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简介(琅邪的由来)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9 15:17:19 浏览
1、琅邪的由来

今日份中医小知识:秦菽味辛温。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久服,轻身,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生川谷。《名医》曰:生太山及秦岭上,或琅邪,八月九月采实。案《说文》云:菽,菽萯.莍菽榝实莍裹如裘者,榝似茱萸,出淮南。《广雅》云:榝(木卡),茱萸也。北山经云:景山多秦椒。郭璞云,子似椒面细叶草也。《尔雅》云:(木毁),大椒。郭璞云:今椒树丛生实大者,名为(木毁),又椒丑莍.郭璞云:(上亠下裘)萸子聚成房貌,今江东亦呼莍榝,似茱萸而小,赤色。《毛诗》云:椒聊之实。《传》云:椒卿,椒也。陆玑云:椒树似茱萸,有针刺,叶坚而滑泽,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叶以为香。《范子计然》云:秦椒出天水陇西,细者善。《淮南子》人间训云:申椒杜茞,美人之所怀服,旧作椒,非,据《山海经》,有秦椒,生闻喜景山,则秦非秦地之秦也。by《神农本草经》#琅邪简介#

2、琅邪讲解

《瑯琊情》思無邪水韻瑯琊江南情,身臨其境事不明。兩岸翠柳秦淮意,一棹蕩開江北行!癸卯之暮春(臨沂古稱瑯琊郡,沂州府icon,啟陽,開陽)

3、琅邪读音

2022.10.2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4、理性琅邪

《3》滁州〔琅琊山〕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琅琊古道30号,主峰小丰山,海拔317米,总面积240平方公里琅琊山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皖东明珠”之美誉。琅琊山属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西晋“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曾在此山避难,并运筹帷幄,蓄势渡江,建立东晋王朝,遂将封号赐予此山,琅琊山因此而得名。琅琊山是文化名山。唐代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辛弃疾、宋濂、王阳明、文征明等一大批历史名人为之留下文章墨宝;景区内有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特别是七块唐代的摩崖和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为稀世珍宝),4处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建琅琊寺古建筑群、五代建清流关(古关隘、古驿道和古战场)、宋建醉翁亭古建筑群和丰乐亭古建筑群,2处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熙洞和清初闻闻戒师塔等。琅琊山儒、释、道文化交相融合,相映生辉,可谓“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风景秀丽的琅琊山,名胜古迹遍布,古刹、名亭、古关隘、古驿道、碑、碣、摩崖碑刻等大量不朽的文化遗产无一不印证了琅琊山渊源久远的文化历史。

5、琅邪指哪里

以前,成都叫锦官,南京叫金陵,广州叫番禺,济南叫历城,西安叫长安,荆州叫江陵,扬州叫广陵,苏州叫姑苏,石家庄叫常山,临沂叫琅琊,驻马店叫汝南,枣庄叫兰陵,合肥叫庐州,包头叫九原,宝鸡叫陈仓,濮阳叫澶渊,开封叫东京。

6、琅邪石刻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旧时王谢指的是东晋世家大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在五胡乱华时衣冠南渡后在江南权势滔天,甚至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可为啥会那么快成为历史尘埃,原来隐藏着一段可悲的历史。南朝侯景之乱才是其根源,侯景之乱使南朝蒙受空前浩劫,自东晋以来,士族门阀为江南地区的统治阶级,南朝以后庶族(寒人)地位虽上升,但其势力无法与士族高门相抗衡。士族往往蓄养大量奴婢,以维持他们醉生梦死的生活,到梁朝时,江南社会阶层固化严重,阶级矛盾已尖锐。侯景准确地利用了南朝的这个痼疾,再加上他曾向王、谢求婚失败,因此对南朝士族门阀也充满仇恨。他攻入建康后,士族门阀遭遇灭顶之灾,除了被屠杀的,还有许多士族饿死,颜之推曾云:“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陈寅恪亦指出:“梁末之乱,为永嘉南渡后的一大结局。南朝士族在经过数百年腐化之后,于梁末被全部消灭。”此言虽不乏夸大成分,但反映了士族门阀尤其是占统治地位的侨姓士族在侯景之乱中遭到致命打击的事实。与士族落魄悲惨相应的则是奴婢的扬眉吐气,侯景攻入台城后,下令解放被梁朝作为奴婢的北方人,又任用了许多南朝士族家的奴婢为官,使他们纷纷投奔侯景,“人人感恩,为之致死”。侯景的队伍之所以能从入梁时的800人到起兵时的8000人,后到围攻台城时的十万人,很大程度上是有大量的梁朝奴婢和农民加入之故,所以有学者称之为“梁末奴婢解放运动”。侯景之乱还导致了南朝族群结构的变化。自东晋以来,南朝一直是北来侨姓士族占统治地位,吴姓士族与南方土著只是充当点缀与陪衬,鲜少有与闻机务的权力。侯景之乱使士族遭到沉重打击,不仅庶族寒人地位上升,南方土著豪酋也趁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