招生首届硕士生。2009年体育教育专业获批河南省省级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体育学一级硕士授权点,2012年体育学获批为河南省重点学科,2019年获批二级博士授权点(体育管理科学)。同时,在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开设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博士点,培养运动营养学方向博士研究生。2017年4月,学院获批河南省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联盟轮值主席单位。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体育学科进入C+类学科,并力争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学科序列。科学研究:学院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并重,截止2019年底,共获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81项,厅局级项目252项,各类科研经费超过1200万元;出版著作、教材62部;发表SCI、EI和核心期刊论文151篇、一般期刊论文63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83项、厅局级科研奖励579项。依托各类科研平台,体育学科2019年度软科排名由2018年的44名跃居全国22位(全国前20%)。国际交流:国际化作为衡量大学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学院以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培养博士为契机,持续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能力。近年来,学院(校本部)国际合作交流成效显著,在创办国际会议、引进外国专家、国际科研合作、人才联合培养、公派留学访学等方面蓬勃开展。与多个国家的10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全面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博士联合培养方面成绩斐然,截止目前已经30余名毕业生分赴以上高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学院的国际合作交流层次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学院全面贯彻d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d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目前,全院师生秉承“求是担当”的校训,坚持“厚德、博学、强体、创新”的院训,发扬“追求卓越”的郑大精神和“勿忘人民”的郑大情怀,紧紧抓住学校创建“世界大学”的历史机遇,以“创学科,育人才”为己任,坚持以本科教育为核心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和体育竞赛为两翼,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国际合作交流,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世界的体育学科和体育学院,努力为学校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性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6、机构师资简介

学校概况XUE XIAO GAI KUANG学校简介现任领导历任领导领导信箱学校英才领导关怀校徽校训学校章程校      歌学校英才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英才 > 正文麦波教授时间:2017-10-15 17:35:24  浏览:1254麦波,男,藏族,教授,1965年5月出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人。1986年7月自四川省藏文学校毕业至今在四川民族学院工作,1995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系,获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现任藏学学院院长、教授、校学术委员。主要从事藏学研究。在教学工作中,麦波教授先后承担了《藏文文选》《逻辑学》《藏文历算》《藏文文法》《词藻学》《藏文正字法》《古藏文》《佛教概论》等主干课程,通过不断坚持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推动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教学效果明显,成绩突出,1997年荣获甘孜州“优秀教师”;1997年至1998学年获得本校“三育人”奖;1998年至1999年度荣获本校先进个人奖;2003年12月荣获第六届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佳青年教师提名奖”;2004年9被评为“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006年9月获得“全国师德标兵”,称号,连续两届被选拔为康定民族师专学科带头人。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坚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精神。先后承担课题2项,主持省级课题3项,参与完成省级课题3项,主持完成校级课题2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主持《四川省本科高校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四川民族学院藏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建设项目》;主持“高校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综合改革子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出版专著、编著、参编、译著有《萨迦派名人传记》《宁玛派噶妥分支的研究》《德格印经院藏版细目》(第一集)、《中国藏传佛教历史与现状研究.甘孜卷》(一、二集)、《汉藏翻译理论和实践》《藏族文化与康巴风情》《科学家的故事》(三)(四)集,《德格巴宫——德格印经院藏版目录大全(七)索朗生格文集目录》《历代康巴名人研究》《藏汉双语对照实用读本》《格萨尔千幅唐卡》(1-5)、《藏文历代文选》《藏文文法概要》《细说格萨尔千幅唐卡》等21部,另在《西北民大学报》《民族》《东日》《贡嘎山》等国家各级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及文章20余篇。其中,《汉藏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材)2001年3月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04年11月《藏族文化与康巴风情》教材(汉)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三等奖”;《萨迦学派名人录》获四川省藏学研究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2002-2003年度奖”;参与大型文献片《》(1至12集)的文字翻译工作,该片于2004年9月获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艺术“骏马奖”优秀译制片奖;《细说格萨尔千幅唐卡》获四川民族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专著)“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