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韩愈天真为妙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唐代诗人以李杜为之,而文章要称韩愈,所谓文起八代之衰,顾炎武曾说:假使韩文公仅作《原道》等等几篇文字,便无瑕疵可尋,实则此言大谬。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实在是一篇好文章。至于《原道》诸篇所谓文起八代之衰的文章,实在不成东西。后人之所以称道他的,全是儒家守旧的见解,不足为训。《祭十二郎文》的好处,就在于它完全出于天真,不是矫揉造作的。其实:这其间也透露出文学上的必要条件。2023.3.15日晨于长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韩愈经典诗句韩愈的文章,如果只读一篇,那好是本篇。为什么?因为本篇具备多种传统文章的体裁与技巧,因为本篇是韩愈全面而精要的自白。全文录入《新唐书·本传》的本篇,作于元和八年(813)初,当时韩愈46岁。十年前的他,曾经以“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自鸣其不幸”,抑或“鸣国家之盛”,命运悬之于天,“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等等说法,高妙地开解安慰年老远宦、抑塞穷愁的孟郊;现在,要宣泄类似的苦闷,要纾解同样不平的,是他自己。从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到宪宗元和七年(812),十载之间,韩愈浮沉于国子博士之职,有才难展,有志难伸,于是作《进学解》一文,自明其志。本文假托国子先生进入太学,劝勉诸生德业双修,被质问本身进德修业如此成就,而竟有如此际遇,后先生再予解答,所以名为“进学解”一“解者,释也,因人有疑而解释之也”(《文体明辨》),这是本篇的题旨。全文可以粗分为三大段。首先以简洁笔调,叙述国子先生一韩愈自己一早会训话,以“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的格言,国家选拔培训人才的方法,以至凡事先求诸己的信念,劝勉诸生一一有人以为这段是反话正说,是韩愈自己也不一定相信的门面话,其实,厄逆尽管很多,正确的理想还是不可不标举;而且,为人师表,在公众场合不给学生开示以正途大路,难道叹老嗟卑、怨怼个人的不平吗?在正话正说之中,忽然来了反讽一出自追陆老师多年的学生之口,这是语语铺排,而又句句是实的第二段。依照国子先生开宗明义所宜示“业精”“行成”的纲领,先生自己的为学、为儒、为父、为人,各方面的努力经过和成就,一切可式可法,而其境其遇,却又如此可叹可惜。在读者的同情、感慨而又期待当事人的答复之际,转入了第三段。第三段是先生的解释。“量材适用”,是匠氏之工,是医师之良,也是宰相之方。这是常识,也是朝野对当前执政者的信心。跟着,以大贤孟、荀二子为例,说明德业双修、言行足法的人,不一定就有相称相应的位,这是无可如何的“命”,而“知命守义”,正是在这个进退得失的关节上,一个儒者要好好把握的人生原则。进德修业是分所应为的,商贿班资之类嘛,比上永远不足,比下早已有余。看开了,看通了,先生开解学生,也开解自己的话,听来是一片平和谦退一当然,那胸中块垒,那感士不遇、不怨而怨的不平之鸣,还是委婉而恰可地表达着的。于是,“执政奇其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一元和八年三月二十三日也”(《旧唐书·本传》),这是本文的喜剧结果。如果只是替作者带来好一点的官运,那本篇就不一定足道了。足道的是:以体裁言,本篇以散文的气势,缀以骈文的句式,兼具韵文的音律;从作法说,本篇用辞赋的结构,记叙一段假设的师生问答,借此说明自己的志节和为学、为文、为政的理论,更抒发了怀才未遇的苦闷之情,后以理化情,大方得体地收结。林纤说:“进学一解,本于东方《客难》、扬雄《解嘲》…所谓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者,真是一篇汉人文字…所长在浓淡疏密相间错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以自得之神髓,略施丹铅,风采遂焕然于外,大旨不外以己所能,借人口为之发泄,为之不平,极口肆置,然后制为答词,引圣贤之不遇为解。说到极谦退处,愈显得世道之乖、人情之妄,只有乐天安命而已。其骤也,若盲风懑雨;其夷也,若远水平沙。文不过一问一答,而啼笑横生,庄谐间作,文心之狡狯,叹观止矣!”(《韩文研究法》)蔡世远说:“此篇辞涉愤激,宋儒‘为己'之学,定不如此。然公自叙其读书卫道之苦心,不可没也。且如‘寻坠绪之茫茫’数语,谁人能有此向?‘《春秋》谨严数语,谁人能有此识解?勿论《七发》《七哀》等不足比伦,即《宾戏》《解嘲》等篇,亦相悬绝也。”(黄华表《韩文道读》引)林云铭说:“首段以进学发端,中段句句是驳,末段句句是解,前呼后应,为绵密。其格调虽本《客难》《解嘲》《答宾戏》诸篇,但诸篇都是自疏己长,此则把自家许多伎俩、许多抑郁,尽数借他人口中说出,而自家却以平心和气处之。看来无叹老嗟卑之迹,其实叹老嗟卑之心,无有甚于此者,乃《送穷文》之变体也。至其文语语作金石声,尤不易及。”(《古文析义初编》卷五)所以,本文干载传诵,无数有志学文、学道之士,因此而坚强了意志,启迪了方法,慰解了痛苦。
3、韩愈名字由来简介同时培养小学霸,早识字是否会对孩子的想象力造成负面影响?早识字会对孩子的想象力产生积极影响,因为阅读文字可以提高想象力。文字是激发想象力的好工具,而不是破坏想象力。举个例子,昨天我们读了韩愈的《教子》,你有没有想象出一个画面:十二三岁时头角尚未显,二十岁后逐渐变坏,三十岁骨骼已成佛,一龙一猪。到三十岁时,一个是呼风唤雨的龙,一个是任人宰割的猪。这就是想象力。你读文字时完全是凭想象力想象出来的。如果只看图片,你的想象空间会缩小很多。因此,文字比图片更能激发想象力。家长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电视和动画片,因为它们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4、韩愈世称什么河南的三十位名人,看看有没有你的老乡?1.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被尊称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今河南省鹿邑县)2.墨子:墨家思想及学派创始人,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河南省鲁山县)3.庄子:道家学派主要创始人之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河南商丘)4.列子:道教四大真人之一,”。《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而这些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河南郑州)5.韩非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君主专制主义理论。(河南省新郑市)6.鬼谷子:著名的道家、兵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今河南淇县)7.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身任六国宰相。(今河南洛阳)8.商鞅:商鞅通过变法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法”。(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9.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极力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推行郡县制,制定法律和相关制度,创立小篆,书法和散文成就突出。(今河南省上蔡县)10.荆轲:荆轲刺秦王。(今河南鹤壁淇县)11.范蠡:商圣,辅助越王勾践灭吴、道商鼻祖。(河南南阳)12.吕不韦:扶立秦庄襄王,任秦国相邦,灭东周,主持编纂《吕氏春秋》。(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13.陈胜:发动大泽乡起义,建立张楚政权,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今河南商水)14.张良:汉初三杰,助刘邦建立汉朝,助刘盈保住太子之位。(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张店村)15.陈平:西汉开国名将,六出奇计,协助刘邦统一天下,与周勃平定诸吕,迎立刘恒为帝。(今河南兰考县)16.郭嘉: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今河南禹州)17.司马懿:抵御蜀汉诸葛亮的北伐,屯田水利,灭公孙渊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18.谢安:淝水之战东晋方决策者,挫败恒温篡位之意。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著名的陈郡谢氏。19.白居易: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者。(河南新郑市)20.韩愈: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倡导古文运动。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今河南省孟州市)21.杜甫:诗圣,创作现实主义诗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今河南巩义)22.张衡: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家,开创中国天文、地理研究之先河,发明地动仪,以其名命名“张衡星”、“张衡环形山”,汉赋四大家之一。(河南南阳)23.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河南省南阳地区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东南)24.花木兰: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商丘虞城县人)25.岳飞:中国历史上极富盛名的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今河南省汤阴县)26.冉闵:大武悼天王!杀胡令霸气!(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27.潘安:古代四大美男。(今河南省中牟县)28.李商隐:晚唐出色的诗人之一。(郑州荥阳)29.邓艾:曹魏杰出军事家,治理魏国西方,与姜维多次对峙,率兵偷渡阴平,攻灭蜀汉。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30.袁世凯:创建新式军队,培养大批军事人才,中国国内警察制度、设立春节,逼迫清帝和平退位、开创中华民国,督修铁路、办工厂、大力发展实业,废除科举制度,推广免费国民学校。(河南项城人)
5、韩愈的基本资料简介如今,中国富豪榜上的作家越来越多,让人羡慕的同时却感到生不逢时。因为在距今1400年的唐朝,普通作者也能获得“天价稿费”,堪称字字千金!先说说韩愈,人家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不仅文章写得好,官也做得大,当时就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韩愈的文章可是老值钱了!嫉妒他的人在背地里嘀咕他赚死人钱,没办法呀!这个钱你一般人真的是挣不到。唐代是一个丧葬文化盛行的时代,重视给去世的人立碑撰志,碑志铭文大为盛行。而且,不管是皇帝还是文官都愿意给别人撰写墓志,唐太宗李世民就在他的卓越功臣去世后,亲自撰写碑文,以示纪念和表彰。帝王有这样的癖好,下行到地方和民间就争先效仿。唐代的文人、书法家、书刻家高手辈出,使这一行业的价格迅速飞涨。没有人不愿意找一个大作家、大书法家给自己撰文、书碑的,那些官位高、文笔好、书法好的士人普遍受到欢迎。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大文学家、大诗人、大学者,随便一篇文章都是文采奕奕、思想性颇高,请他写文的人简直是络绎不绝!写得好,当然收费也高。韩愈被人称道的是给大将韩弘写的碑文《平淮西碑》。韩弘这个人能打仗,还为人豪气,出手大方。韩愈摸准了他的心思,在文章中好好把他夸了一下。韩弘很是高兴,出手就给了韩愈500匹绢。你可不要小看了这500匹绢布,按照当时的物价换算,一匹绢帛价值200文,一斗米价值13文,这500匹绢相当于7690斗米。按照《中国度量衡考》一书中对唐朝量器的介绍,可以知道一斗米大约有13斤,这么多斗的大米可以够100个人吃一年.一斤普通大米按2元钱计算,买下来需要199940元。韩愈老人家一篇文章就挣了20万元稿费。而且这篇文章除去标点符号只有1505个字。平均每个字价值132元!看到韩愈的稿费,很多人会不会嫉妒得睡不着觉?我们如今的稿费是以千字论标准,和人家比简直是打脸好不好!韩愈这么有钱,当然会引起很多读书人的眼红。据《韩愈传》记载,韩愈有个徒弟叫刘叉,不地道,偷偷顺走了韩愈的不少黄金。他还大言不惭地对别人说,这些钱都是韩愈从死人墓里拿的。喂!有本事你也去拿好吗!你这种拿钱的方式才真的是丢脸啊!在唐朝,做一名文字工作者地位极高,替人写文的“润笔费”还可以自己协商。比如,与韩愈同时代有个写手叫皇甫湜,名气并不大,可人家敢于“抢活”、敢于“抬高身价”。宰相裴度受命去翻修福先佛寺,寺庙竣工后,想找白居易来帮忙写个碑文。皇甫湜知道了,在旁边主动自荐,说可以由他来执笔。裴度一想,自己和皇甫湜是熟人啊,那就把这个差事交给他吧!皇甫湜很快就完成了,洋洋洒洒3000字,裴度很满意,按照每个字3匹绢的标准支付他。没想到,老朋友皇甫湜竟然不高兴了!他对裴度说:你一个堂堂宰相,就给这么低的报酬吗!常言道,熟人面前不好杀价,可皇甫湜却不管那么多!裴度面子薄,谁让自己身份高,位居宰相之位,不宰你宰谁呢!他咬咬牙,将每个字的价格提升到6匹绢!皇甫湜的这篇文章,稿费标准竟然达到一个字2340元!呜呼哀哉!写到这里小编简直是眼冒金光、痛彻心脾啊!同为码字工,千年之隔,差距怎么能这样大!恨不得能化身穿越到唐朝,给韩愈大人做个书童,每日抚纸研磨,过上几天自在洒脱的好日子!作者:默默书影编辑:唐肆的唐
6、韩愈简介一句话概括【大放厥词是说谁?】大放厥词一般指脱离实际地吹牛皮,贬义。这个成语早是用来赞美柳宗元的写作文字优美,褒义。韩愈曾写了《祭柳子厚文》,其中赞扬柳宗元的文采“玉佩琼琚,大放厥词”,意思是说文笔秀美,如晶莹净洁的玉石。厥是代词,意思是“他的”。#韩愈文字简介#
7、韩愈谥号为何只有一个文字浅析中唐至晚唐时期散文性质的大革命中唐至晚唐时期,韩愈、柳宗元的“复古”改造了散文的基本性质,提高了散文的地位。六朝时,韵文大幅侵夺了散文的领域,连许多应用文都改以韵文来写了,但到了韩、柳,他们给了散文新的地位。散文比诗更接近这些根本的追求。诗有太多形式上的限制,写来必须不断考虑配合文字、声音的框架,散文相对比较自由。而且散文原本就带有工具性,于是站在“弘道”——探索和传递真理——的立场上,反而比诗更重要。散文比诗更接近真理、真情,真情是自己感受的,真理是自己相信的,要让别人感受、说服别人也相信,只有靠散文。在表达真情、真理上,散文比诗更有效。于是从韩愈、柳宗元以降,不只是散文有了不同的写法,而且散文和韵文的关系有了不同的性质。中唐之后,散文可以和韵文平起平坐,散文创作成了新的重点,在气势与成就上都压过了习惯成自然、呈现疲态的诗。借着“复古”的观念,散文翻出了新面貌,灌注了新能量。散文这个领域打开了很大的空间。要了解这部分的发展,简单也有效的方式,就是查看一下《唐文粹》。这是一部有一百卷的大书,在北宋初年,也就是唐代结束后没多久由姚铉编成。对于唐代文章的收集整理工作,比诗更早。《唐文粹》一百卷,有着很特别的分类,如果拿来和在此之前的经典文章合集《昭明文选》比对,我们就能清楚看出唐代文章的特色。《唐文粹》中第一卷到第九卷,是“古赋”,就是从汉赋沿袭下来的文体;第十卷到第十八卷,是“诗”,是很特别的以文入诗的作品;第十九卷到第二十二卷是“颂”;第二十三卷、第二十四卷是“赞”;第二十五卷到第三十卷,是“表奏书疏”,也就是朝廷的公文,朝廷上用的文章;第三十一卷到第三十三卷,有一个奇怪的分类,叫作“文”;接下来第三十四卷到第三十八卷,是“论”;第三十九卷到第四十二卷,是“议”;第四十三卷到第四十九卷,又有一个奇怪的分类,叫作“古文”;第五十卷到第六十五卷,是“碑”;第六十六卷到第七十卷,是“铭”,铭文,碑铭其实很接近;第七十一卷到第七十八卷,叫作“记”;第七十九卷到第九十卷,是“书”;第九十一卷到第九十八卷,是“序”;第九十九卷、第一百卷,叫“传录记事”。对照一下,大致除了第三十一卷到第三十三卷的“文”之外,前面四十二卷的分类,《昭明文选》中都有。然而后面大半部分的类别则是《昭明文选》中没有或置于边缘不重要的。首先,《唐文粹》中的碑文比《昭明文选》中的重要得多。将“碑”和“铭”两类加在一起,一百卷中占了二十一卷。在这点上,清楚反映了韩愈的影响。在此之前,碑铭在散文中原本是固定到僵化的形式。这种要刻在石头或木头上的文字,一般就是填些冠冕堂皇的客套话,没有什么个人发挥空间。他的写法不套公式,以他“载道”的根本精神去总结一个人的生命经验意义,让出钱的人大为感动,吸引了更多人出更高的价钱拜托他来写。很快地就有人仿效韩愈的方式写碑铭体文章,改变了这种体裁的写法,抬高了其地位。另外突出的还有占了八卷篇幅的“记”,这个文体的发达则主要受了柳宗元的影响。韩愈作品中“记”并不常见,“记”是柳宗元爱写也擅长的一种文体。“记”指的是小品杂记,像被收入许多选本的名文《黔之驴》,成语“黔驴技穷”来源的那篇文章,就是“记”。还有《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都是“记”。此外,《种树郭橐驼传》,篇名虽叫作“传”,但实际内容也是充满趣味故事的小品,也是“记”。柳宗元写的“记”,有时以“说”题名,例如《捕蛇者说》《谪龙说》《罴说》和《观八骏图说》,写的内容属于杂说杂记。再看看《唐文粹》中占了十二卷的“书”,也就是书信。魏晋以降开始流行“书牍”,那和书法的“帖”有着密切关系。不过六朝人的“帖”往往很简单,就是寥寥几句,仍然保留了高度私人传信的性质。然而在唐朝古文运动之后,“书”成为正式的文体,主要用来向朋友表达论说意见,有着明确的对象。这种体裁适合以带有感情的语气来抒发、解释自己的信念,尤其是表达自己不同于流俗或容易被误解的想法。韩愈说明什么是“古文”、为什么要提倡“古文”的文章,很多都是刻意找了适当的对象用这种书信体写成的。前面引用柳宗元谈“古文”的内容,来自《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也是一封书信。之前韦中立先有一封信谈到老师与师道,然后才有柳宗元的答书。以上便是中唐至晚唐时期散文性质的大革命。参考资料:[1] 《永贞革新与啖助、陆淳等春秋学派的关系——以大中之说为中心》[J]. 齋木哲郎;曹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2]《 经学的转折:啖助赵匡陆淳的新春秋学》[J]. 杨世文.孔子研究,1996(03)[3] 《啖助学派通论》[J]. 杨世文.中国史研究,1996(03)
8、韩愈介绍文唐·韩愈《同冠峡》诗:“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明·吕坤《大明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吕君墓志铭》:“善恶在我,毁誉由人,盖棺定论,无藉于子孙之乞言耳。”“盖棺论定,入土为安”,土化万物。历史上主要的无字碑。(1)武则天给自己立的无字碑,心里有“自知之明。”(2)宋朝秦桧的无字碑,老百姓用各种方式诅咒和鞭挞他。(3)孙中山,没有墓志铭,或许就是天意,一波三折。岂能用寥寥文字表达祥尽。此陵无字胜有字,先生功绩,恩泽。(4)明朝皇帝十三陵,躺着明朝十三位皇帝,明朝中后期腐败和无能。所以“无字碑”的谐梗音“无自卑。”图片来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