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弘法简介(释真悟法师弘法理念)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9 16:13:00 浏览
1、释真悟法师弘法理念

1996年,李金锁在山西绵山的正果寺清扫佛像,不小心蹭掉了佛像头部的一块泥皮,他凑近一看,竟然是白色的头盖骨,吓得他连滚带爬的跑了,没想到竟然发现了传说中的“肉身佛”。在抗战期间,日军侵占介休曾多次对绵山一带进行围 攻,绵山大批寺庙被烧毁。解 放 后,绵山一带的寺庙得到了重视,先后被列入了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千余年的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这一年,绵山的正果寺和云峰寺获得了重建,当地村民李金锁也加入了队伍当中,他负责每日的打扫清理任务。这天,他早上起来像往常一样先是把寺庙清扫了一遍,然后准备再清扫一下佛像周围,在清扫佛像时,手中的扫把不小心碰了一下佛像头部,就看到佛像头部有东西掉了下来。李金锁心里一惊,然后看了看四周没有人发现,“不会把佛像搞破坏了吧,得赶紧把掉下来的东西在黏上去”李金锁心想着就赶紧俯身准备捡起掉在地上的脱落物,然后凑近佛像头部准备“复原”时,他看到了佛像里面竟然是白色的头盖骨,瞬时间吓得他坐倒在地,立马连滚带爬的跑出寺庙。他想到估计是自己发现了一起杀人藏尸案,于是赶紧把自己看到的一切告诉了重新建造寺庙的负责人,负责人听完后,准备报 警时,又忽然想到绵山上一直流传的一个传说:就是这山中的和尚圆寂后都化作了肉身菩萨,他再三斟酌下准备先把这件事上报政 府部门。很快政 府部门就派了专 业的考古人员来到寺庙,对这佛像进行鉴定,经过鉴定,这确实是一副“肉身佛”,经过清理发现这庙中竟然有15尊肉身佛像。这些佛像高矮胖瘦都不一样,但能从佛像的面部能看清其真容。肉身菩萨、肉身佛,也称“包骨真身像”,《玄应音义》卷六记载:“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别。”意思是:古代德高望重的佛教僧人修行到蕞高境界,圆寂后不坏的肉身——全身舍利,后人将高僧不朽的肉身用泥做成塑像,供在庙里参 拜。这在佛教中称为“全身舍利”,是佛家舍利子的蕞高精华。史料记载,“包骨真身像”起源于东汉,兴盛于唐朝,消失于明朝。普通的佛像一般是有木头进行雕刻的,在表面镀上金箔或者是镶嵌上宝石。而肉身佛像是以圆寂的高僧的尸体为基础进行塑造的。这种制作工艺十分罕见。当高僧们快到了生命的尽头时会选择用打坐的方式来断水断粮,一开始他们只吃野果和中 草 药。然后再慢慢禁食一切食物,只能喝水。进而坐化。后来尸体会被放入盛有木炭的大缸中去除多余的水分。然后经过一些杀 菌处理,保持尸体不被腐烂。一段时间后,一般来说是密封3年的时间,如果尸体仍然是比较完整的,那么就可以进行塑造了。可见这也是比较难得的。绵山的“肉身佛”像,从唐至明各代都有。这些塑像,身材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容貌各不相同,就连其年龄都可从容颜上窥见一斑。其中有些佛像真身的指甲也清晰可见。坐化后,指甲在一定时间内还会继续生长。其中有尊佛像名叫:释师显,介休人,他生而聋哑被父母所抛弃,后来被本寺僧人收为徒弟,逐渐恢复语言能力。再后来他竟练就了治哑奇术,名满三晋。唐长庆四年为本寺住持,会昌二年圆寂。据传:有哑童祈拜,其落泪成丹,服后即会说话。这些高僧们,远离红尘凡事,摒弃七情六欲,数十年如一日地苦行修 炼,打坐诵经。生前乐善好施,圆寂后又普度众生。他们经历了千年,仍然能筋骨不断保持完整,这十五尊真身舍利被称“世界奇迹”,他向世人展示了修行人的 高境界:留此肉身,以身弘法,以身说教,以身度尘。同时又为我们研究佛教的历史提供了很大的价值,他们是绵山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物。#十大考古##历史有知识#

2、简述释利房弘法传说

“走江湖”这个词,原来和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南禅祖源天下法源,南岳衡山便是佛教江湖。大家好,我是南岳衡山的朋友花花。佛教在中国传播中贡献良多,但你可能不知道“江湖”一词也与之有关,而南岳衡山正是这个江湖的中心。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索南岳衡山的佛教江湖。一提到“江湖”,人们往往会想到武侠小说中的刀光剑影和恩怨情仇。其实,初的“江湖”只是湖南和江西两个地方的代称。在唐宋时期,佛教禅宗特别兴盛,而湖南和江西则是高僧大德云集的地方。其中,以石头希迁和马祖道一为著名。石头希迁来自江西,来到南岳衡山修行。他的弟子创立了曹洞宗,成为中国佛教史上规模大、影响深的南禅流派之一。而石头希迁修行的南台寺则被誉为“天下法源”。马祖道一在南岳衡山接受磨砖成镜的启示,成为七祖怀让的弟子,大彻大悟后前往江西弘法,成为一方宗主,并获得了“江祖”的称号。因此,南岳衡山成为南禅的祖源。由于这两位禅师代表了当时中国佛教界的高水平,所以很多学佛者不是去了湖南就是去了江西,甚至有人两地奔波。时间长了,这种现象就被称为“走江湖”。关注花花,我在南岳衡山,带你了解更多历史人文。

3、释宗弘法师简介

?泉州被称为是一座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城市,这里有丰富的人文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中国年轻的世遗城市泉州共有22处世遗点,到泉州来寻觅世遗踪迹,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清源山?秋日的清源山有着五彩的颜色,眼前是盛开的鲜花,翠绿的草木,远处是青翠的山峰、碧绿的湖水和微微泛黄的叶子,在密林中穿行,随时都可以感受到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结合?在清源山登山探洞,在老君岩瞻仰有着千年历史的老子石造像,在弘一法师舍利塔回顾弘一法师的足迹,在千手岩看宋代千手观音,在弥陀岩看元代天然崖壁雕刻的弥勒佛雕塑,在南台岩看三教胜地,在清源天湖看美丽的山光湖色,在山顶喝上一壶清茶,在山巅俯瞰泉州美丽的城市风光,让我们在泉州乐享徒步登山乐趣,惬意而悠闲?亮点特色:?清源山是泉州第一个也是的一个5A级景区,是泉州的标志性景点?整座山大的亮点就是位于山下的老君岩,也就是老子的雕塑,它雕刻得栩栩如生,且有千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现存大、雕技绝、年代久的道教石雕造像?景区内还有着与闽南有着深厚渊源而安身在此的弘一大师舍利塔,塔内有壁丰子恺先生悲切所作的泪墨画,塔前还有大师生前的遗墨“悲欣交集”?除了看人文景观和爬山锻炼,在山中喝茶和在山顶吃喝也是种独特的乐趣,登山途中有不少休息泡茶的地方,可以停下脚步喝喝茶,慢慢品味闽南文化✨必打卡精华景点:✅老君岩:老君岩石造像是泉州世遗的组成部分,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清源山标志性景点是全国现存早(宋代)大的道教石雕造像✅弘一法师舍利塔:弘一大师晚年有14年在闽南一带弘法、讲律,1942年圆寂于泉州,1952年在此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弘一法师的舍利子✅弥陀岩:建于元朝,室内的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凿而成,通高5.77米,宽2.5米,是研究元代建筑和佛教石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千手岩(第一山):千手岩大殿里供有宋代石雕释迦牟尼和千手千眼观音佛像,千手岩旁岩石上的“第一山”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手迹✅南台岩:是一处儒、道、释三教合一的著名胜迹,景点有儒教的魁星阁、道教的三清殿、佛教的大雄宝殿,在这里远眺泉州城市风光,美不胜收✅清源洞:清源洞也叫纯阳洞,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位于清源山顶峰是清源山三十六岩洞之首✅清源天湖清源天湖是一处人工湖畔,这里波光粼粼,湖光山色美丽

4、释成开法师弘法视频

成都老庙43—释昌圆法师的竹隐寺竹隐寺位于郫县花园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古名宝荣庵,清雍正六年改修大殿,更名竹隐寺,重建于光绪十九年。原中国佛教会副会长释昌圆法师曾在此寺当家,修行弘法,利乐众生,为法师冠绝蜀中的弘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释昌圆,俗姓伍,法号道静。初宗"华严""弥陀",晚年专修"净土",持戒精严,得戒弟子7000余人,为蜀中之冠。1899年,法师在金龙寺披剃落发,1910年任金龙寺住持。曾倡议成立郫县佛学社、觉觉佛学社,创办四川佛学院,以及成都爱道学校、成都地藏庵尼学校、温江爱道学校,曾到南京参谒太虚法师,先后担任四川省佛教协会常务委员、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值得一提的是,法师曾为号称中国当代第一比丘尼的隆莲法师剃度。竹隐寺损毁后,经郫都平乐寺僧众发愿重建,恢复观音殿,寺院初具规模。现致力重建竹隐寺应化度生古道场,还复净业风尚,重现古刹重辉。竹隐寺周边环境清幽,交通便利,附近有全国重点文物陈家桅杆,以及天府玫瑰谷、映月居、七里香农家乐、红军生态园等餐饮休闲场所。

5、江门观音寺释印弘法师简介

【天庐居士】道德经讲记(11)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单从字面上解释,意思是说:车轮上有三十根辐条集中在一个车轱辘上,需要设有车轱辘中空的地方,车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揉捏陶土做成器具,仍然需要留出空的地方,陶器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之间空的地方,房屋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所以,“有”能给人带来利益,这“有”却需要“无”来发挥它的作用。这一章,属于对“真空妙有”再一次的阐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汉高祖刘邦留下的一则典故,耐人寻味。有一次,刘邦询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的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吾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成大器,大抵皆是此理!正因为刘邦“没什么”本事,他的手下人才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情发挥出各自“拥有”的本事。由此可见,“无”为大、为载体、为根基、为用,而“有”为小、为延伸、为成长、为利,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托,属于寄附性存在。那么,世人乃至于一切众生的执念,就体现在偏执于“无”或者“有”的单行道上,尤其是世间一切的矛盾,争来吵去,无非都是建立在这执念之上。“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为了调和世间的矛盾,把“千巷万路”融合成统一性的无上大道,让“一样米养百样人”的各种根器之人能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将“千流万河”归源到一个大海洋之中,一个真理诞生了(无极生太极,无极之时“无”宇宙,而太极就是“有”宇宙的起源)!一个真理孕育出了两种辨证(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阴阳对立,“相对论”的出现,意味着宇宙、生命等现象开始生成),接下来就是三生万物(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东方、西方、中央,三佛弘法;太清、玉清、上清,三清御道;天界、地界、人界,三界一体),得了一、万事毕;得了三、万事全。落实在中国,三生万物就是儒、释、道。“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不管“二”,还是“三”,终都是为了服务于“一”,也就是一个真理!“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一正”。道家弘扬“抱朴守一”,佛家宣讲“不二法门”,儒家强调“中庸之道”,都是在服务于一个真理!中观、中立、中庸、中道、中正,这些词汇虽然是名相各异,其实真理同义。佛陀在《法华经》中,一再强调“一乘佛法”(一个真理):“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真正大彻大悟、圆满究竟的无上佛道,其实是连“一”都不存在的!两边不立,中道不存;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常清静经》有云:“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观空亦空、空无所空,名为得道、实无所得——这样的旨趣,在《六祖坛经》中也是随处可见的!由此可见,一切儒释道的微言大义,玄妙至理,归根结底都是在搞教育,而一切把儒释道的教育,当成宗教、形式主义来“盲目理解”的行为,不客气的说全都是迷信!“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为什么修行人难以开悟?为什么“真空妙有”的境界(心态和智慧)难以修持?直截了当的说,就是因为: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内心不够清净,欲望不能化解。人类的所有烦恼、一切情绪,都是建立在欲望之上的,有欲望就会有患得患失,有欲望就会有不甘心、斤斤计较,有欲望就会胡思乱想、无忍耐力……但是,活人又怎么可能“没有”欲望呢?存在即合理啊,欲望本身也是合情合理的存在,那该怎么办才好呢?——佛陀抛给我们一个意味深长的答案:真空妙有。心境要真空,欲望要妙有;永远保持一颗“真空”(看透、淡然)的赤子之心,然后用“妙有”去做人、做事。——道德经也抛给我们一个答案: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用“无”生“有”,利己、利人。

6、释弘法法师介绍

释智光长老于1940年出生于越南嘉定(今胡志明市)。10 岁时,他在 Hue Nghiem 公社 (Thu Duc) 与尊者 Thich Tri Duc 一起出家为僧;由僧人授戒,在灵阮公社(隆安)受沙弥戒(僧人修行的第一戒,包括十戒)。从1957年到1960年,他在安光塔(西贡)的南越佛教学校学习。释智光法师于1960年在安光法会受戒为僧(又称大戒,包括250条戒),供奉刚从南越佛学院毕业的僧人。4年后任教授,后赴日本立正大学留学至1972年。回国后,经越南统一佛教会领导提名,出任出版总署翻译写作部部长。37岁时,他被越南统一佛教会第二任祖师特别任命为大司祭。1981年越南佛教僧团成立后,任执行委员会常务理事,分管中央弘法委员会。曾任胡志明市佛教僧团副会长兼执行委员会主席。在第三任法师释波图圆寂后,2021 年 12 月末,认证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授予法师释智光法师担任越南佛教僧团法师。

7、释净光师父弘法视频

电视片《临夏大庙山》解说词——卢世谟1、朝阳寺位于甘肃省临夏县双城大庙山。地当土门关河、老鸦关河、槐树关河的汇聚处,这里也是甘川、甘青公路的分界点。终年积雪的太子山高入云端,长年俯视着大庙山寺宇群落。亘古奔流不息的大夏河波浪滚滚,依旧的涛声迎合着朝阳寺的佛号经声。2、大庙山又称龙首山,山峰巍峨,地形险要;满山绿树成荫、林间山花烂漫。位于阴坡脚下的牌坊雄伟华丽,楹联别具一格。香客和游人可以从牌坊拾级而上,亦可乘车从东南山坡沿盘山公路到达顶点。3、登山台阶与盘山公路左旋右转,蜿蜒交错,沿途有四处亭台可供登山者观景。登上第一座山门便是临夏县城隍庙。登上第二台阶便是闻名遐迩的二郎庙。进入第三台阶是三霄娘娘殿。从娘娘殿或第二道山门攀登环抱式台阶从左从右皆可抵达大庙山寺宇群落的高处——朝阳寺。登上朝阳寺环台远眺,临夏县的韩集、马集、尹集等六七个乡镇村落及秀美田野一览无余。远处巍峨的太子山白雪皑皑,在夏日阳光照映下,像一位亭亭玉立的白雪公主;弯弯曲曲的大夏河,像一条玉带泛着银光。置身于此,令人心旷神怡,大有进入仙界佛国之感。有道是:大夏涛声明月夜,庙山云影艳阳天;诸佛菩萨做道场,各路神仙皆欢颜。4、大庙山朝阳寺周边发现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遗址。在山顶公路旁一处崖壁上暴露出灰层长约十米,距地表约三米,有袋状型窑址,含有骨骼、红陶、炭屑等遗物;出土了大双耳罐、垂腹罐、石刀、石斧等石器和陶器。这说明早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隋唐之前这里是羌人活动的主要地带。这里也是吐谷浑牧马放箭的重要据点,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部在这山下的川道原野上和明王朝军队发生过激烈战斗。据史书、口碑资料,唐初在此建寺,后来历经战乱,屡建屡毁,直到元朝中期在建二郎庙的同时寺宇再次得以重建,之后又建毁多次,直到清光绪末年,在原寺废址上殿宇重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大庙山的僧人、道士被迫还俗,寺宇殿堂强行拆毁,大庙山呈现出一派破败荒凉景象。d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允许寺院恢复重建,经过僧俗各界的齐心努力,终于建成眼下规模的朝阳寺。5、朝阳寺是一座佛教寺院,历史悠久,名僧辈出。著名的有民国时期的释光如大师,俗成“邱大师”。邱大师主持朝阳寺达四十年之久,在临夏乃至全省佛教界享有盛名。上世纪九十年代由释绪圆担任主持。绪圆师父早年出家,在河南白马寺受俱足戒,先后到山西五台山、陕西法门寺、北京广济寺、法源寺、临济寺、西安卧龙寺等著名佛寺参修研律。一九九六年由临夏县宗教局聘请到朝阳寺担任主持。他现在是县佛协副会长、县政协委员、省州佛协理事。绪圆师父自任主持以来,严守戒律,勤诵佛经,屡办道场法会,深孚众望,并且曾建了僧舍、斋堂,新建了地藏殿、念佛堂、弘法洞、接待室,设办了佛经流通处。现在又征地四亩,积极筹建七级浮屠,将高层雄伟宝塔矗立在大庙山巅,将弘法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6、大庙山历来受到社会重视,许多名人曾亲历观瞻。建国前河州许多达官、富商捐款献策,大力襄助。解放后,特别是d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关注该寺的人越来越多,供养该寺的范围越来越大。一九八○年十月,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十世班禅活佛视察甘肃路过此地后亲笔给这里题词襄勉,他的题词是“佛道神青”,至今闪烁在朝阳寺门廊正壁上,敬仰观摩者络绎不绝。这是大庙山朝阳寺的殊荣,这是铭刻在缁素心中的一盏明灯。7、二○○四年农历四月中旬,应临夏、甘南、兰州等地广大信众的要求,绪圆师父发心举办迎佛法会,从兰州恭请香港精造的西方三圣和地藏菩萨铜像。兰州六七十名居士护送,临夏数万信众迎请,沿途放桑、点灯、焚香、鸣炮、叩首捐款,气氛热烈、场面动人。从临夏市区到大庙山这数十里路途上处处有迎请的人群,处处有礼佛的队伍。特别是在大庙山的山上山下,恭候迎佛的人群从早上到下午,络绎不绝,有上万人在这里一直等候。这迎佛的人群,这朝山的队伍,满怀虔诚的信仰、满怀慈悲的心肠,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佛教主旨演绎为迎佛、敬香、顶礼、膜拜的行动,在人们心中升起佛教智慧的火炬明灯。当日晚上放焰口,诵经念佛;第二天早上举行了开光仪式,有绪圆法师主持,场面隆重热烈。州佛教协会赠送了“弘扬佛法、爱国爱教”的一面锦旗。献旗上供的单位、居士还有很多很多,这次规模盛大的法会,将万千信众的心愿凝结成一桩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将朝阳寺建成一处弘法利生的大丛林,让佛法久远的不断地在婆娑世界敲响警钟,同时也促成这里成为一处远近闻名的旅游盛地。8、我们相信,在各方力量的积极支持维护下,朝阳寺会像寺前这株百年古松一样巍然挺立、万年长青。二○○四年六月十九日#释弘法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