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鼎简介(安徽的楚大鼎)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9 17:43:07 浏览
1、安徽的楚大鼎

#头条创作挑战赛# 铸客大鼎与国家公祭鼎今天是2022年12月13日,众所周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今天上午,在中国江苏南京,举行了第9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以国家之名,祭奠85年前在日军南京屠城暴行中遇难的30万同胞。您知道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摆放的国家公祭鼎的原型,来自安徽,是安徽博物院的重要馆藏文物,也被观众称为“镇馆之宝”。这件铸客大鼎,1933年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中,是战国时期楚王祭祀所用的礼器。铸客大鼎,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达800斤。它的重量,目前仅次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后(司)母戊方鼎”。铸客大鼎是圆鼎,器口两侧附铸一对方形的侈耳,腹部装饰一周突起的圆箍,在双耳、颈部外壁以及腹部圆箍上,均模印着纹饰,足根部高浮雕兽首纹。铸客大鼎的前足足根和左腹下外壁,各刻有“安邦”二字。鼎口平沿处,阴刻铭文12个字“铸客为……”,表明铸客大鼎,是战国时期楚王铸造用于祭祀等重要仪式的礼器。这里,“铸客”二字极为特别,是指从其他诸侯国外来的青铜铸造工匠。这说明,战国时期的工匠,已不完全是奴隶主贵族的附属物,他们身份自由,可往来于各国。上面介绍的是关于“铸客大鼎”的前世,而它的今生故事,从它出土之日才刚刚开始。1933年,寿县地区连遭灾害,当地士绅以筹钱赈灾的名义,组织人力对李三孤堆楚王墓实施明目张胆地盗掘。这座楚王墓在数年间,先后遭数次盗挖,墓中物品几乎被洗劫一空。由于规模声势过于浩大、出土文物众多,引起世间轰动。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民国政府高度重视起来,派专员前往寿县进行交涉,将铸客大鼎等一批截获的文物保护下来,运往当时的安徽省省会安庆市保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这批珍贵文物为免落日军之手,又跋山涉水踏上了前往重庆避难的坎坷之路。抗战胜利后,铸客大鼎由重庆随当时的故宫南迁文物一同运出,后落脚于南京。直到全国解放时,铸客大鼎才重新回归安徽省。1956年安徽省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铸客大鼎成为重要的馆藏文物。1958年9月17日,主席来安徽省博物馆视察,他围着铸客大鼎转了一周,风趣地说:这只鼎大得能煮下一头牛。安徽博物院政务区新馆开放后,铸客大鼎陈列在“安徽文明史陈列”的展厅中。故事到这,似乎很圆满,但是一个新的历史事件,又将它推向了高潮。2014年12月13日,我国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以铸客大鼎为原型,等比例放大铸造的国家公祭鼎第一次展现于世人面前。铸客大鼎自出土后颠沛流离的经历,正是抗日战争那段磨难岁月的见证,将它作为国家公祭鼎,完全契合了这份特殊的意义。国家公祭鼎高1.65米,铜质鼎身和底座共重2014公斤,底部石质的基座重1213公斤,象征着2014年12月13日,公祭这个同样值得铭记的特殊日子。旨在昭示世人:勿忘历史,吾当自强!在国家公祭鼎的正面,铸有铭文160字,代表中华民族牢记历史、捍卫国家、维护和平的意愿。“泱泱华夏,赫赫文明... ...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永矢弗谖(xuān),祈愿和平”。备注:文中所用图片来自安徽博物院官网以及其他#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致哀#

2、安徽大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雪后,大鼎广场,随拍

3、安徽三角大鼎

教师免费![鼓掌]三星堆特展来合肥啦![机智]从安徽博物院得到的消息,三星堆特展从4月20日进行特展,就在安徽博物院,一直持续到8月13日!针对这些人群:6岁以下的儿童、70岁以上的老人、军人、警察、消防员、教师免费!!学生半价!!其实 ,大家对安徽博物院为熟知的一件重器是:铸客大鼎,当时毛主席视察安徽时,也是参观了这件国之重器!#城市观察员##合肥身边事##合肥头条##三星堆特展来合肥啦#

4、大鼎简介

“好大一口鼎,能煮一头牛呵!”毛主席惊叹道。1958年毛主席在安徽省博物馆,欣赏寿县出土的青铜器国宝:铸客大鼎!

5、大鼎图片大全

1933年,民国时期,寿县遇到严重的灾荒,老百姓没得吃的,想各种办法找吃的,有人牵头聚在一起找活路,其中有个人略懂风水老先生说:寿县是古楚国的国都,凡是带“孤堆”的里面应该就是古墓,大家如果能打开,搞点金银换点粮食。就在寿县不远的朱家集,有个高耸的土山包名叫“李三孤堆”,成为了大家首选对像,于是当地乡绅组织几百名劳动力,开始挖墓。果然,挖出了3000多件金铜玉器,其中就有一件重达400公斤的楚大鼎。为了能活命,准备把这3000多件文物,包括楚大鼎运往上海换钱。当时民国政府听说了这起盗墓案,及时截获。把楚大鼎安放在当时的安徽省会安庆保管。1937年日本侵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文物安全,将大批文物包括楚大鼎迁往四川、重庆一带。楚大鼎当时被装在一个巨大的木箱子内。由于体积巨大,实在是不好搬运,民工们只好将木箱在地上翻滚着前进!这样“粗暴”的搬运方式,也使得许多文物,包括楚大鼎在内受到了不小的损伤……1945年抗战胜利,包括楚大鼎在内的文物被运往南京,放在江边一个临时仓库内。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d将大批文物运往南京,楚大鼎由于过大,暂时留在南京,1949年,楚大鼎被运回了安徽芜湖。1954年,安徽省博物院专门请来了青铜器修复专家,对楚大鼎进行修复。从此命运多舛的楚大鼎才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存放在安徽省博物馆。1958年毛主席一行到安徽视察看到楚大鼎风趣地说: “好大一口鼎,里面能煮一头牛哇!”2014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鼎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揭幕,以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国家公祭鼎即是以铸客大鼎为原型、等比例放大铸造而成,同时也再现了铸客大鼎“安邦”的美好寓意,表达了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维护和平、圆梦中华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6、安徽合肥大鼎

【文聊淮南082】国宝之楚大鼎:1933年出土于寿县李三孤堆楚王墓,是我国现存的第二大鼎,仅次于商代后母戊大方鼎。为战国晚期的青铜礼器。在现已发现的东周三足圆鼎中,它是大的一个,堪称楚国重器。楚大鼎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腹为290厘米,足高67厘米,腹深52厘米,重400千克。楚大鼎又名“铸客大鼎”,圆口,方唇,鼓腹,圆底,三蹄足,给人以坚实雄强之感。大鼎口沿刻铭文12字,左腹下和前足根刻铭文各2字,诸家解释不一。现藏于安徽博物院。此鼎不仅以雄伟著称,而且其耳、足是以分铸焊接工艺制作,代表了当时先进的铸造工艺水平,为研究我国2000多年前的金属焊接技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是当之无愧的文物。#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