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煖简介(庞煖原文)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9 13:28:34 浏览
1、庞煖原文

关于“蕞城之战”,为何很难找到具体的发生地点?因为这是某些历史学者根据《史记.赵世家》的记载,望文生义而导致的。《史记.赵世家》中记载:“庞暖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蕞,不拔。”大意是说,赵国将军庞暖率五国联军围攻秦国,未能成功。而其中的“攻秦蕞,不拔”,是指五国联军在进攻秦国之时,由于秦人彪焊善战,五国联军连一些“小”的城镇都很难攻取。因为“蕞”在陕西话中可以读音为“sui”,是指“小”的意思。《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陕西韩城人,难免会在著述中运用陕西话。因此“攻秦蕞,不拔”,“秦蕞”泛指秦国的小城镇,并非是指一个叫做“蕞”的地方。毛主席反对望文生义,在历史研究中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简单地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史学界所谓的发生在陕西临潼的“蕞城之战”,就属于此类情况。

2、庞煖百科

秦王政七年,吕不韦派张唐去燕国为相,张唐托病不去。吕不韦几次劝说无果,正闷闷不乐。12岁的甘罗说:“这有何难,我去。”吕不韦睨视着甘罗说:“我都请不动他,你一个小孩能行?”甘罗正色道:“项橐七岁给孔子做老师,我都十二岁了,就不能给你做老师吗?”吕不韦被甘罗的话震住了,说:“如果你能说服张唐,当以卿位相许。”甘罗听后高兴,一撅屁 股跑了,跑去了张唐的办公室。张唐为何不去燕国为相?这要从秦王伐赵说起。秦王政七年,秦王要出兵伐赵。当时燕,赵是同盟。蔡泽向秦王分析了燕、赵的利害关系,并亲自去燕国,离间了燕、赵。又说服燕王依附秦国。燕王听信了蔡泽的话,把世子姬丹派到秦国去做人 质,并请秦王嬴政派一位大臣来燕国做相国。吕不韦于是派张唐前往燕国为相,而张唐却托病不去。理由是:他曾经多次带兵伐赵,赵国对他怨恨很深,他如去燕,必经赵国,赵国是绝不会放过他的,所以,他不能去。吕不韦再三强劝,费尽唇舌,无奈张唐执意不肯。吕不韦回到府中,闷闷不乐。吕不韦有个门客名叫甘罗,是昔日为秦国打通三川之路的甘茂将军的孙子。他自告奋勇去说服张唐。吕不韦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说:“我都请不动他,你一个小孩能行?”甘罗正色道:“项橐七岁给孔子做老师,我都十二岁了,就不能给你做老师吗?”吕不韦被甘罗的话震住了,说:“如果你能说服张唐,当以卿位相许。”甘罗听后高兴,跑到张唐的办公室。张唐见到甘罗进来,轻蔑地问:“小孩子来干什么?”甘罗说:“我来吊丧!”张唐说:“我没死,你吊什么丧呀?”甘罗说:“你快要死了!前国相范雎曾让白起攻赵,白起拒绝,结果被范雎设计害死。现国相吕不韦让你到燕国为相,你拒绝了,吕不韦会放掉你吗?”甘罗的几句话让张唐不寒而栗。考虑再三,答应去燕国为相。甘罗成功说服张唐,让吕不韦佩服得五体投地,大赞后生可畏。甘罗告诉吕不韦:“张唐怕赵国人杀害,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我应该先到赵国去,做赵王的思想工作。”嬴政给了甘罗十辆专车,一百个随从,派遣甘罗游说赵国。秦燕结盟,赵王担心,正在他恐惧时,甘罗来访。赵王见甘罗还是一个小孩,并没有瞧在眼里,问:“秦国官员年长的都不敢出使吗?”甘罗说:“秦国有个规矩,年长的做大事,年幼的做小事,于是让我出使赵国。”甘罗出语惊人,赵王不禁肃然起敬,赵王问:“你出访赵国,有什么指教?”甘罗说:“燕国让太子姬丹到秦国做人 质,同时从秦国进口一个国相,两国将亲如一家。一旦秦燕结盟,赵国就危险了!”赵王问:“秦燕,有何目的?”甘罗说:“秦燕结盟,意在合力攻赵国,如果赵国能在燕秦结盟之前,先割五城给秦国,秦国就不会对赵国用兵。到时赵国可以攻打燕国,我相信,赵国如果攻打燕国,所占领的城池肯定不止五个!”赵王思考半天,连声说:“好、好!一切唯先生之命是听。”赵王赠给甘罗千两黄金,白璧二双,并把河间五城的地图也交给他,请他交给秦王。秦王高兴万分地说:“寡人梦寐以求的赵国河间之地,居然兵不血刃,从一个小孩子手上得到,你的智慧,比你的人 大得多了!”秦王还采纳甘罗的建议,命令张唐不用前往燕国。张唐得到通知,也如释重负,对甘罗心存感激。赵国得知秦国没让张唐赴燕为相的消息后,派出庞煖、李牧两位大将,合兵攻打燕国,连取上谷三十城,留下十九城归赵,另将十一城,拱手赠与秦国。秦国坐收渔人之利,前后共得十六座城池,没费一兵一卒。秦王于是封甘罗为上卿。【花开朵朵啊】甘罗的成功,证明了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会说话,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是多么的重要,一言成事,一言败事;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甘罗,一个12岁的小孩,凭着出色的语言能力,立了大功。所以,一个人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和魅力,千万不要忽视语言能力。#头号周刊# #头条历史#

3、庞煖后结局

战国七雄的国土面积和军队数量:1. 秦国,100万平方公里,军队100万,人口600万2. 楚国,150万平方公里,军队100万,人口800万3. 赵国,20万平方公里,军队50万,人口300万4. 韩国,9万平方公里,军队20万,人口250万5. 齐国,15万平方公里,军队10万,人口400万6. 魏国,20万平方公里,军队20万,人口300万7. 燕国,20万平方公里,军队10万,人口200万秦灭六国的顺序是: 韩、赵、巍、楚、燕、齐。当时楚国的面积大,人口多,但是终还是被秦国灭了,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楚国的吴起变法失败,没有强大起来,二是因为秦国有函谷关,易守难攻。赵国虽然国土面积小,人口也不多,但它是除了楚国之外,能和秦国抗衡的国家,有名将李牧,廉颇,赵奢和庞煖等。赵国军事之所以强盛,是因为赵武灵王的变法。赵国靠近胡人,推行 “胡服骑射”,战斗力迅速崛起。秦能灭六国,根本原因是商鞅变法的彻底性。国家从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各个层面进行了颠覆性的变革。使得秦国和其他六国相比,体制和国力产生了代际差距。秦灭六国,等于降维打击,犹如摧枯拉朽。#历史开讲# #春秋战国# #大秦帝国##商鞅变法#

4、庞煖战败

战国七雄弱的是燕国还是韩国?毋庸置疑是燕国,战国七雄燕国的战力简直是战五渣,我觉得它能排进战国七雄一方面是地处边缘,不像魏韩那样三战四战之地。另一方面就是各方势力利益均衡的结果。战国七雄之中魏先有魏武卒,战力冠绝天下,在阴晋之战首先成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西慑秦东击齐,在那个时期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傲人功绩,由此可见其可怕之处。韩国虽然深处四战之地,但其军工科技方面发达,宜阳就是产铁地,常言道韩有强弓硬弩劲卒,韩国给人弱小的印象只是因为周边的国家太强了而已。齐国有技击之士,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场战役直接把魏国打趴下,齐国逐步替代了魏国中原霸主的地位。一直到五国伐齐才国力萎靡。楚国有着广袤的领土,一提到楚国总是说幅员千里,带甲百万,楚国的资源是多的,带甲百万虽有夸张,但也可见楚国其庞大的体量,楚国的明君贤臣也是不少,只是到楚怀王之后霸权才慢慢丧失。赵国有铁骑,战国快末期经历胡服骑射,赵国的实力急剧膨胀,此时齐国已经废了,楚国也是苟延残喘,只有赵国堪与秦国一战,毋庸置疑赵国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大绊脚石,又有人说了李信伐楚败的那么惨,而王翦统帅60万军队才灭掉,楚不是更难灭掉么?答案是否定的,楚国那么难灭不是楚军战力有多强,而是楚国地方太大了,再加上李信的失败与昌平君的叛乱也有莫大关系。战国末年只有李牧手下的边军铁骑战力和秦军相当,如果不是李牧被杀,赵国就不会灭。我在设想一下,如果赵国有秦国那样稳定清明的庙堂,以及楚国那样广袤的领土和资源,统一天下的也未必是秦国!赵国后期为什么败多胜少?一方面是朝堂昏暗,另一方面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源匮乏,尤其是粮食和军械,秦国有关中平原(郑国渠),巴蜀平原(都江堰)两大粮仓,赵国的土地可远远比不上啊,秦军的军械都已经实现流水线生产了,赵军还经常是老旧的装备。所以说秦国兼备了所有吞灭天下的条件,清明稳定的庙堂,完备的国家制度机器,战力强劲的锐士,广袤的土地资源。赵国只是战力强劲,楚国只是资源土地多,齐国不好评价,但历任齐王都贪小利,斤斤计较,没有吞灭天下的气魄,五国伐齐也彻底丧失了逐鹿天下的本钱。魏是战国第一霸,但自己不知收敛到处浪,自己把自己作成七雄末流,本身也深处四战之地,注定魏国只能是一时之霸。看我说了这么多提都没提一句燕国,为什么?燕国实在没啥好提的啊,五国伐秦,自己就被忽悠退了,燕王哙居然要效仿尧舜传位子之,多么可笑?大争之世,居然玩禅让?活在梦里么?后作的儿子死了,国家被齐国蹂躏,好不容易憋住气了,要找齐国算账,后等来了五国伐齐,齐国是几乎没了,燕国也膨胀了,大哥?五国伐齐把齐国打败了,又不是你燕国一国打赢的,秦军不出马 哪个国家敢和齐国叫板?齐国在你国烧杀抢掠 你也在齐国烧杀抢掠?就这不完全就是小人行径么?君子不齿,完全是狐假虎威而已。长平之战后,赵国精锐尽失,燕国以为自己可以趁火打劫捞一把了,没想到却被廉颇,庞煖轮番暴揍,差点国都都没了,笑死个人了。后那个太子丹仗着自己是秦王好友,把自己当个人物了,还派出荆轲刺秦王?这什么迷之操作?以为杀死个秦王就能摆脱亡国之危了?刺杀行径无论情义法理都站不住脚,成功了多苟存几年而已,失败了正好给了秦国以攻灭燕国的借口,六国亡了,赵国可惜,楚国可惜,魏韩也可叹,齐国虽不思进取但也是因五国伐齐被各国寒了心,唯有燕国该死,格局太小,心胸狭隘,尽干些小人勾当,后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秦末齐地田儋,魏地魏咎,楚地熊心,韩地韩成,赵地赵歇,皆自立或被拥立为王,只有燕地没有燕国公室被立为王,由此可见旧燕不得民心。

5、庞煖哪里人

赵悼襄王元年(前244),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攻克了武遂、方城。过了两年,庞煖打败燕军,杀死剧辛。又过了七年,秦军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将扈辄,斩杀赵军十万。赵国便派李牧为大将军,在宜安进攻秦军,大败秦军,赶走秦将桓齮。李牧被封为武安君。又过三年,秦军进攻番吾,李牧击败秦军,又向南抵御韩国和魏国。 赵王迁七年(前229),秦国派王翦进攻赵国,赵国派李牧、司马尚抵御秦军。秦国向赵王的宠臣郭开贿赂很多金钱,让他施行反间计,造谣说李牧、司马尚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接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便派人暗中乘其不备逮捕了李牧。很快,李牧就被秘密处决,这是典型的“不得好死”啊。

6、庞煖简介及人生经历

公元前406年, 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中华历史进入了七雄争霸的战国时代,然后魏国是一颗耀眼的明星,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在位50年,期间重用李悝、吴起、西门豹、乐羊等能臣良将,率先在国内推行变法,魏国在战国初期迅速崛起,并且国内发展经济,北灭中山国。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遂成为战国初期强大的国家。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年,后面秦国献公、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在位期间发动秦魏少梁之战,秦魏西河之战,灭中山国之战,联韩赵伐齐之战。公元前396年,魏文侯病重,临死前,召见吴起、西门豹、北门可等人,将太子魏击托付给他们。文侯去世,由太子继任为君主,是为魏武侯魏武侯在位25年期间,任用军事家吴起进行改革,国力继续上升,不断东征西讨,夺取楚国在中原的大部分土地,为后来政治中心的东移打下基础,魏国是战国初期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国。其在位期间保持韩赵联盟,多次伐秦,战齐,攻楚。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魏武侯取得了辉煌的城际,便骄傲自满。公元前383年,赵国攻卫国,卫国求救于魏,魏国与赵国交战,这是自晋阳之战后,魏氏与赵氏的火并,标志着三晋联盟的瓦解。一年后,公元前382年,魏国又与赵国交战。卫国仗着有魏国撑腰,就肆无忌惮的去攻打赵国,竟然夺取了赵国河东的大片土地。于是赵国便请求楚国支援,此时的楚国已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便出兵魏国的大后方,魏国尾难顾,赵国趁机反攻,魏国不得不求和。魏武侯在位期间,四处征战,树敌太多,并未取得实质性的战略目的,齐、楚、秦、赵等都在潜移默化的渗透着魏氏的霸权,本是力量悬殊,把秦国按在地上狂揍的局面,却让秦国有了喘气的机会。魏武侯崩逝,二子魏缓与魏罃争位,赵国与韩国都参与魏国废立之事。后魏罃击败魏缓,成为了魏武侯的继承人,是为魏惠王。魏惠王九年(前361年),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从此魏亦称梁。魏惠王敬贤不识才,流失了许多乾坤大才,错失了孙膑、卫鞅、张仪,后来这些人在战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重用庞涓,军事实力大增,然而庞涓陷害同学孙膑,而魏惠王全然不知其中利害,导致孙膑逃脱后入齐,随后便发生了著名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魏军惨败,庞涓自杀,魏国彻底失去了霸主地位,魏惠王感叹“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公元前319年,魏惠王逝世,在位51年,子魏嗣继位,即魏襄王。公元前318年,魏、韩、赵、楚、燕五国合纵攻秦,无功而返,此时的魏国国力早已今非昔比,甚至被立太子都需要秦国指定,公元前296年,魏惠王去世,在位23年,太子遬即位,是为魏昭王,信陵君的父亲。公元前293年,魏国帮助韩国攻打秦国,秦国将领白起率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打败魏国二十四万大军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伊阙之战”。公元前284年,魏国联合秦、赵、韩、燕五国一起攻打齐国,在济西打败齐军,齐国国君齐湣王出外逃亡。燕国军队单独进入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同年,魏昭王与秦昭襄王在西周相会。公元前277年,魏昭王去世,其子魏圉继位,是为魏安釐王。在位时间,约公元前277年到公元前243年,共计34年。长平之战后,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危急。赵国平原君的妻子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请求魏国救援,魏安釐王惧怕秦国,不敢进军,后面便是著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前247年,秦将蒙骜侵略魏国时,魏安釐王在国难中与信陵君和解,拜之为上将军,信陵君有国际威望,立即召集了五国联军抗秦,大败蒙骜,拯救了魏国。但战后魏安釐王对信陵君开始猜疑,更兼秦人使用反间计,使魏安釐王怀疑信陵君,并夺取了其上将军之位,信陵君只好终日藉酒浇愁。前243年,安釐王与信陵君同年病死,魏增继承王位,为魏景湣王,在位15年。魏景湣王元年(前242年),秦拔魏二十城,以为秦东郡。魏景湣王遣人出使赵国,与其结盟,并提出抗秦合纵。赵、韩、魏、楚、燕五国组成联军,共推赵将庞暖为帅。魏景湣王十五年(前228年),魏景湣王去世,其子魏王假即位。魏王假元年(前227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赵政,被秦王政发觉。魏王假二年(前226年),新郑有人反叛秦国,遭到镇压。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第三月,秦国将军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城内死伤无数,魏王投降,魏国灭亡,凡八传,历九君,立国179年。秦灭魏,设其为郡县。魏国多么优秀的一首王牌,终却经过不断的任性自作,落个如此下场。失败的终原因无非不过以下两点:第一,人才的流失,吴起、商鞅、张仪、范雎、乐毅、孙膑、公孙衍、尉缭子等,倘若能其中一人为之所用,成就一翻霸业何尝不可?第二,与周边国家交战频繁,毫无战略方向,仗着早期国家的强盛,到处盛气凌人,树敌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