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弘简介(虞弘后人)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9 10:26:37 浏览
1、虞弘后人

【省博常设展】山西博物院常设展“晋魂”基本陈列完成全面升级,于4月1日全新开放,总共12个展厅从历史和艺术两个大的方面对山西历史进行阐述。除了在老常设展中我们熟悉的展览内容外,新展陈吸纳了近几年山西新的考古发现成果,这些重大考古发现的研究成果通过展厅和观众见面,使常见常新增加了常有更新。新展陈带来的优点不用多说,首先各个展厅的配色更加高级,具有现代感。展柜的玻璃全部采用低反射玻璃,让文物处于了更加的观赏视觉效果。的灯光和色温可以说是省博中的佳,拍摄过程中我甚至有种在东京国立的错觉,也终于拍清楚了徐显秀墓石门,晋侯墓地63号墓玉组佩等重量级文物。“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和“民族熔炉”等历史展厅基本延续了老展陈的布展逻辑,但在某些章节做了减法,突出重点展品,也让观众可以更直接的获取展览意图。明星展品“鸟尊”有了自己的独立展示空间,司马金龙漆屏原件展出,虞弘墓石椁添加椁顶……全是加分项。艺术领域,晋博充分加强了山西文物的优势,“土木华章”中山西经典古建齐聚,基于晋侯墓地出土玉器新开“玉韫华夏”展厅,把良渚大展带回家。“方圆世界”钱币展和“瓷苑艺葩”瓷器展也很具山西特色,做出了自己的地域风格。馆内待上一整天,妥妥的没问题。

2、虞弘简历

太原博物馆把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隋·虞弘墓棺椁】周身的彩绘浮雕,用电子屏幕滚动的方式展现给游客。我觉得这种参观体验挺好的,一目了然,石刻的内容侧重分明,让人更容易被国宝吸引住。(摄于太原博物馆)【隋·虞弘墓棺椁】实物详情可以点击阅读:网页链接

3、虞弘文物

惠风和畅,阳光正好,一树又一树的花争相盛开,梁间呢喃的燕翩跹起舞,厚重壮观的“斗”前游人如织,山西博物院,五千年三晋文化的缩写与凝聚,敢以“院”命名的馆藏,每一处都在展露着自己的过人之处,3431件(组)精美文物,将三晋文化的博大精深向从春天里世界各地走来的游客娓娓道来,全面展现三晋大地曾经的辉煌灿烂,细听之下却也夹杂着对现状萎靡不振的咬牙切齿。鸟尊、鸮卣、彩绘龙盘、虞弘墓石椁、娄睿墓壁画、董明墓戏俑...…五千年的桩桩件件仿佛令人穿越时光,「晋国霸业」的干戈玉帛甚至可以让人深刻感受到三千年前男人之间的浪漫。 文物,历史的代名词,过去的见证者,他们沉默不语,一眼便是千年,晋辽魏汉唐宋,金玉戈陶铜木,无一不是令人震撼且感动到难以自已的历史印记啊……​

4、虞弘是哪里人

1999年,山西王郭村修整村南边的土路时,意外挖出了一座隋代古墓,墓中出土汉白玉石椁上竟然雕刻着“波斯明教圣火”?墓主更是来自于神秘的“鱼国”。1999年7月,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的村民在修整村南边的一条土路时,在距路面十几厘米处触到了巨大的石板,挖开后发现了一座墓顶已被破坏的砖室墓,顺着石板四缘挖开,发现用砖砌成的四道墙壁。村民辨出这是一个墓顶已被破坏的砖室墓,立即将此发现报告晋源区文物旅游局。省文保部门得知消息后,专门组织了联合考古队,对该墓葬进行清理发掘。根据发掘结果来看,该墓为单室砖墓,面积并不大,只有十几平方米。从墓室底部和石椁顶部均有唐“开元通宝”和唐后期白瓷圈足碗几方面看,该墓可能早在唐末已被盗扰。墓顶已毁,墓室南壁和甬道严重破坏,里面的贵重陪葬品早就被盗墓贼洗劫一空。在清理完墓室和椁室后,既没发现木遗痕,也不见棺钉,人骨散落在椁内、墓室和椁座盖板下。葬具仅存一具安放在墓室中部偏北处的汉白玉石椁。除了椁门损毁严重,只剩下了门楣。整尊椁保存地尚算完整。它的外观呈仿木构三开间,由椁座、椁壁和椁顶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由数块或十几块汉白玉石组成。椁顶是罕见的歇山顶式样,仅次于我国古代建筑高级别的庑殿顶,这说明,墓主身份不低。整个石椁的四周内外由54幅浮雕或彩绘图像组成,画面内容极其丰富,包括歌舞盛宴、狩猎骑射等,无不彰显着墓主怡然自得的贵族生活。但是,仔细观察壁画就会发现,画中的人物都是高鼻梁、深邃的双目,有的还有浓密的须髯。而且其服饰、器皿及花鸟等纹饰带有强烈的中亚民族文化色彩。不仅如此,在椁的正前方中部,雕刻着的灯台形火坛,左右两边是两个人首鹰身,上身倾向火坛之人,这是世界各地祆教的通用的礼仪象征。传说中的“明教”其实就是祆教变迁而来。按古代风俗习惯,棺椁所绘图像,应主要是墓主生前生活及本民族人文环境的反映。难道墓主是波斯人吗?根据墓室底部清理出两方墓志记载,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男性墓主是隋朝的仪同大将军、广兴县开国伯虞弘,而且他还真不是中原人。根据墓志透露的信息,虞弘出生在中亚一个小国——鱼国的贵族世家,祖父曾任“鱼国领民酋长”。“领民酋长”是北魏为北方附属游牧民族设的官职,这说明那会鱼国就与北魏有了关系,也有可能当时鱼国成了柔然的附庸国。虞弘自十三岁起,就代表茹茹国,出使波斯、吐谷浑等国。北齐文宣帝时,虞弘作为使节来到中原,在北齐、北周和隋三个朝代任过官职。自十三岁起,虞弘就就代表茹茹国,出使波斯、吐谷浑等国。后来在北齐文宣帝时又出使北齐,在北虞弘被一步步重用,由轻车将军升到都督凉州诸军事和凉州刺史等官位,还参与了北齐对突厥、契丹与柔然的多次战争。北周灭北齐后,虞弘效力北周,曾经任“检校萨保府”这一官职,主要工作为管理入华粟特人。隋朝建立后,他又开始为隋朝效力,临终为隋仪同三司,“敕领左帐内,镇押并部”。那么这个神秘的鱼国又在哪里呢?又会不会是波斯人呢?根据历史记载,与墓志内容及石椁图像人物相对照分析,这鱼国可能位于高昌以西。而且,人种学方面的鉴定,也支持了这一结论。2006年,专家对虞弘夫妇的骸骨做了DNA检测,结果显示,虞弘的DNA属于西部欧亚大陆特有的U5单倍型类群,主要分布在今塔吉克斯坦和新疆喀什地区。这在当时,主要是粟特人聚居的地区。粟特人以善于经商闻名于丝路沿线诸国,并崇信波斯拜火教,北朝时期,他们大量入华,既带来了新奇物产、风靡一时的祆教,也催生了对其进行专门管理的官职,检校萨保府。而这一职位,通常由粟特人或与之有渊源的人士担任。所以,虞弘很可能是一位来自鱼国的粟特人,出使中原后深受三朝皇帝宠信。公元592年,时年五十九岁的虞弘去世,由石椁盛殓,黄土掩埋。直到1400多年后,惊艳现世,把这个少数民族的神秘古国与中原几代的交流,展现在我们面前,成为古代那个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5、虞弘的传奇人生

1999年,太原市郊挖出一口巨大的汉白玉棺椁。放眼望去,棺椁浮雕人物高鼻卷发深目,竟全是老外的形象。这是咋回事呢?中国大地咋出了个老外古墓呢?当时,好奇心驱使老百姓还想往下挖,区文物局副局长李爱国闻讯赶到现场制止。他初步探查,发现石椁通体汉白玉雕刻而成,如此华贵的棺椁,墓主人肯定不一般。于是赶忙上报省文物局。专家赶到现场,很快在古墓周边发现大量“绳纹砖”,这是一种隋唐时期常见的建筑材料,又在墓室入口附近发现几枚开元通宝。“好家伙,应该是唐代古墓,那时候可是万国来朝。”省考古研究员张庆捷似乎有了方向。进入墓室,汉白玉棺椁上的浮雕给考古专家一种异样的感觉。“真的太奇怪了,那些图案还是在中国墓葬中发现。”张庆捷回忆当年情形仍然感觉十分震撼。浮雕画着些什么内容呢?高鼻深目,发型奇特的勇士,骑着一匹马身鱼尾的怪兽与张着血盆大口的狮子搏斗;西域男子站在盘子上跳胡腾舞;头戴类似西方王冠的男人举行酒宴等等。54幅怪异浮雕大致包含狩猎,歌舞,宴饮及宗教,让我们窥得古代西域上层社会生活的一角。值得一提的是浮雕竟都彩绘鎏金,无处不彰显墓主人尊贵的身份。其中令专家吃惊的是一副人面鹰身祭司,守卫莲花状圣火祭坛,低头沉思,仿佛念着神秘的咒语的壁画。这幅壁画说明了墓主人的宗教信仰,对确定其身份有着很大帮助。张庆捷查阅大量资料,发现波斯银币就刻着壁画上同样的图案,这才知道这是一种流行于波斯地区的古老宗教:拜火教。它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到隋唐时期被称为祆(xian)教,与摩尼教,景教(天主教分支)并称我国三大夷教,兴盛一时。后因武宗灭佛,受到牵连,从中国历史中绝迹,专家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那么墓主人到底会是谁呢,由于其祆教贵族背景,张庆捷大胆猜测,墓主人肯定与当年纵横丝绸之路的粟特胡商有渊源。说起粟特人,大的特点就是善于经商,男子满20岁就得出去经商。史书载,粟特人利之所在,无所不到。绝大多数粟特人信仰祆教,到了南北朝时期,大量祆教粟特商人来到中国,顺带着把他们的信仰也传了进来。这些粟特商人,有相同的宗教加持,对外往往铁板一块,势力庞大,当时的朝廷甚至专门设置了萨保制度,委任粟特商人首领,专门管理这些胡商的事务,可谓是商人自治。以墓主棺椁如此雍容华贵推断,很有可能他正是某位粟特商人首领。有人要问了,专家老推测来推测去,半天搞不清墓主身份,看看陪葬品,岂不是更有线索?唉,确实,这也是让专家感到迷茫的一方面。整个墓室破碎的石墩散落一地,残破不堪,除了几枚铜钱和几个唐代寻常瓷碗,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陪葬品。至于椁内尸骨更是腐朽成了碎渣,甚至连棺木都没有,看上去十分寒酸,与其汉白玉棺椁的富丽堂皇形成鲜明对比,让专家一时摸不着头脑。有人解释,可能是祆教丧葬习俗的原因。但后续的发现又给专家当头泼了盆凉水。发掘工作尾声,墓主墓志盖被发现,上面9个大字清晰可见“大隋故仪同虞公墓志”。不是说盛唐古墓吗,不是发掘出了开元通宝和唐代瓷碗吗,怎么成隋朝古墓了。专家这才反映过来,铜钱和瓷碗是唐代盗墓贼留下的,墓室里珍贵器具早被搬空。专家只得把希望寄托在墓志铭上,但接连找了好几天都没有能找到,很可能也被盗墓贼弄走了。考古队只是知道了墓主人姓虞,是隋朝三品官(仪同)。队员们有点遗憾,离历史的真相仅一步之遥,但又无可奈何。正当大家都认为墓主人身份要成为永远的秘密时,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这天,考古队进行考古后一项工作,将石椁起吊转移,突然发现石椁下面竟还藏着一块石板。专家一看,原来找遍整个墓室不见的墓志,竟然藏在石椁之下。“搞了半辈子考古,第一次见到这样藏墓志的墓主,真是开了眼了。”张庆捷边自嘲边哈哈大笑。这样考古才算收官,墓志一共625字,明明白白记载了墓主人的一生。@灰灰文史铺子原来,墓主人叫虞弘,鱼国人(只知在西域,已无法考证),去世时59岁。其祖父是鱼国首领,早年虞弘随其家族投柔然,并作为柔然使者出使波斯,后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原为官,历经北齐、北周、隋三朝,直到公元592年因病卒于晋阳。他做的是什么官呢?墓志上也有记载。虞弘曾统领代、并、介三州的检校萨保府。萨保前面说了,是由朝廷任命,粟特胡商的首领担任的专管胡商事务的官职。而这个检校萨保府则更进一步,是督查萨保工作的机构,官阶比萨保还高一位。这样的话,以虞弘的地位,享受如此厚葬也就不足为奇了。如今那件精美绝伦的汉白玉石椁,作为我国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收藏于山西博物馆,是该馆镇馆之宝之一。@灰灰文史铺子 分享国宝小故事 ,请关注我吧。参考资料:《发现虞弘墓》#虞弘简介#

6、虞弘著作

1999年7月,山西太原王郭村在,村民们正在修缮路基。当他们挖到地面以下几十公分的时候,突然就挖不动了。众人一看下面竟然有一块巨大坚硬的石板,掀开石板后,一座古老墓室赫然呈现在眼前。他们立刻通知了文保部门,很快考古专家便赶到了现场。专家们发现,这是一座单室墓穴,四周是用砖石彻成的围墙。由于年久失修,墓顶塌陷毁坏,墙壁只剩下1.73米的高度。幸运的是,墓道、墓门和甬道保存完整,整座墓穴总长13.65米,里面的墓室为弧边方形,东西长约3.9米,南北宽约3.8米。引人注目的是,在墓室的中间偏北的位置有一座汉白玉石椁,孤零零地放置在那儿。另外,四周还有一些汉白玉的石柱、陶俑、瓷碗、钱币和墓志等。经过年代测定,这座墓穴应为隋代贵族或官吏所有,而墓室中的汉白玉也均产自当时的河北,总重量达到了十几吨。后,专家们的目光完全集中在了那只石椁之上。事实上,石椁只是外层部分,它的内部才是主棺。只见它通高2.17米,长2.95米,宽度为2.2米,保存地相当完好。整只石椁由上方的歇山顶式殿堂结构、椁身和底座三部分组成,椁身又为三开间结构。在石椁的四个侧面,内外均刻有浮雕,浮雕展现了内容主要有射猎、旅行、宴饮、舞乐等。其中射猎图中出现了大象、骆驼、狮子等来自西域的动物,另外如带绶马、衔绶鸟、人首鹰身、胡腾舞等都与波斯、中亚国家的风俗有关。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所有图中的人物都是西域胡人的相貌,他们深目、高鼻、须发浓密,让人联想起了唐玄宗时胡儿安禄山的模样。这样的浮雕图画总计有54幅之多,却不完全是采用汉白玉雕刻,还添加了许多的颜料和描金。在石椁的四个底角,均有两只刻有雄狮的座垫,雄狮昂首朝天,威风八面。专家们意识到,这所有的一切均指向一种神秘的宗教,拜火教。至于墓穴的主人,直到看到墓志上的"大隋故仪同虞公之墓"九个篆书文字后,专家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墓主人名叫虞弘,为鱼国人,曾任柔然国的官吏,北齐时期,奉命出使波斯、吐谷浑、月支等国。后又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经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先后经历了北齐、北周直到大隋三个朝代,并历任三朝官吏。北周时,虞弘曾任"检校萨保府",专门处理外国人入华事宜,后任职火袄掌司,将西域神秘的"拜火教"文化带到了中原。大隋开皇13年,虞弘在并州逝世,终年59岁。他的墓葬完全是按照西域的样式来建造的,所以,我们现在所见石椁上展露着"拜火教"的雕刻风格就不足为奇了。虞弘墓石椁的发现,成为了一件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为研究北/朝以及隋代时期中亚古国与中原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依据,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考古价值。虞弘墓汉白玉石椁现为山西博物馆镇馆之宝。

7、虞弘生平简介

隋代虞弘墓石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