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亲王简介(廉亲王下场)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9 12:53:14 浏览
1、廉亲王下场

1722年,康熙病重,眼看时日已经不多了,继承人却迟迟没有定下来。这时,四阿哥胤禛又接到一则令他措手不及的圣旨,他竟被康熙撤职了!胤禛以为自己继位无望,灰心不已,邬思道却哈哈大笑道:“王爷,您放心,这个继位人非您莫属!”康熙突然病重,太医们忙进忙出,却对病情讳莫如深,阿哥们各个心急如焚,但并不是着急康熙的病情,而是继承人仍然没有个说法,他们又被下令不能去探望,只能在畅春园等消息。这时,内侍太监带了一道康熙的上谕:撤掉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皇八子廉亲王胤禩一切事务,将张廷玉和马齐降级关押。接到这道上谕,胤禛和胤禩都懵了!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康熙对寿辰宴上送他死鹰的十四阿哥胤禵放任处之,却将他们两个没犯什么差错的人撤了差。所有人都觉得康熙这么做,很明显就是偏袒胤禵,为胤禵继位扫清障碍,看来这皇位是要传给胤禵无疑了。回到府中,胤禛灰心不已。邬思道却哈哈大笑道:“四爷,您真得好好参详一下皇上的帝王之术啊!皇上这么做,是在稳定时局,十四阿哥绝不是继承人,他已经出局了!”邬思道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他的分析:首先,虽然是胤禵给康熙帝送了死鹰,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一定是被人陷害的,一个要争夺皇位的人,不会做出这么愚蠢的事。这一点,康熙很清楚,之所以不查,是因为胤禵有10万精锐在外,一旦彻查,便会给他清君侧的理由,八爷胤禩就会在京城与他联络呼应,到时候天下必定大乱。其次,康熙撤了胤禛的差其实也是为了保护他。当时胤禛势单力薄,如果在夺嫡中太显眼必定会遭受迫害。第三,将张廷玉、马齐等人降级,是为了防止这些能员干吏陷于d争,因为只要有d争就有站队的问题,站对了,日后居功自熬难以驾驭;站错了,新君上台他们就会受到清算。现在将他们降职并关押,实则是保护大清的人才,到时新君上台一纸赦书,他们又能为新君所用了。总之一句话,康熙的这些安排就是为了稳定当下九子夺嫡的局面,为新君登基扫清障碍。胤禛听完恍然大悟,但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康熙究竟属于谁当继承人?邬思道说:“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皇上属意的人正是四爷您。”邬思道认为,康熙不查“送死鹰”的事,就已经表明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都被排除在外了。为什么呢?可以肯定的是,“死鹰”不是胤禵送的,那背后栽赃的人是谁呢?只有八阿哥胤禩,目的并不是除掉一个竞争者,而是为了造成局面的混乱,局面越乱对胤禩夺嫡越有利。所以,胤禩和胤禵都不会是康熙属意之人,况且胤禵还远在千里之外的甘州。但眼下有一个问题,即使康熙把皇位传给胤禛,他也坐不住,因为他手头既无人也无兵。反观八阿哥廉亲王,在财力上,他有八阿哥胤禟和九阿哥胤䄉;兵力上,他有拥有10万亲兵的胤禵。同时,侍卫处六名领侍卫内大臣也是他的人,就连守卫京城重要的军事力量——丰台大营的主事成文运也是胤禩阵营的。而要想坐稳皇位,有两支兵力为重要,一个是步军统领衙门,还有一个就是丰台大营。步军统领又称九门提督,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丰台大营则是驻扎在北京城外西南部、由精锐的八旗军队组成。一个负责皇城内部的安全,一个负责皇城外部的安全。理论上这两支兵力,直接效忠于皇帝,只听皇帝的排遣,只要康熙确定把皇位传雍正,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这只是理论上,现实情况就要更复杂了,比如丰台大营的主事成文运,事先就已经站队胤禩了,而九门提督是隆科多,他站队谁就尤其关键。因此,如果胤禛要想坐稳皇位,就要提前控制这两支力量,也就有了后来我们看到的,在康熙驾崩当晚,胤禛按照邬思道的部署,让康熙的御前带刀侍卫张五哥拿着康熙的金牌令箭,放出圈禁在宗人府的十三阿哥胤祥,胤祥再拿着令牌将成文运就地正法,控制了丰台大营。而隆科多在康熙病重时早就被秘密召见,提前得知了传位诏书的内容,在关键时刻拥护新君,了城内的安全。终,雍正顺利即位。邬思道是二月河《雍正王朝》虚构的人物,是后世文人墨客,为了显示文人的神通创造出来的,但不得不说,嫁接在雍正的继位之谜上,确实挺有说服力的。作者安插这样一个人物,其实都是要表达一个观点:胤禛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其“不争”勤恳,办实事的品质,本就是康熙属意的人选,并非篡改遗诏。事实也证明,雍正确实是一位勤政的皇帝,给他的儿子乾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点亮真知计划##廉亲王简介#

2、廉亲王真实身份

廉亲王允禩,即老八,八爷。八王议政逼宫失败后,雍正排弘时抄了八爷的家。电视剧《雍正王朝》表现这幕戏时,强调的是允禩的阴狠,还有从容不迫。这种表现,大致符合电视剧给八爷的人设,却与二先生的原作有差异,我觉得不如二先生的立体、多面。八爷不能简单归类于坏人,而是有想法有办法、有追求有目的的失败者。这样看,电视剧有些简单化、脸谱化了。#廉亲王简介#

3、廉亲王有哪些人

九子夺嫡中廉亲王八阿哥为什么失败?咱们这里简单分析一下几股势力就明白了。[微风]第一个是大阿哥的势力,他自己是一个派别,没有多少政治头脑。大阿哥第一次攻击太子,首先攻击的是太子收受贿赂,安排官吏,而没有对新上任的官员进行考核。但康熙知道后并没有表态,并且同意了太子的安排。若不是太子所为,而其他皇子所为则必受重罚。而且太子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因为这样的事情对于太子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政治风险。等到太子从臣到君的身份一变,这事简直不值一提。[微风]连太子和康熙妃子的那种事情,也不足以让太子冒风险,因为这样的事太平常了。他并没有威胁到皇权,也没有说明太子的品行有任何问题。康熙怕的是太子对皇权的威胁,所以老八和老十四以假手谕派兵就成了致命一击。而且大阿哥的愚蠢就在于一直在抨击皇太子所谓品性没有政治手腕。[微风]老八的失败也很简单,因为以太子为首的太子d其实代表康熙的安排,太子不过是太子d的头目。而愚蠢的老八却成立一个八王d,处处与太子d作对,这种对皇权统治的威胁,康熙是看得见的。[微风]太子d的作用实际上是贯彻康熙的施政方针,是康熙政治思想的延续,所以一切与太子d为敌的人,实际上都是与康熙为敌。[微风]而且雍正公开表示自己是太子d,是拥护太子的,从根本上说,就是拥护他的父亲,拥护康熙。[微风]简而言之,当统治者指定继承人后,如果你到处与继承人作对,在统治者看来,实际上就是与自己作对了。所以当皇帝确定了继承人以后,无论大臣还是兄弟你要做的是辅佐太子,而不是和太子作对。在接班人出现问题后,你能继续推行统治者的统治思想,那么说明你这个人很有政治头脑。因此康熙终选择雍正就是出于这一点[微风]简言之,雍正是太子d的坚定支持者,当d领袖出了问题后,雍正自然可以继承这个d领袖,从而确定自己的继承人地位,而老八处处与太子d作对,所以你所有的政治表现康熙只能防备,而不是去判断你的能力。#历史# #康熙#

4、廉亲王历史详细介绍

好多野史都说雍正的帝位是靠篡改康熙的诏书得来的,言之凿凿地说传位诏书写的是传位十四子,雍正将“十”字给改成“于”字了。且不说清朝的传位诏书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的,根本无法改动,于字也会是用大写的“於”。说雍正篡改诏书大的漏洞,就是皇子后面还会加上他们的名字,不可能就是光秃秃的传位于哪个皇子,人家都是有大名的,十四子是胤禵,四子是胤禛。所以那个漏洞百出的篡改诏书是无稽之谈。胤禵与胤禛是一母所生,与雍正亲爱的兄弟老十三,倒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康熙在位时两废太子胤礽,康熙的反复无常是九子夺嫡的直接原因。第二次废掉太子后,康熙决定不再立太子,而是将继位人写进诏书,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待自己驾崩后宣读传位诏书,新一任皇帝诞生。雍正即位后夺位失败的皇子胤禩一派心有不甘,一直对帝位虎视眈眈,好几次试图将雍正推下帝位。无奈胤禩一派并无兵权,禁卫军与京师附近的兵力牢牢掌握雍正与胤祥的手中。彻底失败的胤禩被高墙圈禁,其他几个皇子也是贬的贬关的关,被雍正斩草除根。胤禩等人的悲剧都是人心不足的下场,胤禩在康熙朝就是和硕廉亲王,位高权重养尊处优。雍正登基后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胤禩收藏野心夹起尾巴做个吃喝玩乐的富贵王爷,雍正是不会对他们斩尽杀绝的。世说雍正刻薄狠毒寡恩,雍正刻薄狠毒倒是真的,寡恩却不是雍正的性格。没有争帝位没有二心的兄弟,雍正对他们一直优厚有加。他亲密的兄弟老十三胤祥,更是宠得无法无天,雍正即位就给了和硕怡亲王的高位,而且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大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其他八位都是开国元勋。胤祥的铁帽子王来得不费什么功夫,仅仅就是站队站好了坚定地支持雍正。

5、廉亲王历史排名

1724年,46岁的雍正翻牌子,手一抖翻到了48岁齐妃的牌子,太监忙咳嗽了一声:“皇上,后宫有一位25岁的舒舒觉罗氏刚安置好。”雍正听了头微微一抬说:“就她了!”众所周知,雍正继承大统,史上一直有存疑,清史上发生了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说的就是这段。雍正初并没有把握能够胜出,因此在这段凶险的历程中,他先是低调蛰伏,观察各位皇子的动态,随后找准时机,心狠手辣、清除障碍,并迅速上位,他这番操作,着实让很多兄弟看的是目瞪口呆,恶从胆边生。雍正清楚的知道,自己登基上位,必然会遭到其他兄弟的不服,想要坐稳江山,就顾不得兄弟情谊,因为“皇权天下”争的就是个你死我活。康熙晚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此时胤禛、胤禩(八爷)、胤禵三人都从中嗅出机遇的味道,其中胤禵仗着从小深受康熙宠爱,呼声高。康熙为了锻炼胤禵,给他统管兵部,有一次准噶尔叛乱之际,康熙给了胤禵统兵十万,让其出任抚远大将军。其实康熙的这种安排另有深意,但给人一种错觉,就是要把胤禵作为继承人培养。因此即便同母的四哥胤禛,也难免对胤禵揣着一份防范之心,胤禵的确很优秀,这一番锻炼下来,军事能力尤为突出。雍正上位后,先打压的人是八王爷。八王爷败在了女人身上。雍正登基之后,为了笼络人心,他先是将胤禩封为了廉亲王,后又特意昭告百官。在百官前来廉亲王府祝贺的时候,却被刚烈的八福晋关在了门外,八福晋一点情面不留地回复门外的官员们:“府中并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情”。这不是妥妥地打了皇上的脸面吗?雍正至此再也不能容忍这位八弟了,他搜罗了八王爷几年来谋逆的证据,比如谋害太子胤礽、居心叵测谋夺皇位等罪名。雍正认为胤禩“断不可留于宗姓之内,为我朝之玷”,还革除了胤禩的爵位,把他圈禁宗人府从族谱中除名,将胤禩的名字改为“阿奇那”。清算完八王爷之后,雍正并没有饶过八王妃,勒令胤禩休妻。处理完八王爷,还有一个棘手的人物,就是雍正同母胞弟胤禵,前面我们说了,胤禵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甚至有野史中称,康熙原本要立的就是十四阿哥胤禵,后来遗诏被雍正篡改,成为了四阿哥胤禛。因此登基后的雍正,怀着复杂的心情,还是对老十四下了手。登基第二天,雍正立即下旨降胤禵为贝子,并且收回抚远大将军的印信,与此同时雍正派出100多位御前侍卫亲自“保护”胤禵回到京城。回京后的胤禵就和众家眷一起被软禁在家,此时十四阿哥心中郁闷,陪伴在他身边的是侧福晋舒舒觉罗氏。舒舒觉罗氏是一个员外郎的女儿,但生的如花美眷,更兼知性美。深得老十四的喜爱。康熙的灵柩下葬遵化景陵时,雍正终于可以安置这个十四弟了,为了提防胤禵和胤禩串通,他不顾太后反对,强制下令让胤禵去给康熙守陵。老十四知道自己无回天之力,只提出要带走心爱的女人舒舒觉罗氏,没想到雍正不仅连这个念想都给他掐灭了,还把这位弟媳接入宫中,做了自己的侍女。太后心疼小儿子,于是,太后想了个偷梁换柱的办法,挑选了一位貌美的宫女,由内务府送到雍正身边,替换掉舒舒觉罗氏。雍正看到这位宫女后,立即明白了,雍正当即把宫女撵走,并说:你快回去,别逼朕杀你!宫女吓得回禀太后,太后盛怒,亲自找到他说:“天下貌美女子多的是,你为何非要舒舒觉罗氏伺候?”雍正反问太后:“额娘以为我是好色之徒?此女平日里教唆胤禵,我只不过要亲自管教罢了。”雍正的确并非好色之徒,他一生勤政克己,皇后也仅有两位而已。而这次他把舒舒觉罗氏放在身边,却是别有一番用意。初舒舒觉罗氏对雍正是抗拒的,她认为雍正首先得位不正,其次不顾纲常人伦,把她从自己弟弟的手中抢过来,分明是个登徒子。雍正自从把她接进宫来,常常召她深夜陪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舒舒觉罗氏发现雍正并非胤禵说的那样不堪,反而经常批阅奏折到深夜。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以舒舒觉罗氏为原型的乔引娣被雍正的勤政爱民感动,有一次主动给他倒了一杯茶。雍正感激地道:朕每天四更起身,做事要做到子时,胡乱睡一两个时辰,还常常半道里惊醒,身边连个说句话的人都没有。朕每天批的奏章,多的一万多字,少的也有五六千字,每天接见众臣工有时接连十几起,朕为了什么,他们还要处处和朕拧着干,到处给朕出难题,说朕的坏话,你曾经是老十四的人,也是恨朕的人之一。朕把你留在身边,就是要让你看看朕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朝一日,朕放你出去,你要替朕说句公道话。”据说舒舒觉罗氏伺候雍正的时间并不长,在太后去世后,雍正就放舒舒觉罗氏回家了,前后也就相处了一个多月。但这一个多月舒舒觉罗氏已经改变了对雍正的看法,雍正元年,胤禵和侧福晋舒舒觉罗氏的儿子弘春被雍正封为贝子。从伦理上来说,雍正对自己弟弟的所做作为,的确难以自圆其说。但论皇帝政绩,勤政爱民的角度上说,雍正又的确是一位兢兢业业合格的帝王。这也许就是他留下舒舒觉罗氏的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