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胡适简介(胡适为什么读书全文概括)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3 11:52:41 浏览
1、胡适为什么读书全文概括

蒋介石看人,有时还是很客观的。比如他曾在1960年10月13日的日记里这样评价胡适:“胡适其人,徒有个人,而无国家;只有私情,而无道义,十足文化买办罢了。”“胡适此人实为一个无品格之文化买办,无以名之,只可名曰“狐仙”,乃危害国家,危害民族文化之蟊贼。”毛主席和蒋介石一样,也很讨厌胡适。1955年,新中国开始针对胡适的一系列观点进行驳斥,出了《胡适思想批判论文汇编》。不过,毛主席还是托人给远在海外的胡适:批判主要针对他的思想,不针对个人。如果胡先生能回来,我们还是欢迎的,并且来去自由。

2、概括胡适的自由精神

今日微雨,在家读书。读的是胡适论国学。从儒家起源说起,小人儒和君子儒。儒在古代都是一种职业,主要是丧葬、相礼。小人儒和君子儒。逐渐演变成教师。鲁迅先生的笔下,孔乙已不正是小人儒的刻画。概括起来,就是穷讲究。正如我辈,当早日脱下长衫,认清生活,在生活的夹缝里寻找须臾的上进,享受生活的当下之好。

3、觉醒年代胡适事迹概括

一次,胡适去拜访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荣格问胡适对中国的《周易》怎么看?胡适却说自己并不太相信《周易》,认为那是一种魔术和符咒。这次谈话让荣格觉得很难受,他发现中国现代学者在走向西方科学的时候,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荣格虽然是欧洲学者,却对中国的《周易》深有研究,他认为《周易》展示的是“统计方式”,而西方现代强调的是“因果规则”,恰恰是西方的因果逻辑中,加入了太多的主观意图,反而异化了“真实”,不如平实的“统计方式”更符合真实。后来中国的文化学者余秋雨在看到埃及金字塔时写道:现代有学者根据金字塔所包含的各种建造数据与天体运行规则的对应性、预见性,断言这是古人对后人的一种智能遗嘱, 这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它们就像用巨石筑建的《易经》,后人读得懂就读,读不懂就独处一隅,等待着更遥远的后人。《周易》就像一部天书,却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周易》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思维起点,自古以来被中国儒家和道家奉为元典。《周易》的起源于古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通过六十四卦掌握世间万事万物不同阶段的变之道,马云的企业能够做得如此之大,就是运用了周易的智慧。《周易》中也有很多流传千古的文化符号,比如潜龙勿用:意为时机未到,应保持住隐潜状态,动乎险中:即懂得艰难和危险的存在,并相应地行动,就会战胜它们而获得亨通。《周易》的核心理念是把世界分为一个庞大的阴阳对立体,强调天人合一、多元主义,变化之道,理想人格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蕴含着宇宙万象,事物变化之理。比如《周易》中的第一卦,乾卦,不仅是顺序上的第一,也是分量上的第一,乾象征着天,意指着“健”,“天”象征着宇宙,包含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运转不息,变化无穷,构建起了世间的生机。《周易》把”天“作为首项命题推出,意味着格局宏大,智慧无穷,而“乾”卦的中心含义则可以用“元亨利贞”四德概括。“元”代表开创性,“亨”代表通畅性,“利”代表有益性,“贞”代表着可持续性,《周易》的一开头就告诉我们,只要具有了开创性、通畅性、有益性和可持续性就是生机所在,希望所在,前途所在,是不是醍醐灌顶?《周易》是中国的一部奇书,可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苏东坡说:“抚视《易》、《书》、《论语》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黑格尔说:“《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周易》于现代人来说有一大难点就是难懂,余秋雨在《文化之旅》后将自己潜心研究《周易》几十年的心得汇编出一本《周易简释》解决了现代人读《周易》难懂的问题。《周易简释》这本书精选了《周易》中具代表性的内容进行重点深入解读,没有任何基础的人都可以阅读,采用了平易近人的散文方式,独立成篇又逻辑严密,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阅读习惯。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压力巨大的工作生活沉重地困住了现代人,如何在一团乱麻中抽身而出,就要依靠中国奇书《易经》的智慧,把握变化之道,掌握宇宙运行规律,则无往不利,不管是经商、教育、还是工作生活都能从《周易简释》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喜欢的朋友点下方蓝色链接购买收起#概括胡适简介#

4、胡适的诗歌特点概括为

胡适说:不是我的学生。他只是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按照他当时的水平,根本考不上北大!在的履历里,他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与北大相去甚远。但是它的前身,是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当初是与岳麓书院齐名的。[作揖]1918年6月,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他作为新民学会会务的主持者,为帮助准备去法国工读的湖南学子组织勤工俭学事宜,和蔡和森等同学一起到了北京。从长沙到北京的路费,都是找朋友借的,到了北京已是身无分文。于是他找到了从前在第一师范的老师杨昌济,杨昌济当时已经被北大聘为教授,举家迁到了北京豆腐池胡同15号。杨昌济一直很欣赏,对他的革命行动一直都是持支持态度,师生二人能在北京相见,多少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杨昌济不但让和蔡和森借住在自己家,还将他们介绍给李大钊,拜托李大钊给他们寻个工作。到了秋天,李大钊推荐去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工作,当基层的佐理员,月俸八元。在北京大学工作的那段日子里,注册成了哲学系的旁听生,也加入了北大新闻研究会。和他一起注册旁听的同学,后来都考上了北大,只有没有去考。据他的同学罗章龙回忆,他当时没有意愿参考,他觉得北大的一些课程还是比较腐朽、陈旧的。有一次,胡适在北大图书馆演讲。曾经在《青年杂志》上看过胡适的文章,很是敬仰。看到有胡适的演讲,他站在后排专心地听着。到了提问环节,他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的普通话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胡适知道是个小职员提的问题后,竟然选择不回答,忽略而过。[中国赞]遭遇如此的“冷遇”,当然不会气馁,他仍然会去听他的课,听大家在新研究会讨论,虽然很少有人愿意和他接触讨论,觉得他是南方来的普通话都说不好的“乡下人”。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向胡适问起,他说,不是我的学生,他是学校图书馆的一个工作人员,以他的水平,不一定能考上北大。但是不计较这些,人们有些刻板印象是正常的。到了第二年,大家慢慢了解了这个爱吃辣椒的大高个。由于多次虚心地向胡适请教一些问题,慢慢地胡适对他改观了,甚至在后来创办《湘江评论》时,他还给写了推荐。在北京大学,还认识了另一个他仰慕已久的人物——陈独秀。在工作的阅览室的上面,就是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办公室,一左一右。与他们的思想交流,大概是奠定成为革命的重要的一步。也是在北大的相互熟悉,陈独秀日后才会委托去湖南建d,将在d内资历提高。在图书馆工作后,经济宽松一些了,为了方便为新民学会相关事宜的对外联系,从杨昌济家搬到了吉祥所。吉祥所位于景山附近,是太监死后出殡的地方,一听就不是什么好地方,但是租金便宜。在吉祥所的这个小屋子里,住着、蔡和森、罗章龙、萧子升等8个湖南人。因为吃不惯北京的饭食,他们决定自己做饭。偏偏几个大男人没有一个会做饭的,北京大米比较贵,他们就买来面粉折腾着做,做出来难吃到无法下咽。[下雨]隔壁邻居是个旗人大妈,面食做得好,就教他们如何发面,如何蒸馍,后做出来有模有样的。日常就是馍馍就咸菜,终还是过成了“北方人”。冬天的北京冷,在那小屋里,八个人只有一件棉袄,谁出门谁穿。白天,大家可以在图书馆取暖,晚上就大家围着柴火堆“头脑风暴”。大家这样住了近一年,接到母亲病逝的消息,回湖南奔丧。后来回忆在北京的那两年,他说那段经历让他对政治的兴趣持续增长,头脑也越来越热烈,但是方向并不明确,还是很彷徨,想找“出路”。终,还是李大钊引导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参考资料:[1]张媛. 青年是实实在在“北漂”人[J]. 湖南日报, 20183, No.315(05):178.[2]李锐. 青年的思想方向[J]. 历史研究, 1979(1):19.

5、胡适毕业赠言两篇内容概括

1934年,一位女生报考北大数学0分,国文系主任胡适却说“这个人一定要录取。”他还跑去找数学阅卷师“能不能给她几分?”阅卷老师说“一分都找不出来。”他又跑去找校长。这名女学生叫张充和,被称为“民国后一位才女”,是沈从文的小姨子。她出生在上海,父亲是江苏著名教育家张武陵,但他八个月大就被过继给叔祖母,跟随叔祖母在合肥长大。他的叔祖母是李鸿章的侄女,见多识广,重视对他的教育,很小就给请名师教他古文,诗词和书法。1933年,张充和的三姐张兆和与沈从文喜结连理,去北京参加婚礼,顺便就留在了姐夫家备考北大的招生考试。那时候的北大考国文,数学,英语和史地。那时候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故事广为人知。他为了避人口舌,改名张璇参加考试。她的国文考试我获得了满分,英文文和史地也是高分。然而数学考试,他说“我连题目都看不懂。”数学成绩零分。因为她8岁到18岁间,她上的是传统家塾,所以她并未接触过数理化知识。虽然此前她曾缠着自己的姐姐张宗和让她教自己代数和三角函数,但因为她基础太差所以后她啥也没学会。按照当时的录取规则,数学0分的他与北大无缘了。然而,当时任北大国文系主任的胡适,看到他的国文试卷,惊叹不已,是个好苗子。他跑去找数学阅卷老师,能不能在张充和的考卷上找出几分?数学老师看了看卷子,摇了摇头,“一分儿也找不出来。”胡适又跑到校务会上,“一定要录取这个学生呀!”可是校长不肯破例。胡适拿出张充和的国文试卷,让大家认真地看一看。校长看完试卷,也被他扎实的才华和文笔所折服,并且他还写了一首好字。于是,张充和被破例录取了,也是当年北大录取的仅有两名女生之一。她的文笔到底有多好,当年的试卷早已没有了踪迹,不过,我们从她给姐夫沈从文写的碑文上,可以感知一二,“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16字概括了沈的一生。张充和的字,更是一绝。她还写了一首为人称道的好字,被称为“当代小楷第一人”。来到北大,张充和却对清华大学每周一次的昆曲课着迷了,经常偷偷跑到清华蹭课系统的学习昆曲,昆区也成了她一生热爱。两年后,她患了肺结核,只能休学回家养病,没能从北大毕业。养病期间他也未曾放弃昆曲。他天资过人,又下苦功夫,经常登台演出。她个性率真爽朗,作为北大校花,她追求者众多,但她却丝毫没有动心。一直到34岁,在姐夫沈从文的牵线下,张充和与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结婚,随后为了躲避战争,夫妻俩前往北美国定居。赴美之后,张充和在耶鲁大学任教,教授中国书法和昆曲二十余年。写字和昆曲成了她一生的爱好,一直到98岁,她每天坚持写字好几个小时。因为一生淡泊名利,张充和始终被人唤做“张先生”,因为爱国,这位虽嫁美国丈夫的中国女子一直保持着中国国籍。在美国的半个多世纪里,她所做所为几乎全是为弘扬中国戏曲、文化。

6、概括胡适的容忍与自由

1948年,胡适带着家人登上了去往台湾的飞机,他的小儿子胡思杜坚决不肯同行,胡适苦劝无果后,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以后好自为之吧!”胡思杜之所以不愿与父亲同流合污,是因为他看到了国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他内心为之感到欢欣鼓舞,并决定留在大陆共同见证美好的未来(胡思杜于1957年自杀身亡,时年31岁)。与之相反的是,胡适却对国内的新气象视而不见,尽管有关方面承诺他可继续担任北大校长,且待遇只升不降,陈寅恪、吴晗等人轮番上阵劝他留下来,但胡适仍然铁了心地要走,还说了一句荒缪的预言。胡适固执地认为,他之所以离开大陆,是因为坚持学术自由、坚持独立人格,坚持不做思想的附庸,而未来的北大必将没有这种氛围,必将不会再出现真正的思想家、科学家。显而易见的是,胡适的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北大后来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并已跻身世界名校的前列。1962年,胡适在台北参加一场学术讨论会时,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他的葬礼场面极为隆重,堪称古今中外文人之,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遗体覆盖着一面北大校旗,上面镌刻着北大立校时的校训。胡适可能至死都不会明白,离开大陆是他一生中所犯的大错误,是典型的弃明投暗,他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因此降低了好几个等级。而他关于北大的预言更是错上加错,他崇尚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不过是西方思想的流毒而已,所以我们要永远认清胡适的反动本质。

7、概括说明胡适主要事迹

民国人物胡适胡适是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1891年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他曾先后进入梅溪学堂、澄衷学堂学习。1906年暑假,考取中国公学,同时兼任英文教员。1910年胡适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1915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学习。1917年胡适从美国返回,到北京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进入北京大学之后,直接参与《新青年》的编务活动,与陈独秀一起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1918年初《新青年》改组为同人刊物,扩大编辑部,胡适也是编辑组成员之一。同年他还任北京大学评议会评议员、《北京大学日刊》编辑、哲学研究所主任、英文科教授会主任等职位。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新文化运动也因政治的助力,迅速发展到全国各地,汇集成了全国规模的伟大文化革命的洪流。胡适也是五四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这年胡适出版论著《中国哲学史大纲》。1920年胡适出版了白话诗集《尝试集》。1923年北京大学《国学季刊》杂志创刊,胡适任编辑委员会主任。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25年2月13日北京各界国民会议促成会通知胡适,推荐他为国民会议组织法研究委员会委员。4月被中华全国村市建设协会聘为哲学顾问。1926年6月被选为管理美国退还庚款的中基会的董事。同年8月受聘为私立光华大学教授。1928年3月10日,《新月》杂志创刊号出版,胡适参与创刊工作。4月30日接任中国公学校长职务并兼文理学院院长,同年出版论著《白话文学史》。1929年1月19日来到北平,被选为北平协和医学校董事。1931年1月蒋梦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聘胡适为文学院长。1932年被聘为全国财政委员会委员,并邀丁文江等创办《独立评论》杂志。1933年被国民政府聘为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1938年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8—1942年出任驻美大使。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前往美国。1952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类科学文化史编辑委员会委员。1957年由蒋介石任命为“中研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享年71岁。胡适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中堪称开路的先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之父”。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中国十大诗人之一。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他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是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胡适对中国哲学的贡献在于他为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所做出的努力。《人民日报》评价胡适是20世纪中国具国际声誉的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中心人物。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在学术思想上开一代新风,对思想界、学术界、文化界影响甚深。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8、胡适简介概括

蒋介石对胡适的评价很中肯:胡适此人实为一个无品格之文化买办,无以名之,只可名曰“狐仙”,乃为害国家、为害民族文化之蟊贼!#概括胡适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