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改革简介(古代俄国改革)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9 13:52:41 浏览
1、古代俄国改革

1861年,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颁布农民解放宣言等一系列法律,废除农奴制。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成为“自由人”,拥有个人权利和财产权利,包括自由迁徙、自由就业、自由婚姻等,但是法律留下一个尾巴,规定很多项个人权利的实现要经村社的决定同意方可实现,并且对于那些不是户主的农民而言,还要得到户主的同意。以农民迁居城市为例,须经村社、户主对其税款、品行进行考核,同意批准后,由地方行政发放身份证,同时还要经过城市的小市民团体同意接受,农民终才可以成为小市民,同时必须放弃自己对村社土地的权利。因此,农民仍旧是依附于村社集体的个体,而不是真正意义的独立公民个体。但是改革带来了根本性变化,俄罗斯村社组织的官方机制得以强化并占据主导地位,而其共同体的组织机制被明显弱化。19世纪80年代后期,俄罗斯政府对村社的控制逐步加强,村社大会各项重大事务的决策必须得到当局的确认,村社被更名为农村行政区,而其经济功能被彻底分离出来,被正式视为纯粹的经济单位 ,它标志着传统农民社会共同体属性的俄罗斯农村公社正式瓦解,走向市民社会下政经分离、各自独立存在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

2、俄国的改革视频

17-18世纪俄国医学改革研究引言:俄国的医学发展历经了改革与革命的波折,从落后的农业国到工业化的强国,从沙皇专制到苏维埃社会主义,从摇篮到坟墓的免费医疗到市场化的医疗体系,俄国医学的变迁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迁。本文将从17-18世纪的俄国医学改革入手,探讨其动因、过程和影响,以及与西方医学的比较和借鉴。一、俄国医学改革的动因俄国医学改革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医学的落后和不足,二是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医学的落后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受宗教影响,抵制西方医学;缺乏科学理论和实践,依赖民间医术和巫术;面临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没有有效预防和控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主要体现在:彼得大帝开始了西方化改革,推动了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领域的进步;叶卡捷琳娜二世继续了彼得大帝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领土,增加了财政收入;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影响了俄国社会思潮,引发了民族主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等思想运动。二、俄国医学改革的过程俄国医学改革分三个阶段:彼得大帝时期创新,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制度化,19世纪初期现代化。彼得大帝参与医学教育和实践,建立医学院;引进和传播西方医学,派遣和邀请医生,翻译和出版医学著作;实施公共卫生措施,建立瘟疫委员会,制定防疫法规,设立隔离站和疗养院。叶卡捷琳娜二世建立卫生部,统一医学教育和管理,制定医学法典和职业道德规范;扩大医学教育和服务范围,增设医院和医疗机构,提高医生和护士待遇和地位;支持和鼓励医学科研和创新,赞助和奖励杰出的俄国医学家,促进各领域发展。19世纪初期引入民主化和人道化思想,如废除对精神病人酷刑,改良对贫困人口救助,提倡对患者尊重和同情;发展整体观和生命力论理论,如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疾病是生命力失衡结果,调节应顺应自然而非干预自然;采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如进行动物实验,发现神经反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三、俄国医学改革的影响一是俄国医学的提升和发展,主要表现在:摆脱宗教和迷信的束缚,建立科学和理性的基础,形成自己的医学体系和特色;增强教育和服务的能力,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建立完善的医疗机构和设备,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创造科研和创新的成果,涌现杰出的医学家,为世界医学做出重要贡献。二是俄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主要表现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延长寿命和工作年限,增加人口和劳动力;改良公共卫生环境,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和灾害,减少社会成本和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安全;促进文化和思想的交流,引入和传播西方医学的知识和技术,激发和培养民族主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等思想运动。三是与西方医学的比较和借鉴,主要表现在: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优势在于注重整体观和生命力论,强调自然和预防为主;不足在于缺乏实证主义和分析法,忽视病因研究和调节为辅;相互影响结语:俄国医学改革是俄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医学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俄国医学改革不仅提升了俄国医学的水平和地位,也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也与西方医学进行了比较和借鉴,也相互影响和合作。俄国医学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的医学发展和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俄国改革简介#

3、俄国的改革微课

2课《俄国的改革》学习要点:一、俄国历史(了解)俄罗斯的封建国家是9世纪东斯拉夫人建立起来的。近代俄国是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不断兼并邻国而逐渐形成的。16世纪初伊凡四世执政时期采用“沙皇”称号,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为沙皇俄国。二、彼得一世改革1、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识记)2、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的改革。(识记)3、内容:(理解)(1)、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2)、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3)、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4)、教育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5)、生活方式: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4、影响:(识记)积极影响:(1)、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2)、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消极影响: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三、俄国农奴制改革1、原因:(识记)(1)、根本原因:俄国的封建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国内原因)(2)、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中的失败。(国外原因)(3)、思想基础:俄国“十二月d人”的活动宣传西欧民主思想。2、时间:1861年 推行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识记)3、目的:缓和阶级矛盾,巩固沙皇统治。(识记)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识记)5、影响:(识记)进步性: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4、俄国的改革课件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为何出售阿拉斯加?亚历山大二世时期,沙俄对内进行改革,大量修建铁路,打败了清朝,占领了清朝大量的领土。看上去,经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沙俄似乎重新强盛了起来。但是事情往往就害怕看细节,因为事情往往在细节中展现它的真实。在沙俄面对阿拉斯加的事件上,我们就能看出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之后,看似是先进而强大了。但在事实上,却走向了衰落。这个事件,就是阿拉斯加被出售的事件。一个势力的衰落,往往是要等到个大事件的发生,作为代表。比如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是以三十年战争的失败为主要的标志。但是,西班牙并不是在那一天衰落的,是在之前,就有了衰落的迹象。然后突然出现一个重要的事件,使得人们认识到,西班牙终衰落。沙俄帝国也跟西班牙的衰落是差不多的,在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之后,看似沙俄变得更强。但其实他的改革使得各个势力开始分化,导致它内部势力开始衰落。在亚历山大二世之后的半个世纪,尼古拉二世后期沙俄帝国崩溃。而沙俄的崩溃不是在尼古拉二世才开始的,其实在亚历山大二世时期就已经开始,从沙俄决定出售阿拉斯加的那一刻开始,其实就已经看出来了沙俄衰落的迹象。那么亚历山大二世为何要出售阿拉斯加?为什么说从亚历山大二世时期,就能看出沙俄后的衰落?我们现在知道,美国的阿拉斯加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地区。阿拉斯加处于北美洲的西北部,与沙俄相邻。这个地区终年寒冷,被称为“大冰箱”。在发现“新大陆”的时间上,沙俄并不比欧洲晚很多,因为沙俄从欧洲,通过不断地扩张,一直到了亚洲的东端,然后穿越白令海峡,就到达了美洲。只不过沙俄到了美洲之后,发现还和自己所在的亚洲东北部是一样的,也是一望无际的贫瘠,少有人烟。而西欧各国,却去往的是美洲的中部,那些地方才是美洲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等到沙俄再向前的时候,就遇到了英国的军队。当时沙俄就与英国进行了一场交易。就是英国向沙俄的所占据地区推进一个长条的地区,而沙俄获得今天加拿大西部沿海的一半领地。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地图上,美国阿拉斯加西侧的沿海很长的一条沿海区域,就是当年英国与沙俄交换过去的领地。从实际上看,沙俄与英国的这个交易,沙俄并未有吃亏,反而是赚了。英国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呢?这其实是英国想要拉拢沙俄,让沙俄替英国阻挡美国的入侵。但当时英国可以说是世界强国,它为什么要害怕美国呢?其实当时英国主要的重心都放在了亚洲,印度与中国显然要比美洲重要得多,所以英国这是战略性的拉拢沙俄,然后几乎就是放弃了美洲的很多权益。而在当时,阿拉斯加也确实十分寒冷,沙俄在亚洲的领土也足够广阔,所以亚历山大二世也不认为这个地区有多么重要。在当时与英国做交易进行更换领土时,沙俄就明白,英国已经放弃了对美洲势力的争夺。当时英国是世界强国。而沙俄才刚刚开始改革。所以既然英国都要被迫退出,沙俄也不想跟美国产生矛盾,所以沙俄对这块地区也不是很感兴趣。而英国想要拉着沙俄来与美国进行对抗的想法 也被沙俄看出来了。当时亚历山大二世的主要精力是在内部搞改革,对外扩张的意愿不太大。而且阿拉斯加在当时看起来,跟沙俄广大的亚洲北方地区没什么两样,都是土地贫瘠,没有什么生产力。所以这个地区对于当年的沙俄来说,就像一块“鸡肋”,想要发汉展,难以发展,想要占据,阿拉斯加跟沙俄的总部距离太过于遥远,又很难实际控制,所以,沙俄终于等到美国过来询价。于是沙俄抓住机会,以很便宜的价格卖给了美国。而这一卖,沙俄也不用跟英国起矛盾,也不用跟美国起冲突,还利用美国,压制住了英国。亚历山大刚一登基,就遭遇到了沙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而在之后,他推行改革,使得国内经济形势十分紧张,在占据了阿拉斯加那么大一块地区之后,沙俄国内局势并不会很快变好,所以不如赶紧卖了,换取一定的钱财 缓解国家内部的压力。其实当时美国内部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花钱买那样一个地区,但是阿拉斯加在之后却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地区。亚历山大二世时期,虽然占据了阿拉斯加地区,但是这里当年终年寒冷,很难开发。所以对于沙俄来说是一个“鸡肋”。有了不会有很大的帮助,失去了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毕竟沙俄的领地太多,而阿拉斯加对于沙俄来说当时看不出什么重要性去。但当之后美国获得了阿拉斯加之后,尤其是导弹的发明,以及天然气石油的勘探成功,阿拉斯加才变得格外重要起来。

5、俄国改革内容简介

制度层面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时期军事改革的核心内容亚历山大二世(Alexander II)是俄国的皇帝,他于1855年继承了皇位,当时俄国正处于克里米亚战争的前线,而这场战争暴露出俄国军队的许多问题,如指挥体系不合理、军队组织混乱、装备陈旧、训练不足等等。此外,1856年签订的巴黎和约使俄国军队在地理上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认为有必要对俄国军队进行改革,以提高其战斗力,增强国家安全。亚历山大二世实施军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支现代化、高效的军队,从而增强俄国的国防能力。他希望通过改革军队组织、装备、训练和战术等方面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让俄国在国际上更加强大,从而实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同时,他也希望通过军事改革来推动社会、政治和经济上的现代化进程,实现国家的强盛和繁荣。改革内容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军事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军队组织结构的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在1856年下令改革军队组织结构,建立了由各地军事指挥官领导的区域军事指挥部,以及由实际战斗经验丰富的军官组成的高级指挥机构,如军团、师和旅。这样的改革使得军队指挥更加集中和专业化,同时加强了地方和中央之间的联系。装备的更新换代:为了提高俄国军队的装备水平,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引进新的武器、改进旧有武器和制造新式军用物资等。此外,他还建立了武器工厂和军需物资供应网络,以军队装备的供应和质量。亚历山大二世在军队训练和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包括增加军队训练的时间、扩大教育范围、提高军队训练的质量等。他还建立了一系列军事学校和军事训练中心,培养更多的专业军事人才,为军队的现代化和发展提供支持。战术和作战方式的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在战术和作战方式方面进行了创新,他引入了新的军事战略和战术,如步兵火力密集的进攻方式、快速移动的骑兵部队、炮兵支援等。这些创新的战术和作战方式大大提高了俄国军队的战斗力,使其在战争中更具优势。实施过程为了推进军事改革,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他任命了一批得力的军事领袖,如费奥多尔·陶托莫夫、米哈伊尔·沃罗涅佐夫和伊戈尔·戈尔瓦切夫斯基等,他们具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推进改革进程。在推进军事改革的过程中,亚历山大二世遇到了不少挑战。首先,俄国传统的封建制度和文化习俗对改革进程造成了阻碍。在当时的俄国社会中,封建贵族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对改革持有强烈的抵制态度。同时,由于长期存在的保守思想和文化习俗,一些军队将领和官僚也不愿意接受新的改革措施。另一方面,随着俄国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亚历山大二世也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19世纪中期,俄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动荡,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压力日益加剧。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人认为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但是改革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反对。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一系列策略。首先,他注重宣传和推广改革成果,鼓励军队和民众参与改革进程,增强了改革的公众支持力度。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宣传活动,向公众介绍改革的内容和目的,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改革。其次,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渐进式的改革策略,避免过于急躁和激进。他逐步推进改革,从军队组织结构、装备和训练等方面入手,逐步引入新的改革措施。这样的策略使得改革顺利进行,同时也避免了过于激进的改革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此外,亚历山大二世还采取了大力削减官僚机构和财政的措施。他认为军事改革需要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因此削减官僚机构和财政支出成为了他的首要任务。通过这样的措施,他使得军事改革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也减少了可能影响改革的不必要因素。改革的影响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军事改革对俄国军队和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在组织结构方面,新军队采用了更为灵活的编制,取消了原来的民兵制度,将士兵按照职业和训练程度分为不同的等级,加强了军队的纪律性和战斗力。其次,在装备方面,新军队引入了新型武器和战斗装备,包括制式步枪、轻便火炮和机枪等现代化武器,大大提高了军队的火力和作战能力。此外,改革还重视士兵的训练和教育,注重提高士兵的素质和技能水平。这些改革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军队的组织和战斗力上,也体现在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战争中。在俄土战争中,俄军凭借新式武器和装备的优势,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战胜了土耳其军队。在俄日战争中,虽然俄军遭遇了惨败,但是新军队的组织和装备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俄国军队也在战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其在未来的战争中具备更强的实力。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军事改革也对俄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次改革标志着俄国军事制度从封建式的军队向现代化军队的转变,为俄国军事和社会制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历史开讲#

6、俄国两次改革

为什么1905年至1917年对俄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俄国杜马制度的起源和发展19世纪末,俄国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俄国政府开始考虑改革。1904年,俄国爆发了日俄战争,导致了政治和社会上的混乱。这一情况促使俄国政府加速改革的步伐,1905年,俄国政府颁布了《十月宪章》,承诺实行选举制度,设立国家杜马,并授予其立法和预算审查权。1906年,俄国召开了第一届国家杜马,杜马由普选产生,代表全体俄国人民,具有立法、预算审查和监督政府等职权。然而,第一届杜马的存在时间短暂,只开了三个月就被沙皇尼古拉二世解散了。尼古拉二世不满意杜马对政府的监督和批评,因此解散了这个杜马。但是,根据《十月宪章》的规定,杜马是一个合法的机构,必须按照法律程序解散,不能由沙皇单方面决定。因此,尼古拉二世的解散行为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谴责,使得俄国政府不得不重新召开杜马。1907年至1912年,俄国先后召开了第二届、第三届和第四届国家杜马。在这几届杜马中,民主派和保守派的力量在杜马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保守派力图限制杜马的权力,使其不能有效地监督政府和制定改革方案,而民主派则积极争取杜马的权力扩大和民主化。尽管杜马内部存在争议和冲突,但是杜马制度本身已经成为俄国政治体制的一部分,标志着俄国政治进程向着民主化方向发展。二、杜马制度实践的历史意义推动俄国政治体制的现代化和民主化俄国杜马制度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其中重要的是推动俄国政治体制的现代化和民主化。在杜马制度实践的过程中,俄国政府不断改革,试图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政治体制,杜马成为了政治改革的重要载体,为俄国政治体制的现代化和民主化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发展杜马制度实践还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杜马的监督下,俄国政府不断进行经济改革,建立了一些新的经济机构和政策,促进了农业、工业和贸易的发展。杜马制度实践为俄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20世纪初期,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逐渐加速,政治形势逐渐复杂,1905年,俄国发生了“血腥星期日”事件,引发了全国性的抗议浪潮。这一事件也成为了俄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因为它迫使了政府开始进行政治改革,其中之一就是成立了杜马制度。本文将探讨1905-1917年间杜马制度的实践历史意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政治形势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和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阶层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同时,西方的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思想也逐渐传入俄国,并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和社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俄国的政治制度也变得越来越落后和不适应时代的需要。1905年,俄国发生了著名的“血腥星期日”事件,这一事件中,数百名和平示威者被警察和军队开枪射杀,引发了全国性的抗议浪潮,在这种背景下,俄国政府被迫开始进行政治改革。1905年至1917年期间,俄罗斯历经了许多的变革,包括政治和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化,其中,杜马制度是俄罗斯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杜马制度的实施标志着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具有普选权的议会,这对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将从杜马制度的实践角度,探讨其在俄罗斯历史中的历史意义。1905年10月,尼古拉二世签署了《十月宪法》,规定了杜马制度的实施,为俄罗斯历史上的政治体制变革奠定了基础。杜马制度包括了两个议会:国家杜马和省级杜马,国家杜马是中央政府的议会,由普选和间接选举产生,代表俄罗斯全国各阶层的利益。省级杜马则是地方政府的议会,由各省的地方议会选举产生,代表本地区各阶层的利益。杜马制度的实施标志着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具有普选权的议会。然而,在杜马制度实施后不久,尼古拉二世政府就开始了对杜马的限制和打压,导致了杜马无法正常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政治危机的不断加深,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参考文献许寿美:《世界近代史》(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周维岳:《俄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张旭:《近代俄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徐燕平:《20世纪国际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俄国改革简介#

7、俄国改革人物

今天看了一页历史《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16世纪初,以莫期科公国为中心,建立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从16世纪中期,俄国迅速扩涨,合并了乌克兰,鲸吞了西伯利亚,到17世纪末,己成为世界上领土大的国家,这是个封建农奴制国家,据1687年统计,全国93万户农民中,有88.8万户是农奴,分别属于贵族,教会,和皇室,根据当时法律,农奴不得离开主人,可以随同土地一起被卖掉,或转让给他人,有的大贵族竟拥有农奴4万名。但是,到了17世纪,俄国也有了极微弱的新工业,出现30多个手工工场,包括冶金,制革,造纸,玻璃制点等行业,荷兰人维纽期经沙皇准许于1632年在图拉开办?俄国第一家铁工场,当时手工工场多数属于国家或贵族的。除外商开办的少数工场使用雇佃劳动外,其余都使用好工人。所以说现代条件跟以前自己祖宗祖共门过的幸福美满生话,是经过世纪变化,改成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还有很多年轻人不知足,可唉,可唉。

8、俄国农奴制改革

普鲁士歧路——19世纪俄国和奥地利现代化改革中的效仿十九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影响已经扩及整个世界,尤其是欧洲所有已经开启了现代化进程的国家。这时如何在本国进行下一步的改革如农业改革及工业化成为了众多新兴现代化国家经济改革所需面临的核心问题。而这一时期,处于欧洲大陆的俄国与奥地利其面临的困境相似,其改革目标也大致相同,都是为了解放本国的固有劳动力,实现生产力的提升,各个产业的再升级以及提升国家实力等等。在这个过程之中俄国与奥地利的资本阶级固化也对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价值之前两国在现代化改革的经验及教训驱使它们向一个方面发展,而同样身处于欧洲大陆的普鲁士曾经的成功在各方面深刻影响了两国经济改革的方向,也极大的改变了之后俄国与奥地利现代化改革的进程。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19世纪俄国和奥地利现代化改革中是如何走上了普鲁士歧路的。一、直接吸收普鲁士的现代化经验在进行现代化改革时吸取成功国家的经验本不是一件错事,但问题的根源在于直接吸取他国的经验不以自己的国情与社会环境加以转化便直接拿来套用。1871年,以普鲁士为主导的德意志民族国家得到了统一,虽然在这一时期普鲁士的现代化改革及转型还在进行当中,但是普鲁士从18世纪改革至十九世纪的强大是肉眼可见的,许多国家开始学习普鲁士的现代化经验。因此,在这一时期普鲁士学者的理论也得到了较大范围的传播与实践,俄国与奥地利便是其中之二。俄国和奥地利在地理位置是比邻而居的,至18世纪中期,二者不约而同的开始效仿普鲁士加强君主统治,并以加强国家军事实力为目标推进现代化。从时间线上,二国几乎是同一时期进行的现代化改革,并且同样是效仿普鲁士,因此初的政策和制度的设计都极为的相似并在一定时间范围之内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直接吸收普鲁士现代化经验的弊端开始不断显现,十九世纪上半叶,俄国与奥地利在现代化建设的路上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倒退的趋势。二、普鲁士与两者国情不同因为此前现代化改革的曲折,俄国与奥地利的现代化建设与国家转型开始明显落后于普鲁士,且之后十九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依旧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之时,俄国与奥地利再次选择来效仿普鲁士的现代化建设的模式与决策。至20世纪初期,虽然俄国与奥地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普鲁士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终都未能达到普鲁士现代化建设与改革的成果。因此,俄国与奥地利争相效仿普鲁士进行现代化建设虽然代表了国家层面上迫切想要得到改进的心态,但是从结果上来看,早在二者想要达到“普鲁士效果”之前,其结果便注定失败。三、两者时间线上的不同俄国政治家、革命家列宁曾在提到俄国农业化改革效仿的是普鲁士,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当时的社会结构与革命目标,但是这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普鲁士与俄国和奥地利的在作出改革决策的顺序是否一致,二者是因为作出决策的相似之处达到的共识,还是仅仅只是为了对普鲁士现代化建设与改革经验的效仿?考虑到三者在现代化改革的过程中目标均是一致的,那么是否考虑到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之中,三者的能力、资本阶层抱团的固化程度的影响,而对于改革而言,稍有不慎的决策便会让整个改革满盘皆输。四、总结总而言之,19世纪俄国和奥地利虽然试图效仿普鲁士进行现代化改革,但是其结果却都不尽如人意,这并不是普鲁士的经验存在问题,其原因根本就在于俄国和奥地利在进行现代化改革之时并没有切合实际去进行考虑。其一,普鲁士作为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其社会环境便与俄国与奥地利的不同,加之相对而言普鲁士是一个封建残余相对较少的国家,因此普鲁士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与改革之时虽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障碍。但是由于普鲁士政府的决心大多都可以克服,而俄国与奥地利则不同,二者国内的封建势力根深蒂固要像是普鲁士那般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可谓是举步维艰;其二,普鲁士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与改革的时间线与俄国和奥地利的不同,因此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之时要是完仿便存在许多的现实之不可解决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