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晏子简介(荀子对晏子思想的传承)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9 13:46:50 浏览
1、荀子对晏子思想的传承

公元前531年,楚王请晏子喝酒,两人正喝得高兴时,两名公差绑来一个犯了盗窃罪的齐国人跪到楚王面前。楚王说:莫非你们齐国人就善于偷东西的吗?这时,晏子站起来对楚王说了一句话让楚王无地自容。晏子,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齐国重要的官吏,任上大夫之职。他机聪慧,能言善辩。代表齐国出使邻邦时,既坚持原因,又很有灵活性,极力维护齐国的利益和形象。齐国是楚国的邻国,楚国当时是雄据一方的大国,野心勃勃,总想灭掉齐国,在平时外交上总想压着齐国一头。尤其听说齐国能言善辩的上大夫晏子几天后将出便楚国,于是楚王就与手下人设了一个局,想占一点小便宜,羞辱齐国一番。几天后,果然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听到楚王这样说,晏子也没有生气,他知道这是楚王故意当着众人的面羞辱自己,于是不慌不忙站了起来,对楚王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是枳树,虽然两种树叶子很相像了,但是果子的味道却大不相同。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晏子稍停顿了一下,又说:我记得下跪的这个人在齐国的时候不偷东西,但是他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水土上的老百姓喜都欢偷东西吗?楚王听到这里,马上没有言语了,为了化解尴尬,楚王笑着说:与才高八斗的人就是不能开玩笑,否则只能自取其辱。无独有偶,三国时,赤壁大战前夜,曹操想东吴的军情,可愁于无计可施,这里手下谋士蒋干自告奋勇称可以前往东吴说转周瑜,于是受曹操派遣去东吴做说客。岂料,蒋干一踏上东吴的土地,周瑜就知道他要干什么,于是巧妙设局,让蒋干中计,进而让曹操中计,杀掉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同样,周瑜设计,以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为诱饵,想扣押刘备为人质,索要荆州,结果被诸葛亮识破,并巧妙化解,后刘备抱得美人归,而周瑜却只落得“周郞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笑话。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楚王与齐国的舌辩之士晏子过招,想占他的便宜,应该先掂量一下自己有几斤几两!蒋干想与东吴周瑜过招,也没有掂量一下自己有几斤几两!而周瑜与诸葛亮过招。也没有搞清楚自己与诸葛亮到底相差多少。所以,我们做任何事,如果能力达不到,就不要轻易去试,否则,只能撞南墙,轻则自己受点小伤,重则头破血流。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谢谢!#历史冷知识##荀子晏子简介#

2、战国荀子介绍

中国历代清官之二:齐国名相晏子晏子是春秋时的齐国名相,出身于齐国的世家,他父亲是齐国上大夫晏弱,公元前556年,晏弱去世后,晏婴继承了他的官爵,接着当上大夫,先后辅佐过三任国君: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在位历时50多年,是真正的“三朝元老”。晏子聪明机智,在政治上富有远见,外交才能出众,既有灵活性、又极富辩才,是那个时代优秀的外交家、演说家,倘若当时的春秋列国举办一次辩论大赛,他无疑能成为冠军。“晏子使楚”的故事,中国人至今耳熟能详,在楚王故意多次取笑的情况下,晏子仅凭寥寥几句话就能扭转局面,让楚国君臣无地自容,表现了他超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而晏子留下的其他轶事,也可以看出他极为看重原则、忠君爱民,如“折冲樽俎“、“二桃杀三士”等。当时中原强国有意攻打齐国,派大夫范昭前去探看情况,齐景公盛宴招待范昭时,范昭假借醉意,拿来齐景公的酒杯喝了一口,晏子发现后,厉声喝令侍臣说:“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即使在如此小的细节上,他也不允许国君的尊严被冒犯、规矩被打破,范昭看到齐景公仍受到大臣百姓的尊重,又看到齐国有晏子这样的贤臣,回去对晋平公报告说:”齐国上下有序,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晏子凭靠外交上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留下了“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孔子曾在《春秋》中称赞晏子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认为他凭着机谋取得了很大的外交成就和政绩。“二桃杀三士”也是著名的春秋故事,当时齐国有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三位大将,他们或是齐景公的近侍,或是带兵大将,建下了赫赫功劳,也因此居功自傲,慢慢在军中栽培了一群只效忠于他们的手下,在国君面前表现傲慢、目中无人,更别说国相晏子,一次,晏子在他们面前行礼,三位大将却都大剌剌坐着、不站起来回礼,晏子感到他们即将成为国家大患,建议齐景公除掉他们,而齐景公担心武力无法制服这三人。一次,鲁昭公带着鲁相叔孙婼来访,酒宴上,晏子让人从桃园采来刚结的六枚蟠桃,鲁昭公、齐景公各吃一个,鲁相、齐相也各吃一个,剩下的两个桃子,晏子说:“主公可赐予诸臣中有功劳者食之。”他让齐国大臣们自报功劳、论功行赏,公孙接以曾搏击野猪、幼虎之功获得了一个桃,田开疆以引兵退敌之功获得了一个桃,轮到古冶子时,桃子已经没了,而他觉得以自己渡河时斩鼋除怪、勇救齐王的功劳大,却没获得桃子,感到十分愤怒,拔剑而起。田开疆与公孙接见状,说:“论功论勇,我们比不上你,却拿了桃子而不懂得谦让,这是贪婪,贪婪者不自杀,就是懦夫。”二人退还了桃子,拔剑自杀。古冶子认为自己独活是不仁的表现,故意在朋友面前夸耀是不义的表现,不敢自杀是不勇的表现,于是也一道自杀了。齐景公以士礼安葬了这三位勇士,至今仍留有“三士冢”遗址。晏子以二桃杀三士,为齐王消除了政治隐患,表现了极为高明的智慧,不过,也因此得到不少非议。晏子全心投入富国强民的事业,生活作风十分朴素,号称“食不重肉、妾不衣丝”。他本来就长得矮小,也从不穿华贵衣服,显得其貌不扬,出使楚国时,晏子身穿破裘、乘着老马拉的破车,曾被楚臣嘲笑,而晏子回答说:“国家治理不好,君子才会感到惭愧,怎么会为穿破衣感到惭愧?”齐景公身边的佞臣也曾进谗言说:“晏子穿朴素的黑布衣、不值钱的鹿皮裘衣、用老马拉车来上朝,是故意向人展示他没得到齐王的赏赐,讥笑国君刻薄寡恩。”对这些流言,晏子全都置之不理,他身上的一件狐皮裘衣穿了足足三十年,外出时只有一辆旧马车、从无车队相随,以至于后来留下“晏子裘”(亦作晏裘)的典故,用来代表破旧不堪的衣服和穷困潦倒的处境。晏子住的房子已经破旧不堪,齐景公趁他出使晋国的时候,让人翻新了晏子的住宅,也因此赶走了很多邻居。晏子回国后,拜谢了国君,然后请求拆毁新居,重新恢复邻居的房子,让原来的住户返回,他说:“古人说,千金买邻、八百置舍,这些人都占卜选择过邻居了,违背占卜不吉利,君子不触犯非礼的事,小人不触犯不吉利的事,这是古礼。”经他一再恳求,齐景公才允许他拆除了扩大的房舍、恢复成原状。在晏子相齐的50多年中,齐国大治,他也深受百姓爱戴,在山东淄博、高密和河南滑县都建有晏子墓,至今仍受到人们凭吊。

3、晏子荀子

【文化评论】据报道,2月18日,山东省2021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传来消息,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基本认定为稷下学宫遗址。稷下学宫始建于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约公元前374年),位于临淄稷门之下,因而被称为“稷下学宫”。首先,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它存续150余年,体现了中国当时辉煌的教育成就。其次,稷下学宫在那么早的时期,就具有研究院、大学堂和施政咨询等综合功能,把学习教育、学术研究和政策咨询融为一体,这是很了不得的。再次,稷下学宫在当时是极为重要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场所。稷下学宫长期开展“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活动,对于当时的思想革新和学术思想繁荣影响很大,并形成了一种开放的稷下学风,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此外,当时出版了不少学术著作,如《宋子》《田子》《蜗子》《捷子》(可惜已亡佚),还有《管子》《晏子春秋》《司马法》《周官》等书,都有稷下学宫的学者参与编写,在齐宣王时,受上大夫称号的稷下士多达七十六人。还有,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其中,著名的学者有孟子、淳于髡、邹衍、田骈、慎到、申不害、接子、季真、环渊、彭蒙、尹文子、田巴、儿说、鲁仲连、驺奭、荀子等。其中,孟子、荀子是孔子之后儒家的重要代表,慎到、申不害是法家的重要代表,邹衍当也很有影响。荀子曾经三次担任过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培养了很多学生,如李斯、韩非等。稷下学宫在齐威王是繁荣的,当时,齐威王在邹忌等大臣的辅佐下,革新政治、整顿吏治、发展生产、繁荣经济、选贤任能、广开言路,扩建稷下学宫,使齐国文化有了大发展。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荟萃的学术中心,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纵横家、道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稷下舞台上。那个时候是中国古代学术为繁荣的时期之一。#稷下学宫遗址位置基本确定# #没有稷下学宫就没有“百家争鸣”#

4、诸子百家荀子简介

近睹淄博之盛况,遥思古之齐都之极盛,二千六百多年前,以齐桓管子之治明,极尽天下之富强;以齐威齐宣之励精,赢得孟子荀子在稷下,风华一时绝代!齐之盛都,今之名城,三千年呼应,太公齐桓,管鲍威宣,孟荀晏子,孟尝灌谖,古之先贤,当额手捋须,颔首含笑于九天之上了!

5、晏子和荀子

名词解释:春秋和战国或春秋战国春秋和战国和唐朝、宋朝一样是一个历史朝代时间概念,我们俗称的春秋战国时代其实是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而春秋和战国合起来也就是东周时期。整个周朝持续790年,其中西周275年,东周515年,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持续360年,)和战国时期(持续155年)。春秋开始是西周结束东周开始,标志性事件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致西周结束,春秋时期开始还有一个标致性事件是郑国国君的郑伯克段于鄢。战国开始的标致性事件是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结束是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帝国。春秋与战国的主要区别就是战争杀人程度及战争性质,春秋时期的战争是以警告性战争,不以杀人为目的,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完全是以商鞅变法后的杀人灭他国为目的,一次性杀人几万、几十万,像赵括指挥的纸上谈兵的长平之战,秦国一次性坑杀赵军40万,从此秦国彻底扫清东扩障碍。另外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思想活跃时期,这个时期奠定了我们的文化思想,产生了我们中国历史上伟大诸多思想家,也就是先秦诸子,他们是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孙武子;法家的商鞅、韩非、李斯;纵横家张义、苏秦;及中国历史上一大批著名政治家军事,如管仲、乐毅、晏子。春秋战国的思想家创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跟,为我们指名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应用几千年经久不衰,无人超越。

6、晏子和荀子对商业的不同态度

【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面对得失?】无丧无得。——《周易》(周)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春秋)争之则失,让之则得,遵道则积,考诞则虚。——《荀子》(战国)知得知失,可与为人;知存知亡,足别凶吉。——《三国志》(晋)“以准备失败的心情去迎接胜利”,这是一个人面临得失的时候所必须有的一种态度。假如只准备成功而不准备失败,当失败时就会措手不及。——罗兰失去总比从来没有过得好一些,因为前者还有甜蜜的回味与渺茫的期待。——苏青人生在世,必须习惯于失去。——周国平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得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美国)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的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然而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美国)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回报也许无法立刻得到,却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哈伯德(美国)虽然我们都知道,患得患失是不明智的,但它常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扰。如何以一种从容泰然的态度看待得失,是每个人一生中都在持续的自我修炼。如果每一次,我们都能做到得不忘形,失不气馁,需要的那份超然的豁达心境,是要经历长久的自我经营才能取得的结果。以上有关得失的句子,源于《名言佳句辞典》这本书。这本书汇聚了古今中外多位名人伟人的经典名言;这一个个短小精练的句子,恰是人类智慧结晶的部分缩影。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得失、迷茫、艰辛等种种困难时,不妨翻翻这本书,也许某一个句子,就可以让在局中的您豁然顿悟。诵读这些佳句,学习别人的思想,也是一种有益的学习和沉淀自我的方式,希望我们可以从阅读和反思中,不断获取力量和闪光点,从而帮助我们从容地走过人生中的每一段高潮和低谷。#得失##人生哲理##人生##人生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