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樊哙简介(汉朝的樊哙将军)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9 14:43:55 浏览
1、汉朝的樊哙将军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沛县能冒出刘邦、萧何、曹参、樊哙这么多人才,他们还能建立汉朝?因为这都是概率。天下那么多起义队伍,可能其他地方的起义队伍里面也有人才,但唯独沛县的人才为密集,然后沛县的这一批人就成功了,出名了。换句话说,假如安阳的起义军里人才更密集,那出名的应该就是安阳的那波人了,或者如果番禺的起义军里的人才更多,那出名的也可能就是番禺的人了。而人才的扎堆出现很多时候是随机的,所以说,这都是概率。所以说,人要养成良好的美德,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你足够优秀才能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包括刘邦也是一样,如果他睚眦必报,就算有再多人才也不会留在他身边。

2、汉朝樊哙祖先

公元前192年,刘邦刚去世,匈奴女婿冒顿便给吕后写信:“与其叫你母亲,我更希望你能做我妻子。”樊哙闻言,立刻请求率领十万大军踏平匈奴。不料,季布却站了出来:“樊哙该杀。”如果了解汉初历史,便会发现,季布的这一建议在当时会造成多么巨大的轰动。樊哙是刘邦自沛县起家带出来的功臣猛将,其本人后来又迎娶了吕雉之妹吕嬃,在刘邦去世以后,又成为了吕氏集团的核心成员。自韩信死后,樊哙官至大将军,左丞相,称一声“当朝第一武将”也不为过。然彼时官职仅为中郎将的季布却直言樊哙“该杀”,不单单是驳了吕后的面子,更有着“僭越”之嫌。更值得一提的是,季布的这一发言不是私下背着人说得,而是在朝堂之上公然说出,其轰动效果可想而知。但令人惊奇的是,季布的这一番话以后,满朝文武集体噤声,尽管知道季布发言狂妄,但没有一人站出来指责,因为他们都明白,季布说的话是事实。季布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想当年,高祖皇帝带了四十万大军都被困在了平城,险些兵败,现在你樊哙口出狂言,声称用十万大军就能横扫匈奴,这不是当面说瞎话吗?其次,当年秦朝正是为了抵御匈奴,修建长城,造成陈胜吴广起兵,现在天下尚未彻底恢复安定,你樊哙又当面阿谀奉承,拿国家的命运来邀宠,难道是想动摇天下吗?季布的一番话可谓是字字诛心。刘邦在世时与匈奴爆发的白登山之战,堪称是汉朝立国以来为耻辱的一场大败。整整四十余万大军,数百位文武大臣,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险些亡国。不说别的,单就是现在朝廷之上的文武百官,就有不少人是当年死里逃生出来的。刘邦的个人才能不必多说,四十万人大军都搞不定的匈奴,你樊哙凭什么能用十万人搞定?难不成你比高皇帝还厉害?季布更狠的一句话是在第二句:“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众所周知,秦朝正是当年抵御匈奴才造成的二世而亡。现在,我们汉朝也到了第二世,你樊哙是不是想要让汉朝也步秦后尘,天下大乱?季布的一番话说完,可想而知,樊哙的脸色已然涨红成了猪肝。根据史书记载,季布话音一落,满朝文武“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从此再未提起过报复匈奴的事宜。从历史角度上来讲,季布的及时“刹车”对于国家而言是一件好事,此时的汉朝国力凋敝,甚至就连皇帝也凑不齐四匹颜色一样的马来拉车,贸然听信樊哙的话,无疑于自取灭亡。这一点,吕后樊哙等人虽然心里不爽,但也无可否认,终,在给匈奴单于的回信当中,吕后假借“自己年老色衰,没有办法服侍单于”,另外选了公主,与匈奴和亲,为汉朝争取了韬光养晦的时间。但是,从个人角度来讲,季布的直言,也遭到了吕氏集团的排挤,没过多久,他便被赶出了中央,到地方上,当了一个河东太守,再也没有遭到重用。季布的个人品德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一诺千金”的成语便是源自于季布本人,“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然而,直到樊哙、吕后先后逝世,汉文帝时期,季布才得以再次回到长安。当时的汉文帝在听说季布的贤能之后,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但是,有不少臣子纷纷上奏,称季布为人嗜酒,好耍酒疯,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来阻止季布。汉文帝听了以后,颇为动摇,在季布到达长安以后,没了下文。季布了解到了汉文帝的难处,在一次召见时,对汉文帝时说道:“我才疏学浅却受到了陛下您的赏识,现在陛下召见我,一定是听了人们的妄誉;可我到了京城,却没有任何任命,这一定是遭到了小人毁谤。对我来说,这倒没有什么,但我唯独担心陛下的朝令夕改,会寒了天下人心。”听完季布的一番话,汉文帝沉默许久,终说道:“河东吾肱骨郡,故召见君耳”。意思是:河东是我们国家重要的地区,所以我特地召见你。汉文帝的一席话当中,表面是夸赞河东,实际上也是夸赞季布:你才是国家的肱骨之臣。多年以后,司马迁在《史记》当中评价季布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

3、汉朝开国大将樊哙

樊巷飘香一一汉代大将沛人樊哙以屠狗为业,扶佐刘邦打下汉家江山,后人将樊哙当年居住过的巷子取名樊巷加以纪念

4、汉朝樊哙怎么读

你知道“先登”吗?先登就代表着人生阶级的跨越,当官发财甚至封侯。汉朝的樊哙,因为他在秦末起义战争中屡次成为先登,后论功行赏之时被封为侯爵。周勃也因为帮助刘邦攻打下邑和啮桑的时候,两次成为先登,终被封为重臣。后来的三国时代,曹操手下的将领乐进,被称为“先登之王”。因为“其在濮阳破布,在雍丘破超,于苦县击破蕤,破袁谭于南皮之役,皆有先登之功。”因此乐进从低级别的军官,一度成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再后来的唐朝张士贵,因为在唐吞并高句丽之时屡次先登,就被唐太宗重重赏赐,规格甚至超过当时的兵马大元帅。。

5、西汉樊哙生平事迹

公元前180年,吕后的妹妹吕媭,被陈平与周勃派人鞭挞至死,临终前悲痛欲绝地喊道:“真后悔没能斩草除根,以至于大难临头!”一时间,吕氏全族与樊哙的嫡子樊伉等人全军覆没,这怕是吕公万万没想到的。公元前187年,吕太后称制,代行皇帝职权,国家政令都由太后发出。皇帝的命令叫做制,吕太后只是代行皇帝职权,但没有称帝,而是立了惠帝的一个儿子,皇帝年幼,刘汉江山基本已经在吕雉的手中了。吕雉掌权之后,就想将吕氏家族的子弟封王,为的是增加自己手中的权利。不过由于不是正经的女皇,所以封王这件事还需要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她先询问的是右相王陵,王陵是这样回复的:“高帝当年杀白马向天下人盟誓:‘不是刘姓子弟而称王的,天下人群起攻之。’”刘邦为了稳固汉室的江山,曾经严令禁止异姓封王。从王陵这里得不到想要的答案,吕雉又向绛侯周勃和左相陈平询问此事。周勃和陈平明白何为“见风使舵”,现在朝中依然是吕后大了,二人回复说“高祖平定天下,封子弟为王,现在太后代行皇帝职权,封弟兄和吕氏子弟为王,又有何不可?”吕后听到这样的回答很高兴,只要朝中有大臣支持此事,实行起来就很好办理了。不过陈平和周勃并非是真的支持吕后大封诸吕的行为,从他们和王陵的对话就能看出来。王陵因此事责备二人,说到:“当年和高祖歃血为盟,各位难道不在场吗?现在高帝去世了,太后以女人的身份当权,想要封吕氏子弟为王,各位如此阿谀奉承,违背当年的盟约,以后又有什么颜面去地下见高帝呢?”陈周二人听闻此话,回复到:“要论当面谏言,我们不如您,但是比起保全刘家的江山社稷,您做的不如我们”。吕后“大封诸吕”的行为也是循序渐至的,她先是将死去的吕家人封为武悼王试探大臣们的反应,此时的王陵已经被贬为太傅。这个被封的吕家人是吕后的哥哥,当初为了汉室的江山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此举有两个含义,一是可以试探大臣们的反应,二是因为自己的哥哥为大汉的建立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封他为王,也合情合理,不至于招致太大的反对。吕太后见没有人有太大的反对。于是进行下一步,分封活着的吕氏亲族为王。四月,吕后先封高祖的功臣郎中令冯元择为博城侯。这一年,鲁元公主去世,赐谥号为鲁元太后。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被封为鲁王。封齐悼惠王(即刘肥,汉惠帝的哥哥)的儿子刘章为朱虚侯,把吕禄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封齐寿为平定侯,成延为梧侯。封吕种为沛侯,吕平为扶柳侯。吕雉是一个杰出的女性政治家,《史记》是这样评价她的:“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不过,在她病逝之后,她一手扶植起来的吕氏家族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她对刘家人也做了不少坏事。汉高祖刘邦的八个儿子,有五个直接或者间接的死在吕雉的手中。吕氏家族毕竟是外戚,当时汉朝的军权还是掌握在刘家藩王的手中,先起兵的是齐王刘襄。他一路西进,大肆宣传吕雉违反汉高祖的誓言,分封吕家人为王,打出了“诛吕”的旗号。当时的相国是吕产,他先是派灌婴阻止刘襄,吕产的相国之位是吕后册封的,正所谓“墙倒众人推”,吕氏家族失去吕后这个护身符,又能掌握多少实权呐。所以能保护吕氏家族的就只有皇宫的禁军了,周勃却在此时策反禁卫军,在长安诛杀吕氏家族。当年,周勃为了赢得吕后的信任,和陈平一起保护了樊哙的性命,而樊哙则是吕后妹妹吕媭的丈夫,吕媭身为吕氏家族和汉朝功臣集团的“纽带人物”,也死在了此次诛吕的大清洗活动中。参考文献:《史记》#历史开讲##分享历史五千年##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汉朝樊哙简介#

6、汉朝樊哙

公元前195年4月,汉高祖刘邦去世。临终前,说实话刘邦是真的想杀了吕后,但一来杀不了,二来不敢杀。别说杀不了吕后,连樊哙都杀不了。刘邦临死之前,有人说樊哙要对戚夫人不利,刘邦立刻派陈平,周勃,去把樊哙处死。结果陈平,周博畏惧吕后(樊哙是吕后的妹夫),根本不敢杀樊哙,只是把他抓起来,等刘邦一死就放了。刘邦要杀樊哙,也不是因为戚夫人,是因为吕后的亲戚里面,没一个带兵能打仗的,吕后一死,吕氏就完,对刘氏没有长久的威胁,但是樊哙是个例外,所以一定要杀。幸亏樊哙后来病死了,不然周勃根本抢不到北军。你说刘邦信不过吕氏,他也信不过重臣啊。刘邦一直想废太子,但是看到商山四皓就死心了。有人说商山四皓是真的,有人说商山四皓是吕后请的演员,其实商山四皓根本不重要,“乃公马上得天下,安事诗书?”,重要的是张良。张良是西汉超然的一个人,都站在太子,吕后一边,更别说其他人了,刘邦那时真的是孤家寡人了。要杀吕后,死的恐怕是自己。所以,《史记》记载,有一次刘邦在喝酒,戚夫人在跳舞,跳着跳着就哭了,刘邦也落泪。他们都看到了未来的结局,刘邦贵为天子,却无能为力,这就是皇权的残酷,皇权的反人性,天下至尊,也保护不了自己喜欢的女人,儿子。.前面说了杀不了,再说为什么不能杀。刘邦临死前,其实汉朝的局面也远远说不上安稳,一方面是各地的叛乱(刘邦就是本来身体就不太好, 又在讨伐英布的战争中受了伤,才挂掉的),另一方面是匈奴的威胁。重臣为什么都支持太子,那时候儒家还不是主流,他们本质上是支持的是吕后。重臣对刘邦的忠诚是有限的,对帝国的忠诚也是有限的,他们大多数忠诚的是自己的利益。他们认为吕后能维持帝国的稳定,也就同时了自己的利益。前面说了,张良,西汉有智慧也超然的一个人,也支持吕后,出了个商山四皓的主意后,刘邦一下子就明白了,马上任命张良为太子少傅(理论上应该是太子太傅,但是叔孙通已经当了太子太傅,上蹿下跳的为太子奔走,也不好直接免了,但是他的分量远远不如张良),这个事儿有决定性的政治意义,太子这时候才真的稳了。相比之下,戚夫人和如意是无法稳定当时的错综复杂而又危险的政治局面的。实际上,西晋的八王之乱,贾南风就要负很大责任。八王之乱虽然基本上是菜鸡互啄,但也开启了五胡乱华的序幕。汉初的局面要比西晋危险的多,戚夫人不一定能比贾南风做得更好。所以说皇帝并非想怎样就怎样,权力也是受到方方面面掣肘的!我们应该庆幸,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7、汉朝樊哙聪明

刘邦落魄时,经常跟樊哙买狗肉吃,但从不给钱,樊哙也不介意,还把他当成朋友。刘邦当皇帝后,却想杀了樊哙,这又是为何呢?樊哙,沛县人,汉朝名将,跟刘邦是老乡,两人感情深厚,患难与共。从个人关系角度看,樊哙对得起刘邦,对得朋友。刘邦则不,他病逝前,让陈平、周勃去军营,试图处死樊哙,斩下他首级。刘邦落魄时,一无所有,四十岁还没结婚,整天无所事事,让家人很头疼。樊哙也很穷,靠贩卖狗肉过日子。刘邦喜欢吃狗肉,但没钱支付,樊哙也不介意,就当是接济朋友了。刘邦来的次数多了,樊哙吃不消,却不好意思要钱。为了“躲避”刘邦,樊哙经常更换贩卖地点,但刘邦总能找到他。樊哙“慷慨”,刘邦也记在心里。刘邦跟吕雉结婚后,就把吕雉的妹妹介绍给樊哙,两人结为连襟。前210年,刘邦释放犯人,惹恼官府,不但失去了亭长职位,还被通缉。为了躲避官府追捕,刘邦逃到砀山,樊哙也跟着去,保护刘邦的安全。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揭竿而起。刘邦、樊哙也拉起一支队伍,参与逐鹿中原,杀入关中。刘邦夺取关中,樊哙是前锋,功不可没。随后的“鸿门宴”上,樊哙又救了刘邦一命。“鸿门宴”上,范增屡次三番暗示项羽,让他杀了刘邦。项羽下不了决心,范增便让项庄舞剑,伺机而动。张良害怕刘邦有不测,便以“如厕”为由离开宴席,将事情告知樊哙。樊哙是大老粗,看到朋友遇到危险,便手持大刀与盾牌,闯入宴席,去跟项羽理论。樊哙撞开守门士兵,怒目而视,拿出了拼命的架势,在座的各位都不敢说话。项羽:“壮士,可否吃块生肉”。樊哙拿着一根猪腿,当场生吃,随后又喝下项羽赏赐的美酒。酒肉吃完,樊哙:“沛公贤明,按照楚怀王的要求去做,没有私心,项王为何要杀沛公,不守承诺。”樊哙这么一说,项羽无言以对。刘邦借此机会去“如厕”,樊哙便劝他离开鸿,不要回去跟项羽道别。“鸿门宴”上,剑拔弩张,樊哙冒着生命危险闯入宴席,需要何等的勇气?要知道,项羽“气拔山兮力盖世”,可以举起大鼎,杀死樊哙易如反掌,即便是单打独斗。为了刘邦的安全,樊哙不畏强敌,叫板项羽,确实够义气。楚汉之战时,樊哙也是冒着箭雨冲锋,攻城略地,无坚不摧。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樊哙凭借赫赫战功,册封舞阳侯。再加上连襟这层关系,樊哙的地位显赫。刘邦继位之后,便发起“讨伐诸侯之战”,相继讨伐燕王臧荼、陈豨、韩王信、淮南王英布、卢绾,征伐不断。此时,刘邦对诸侯王并不信任,樊哙成了前锋大将,跟着刘邦平定四方,捍卫汉朝江山社稷。前196年,英布造反,刘邦御驾亲征,被射中一箭。班师回朝后,刘邦伤势过重,生命进入倒计时。就在这时,老朋友卢绾也造反了,刘邦心情很郁闷,亲征又力不从心。樊哙主动请缨,率兵讨伐卢绾,为皇上排忧解难。樊哙心中有刘邦,对朋友讲信义,对君王讲忠诚。但是,刘邦做不到,即便樊哙再好,刘邦还是不放心。刘邦知道,太子刘盈软弱,吕雉专权跋扈。一旦自己驾崩,樊哙就有可能成为“吕家”的中坚力量,威胁到“刘家”的江山社稷。为了汉朝的“万世基业”,刘邦临死前,叫来陈平、周勃:“赶紧去军营,斩下樊哙的首级,我要亲自核验。”刘邦动了杀心,但陈平、周勃很精明。刘邦已经奄奄一息,命不久矣,一旦吕雉掌权,自己只有死路一条。陈平没有杀了樊哙,而是将他关进“囚车”,押送到长安,让刘邦自己做决定。陈平一路走得很慢,故意拖延时间,刘邦驾崩时,他们才到半路。刘邦驾崩,陈平火速赶回长安,在灵前哭诉:“皇上叫我杀樊哙,我不敢轻易处置大臣,他还在囚车里。”得知樊哙还没死,吕雉姐妹松了一口气,陈平、周勃也躲过一劫。一旦处死樊哙,陈平、周勃难逃吕雉毒手。前189年,樊哙病逝,儿子樊伉继承爵位。前180年,吕雉病逝,吕氏兄弟专权。陈平、周勃联手,平定“诸吕之乱”,处死吕氏族人,樊伉也被杀。#汉朝樊哙简介#

8、汉朝樊哙简介图片

公元前195年,刘邦刚去世,匈奴女婿冒顿便给吕后写信:“与其叫你母亲,我更希望你能做我妻子。”樊哙闻言,立刻请求率领十万大军踏平匈奴。不料,季布却站了出来:“樊哙该杀。”吕后明明是汉族人,怎么变成了匈奴人的母亲呢?面临匈奴的挑衅,季布为何要向樊哙发难,难不成他是匈奴派来的奸细?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穿越历史的迷雾,一起走进那两千年前的往事。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汉高祖,在与西楚霸王项羽兵戎相见之际,北方的匈奴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东征西讨一举吞并了周边众多部族,建立起了匈奴帝国,成为了漠北蒙古一霸。公元前201年刘邦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征讨韩王信,韩王得知此事后便立刻找到冒顿单于表示愿意将马邑(今山西朔县)献给他,以此换取两军共同御敌。冒顿单于一看还有这种好事,立刻就答应了下来,双方集结了四十万大军,凭借着匈奴强大的骑兵部队将刘邦围困于白登山七天七夜。终,还是陈平献计,用厚礼贿赂单于的妻子,刘邦才得以死里逃生。从此以后,刘邦为了防止汉帝国受到匈奴的侵扰,便被迫采取了和亲政策,将自己跟吕后的女儿嫁给了冒顿单于。于是乎,这就有了冒顿单于应该称呼吕后为母亲的缘由。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的消息传到了匈奴那里。按照惯例,匈奴应当对汉朝表示慰问,可是谁能想到冒顿单于给吕后的信竟然是这样写的:我们匈奴常年居住在这漠北地区,夏天面对的是草原、沼泽,冬只剩下大漠、黄沙,我虽为匈奴的统领,但是内心也是十分的孤独寂寞。如今你的丈夫刘邦已经去世,尽管你执掌汉朝大权,但内心也一定充满了孤独和苦闷吧。与其称呼你一句母亲,我更希望你能做我的妻子。你我二人都贵为一国之主,身份地位互相匹配,如果你当了我的妻子,手底下的人们肯定不敢嘲笑你是下嫁。不如,借此机会我赶赴中原,让我们这两位孤寡的君主在一起互相排解孤独和寂寞。吕后看完这份“慰问信”后肺都快气炸了,满朝文武无不叫嚷着要出兵讨伐匈奴,狠狠打击一下冒顿单于嚣张的气焰,以便出一口恶气。樊哙当即表示:“臣愿带十万精兵,荡平匈奴!”看到这里,对于这种轻薄的书信,正常的人都会感到的愤怒。但是我还必须深入地给您分析一下,在当时的思想体系和社会环境下人们是如何看待这份书信的。首先要知道,在刘邦的统治时期,尽管汉朝还没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但是不少朝臣也受到了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等级观念的影响。匈奴既然接受了和亲,那就必须按照对应的礼节来回应汉高祖刘邦的逝世,因此这封书信显然不能被这部分信仰儒家学说的大臣们所容忍。其次,当时的人们的思想依然受到母系社会的影响,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刘邦的身世。根据汉朝官方史书记载,刘邦的母亲刘媪在大泽岸边休息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梦里梦见自己和神仙发生了关系。当太公在岸边找到她的时候,发现她身上趴着一只蛟龙,后来刘媪就怀了孕并且生下了刘邦。在母系社会里的人们关于“父母”的概念和大多数的哺乳动物有些相似性,那就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此,那个时代的人们对母亲是极其尊重的。因此,冒顿单于这封信,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是大逆不道。可是,这时候季布却在群情为激愤的时候站了出来,直截了当上书吕后说:“樊哙该杀!”此话一出,满朝都寂静了,接着大家开始骂起了季布。吕后大为不解地问道:“何出此言?”季布用他的思考证明了:真理往往站在少数人这边。季布解释道:“你和先帝比起来,谁更能带兵打仗?先帝在时,手下良将如云,谋士众多,但仍然被困于白登山七天七夜。如今匈奴兵强马壮,我汉朝刚刚经历先帝驾崩,你又有何把握只凭借十万部队就能一举击败匈奴?若是失败,匈奴大军来袭,我大汉帝国可有退敌之法。”听到这里,吕后恍然大悟。于是,便选派了一个公主送给了冒顿单于。此事尽管憋屈,但却真真实实挽救了一场极大可能发生的战乱。作者:华夏小生参考资料:《汉书》《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