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蝉以前经常见到,其小巧的身板至今未忘,但也有几十年没见过了
2、穿越火线蝉的外观描述伏亮我们都叫伏亮,学名叫蝉,这种昆虫书上说在地下生长七八年才能成虫,是寿命长的昆虫之一,一般是在南方或者华北平原往南比较多,我们村属于典型的北方干旱气候,但是因为有热田,我们村的葡萄比附近村早成熟半个月,村里的伏亮也格外的多!这当年也是张家口地区仅此一例的特殊现象。伏亮有拇指大小,厚厚的黑甲,头部一双硬且亮的眼睛,眼睛中间还有二只短且硬的胡须,背部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肌肉,身体二侧有透明漂亮的翅膀,三对毛茸茸的爪子,相当锋利,被抓一下能把手抓破,鼓鼓的腹部是条纹状的。每当夏天的夜晚,柔软的幼虫我们叫老黄牛从土里钻出来,爬到树上从背部震开一道口子,在天亮以前完成蜕皮,刚蜕完皮的伏亮是是黄绿色的,太阳一晒就变成黑亮黑亮的硬甲。要是天亮以后还蜕不完皮,就会被困死在旧壳里面。蜕下的皮也是一味中药,调节风湿病的,有人专门捡蝉蜕去药材公司卖。我们村遍植葡萄,地埂上大多数长着各种杂树,到了夏天伏亮出来就爬到树上,可以这么说,我们村只要有树的地方就肯定有伏亮。六一以后中午休息,伏亮都是成片成片地叫,这一片刚停那一片又开始了。吵得人睡不好,小孩子本身就觉少,趁着大人休息悄悄起来去套伏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得做伏亮套,这东西我们八九岁就会自己做了,拿钳子把八号铅丝折成和“Ω”形状差不多的直径十多公分的圈,下面二个头要长十多公分出来,再在铁圈上面用针线缝上大小合适的塑料袋好是透明的,还得够厚,薄了容易被树枝勾破,太花哨伏亮就能发现。把这个套子用铁丝固定到长长的杆子上就大功告成了,找根一米左右长的细米丝,要是不顺溜了就从门栓上扽住二头抻一下,把细米细的顶端别个扣,拿上伏亮套就去村外的西大道套伏亮了,一般都是二个人,一个人负责套,一个人管拿。听着哪里伏亮叫得响就往哪里去,一般先从水渠边的大杨树开始套,那东西一般都趴在树干上,在下面看准了,慢慢把伏亮套移到伏亮上方,瞅准时机猛地一扣,那东西一飞,就飞到套里面了,把套移下来另一个人就从里面把伏亮掏出来,要是公的腹中有个发音的部位,用指甲把那个膈刺断它就叫不出声音来了,再用细米丝从它第二对脚的中间穿过去。也有狡猾的伏亮,扣上去以后不飞,趴着树干转,这时就需要用套从相反的方向使劲一刮,也能套住。个子高的人和杆子长的有好处能套住高处的伏亮。西大道从东走到西,少也能套上五六十个了,要是赶上运气好或者再往里走,能套一百多个,提上一串密密麻麻的伏亮走在街上别提多神气了!回到家拾点柴火门口生一堆火,把伏亮放火堆上面烧,烧熟了一股肉类焦香的味道散发开来,大人小孩谁路过了都能要几个吃。从火堆里拿出来,趁热把烧糊的部位摸拉掉,背部那块扣开以后全是红肉丝,屁股要是烧熟了整只都能吃,什么调料都不用放,焦香酥脆,那味道真是难忘!听大人说还是补脾的,小孩子吃了烧伏亮吃饭还香。套伏亮锻炼视力,那么高的树上能看见还得精准地套上去。要是赶上几天连阴雨,到路边的树下使劲摇,伏亮湿了翅膀飞不起来,纷纷掉下来,只管去拾吧!一棵树上多的时候能摇下来十多个,这还不是多的时候,我妈说她们小时候早晨趁着有露水去树下摇伏亮,因为太多都用篮子装,提回家烧烧就是一顿饭。一般榆树上的伏亮多,有时在树下玩偶尔用手捉住一只,把眼睛给抠掉再放了,看着伏亮像没头苍蝇一样乱飞,或是把它的脚都给揪掉再放飞,这样它就不能趴到树上。现在想起来真是残忍。伏亮也会从腹部喷出液体,我们以为那是伏亮的尿,喷到白色衣服上会有个浅浅的印子,怎么也洗不掉,村里孩子们夏天的白衣服上几乎都有这种印子。也不知道是味道不好,还是传统的规矩,之所以叫伏亮,就是在伏天里套着吃,是一到立秋我们就不捉了。上班以后听沧州的人说他们只捉那种出土的幼虫他们叫知了猴来吃,去廊坊晚上看见小区里大人带着孩子捉着玩。去北京往南的路上看到路边好多树干上一米以下都缠着胶带纸,后来发现那是伏亮成虫蜕壳的必经之路,缠上胶带以后它毛茸茸的爪子就没用用武之地,只能被捉。在电视看到上山东那边还有养殖知了来卖的。后来村里附近盖起了好多温泉宾馆,地下热水位降低,原来的老院子葡萄每年春天都被冻,渐渐地成片的葡萄地被地荒弃,西大道也长满了杂草,变成了一条小道,地温降低伏亮也越来越少,如今别说套伏亮了,一夏天也看不见几只。现在的孩子也只能从大人嘴里听说有关伏亮的故事了。
3、金蝉跟白蝉在外观上有什么区别夏野虫影(2)大昆虫,小昆虫,这些昆虫见过吗?图1-2,斑鱼蛉(鱼蛉科),又称:栉角石蛉,体长约40-55mm。算是大型的夜行昆虫,有趋光性。白天有遇上几回,但因其常在背光之处停栖,也就大多的做个记录性拍摄。这次不错,上午发现其停栖在住家的西面窗户的钢丝防护网上,因而也就有了头部较好的特写拍摄。膜翅目昆虫,包括蜂类和蚁类。其中蜂类的大中型蜂,如胡蜂,蜜蜂等为我们所熟悉,但有些蜂可能是不容易看清楚的。图3-4,小蜂,体长约2mm。为寄生蜂。如果不是拍摄成图,我想许多时候看到它们停栖在叶面上时,大多数的会以为是只小黑虫,很难想到竟然是只小蜂,更难看清它们的模样了。半翅目昆虫,常见的有椿象科,蝉科。木虱科昆虫是比较少听到的。图5-6,小叶蝉,体长约6mm。图7,木虱,体长约3mm。外观近似蝉。叶蝉,木虱均是以刺吸式口器,插入植物茎叶中,吸食汁液(图6)。双翅目昆虫,包括蝇类,虻,蚊,大蚊等昆虫图8,果蝇,体长不足3mm。果蝇有多种,图中的果蝇是很小的一种。图9-10,艳细蝇,体长约4mm。又称:鼓翅蝇,因其停栖时,翅膀不停的扇动而得名。图11,白线斑蚊,体长约5mm。南方户外草丛树林里拍摄昆虫,很难躲开这种蚊子的袭扰。常叮咬下,似乎也就不痒了。图12,大蚊(局部)。大蚊外观看着似大个头的蚊子,但大蚊不是蚊子,不叮咬人。成虫大蚊不进食,生命期短,只是为繁殖后代而来。手机摄影:夏野虫影(2)某米K40(微距2X)#记录身边的昆虫# #大自然中的昆虫#
4、cf手游蝉六种外观有蝉初羽化,竟然如此的可爱养眼。两个小时从一个丑陋的爬叉,脱胎换骨成仙。你见过蝉羽化过程吗?
5、蝉的外观蝉的蜕变过程,蝉翼的轻薄名不虚传#蝉外观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