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年,郑和第3次下西洋。路过锡兰山国,敬奉了释迦牟尼圆寂时留下的佛牙。锡国国王看到郑和携带大量财宝,竟起了觊觎之心。没料到,自己的如意算盘不仅落空,反倒成了明朝的友邦,还献上了大量珍宝。郑和早年被明军俘虏过来,于是便加入明军,后来进入宫中服役,结果被调到了燕王朱棣的府中。后来我们都知道朱棣发动了叛乱,将朱允炆从皇位上赶了下来,自己登基称帝了,所以郑和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帮助了朱棣。因此朱棣对他是十分信任,再加上郑和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他虽然是个太监,但是却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因此朱棣不想浪费这样一个人才,就派遣他去下西洋。下西洋的目的有很多,首先是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让其他国家见识一下明朝的厉害,其次还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交流。因此郑和七下西洋,为了明朝鞠躬尽瘁。不过下西洋可不是一帆风顺的,郑和也遇到过危险。彼时锡兰岛乃是一个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因此每次下西洋都要路过这里。也正因为如此,路过这里的船只很多,而锡兰国王也清楚这一点,便时常从过往船只上索要钱财。若是正常索要一些就算了,可这锡兰国王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索要的钱财众多,让每一个路过的船只都十分不喜欢。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没有准备,不知道这国王是个什么样的人,结果登岛后,他们无耻索要,郑和虽然不满,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必经之地,所以讨好关系也是有必要的,便给了他不少钱财。第二次下西洋时,郑和以为这一次会念及旧情,向他们少索要一些,可是没想到这国王竟然要的愈发多了起来,这也引起了郑和的不满。所以第三次下西洋时,郑和便不再轻举妄动,而是将此事上报给了皇帝,朱棣一听便给锡兰国送了不少石碑,想要以此讨好他们,不再缴纳钱财。结果下船后,将石碑给了他们,锡兰国人却感到不满意,还想要继续索要,这回郑和没有任由他们的无理要求,而是直接去完成自己的任务。他早就听闻了释迦摩尼在这里留下了佛牙,因此便想要去祭拜一番。之后便带着金银财宝离开了,但是锡兰国王自然不会就这样任由他们回去,见到他们携带的大量财宝,早就起了觊觎之心。他知道直接要郑和不会给他,所以便想强行将财宝留下。他要想将郑和诱骗到国中,然后一举拿下郑和的船队,但是郑和也对他有所防备,带了一些兵马。当郑和发现他的回国之路被阻拦后,当即便想出一招,他直接让属下们去进攻他们的国都,虽然这里是他们的国家,郑和手下的士兵并不多,但是锡兰国一定想不到他们会奋起反抗,直接攻打他们的国都,因此能够打他们个出其不意。就这样,郑和率兵直接夜袭都城,将国王亚烈苦奈儿给生擒了,不仅如此还带走了他的家眷们,然后将他们当作人质,锡兰国的士兵自然不敢轻举妄动,只好将他们放回船上。就这样郑和安全回去了,并且还带回来了金银珠宝以及锡兰国王。对于他此举,朱棣十分赞同,因为此举扬了大明的国威,让外邦看到明朝不是好欺负的。这亚烈苦奈儿既然如此对待明朝,那么也不会得到明朝的礼待,此时被掳了过来,那便不会再让他回去做国王,但是锡兰国也不可能无主,于是朱棣便在锡兰王室中挑选了一个人,让他去做国王,而对于亚烈苦奈儿,也将他放了回去。就这样郑和解决了下西洋中的一大障碍,但是在此后几次下西洋中,依然是危险重重,他还遇到了其他的武装组织,企图截杀郑和,掠夺财宝,不过终还是被郑和给化解了。这七次下西洋的经历对于郑和来说是十分宝贵的,对于明朝来说更是难得,此举让明朝与诸多西洋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更是促进了贸易活动,对整个中国的航海文明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历史开讲#作者:三摩地参考资料:《明史》
2、郑和国图片郑和七下西洋(一)——永乐三年(1405)七月十一日,一支27000人的船队驶离了江苏刘家港。在此后的28年中,这支庞太的船队先后七次出海,经东海,南海,穿马六甲海峡,没孟加拉湾,阿拉伯海,阿曼湾,亚丁湾向西航行,然后过红海南下东非海岸,到访了暹(xian)罗国(泰国),爪哇囯,真腊国(柬埔寨),溜山国(马尔代夫群岛),,锡兰山(斯里兰卡),天方国(麦加),远到达了今天肯尼亚东南角的蒙巴萨港。现在有人认为他们甚至首度环游了全世界,不过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证实。郑和下西洋畅通了海外贸易,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华侨在南洋定居、生存、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刺激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航海技术,丰富了人们的地理知识,在中国海外交通史上,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中国航海家!
3、郑和下西洋去过多少国郑和(1371年? - 1433年?),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郑和国简介#
4、郑和简介大全“我们要给弟兄们报仇!”1406年,郑和一行途径爪哇国,不料,170多名大明船员惨遭枉杀,战士们怒发冲冠、义愤填膺,谁知,郑和竟大声呵斥道:“决不能开战!”郑和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航海家和外交家。他的一生波澜起伏、绚烂多彩,而让后人铭记的就是他的“七下西洋航海史”。1405年7月,郑和奉朱棣之命,率领“舰队”,共计两万七千多人,浩浩荡荡地从福建五虎门出发,从此开始了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远航征程。郑和站在船头,看着出发的舰队和茫茫的大海,心情异常激动。他想起年幼时,自己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航海家。虽然,命运几经捉弄,让他年幼遭难,戎马倥偬,但好在,如今而立之年,他终于能遨游大海了,少年时的梦想终究没有辜负!船队一路南下,首先到达了占城,半个月后,又到达爪哇(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爪哇人口稠密、物产丰饶,是个富庶之地,同时,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它成为马六甲海峡的一个重要据点。短暂歇息后,郑和本想继续南下,不料舰队却遭遇了一场悲剧,也是郑和航海生涯中的第一次考验。原来,当时的爪哇国内有两个“”,分别自称为“东王”和“西王”,二人互不忍让,都想取得统治权,为此,他们大打出手,互相开战。后来,“西王”获得了胜利,就到“东王”的领地秋后算账。正好此时,郑和的船队经过,一些船员下船整顿休憩,不料却被“西王”的人杀了,足足有170多人遇难。大明的士兵们得知后,气愤不已,纷纷请求出战灭了“西王”,给死去的兄弟们报仇,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郑和的反对让士兵们十分不解,他们带着满腔的愤怒和失望连连摇头。其中一名士兵竟毫不顾忌地反问道:“为何?人家都打到咱们‘家门口’了,真当咱们大明好欺负的不成?!”“就是,郑大人你放心,给我一支舰队,我顷刻便能灭了他们!”一名副将主动请战。可是郑和仍不为所动,他冷静地看着周围激动的士兵们,镇定地说道:“不能打,我们还有更大的使命——和平的使命!”郑和继续说道:“其实,我跟大家一样气愤,恨不得立刻灭了他们替兄弟们报仇!但是,我们不能这么做啊,咱们此次出海,就是向各国传达大明的和平友好,如果真的开战了,又有谁会再相信我们呢?”郑和说完,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此后,郑和主动出面与“西王”交涉,把死去的士兵们厚葬了,“西王”诚惶诚恐,连连致歉,还专门派人去大明向朱棣请罪。朱棣得知此事后,称赞了郑和顾全大局的行为,并狠狠地教训了“西王”的使者,要他们赔偿六万两黄金。两年后,爪哇的使者只带回了一万两黄金,正当他忐忑不安时,朱棣却说道:“我早知道你们筹不出来,要你们赔钱,是要你们明白自己的罪过而已,难道我大明还缺你们那点钱吗?!”朱棣这一行为彻底征服了爪哇,此后,他们自发年年向大明进贡。在手握重兵的情况下,郑和依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克制自己的愤怒,以大局为重,这需要何等的忍耐力!郑和的行为不是懦弱,而是明智!从这件事中,我们充分见识了郑和缜密的思维、强大的忍耐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正是这些珍贵的品质,才让他在艰辛岁月中、在战火纷飞中、在太平盛世中,安安稳稳地活了下来,开辟了自己瑰丽的人生!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尤其在遭遇重大事故,情绪波涛汹涌之时,更要向郑和学习,运用长远的眼光和思维,调动超强的忍耐和自控,才可安稳渡过,毕竟“小不忍则乱大谋”。而我们一旦放任情绪,肆意开战,终只会两败俱伤!隐忍是做人大的学问,你认同吗?对于郑和的做法,你怎么看呢?#在头条看见彼此##头条创作挑战赛##我要上微头条##历史#
5、郑和打过哪些国家郑和船队全球航行,比欧洲早70多年到达美洲,到达澳洲,发现南极查看图片
6、郑和征服的国家郑和七次下西洋,远行驶到哪里?郑和,本姓马,小字三宝,云南昆阳人。他出身于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父、祖先后都曾到过麦加圣地朝圣,被尊称为“哈只”(意思是巡礼人)。郑和的父亲是个刚直笃信的穆斯林,在常对孩儿讲述当年飘洋过海到麦加朝圣的故事。少年时代,郑和好奇地倾听着各种各样新奇的轶闻故事,以及父、祖辈勇敢冒险的航海经历。早已无限向往那神秘的海洋和异国风光,幻想着有朝一日也能继承先辈勇敢冒险精神,航行在碧波万顷的海洋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1405年,明成祖朱棣决定派遣郑和作为出使西洋各国的外交使节。在这一年的八,郑和统率的远航船队首航开始,船队从苏州的刘家港启程,泛海至福建长乐,然后借海上信风之助,由闽江口五虎门扬帆出洋,驶向浩瀚的海洋。团队首航直至占城,然后到爪洼的苏鲁马益,再到苏门答腊岛南部的旧港。以后又由旧港到马来西亚半岛西岸的马六甲。郑和就在这里建立据点,修造仓库,驻扎兵营。从事休整。然后由此出发,向西北到苏门答腊岛北部的苏门答腊国,又西行至锡兰山,即锡兰岛,然后绕印度半岛南端而北到达葛兰(今印度西南沿海一带)。后在1407年秋季,顺利返航回到中国。从此以后,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先后29年七次下西洋,行踪遍及今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等30几个国家和地区。其航线是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远至波斯湾和非洲东海岸。郑和后一次航行是在公元1432年,此次航程远,经历的国家也多。船队从南京下关的龙湾出航,到达古里后又派出小队到麦加圣地朝圣。公元1433年回国。这在世界航海史上,比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和达伽马发现新航路还要早半个多世纪。当时郑和已经是63岁的老人,不久后就病故了。郑和创建的业绩,在他身后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继续发展下去,但他生前所做的重大贡献,却使人们永远铭记心中。人们为了纪念他,凡是他当年游览过的山水、船舶停泊的港口、军队驻守的地方,都作为名胜古迹游览胜地。在国内就有南京的龙湾和天妃宫,静海寺,太仓的刘家港,福建泉州的行香碑记,长乐的十里洋街、三宝岩。在国外,特别是今日的南洋诸岛,著名的有马六甲的三宝城、三宝井,印尼爪洼的重要商埠三宝垅,泰国的三宝庙和三宝塔。在西南至今还屹立着当年郑和树立的布施佛寺碑等。这些名胜古迹都以“三宝”命名,为的就是表示对这位和平使者、杰出的航海家三保太监永恒的纪念。
7、郑和对外国的评价郑和下西洋时,不带少女,却带着老妪跟接生婆?这其中是何原由?东南亚地区,尤其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有许多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传说,当地还有他的雕像,是游客们常光顾的景点之一。当地导游还会告诉游客们,如果摸一摸郑和雕像,就能招财进宝。虽然这种说法充满迷信色彩,但也能看出东南亚人民对郑和充满尊敬,即便过了几百年,情感也没有任何变化。郑和是中国航海第一人,600年前便带着近3万人出发,沿途走过数不清的国家,据说远到过非洲。当时,郑和代表的是大明王朝,因此船上的货物基本都是中国好的东西,他还把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到其他地方,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其中引人关注的是,郑和下西洋准备阶段,明确不允许少女上船,哪怕是家眷也不可以。但很奇怪的是,郑和的船队出发后,却带着许多老太太。直到近些年,人们才知道这些老太太的真实身份,他们都是接生婆,虽然从未接触过现代医学技术,却是接生孩子的好手。大家知道,生孩子在过去是危险的事情,因为难产、大出血等问题丢掉性命的孕妇数不胜数。中国算是这方面做得不错的国家,但古代孕妇和胎儿的死亡率还是很高,更不用说那些未经开化的国家。郑和带着很多接生婆下西洋,肯定也是为了传播接生技术,提高孕妇和胎儿的生存率。从这个角度来看,郑和算得上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下西洋的活动,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郑和下西洋开始于永乐年间,一直持续到宣德时期,前后28年时间,郑和也从英姿勃发的中青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实际上,郑和是一位太监,本名马三保,从小便进入燕王府,负责侍奉燕王朱棣。那个时候,朱元璋仍然在位,朱棣属于皇帝很喜欢,但却充满忌惮的皇子。朱元璋把朱棣安排在北平,这里是元朝的都城,可见对这个儿子十分重视。但需要注意的是,北平距离北方蒙古草原很近,又有政治意义,也是元朝残余势力觊觎的一座城市。因此,朱棣经常需要带兵出征,和蒙古骑兵展开厮杀,危险程度可想而知。在那段时间里,郑和以随从的身份,长期跟随朱棣,见识了战场上的凶险,也了解到政治斗争的残酷。后来,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棣这些叔叔辈的藩王,就成了明王朝的威胁。于是,朱允炆开始动手削藩,朱棣通过装病的方式侥幸躲过一劫后,立即听从姚广孝的建议,起兵反叛朝廷。朱棣率军和朝廷军交战的时候,郑和也多次参与其中,立下赫赫功劳。终,朱棣经过4年战争,以直捣黄龙的方式攻下南京城,成功夺取皇位,郑和便成了拥立功臣。朱棣对郑和特别信任,但他毕竟只是太监,没办法在朝廷任职,朱棣就给了他一个下西洋的差事。值得一提的是,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还有个不为人知的目的,便是寻访下落不明的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