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墓简介(太康墓的位置)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9 11:31:31 浏览
1、太康墓的位置

#每日分享历史#家天下的肇始--夏朝(四)●启之后夏朝的发展启死之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整天游玩打猎,不顾民事,被一位诸侯首领有穷后羿所逐。太康因此失国,人民和权力落于后羿之手。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的之弟仲康为夏王,但实权操纵在后羿之手。仲康帝在位的时候,掌管天地四时的大臣羲氏、和氏沉湎于酒,把每年的四季、日子的甲乙都搞乱了。仲康死后,又立其子相。后羿因为荒于游猎,被他的臣子寒浞(音浊)所杀,寒浞又杀相自立。当相被杀时,相的王后缗(音民)正有身孕,她逃回自己的娘家有仍(今山东济零县),后生下儿子名少康。少康长大后,就汇聚夏的残存的势力,灭了寒浞,光复了夏王朝。史称“少康中兴”。少康之子杼(音注)在位时,彻底灭了寒浞的势力,并征伐东夷,使夏王朝发展到了鼎盛阶段。其后的五代六王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持续发展。此时,夏王朝的统治,东至东海、西连西河、北及燕山,南逾江淮。从传世文献看,夏朝的治国体系相当庞大,在继承五帝时期体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在夏王之下有掌政事的三正,有为天子辅臣的“疑”、 “丞”、“辅”、“弼”四邻,有为国君亲近左右官员的六事(即六吏、六卿),有掌历法的“羲和”(又称“太史”),掌诉讼的“大理”,掌音乐的“瞽”(音 “鼓”),掌管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师”、“国老”,掌出使的“遒(音“囚”)人”,掌收取贡赋的“啬夫”,掌管山泽的“虞人”,掌畜牧的“牧正”,掌管夏王膳食的“庖正”,掌管夏王车辆的“车正”,守卫宫门的守门者,掌王室家族事务的“臣”。夏王朝一直沿用禹在世时对九州的划分标准和 “甸”、“侯”、“緌(音“瑞,二声”)”、“要”、“荒”五服贡赋制度的划分,这说明,夏朝对地方的管理是以部族首领为诸侯,称为“伯”或“牧”。诸侯必须服从夏王的政令,对王朝承担贡纳、朝见、服役和随从征伐的义务。诸侯之下,有大夫,即各大家族的族长。所以,古人说,夏王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此外,夏王朝已经有了初步的“德治宽刑”思想。《左传?文公七年》引《夏书》说:“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即在国家治理上,要文治与刑罚并用。而且,在治国问题上可能已经有了防微杜渐,防患与未然的认识。《左传?成公十六年》引《夏书》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就是这层意思。法律也随着夏王朝的建立而产生,所谓“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而“禹刑”不但是刑法,而且是夏王朝法律的总称。在经济上,当时已经能冶炼较好的青铜,生产了不少的青铜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商品交换也有所发展。夏代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包括数量较多的石镰,石刀等收割工具。庄稼以畎(音犬)亩法进行种植,就是在两垄之间留一条沟,庄稼种于垄上。夏代的农业生产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产量迅速提高,饮酒之风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相传初的货币产生于夏朝,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称为“三品”。在艺术上,夏朝有关于乐舞的传说,首先是围绕启的传说,《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一则神话,说启将三名美女敬献给天神,从天上得到《九辩》和《九歌》两部乐舞作品,带回人间,于是他又制成《九韵》。在科学方面,夏朝有已了比较进步的阴阳合历和干支记日的方法。《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早一部具有丰富物候知识的著作。其文有463字,按一年12个月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政事,主要是有关生产的农耕、蚕桑、养马以及采集、渔猎等活动。当时还出现了早期的地图。从夏禹治水的传说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已经认识了许多高山大河,确定了大地的东西南北,学会了开渠、分洪、修堤,并且掌握了计算、测量和绘制简单的地图。传说大禹通过自己的实践,收集了九州献来的铜等金属,铸了九个大鼎,鼎上分别有各州的山川、草木、禽兽,有人说这可能是导游的“指南图”,或者说是4000年前的原始地图。

2、太康古墓是谁的墓

夏朝确实没有文字记载,夏朝之前尧、舜、禹、炎、黄、轩辕、伏羲,女娲更是没有,多就是有一些图案之类的,但这并不能代表没有啊,通过华夏的姓氏文化就能证明确实有的。比如,夏启的儿子(大禹的孙子)太康王的陵墓和少康王的墓,就在今天的今河南太康县,陵墓所在的村庄叫王陵村,据说是当年守墓人的后代。河南淮阳市有有伏羲的陵墓,每年从全国各地来祭拜的少说也有好几万人,你能说没有这段历史吗。

3、太康将军墓

2003年,王羲之所在故居有了重大发现,竟然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晋代大墓,本该是一件幸事,谁知打开后专家眉头紧皱,怎么全是孩子?就在山东临沂洗砚池街,王羲之所在的故土之下,发现一座晋代大墓,无疑让考古界和书法界的人为之疯狂,要知道,作为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书圣”,他的所留下的真迹就算是只言片语也是价值连城呢!再猜想的大胆些,如果出土的是他的巅峰之作《兰亭集序》 ,那更是别的荣誉瑰宝,毕竟自唐太宗李世民后,《兰亭集序》真迹就在没得以现世过。但专家的猜测也并非空穴来风,因为两晋时期,民间就有一句流传的歌谣:“王与马,共天下”,“王”字便是只王羲之所在的东晋豪门,琅琊王氏,而后才是“马”,指两晋皇族的马氏,如此庞大的家族历史,就算没有王羲之的字帖,哪怕一句墓志铭一类的东西,那也足够震惊考古界了,可是否真的有惊喜呢?2003年5月1日,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临沂市文化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经过一周的抢救性挖掘,竟然真的有所发现,就在清理墓门前的封土时候,在土中发现了一些红色痕迹,不由得激动万分。因为据史记记载,这种以红物涂地的情况在古语中称作“赤墀”,是天子才配有的规格,可是专家很快就打消了这个不合理的设想,因为古时琅琊并非都城,怎么可能会有帝陵陪葬呢?带着对未知的探索与期待,终于显露出了大墓的全貌,这个由青砖砌成的大墓竟然分了左右两个墓室,一眼看去,很像是是典型的合葬墓!专家怀着激动的心情先打开了左侧的墓室,在这个宽约3.8米,进深4.6米,总面积18平方米的空间里,却无处不透露着精心设计,墓室顶部为拱形券顶,地面是极为罕见的“龟背状”,墓棺立在龟背的的中间,这样的目的及时为了防止浸水对墓棺造成破坏。虽然设计原理简单,可是这样的葬墓是分外罕见的,因为做起来是极其费工费时的,再结合整个墓室的打造都是严丝合缝的青砖堆砌而成,更让专家断定,这墓主身份不简单。但随着左边墓室的打开,看着墓中骸骨,专家面面相觑,因为墓中竟然是个骨龄约为五六岁的孩童?这显然不符合常理,因为按照中国古代的墓葬制度和习俗,上至王公大臣,下到黎明百姓,未满八岁就夭折的孩子,只能采用“瓮棺葬”,是无权享用享用“葬服之礼”的,不由得让人更为好奇旁边合葬墓中的主人是谁?可是右侧墓室打开,眼前景象却让专家更为震惊,本以为应该是左侧墓主的父母或者长辈,谁知道竟然是年龄更为幼小的孩童?从骨骼判断,年龄不过一两岁!规模如此巨大的陵墓,却只是用来装三个年龄不满十岁的孩子?这真是有些匪夷所思,可是并没有找到相关的墓志铭记载,但这并不影响专家从别处破解墓主人身份的线索。在出土的各种昂贵器具中,专家仔细搜寻,果然在一些器具上发现了铭文,有:“大康祈年殿李次上牢、大康八年王女上牢”等字样,确定这些均为西晋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为专家破解墓主身份提供了思路。在史料的记载中,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记载了他为自己两岁夭折的儿子司马焕行过成人礼,并同一岁夭折的亲孙子司马安国共同下葬的经历,而左边的墓室是作为司马焕“妻妾”所以共同下葬入土,可就在大家以为谜团就此解开时,却在13年后被全部推翻。2016年,在发掘组的请求下,复旦大学对三具骨骸做了DNA鉴定,但是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墓中三个孩子竟然全部都是女娃,这下曾经的所有推论又重新回到了原点。在陪葬品、史料及DNA检测都做过尝试后,专家决定另辟新径,打算从墓葬的时代背景寻找证明墓主身份的线索。根据铭文所记的太康十年(289年)之后的十六年,西晋爆发的“八国之乱”而这墓的建造也正处在那个时期,在陨落的西晋皇室中,尊贵的当数晋怀帝司马炽和怀帝太子司马诠,而这三个女孩,会不会是这两人身死后,被心有不甘的王氏收养的皇家血脉呢?要知道,以当时王家庞大的势力,抚养三个孩童长大自然不费吹飞之力,如果等其长大嫁给王氏生下男丁,再加上王氏的兵马加持,角逐帝位更是名正言顺,可是至于她们到底晋怀帝之女,就未曾可知了。但以上的种种都是结合该墓的时代背景给出的合理推测,历史长河漫漫,相信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未来,这段历史的真相一定能拨云见雾。#古墓#

4、太康墓发掘

河南郑州一位女士,11月11日拆迁自家房子的时候,挖出了一座“地下大豪宅”。刚开始的时候,误认为挖到了古代的井口,挖深之后才知道是墓道,顺着墓道走进去,是精美的地下墓葬,约有半间屋子大小,人能在里面活动自如。她自嘲说: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发现。网友调侃说:做了守墓人。虽然披露的信息极少,但完全可以排除守墓人之说,因为守墓人分为两种,一是家族守墓,二是封田守墓。第一种很容易理解,意思就是祖上出过达官显贵,所以全村世世代代为他守墓,大多数情况下香火不断。类似的“全村守墓人”在河南很常见,每个县都能找出很多,八十年代盗墓猖獗的时候,总是出现流血事件。反观郑州的这座地下精美墓葬,附近谁也不知道墓主人是谁,所以能排除家族守墓之说。第二种是封田守墓,同时也是盗墓贼惯用的、寻找古墓的方式。一般是帝王、或者功勋巨大的将相、在去世之后大修墓葬。为了保护墓地的安全,专门派人守护,而且是世世代代的守护。也就是说,子子孙孙活着的人,去守护一个死了千年的人,他们之所以乐意这样做,是因为墓主人将周边的大片良田作为报酬送给守墓人。大家可以翻看手机地图,查阅“王陵村”“守灵村”“守墓村”之类的地名,但凡是叫这种名字的村落,或者是类似名字的村落,大多数都是守墓村,村周围大概率有古墓甚至是天子墓。例如猫爷就曾游览过中国历史悠久的守墓村“河南太康县王陵村”他们守护夏朝第三代君主夏太康的墓葬,居然长达四千多年!在中国灿烂的文化当中,守墓人是忠诚的群体之一,他们甚至将墓葬以及墓葬配套的庙宇,当做是神灵看待。前些年没有禁枪的时候,村民往往会提着猎枪,一天24小时不间断保护墓葬。反观郑州发现的这座地下古墓,虽然做工看起来工艺精湛,但论规模的话,远远达不到封田守墓的级别。猫爷想说的是,把调侃交给网友,请把科普留给我。从郑州这座古墓的网传图片来看,属于是缩小版的古建筑,仿照墓主人生前居所的样式而打造。因为盗墓贼并未侵扰这里,所以古墓保存完好;上报到相关部门之后,专家取走了墓中文物做鉴定。一般情况下,封土堆稍微大点的地主墓葬,棺材里都有金戒指、银手镯、金杯银碗之类的文物,这都属于是较为常见。而这座古墓工艺考究,想必文物也肯定远远超过一般地主的墓葬,这要等待专家的进一步揭秘。对于这种刚刚出土的文物,即使是专家都不允许轻易估价,只能鉴定是老或者新。咱这里就更不敢估价了,但可以浅谈这座墓的造价。古时候有专门修墓的人,他们农忙的时候务农,农闲的时候则走南闯北打造墓穴,每年走的时候能换几斗米而不是工资。在人力被忽视的情况下、或者说人力极为低廉的情况下,墓主人不在乎饭钱的花销,古人视死如视生,修墓造价是巨大的。每一块墓砖、每一个栩栩如生的雕刻、都是匠人的心血结晶,可能是长达五年、十年、甚至是更久、毕竟人力不值钱,能修很多年。尤其是图片里的这座墓葬,完好无损地保存到今天,质量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其价值已经很难用金钱来估量。关注我,每天分享硬核知识。#女子老房拆迁挖到古墓#

5、太康墓有文物吗

19年前,山东省临沂市王羲之故居扩建工地上,有个工人一铲子挖出个黑乎乎的大洞。有人开玩笑说:“可了不得了,这一定是书圣家族之墓啊!”可是当考古人员对古墓进行发掘的时候,震惊,墓葬豪华,陪葬品丰厚,但是里面却埋葬着三个年幼的孩子,小的才一岁多。时间回到2003年,接到王羲之故居里有古墓的消息,考古人员立马赶往现场。经初步判断,下面确实埋藏着一座古墓!这座古墓位于故居大雄宝殿的东配殿之下,墓主人的身份是否跟书圣有血缘关系呢?为了不使墓里的文物被氧化毁损,专家们决定马上开始抢救性考古挖掘。当挖掘到墓门前时,一些红色泥土的出现,让大家心中一喜。史料记载:天子(亲王)陵墓才能用红粉涂地。专家们既兴奋,又好奇。按照以往经验,这规格应该是一座王墓。当沉重的墓门被打开后,250多件陪葬品陆续被清理出来,金、银、铜器、玉、漆器应有尽有。在某些器物上刻有“大康”的字样,因“大”与“太”在古代通用,而“太康”正是西晋司马炎的年号。确定了这墓的主人是晋朝王族。要想确定墓主人的身份,还要“开棺定论”。这座古墓一共有两个墓室,西墓室中有一个棺椁,而东墓室里有两个棺椁。值得一提的是,3具棺椁的规格都很小,一看就不是成年人的棺椁。当专家打开棺木后,也证实了这一推测。西室棺木里埋葬的是一个5、6岁的小女孩,呈头东脚西的姿势躺着,身材纤细矮小。其陪葬品很奢华:1、发丝上挂着两枚金簪和金钗,胸前位置散落着43颗金珠。(挂在脖子上的黄金项链)2、手腕上戴了一副金手镯,手指上戴了11枚黄金指环。3、衣服上还有一系列翠珠、带钩等玉石珠宝饰品。史料记载:在晋朝,女子幼婚,必戴金笄,而王妃出嫁要戴两个金手镯。仅仅从饰物来看,这个墓主人的身份很高,很有可能就是晋朝王室的一个小王妃。既然“王妃”出现了,那“王子”又是谁呢?当专家打开了东侧墓室后,傻住了!里面不止一具棺木,而是两具。从骨骼大小来看,墓主人是两个不到2岁的幼儿,且两具尸骨上也带着一副金手镯。巨大的谜团笼罩在专家们脑海里,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没有办法检测这两具幼小尸骸的性别!于是,大家齐心合力赶紧查阅晋朝的典籍,希望从中窥探出墓主人的身份。我们尊重历史的事实,也需要大胆的假设。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封叔父为琅琊王。西晋灭亡时,王羲之的祖父王导辅佐当代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了东晋王朝。司马睿登基后,将次子司马裒封为琅琊王,年仅18岁就病死了。孙子司马安国继承琅琊王位。可这个孩子未满一岁就夭折了。《晋书》记载:“子哀王安国立,未逾年薨。”而此时司马睿的小儿子司马焕病重,司马睿为了给小儿子冲喜就封他为琅琊王。受封当天司马换就去世了。接连失去了儿子、小孙儿还有小儿子,司马睿内心的悲痛可以想象。史料记载:因“营起陵园,功役甚众”。司马睿不听大臣们的劝谏,按照及冠之礼给司马焕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古时,幼童死亡被称为“无服之殇”,葬礼一切从简)刚好墓主人的骨龄与司马氏叔侄的年龄能对得上,而且死亡时间相差数月,司马睿把他们合葬在一起也就顺理成章了。既然是及冠之礼,墓主人就该有妻妾,司马睿可能从世家找了一位“冥婚新娘”,也就是西边墓室中的5岁小“新娘”。而这个小“新娘”很有可能就是门第高的琅琊王氏一族,所以后来古墓才会出现在王羲之故居之下。只是她究竟是去世后才被选中,还是被选中了才去世的,这一点就不为人知了。因为这个故事匪夷所思,央视《探索·发现》节目还专门报道了此事。专家们关于墓主人身份的推论看起来合乎逻辑,再加上2003年的DNA检测技术还不够成熟,“墓主为司马焕叔侄”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还曾成为了当年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然而,就在13年后的2016年,考古专家们借助新的DNA检测技术,重新验证一下当年3位墓主人之间关系,于是就将他们的DNA样本送去复旦大学进行检测。在所有人信心满满等待消息时,检测结果却让他们大吃一惊,3位墓主人竟然全都是女孩!原本的“墓主为司马焕叔侄”的观点并不成立。有些学者认为这3个小女孩可能是西晋覆灭时幸存的公主,但是由于两个幼童并没有牙齿存留,DNA并不能检测出她们之间有血缘关系。让这一切成了谜底。虽然这座古墓不是司马睿给他小儿子司马焕修筑的陵墓,但是却证实了司马睿不顾大臣的反对,给他这个小儿子办冥婚的事实。悠悠浩瀚历史,早已无从考证。时代的发展,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考古是一项严肃的工作,需要很多历史史料,需要高科技的力量来协助。就像这次的在王羲之故居发掘的古墓,更加验证了高科技发展对我们时代的进步,对我们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发现考古#欢迎关注@浩瀚说旧时光 ,和我一起探索有趣的历史。

6、太康王凌村康王墓

2003年5月,山西临汾,一个施工队正在翻新王羲之故居,谁知施工过程中居然挖出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洞口,工头发觉异样,急忙上报。考古队很快到达现场,当他们进入洞中后,发现里面居然有两间石室。在石门前的空地上,忽然还有一些红色的痕迹,考古专家们猜测,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天子赤墀”?“天子赤墀”在《礼记》中曾有记载,指得是在墓葬中用红色的颜料涂在地上,只有至高无上的天子才配用,所以叫“天子赤墀”。看着这道路前面的红漆,考古队员们不由得心怀期待,难道这座古墓里沉睡的是一位天子吗?谁知前面的景象更让他们惊讶,原来一间墓室中竟有两间石室,莫非有两副棺椁?难道是夫妻合葬墓吗?种种疑问不禁移上了考古队员们的心头。大家都怀着好奇的心情展开考古挖掘工作,这间古墓虽然不大,可是为考古队员们频频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当考古队员们大步向前的时候,他们忽然发现墓室前面的地面居然是凸起的,中间高高耸起,而两边则是低低的。有经验的考古学家都不惊讶,他们解释说,这么设计是防止墓室中的物品被淹没,有一定的排水的作用。接下来的发现就更让人惊讶了,考古队员们在一座墓室中,发现了第 一口棺木,打开棺木一看,众人面面相觑,只见棺椁中躺着的居然是一个年幼的孩子的遗骨。这女子虽然是小孩子,但是她下葬时却打扮得无 比华贵,真是穿金戴银,奢华无 比,除此以外,棺椁中还有各种金器玉器等陪葬品,真是华贵无 比。年幼的女童,奢华的陪葬物,考古队员们自然而然会想到,这女童的身份地位必定不一般,难道是一位贵 族女子?考古专家在女孩的身上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便只好从其他的随葬物品中寻找相关的线索。终于,考古队员们在随葬的漆器中找到了一些线索,那就是漆器底部的“太康十年”四个字。司马炎创建了西晋,并且立国号为太康。那么墓主人与西晋开国皇帝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这位安葬规格甚高的小女孩竟是西晋的皇 室吗?考古专家们也拿不定主意,于是他们不得不继续对整间墓室进行挖掘,结果新的发现让他们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在隔壁的墓室中,居然摆放着两具棺椁,打开棺椁,只见里面躺着的居然是两个幼儿。看装殓打扮来看,应该是男孩,从陪葬品规格来看,这两间棺椁的规格也不低,但是和小女孩相比就略显寒酸了。考古专家们猜测,难道这两个小男孩是殉葬而死?很快这种说法就遭到了一些考古专家们的反对。人殉制度残ren,何况是年龄这么小的孩子。随即有人提出另一种猜测,难道是配阴婚吗?这种说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于是考古学者们多番查阅资料,终于将这一说法给还原出来。他们认为墓中的两个年幼的孩子可能是西晋皇 室贵 族成员司马焕和司马睿,两人虽然年龄相近,却是叔侄的关系,又因为都是早夭,所以将他们葬在一处,也好作伴。至于那个女孩子则是安葬在这里,陪伴皇子司马焕的,女孩子下葬前应该就已经夭折了,并且这女孩子很有可能也是贵 族女子,身份不低。考古专家们对自己的推测很有信心,他们还申请了DNA检测,以证实自己的猜测。谁知结果却让所有人的大跌眼镜,DNA检测结果显示,墓室中的三个孩子居然都是小女孩,如此一来,考古专家们的所谓配阴婚的结论自然被推 翻。那么这三个小女孩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呢?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太康墓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