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北朝:北魏前期:北魏自道武帝拓跋珪建国后,经明元帝拓跋嗣,到太武帝拓跋焘时以卓绝的武功,统一北方,进人中原。拓跋煮之后,又经文成帝拓跋濬献文帝拓跋弘,在这漫长历史时期中,鲜卑拓跋部在军事上是胜利的征服者,而在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上却落后于汉族和北方其他一些少数民族。首先拓跋部进人中原之后,还保留着相当程度的游牧社会生产方式, 实行“胡汉分治”和军事控制,被征服的各族人民阶级矛盾尖锐。起义时有发生。与此同时,胡汉统治者内部也存在着矛盾。#拓跋鉴简介#
2、历史人物拓跋玉简介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年轻时,在母亲的娘家贺兰部见到了自己貌美如花的小姨,便要娶小姨为妻,贺兰太后坚决反对。拓跋珪派人杀掉小姨夫,把小姨娶回家,还生下一子。十六年后,他却因此丧命于这个儿子。建立了北魏王朝的道武帝拓跋珪,不但是鲜卑族的“一代天骄”,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位杰出的统治者。早年,拓跋珪的祖父什翼犍带领拓跋鲜卑部逐渐兴旺起来,开创了拓跋鲜卑历史上的第一个政权代国。公元371年的一次朝会时,什翼犍的大臣长孙斤突然谋反。什翼犍的嫡子拓跋寔徒手与其格斗,被刺中肋部,伤重而死。拓跋寔死后,留下遗腹子拓跋珪。五年后,什翼犍被自己另一个儿子杀害,代国陷入内乱。前秦的苻坚大帝出兵,趁机将代国灭掉。代国灭亡时,拓跋寔的儿子拓跋珪年仅六岁。这拓跋珪也是个奇童,生下体重比平常的婴儿重一倍,年纪很小就会开口说话。族人们都说,复兴代国的希望就在拓跋珪。代国灭亡后,拓跋珪的生母贺兰太后带着他归附了独孤氏的刘库仁部。说起来,这个刘库仁部还是什翼犍的外甥,有了这层关系,拓跋珪避难的日子还算过得可以。当时,中国北方强大的是前秦帝国,但淝水一战,前秦被东晋打败,于是北中国各部族乘乱纷起,刘库仁的儿子刘显也想趁乱世为王,但是他很忌惮拓跋珪的高贵身份,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对拓跋珪也动了杀心。贺兰太后不得不带着儿子逃回娘家贺兰部,依附拓跋珪的舅舅贺兰讷。拓跋珪走到哪儿,都自带代国嫡亲王孙的光环,嫉妒他的大有人在。舅舅贺兰讷的弟弟贺兰染干见自己这个外甥越来越得众心,也想方设法要杀掉拓跋珪,又是母亲贺兰太后出马,保住了拓跋珪的一条小命。在贺兰部避难的日子里,拓跋珪遇到了自己的一段孽缘。贺兰太后的妹妹人长得漂亮,并且已经嫁人,但是正值青春茂盛的拓跋珪一见之下便惊为天人,就对母亲说明心意,要娶小姨妈为妻。按照汉族人的伦理来看,这简直是悖逆人伦之举,但是拓跋部起自北方,礼仪人伦不同于汉族。不过,贺兰太后还是拒绝了。除了妹妹已经嫁人这个理由之外,贺兰太后还认为妹妹太过漂亮,必有不善不吉的兆头。哪知拓跋珪打定主意要娶小姨妈回家,不管不顾之下,他派人杀掉自己的小姨夫,执意把小姨妈娶了回来,这就是贺兰妃。后来,这位贺兰妃生下一子,这就是清河王拓跋绍。逃过几次劫祸,大难不死,加上他是什翼犍嫡长孙的身份,拓跋珪得到众人拥戴,开始了复兴代国的征程。当时拓跋氏周边强敌林立,在前秦崩溃以后,北方强大的就是慕容垂建立的后燕。拓跋珪利用母族贺兰部和慕容垂的扶植,先后灭掉独孤部、高车、柔然、库莫奚等。继而记恨前仇,联合慕容垂一道讨伐舅氏贺兰部。拓跋氏很快复兴,不久改国号为魏,也就是北魏。当拓跋珪翅膀硬了以后,就对后燕不那么恭顺了,于是北魏与后燕之战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虽然慕容垂一代雄主,然而此时已是英雄迟暮,后燕军队先胜后败,终还是输掉了这场战争。拓跋珪把近五万燕兵全部活埋。这个数字,仅次于白起在长平坑赵卒四十万、项羽坑投降秦军二十万和薛仁贵活埋铁勒军十三万,为中国历史上活埋敌军的第四名,后燕经此后一蹶不振。在拓跋珪之前,拓跋氏虽有代王之称,但本质上只是个草原部落。拓跋珪重用汉人豪族,将拓跋部从草原部落变为集权统治,使拓跋珪成为了称雄北方的霸主。此后,北魏军队继续南征北战,到拓跋珪的孙子太武帝拓跋焘,北魏终于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成为十六国的终结者与北朝的开创者。为了建立帝业,拓跋珪实行了很多在保守派看来过于激进的汉化革新,也遭到了很多反对,拓跋珪为此患上了“政治忧郁症”,不得不经常服用寒食散进补,这对身体伤害很大。这位不到四十岁的皇帝精神越发脆弱,整日忧闷不安,又喜怒无常,动辄对有旧恶前怨的大臣大加杀害。409年的一天,性情无常的拓跋珪公然大骂自己当年硬抢来的小姨妈,把她关在宫里,扬言要杀掉她。贺兰妃派人向儿子清河王拓跋绍求救。拓跋珪和小姨妈属于近亲结婚,生下的拓跋绍果然有点不太正常。当时这位小王爷才十六岁,却性格凶猛无赖,喜欢打劫行人,剥光人家的衣服取乐,又常常杀猪剁狗,荒悖无常。当天夜里,拓跋绍与宦官宫人密谋,跳过宫墙,冲入皇帝的寝殿。周围侍者惊呼“有贼”,拓跋珪四处摸索半天也找不到武器,被冲进来的拓跋绍一刀杀死,时年三十九岁。拓跋珪被杀以后,他的大儿子拓跋嗣诛杀了拓跋绍母子俩,成为北魏王朝第二任皇帝明元帝。北魏在拓跋珪的带领下迅速崛起,成为自五胡十六国以来在中原站稳脚的少数民族政权,但在这个过程里,许多往日对拓跋珪有恩的人成了他的仇敌,拓跋珪也郁郁寡欢,特别是服用寒食散弄坏了身体,以至于常常彻夜不眠。不知当他在无法入睡回想起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时,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和心境?
3、拓跋濬生平简介2023年6月1日北魏自道武帝拓跋珪建国,到孝武帝元脩西迁长安后被权臣宇文泰所弑,遂分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先是被迫禅位于权臣高欢的儿子高洋,将东魏变成了北齐。西魏则在宇文泰死后,魏恭帝拓跋廓同样被迫禅位于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将西魏改成了北周。自此,魏朝经历一百六十年而亡。今天读完《周易观彖校笺》卷十:系辞上,读《资治通鉴》第七册梁纪二十二余下半卷。
4、拓跋鉴主要成就「历史上的今天」386年2月20日,即登国元年正月初六。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在牛川(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召开部落大会,宣布即位代王,同年改称魏王。拓跋珪在位时励精图治,实施改革,先后击败高车、柔然等草原部落以及后燕、后秦等中原北方势力,是北魏王朝的奠基人。#拓跋鉴简介#
5、历史上的拓跋濬长什么样395年,拓跋珪俘虏5万燕军,打算发放路费,给他们回国。旋即一想,这5万人都是壮士,便下令就地坑杀。拓跋珪,北魏道武帝,也是开国之君。371年,父亲拓跋蹇与刺客搏斗而死,拓跋珪尚未出生,故而是“遗腹子”,生下来就没父亲。376年,代国被苻坚所灭,拓跋珪成为俘虏。苻坚仁慈,对待皇族友好,将拓跋珪安置在参合陂(蒙古凉城),也就是他的出生地。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惨败,各皇族纷纷起兵,“前秦”陷入混乱。群雄混战中,拓跋珪与母亲贺兰氏经常逃难,颠沛流离,九死一生。但是,拓跋珪懂得笼络人心,又是代王什翼犍的嫡孙,得到鲜卑拓跋部拥戴,实力不断增强,终建立北魏,控制草原。北魏建立之初,拓跋珪与“后燕”慕容垂友好,借助燕军力量,逐步消灭周边劲敌。慕容垂为了建立缓冲地带,阻止草原骑兵南下,也乐意扶植北魏。北魏、后燕世代通婚,但依然免不了冲突。拓跋珪羽翼丰满后,不再主动向后燕朝贡,也不卖良马给后燕,还经常袭扰边境,惹恼了慕容垂。慕容垂,雄才大略,击败桓温北伐,还重新建立“燕国”,能力强悍。但是,英雄迟暮,慕容垂已经六十多岁,不能亲自去征讨拓跋珪。395年,慕容垂出兵10万,以太子慕容宝为主帅,慕容麟、慕容德、慕容绍等追随,阵容十分豪华。慕容垂相信,此战一定获胜,提前准备庆功宴。慕容垂出兵,大臣纷纷反对:拓跋珪不是一般人,慕容宝不是他对手;一旦战争失败,将有损太子威严,对社稷不利,但慕容垂不听。10万燕军杀来,声势浩大,拓跋珪主动放弃都城盛乐,撤退到黄河以西一千多里处,诱敌深入。慕容宝不费吹灰之力,夺取五原、平城,俘获牲畜百万头,人口数万。慕容宝继续追击,抵达黄河岸边,与拓跋珪隔河对峙。拓跋珪很精明,他没有与燕军交战,以防御为主,深沟高垒,打持久战。燕军北伐前,拓跋珪已经得知慕容垂病重的消息,便派兵去拦截燕军使者,将他们全部带到大营。拓跋珪强迫他们向燕军喊话:“慕容垂已经死了,你还不回去,留在这里干嘛?”以此扰乱军心,让燕军不战而溃。慕容宝、慕容麟兄弟平日里就暗中较劲,又得不到使者来信,不知父亲死活,便动了班师念头,回去争夺皇位。燕军撤兵,黄河还没结冰,拓跋珪又没船只,慕容宝便掉以轻心,认为魏军不会追击,断后部队都没安排。也许是上天丢弃后燕,慕容宝刚撤退没多久,天气突然变冷,黄河结冰。拓跋珪果断留下主力,亲率2万精锐骑兵追击,在参合陂追上了慕容宝。拓跋珪下令士兵衔枚,战马束口,利用夜色掩护登上山顶布阵,对此慕容宝一无所知。天微微亮,燕军准备拔营,见到山顶上黑压压一片,惶恐不安。魏军骑兵乘势冲杀,弯弓射箭,呼啸而来。燕军猝不及防,各自逃难,一万多人掉入河中淹死,又有一万多死于箭雨之下,场面一片混乱。慕容宝、慕容麟兄弟在亲兵掩护下,突围而出,5万燕军成为俘虏。拓跋珪不想过分激怒慕容垂,将这5万人卸甲后,打算给路费,放他们回国。王建反对:“这5万人都是壮士,一旦回到燕国,他们就是精兵,这对魏国而言并非好事,还不如全部杀掉,震慑燕国。”拓跋珪觉得有道理,就地坑杀5万人,全部活埋。慕容垂得知燕军惨败,怒不可遏,他立刻调兵遣将,等来年开春北伐,灭了拓跋珪。396年,慕容垂率15万大军北伐,他不走寻常路线,而是开凿太行山,直接突袭云中。平城守将拓跋虔猝不及防,被燕军一顿猛打,阵亡沙场,魏军损失四万余人。拓跋虔,北魏首席名将,在慕容垂面前毫无招架之力。拓跋珪惶恐不安,他放弃盛乐,逃到草原躲避,不跟慕容垂交战。慕容垂乘胜进军,抵达参合陂时,下令掩埋燕军尸体,祭奠阵亡将士。看到满山的燕军尸体,慕容垂悲从中来,病情加重,死于军中,享年70岁。魏军把慕容垂病逝,以及燕军撤退的消息告知拓跋珪,大臣纷纷建议追击。拓跋珪心有余悸,认为慕容垂是“诈死”,想引诱自己出来作战,故而按兵不动。慕容垂病逝,慕容宝继位,慕容家族相互拆台,被拓跋珪各个击破。消灭慕容家族后,拓跋珪挥师西征,“后秦”连战连败,不敢招惹北魏。拓跋珪雄视北方,横扫强敌,但有始无终。拓跋珪沉迷于“寒食散”,又过度服用,脾气暴躁,随意殴打大臣、宦官、妃嫔,甚至诛杀,闹得人心惶惶。更致命的是,拓跋珪喜欢自己的小姨,想纳她为妃,贺兰太后强烈反对:“她已经嫁人了,你岂能抢过来,这不厚道。”拓跋珪不听,他连夜派人刺死姨丈,然后将贺兰氏纳入后宫,生下拓跋绍。拓跋珪沉迷“寒食散”后,性情乖张,屡次殴打贺兰妃,还扬言要处死她。贺兰妃忧心忡忡,派人告知拓跋绍,让他想办法。拓跋绍联合宦官,乘着夜色翻越围墙,直奔拓跋珪寝宫而去,将他刺死。
6、拓跋濬个人简介大同日报一篇文章《这些小时候课本里出现的人让大同成为了现在的大同》,文章介绍了十位历史人物,他们分别是:赵武灵王,拓跋珪,拓跋焘,拓跋宏,郦道元,冯太后,萧太后,毕士安,栗毓美,徐永昌。我想说的是光靠这些课本里的人大同还成不了现在的大同,大同的现在还离不开还没上课本的人。
7、拓跋鉴统一漠北后,魏王拓跋珪爱上了自己的二姨——贺氏。为了爱情,他不顾母亲的强烈反对,派人刺杀了姨夫,将贺氏强娶为妻。二人婚后育有一子,起名拓跋绍。拓跋绍在家行二,7岁时受封清河王。此人阴险残暴而又变态,打小就是个坏种。他经常出没于市井之间,以抢劫良民,杀猪屠狗为乐,更有手杀无辜孕妇的残忍举动。父亲怒不可遏,把拓跋绍一顿暴揍,然后绑了倒挂在井里,快断气时才给放出来。兄长拓跋嗣也很讨厌他,常对其大加训斥,二人由此不睦。409年10月13日,贺夫人不知到了什么错,被拓跋珪下令囚禁,将要被处死。贺夫人求生心切,赶紧让人给儿子报信求救。当天夜里,拓跋绍集结了一帮亡命之徒,又买通了宫中的太监、宫女,随后翻墙进入天安殿。睡梦中的拓跋珪被惊醒,连忙寻找武器自卫,却不料弓箭、刀剑早都被人拿走了。刺客们一拥而上,当场将其杀害。第二天,文武百官赶来上朝,宫门却紧闭不开。好一阵子,拓跋绍才在门缝里小心翼翼的说:“我有父亲,也有哥哥,你们打算听谁的?”百官们闻言如同触电,一个都不敢吭声。过了好久,南平公长孙嵩终于回过了味,第一个表示要拥立拓跋绍,大臣们这才意识到拓跋珪死了,但不知内情如何,也不知该说啥。只有宗室拓跋烈号啕大哭,转身离去。很快,皇帝神秘死去的消息传遍了朝野,上至高官、下至百姓,无不议论纷纷。有些人在观望局势,有些人支持拓跋绍,但肥如侯贺护、以及贺兰部的几个首领,都将拓跋绍视为叛逆,准备挥军讨伐。拓跋绍心里不踏实,又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从国库里取出大量的绸缎布匹,赏赐给朝中的大小官员,企图收买人心。拓跋珪遇弑前,他的长子拓跋嗣已经被立为太子。但按照北魏的规矩,其母刘贵人也同时被赐死。拓跋嗣很伤心,日夜痛哭,父亲却很恼火,把他轰出了皇宫。父亲出事后,拓跋嗣秘密潜回了平成,藏匿在手下王洛儿家中。消息很快传了出去,吃瓜群众们争着奔走相告。拓跋绍紧张,到处打探兄长的下落,想把他抓起来除掉。不久后,猎郎叔孙俊与宗室拓跋磨浑自告奋勇,声称找到了太子。拓跋绍立即派出两个亲信跟他俩一起去抓人。结果刚出城,叔孙俊和拓跋磨浑就把这俩倒霉蛋绑了,然后送到拓跋嗣跟前当面斩杀,以表忠心!王洛儿也没闲着,他频繁出入平城,争取到了众多重臣的支持。一天夜里,在北新侯安同等人的率领下,文武百官一齐出城,争相迎接太子入宫。在群臣的簇拥下,拓跋嗣威风凛凛的来到城西,宫中卫士闻变,立即活捉了拓跋绍,拓跋嗣下令将他母子处死,并诛杀了十几个参与弑君的太监和宫女。拓跋绍死时,年仅十六。
8、拓跋鉴字号北魏国君拓跋珪看上了自己的小姨,母亲说:“不行!长得太漂亮的女人会坏事。再说她已嫁人。”拓跋珪毫不理会,强占小姨,并生下一子拓跋绍。谁曾想,16年后,拓跋绍竟把剑架在了拓跋珪的脖子上。拓跋珪是北魏的开国皇帝,也是那个时代少有的雄主。拓跋珪尚未出生,父亲就在一次兵变中丧生。6岁时,爷爷被前秦苻坚所杀,代国被灭。之后,拓跋珪与其母贺氏在旧臣的帮助下依附于鲜卑族的独孤部,备受刘库仁的照顾。几年后,拓跋珪长成了威武的少年,刘库仁经常夸他必会“兴复洪业,光扬祖宗”。然而,这样的夸奖,引起了刘库仁的儿子刘显的不满。刘显也是个有野心的人,想在乱世成为一方霸主。于是,便设计想暗中除掉对他有威胁的拓跋珪。幸运的是,有人将消息告诉给了贺氏。贺氏一番梳妆打扮之后,盛情邀请刘显喝酒。灯光下,贺兰氏笑脸相迎,屋内酒菜飘香。美人美酒,刘显开怀畅饮,不多久就醉倒在一旁。趁着刘显醉酒,贺氏与拓跋珪一起逃往娘家贺兰部。然而,他们所寄居的贺兰部也暗藏杀机。拓跋珪逃到贺兰部没多久,贺氏的堂弟贺悦也带着人马来投奔拓跋珪。短短两年的工夫,拓跋珪用自己的实力,在贺兰部建立了较高的威望。眼见复国有望,但他的强大却引起了小舅舅染干的忌惮。染干下令,让侍卫包围拓跋珪的行宫,准备谋害拓跋珪。贺氏敏感地觉察到周围有异,她走到宫外,面对一帮气势汹汹的男人,她责问弟弟:“你要杀我儿子,那你把我这个姐姐放在什么位置?” 同时不忘哭诉年幼时的手足情深,后,染干羞愧而去。可以说,拓跋珪能在乱世中得以保全,很大程度上全靠其母亲的保护。这样相依为命的日子过了十多年,直到淝水之战的失败导致前秦国势大衰。拓跋珪在贺兰部的支持下,拓跋珪母子抓住机会复国,拓跋珪登基、改国号魏。在此期间,拓跋珪与母亲的关系都很融洽,后来却因为一个人的出现,母子关系急转直下。一日,拓跋珪在巡视部落的时候,见到了自己的小姨,史称小贺氏。拓跋珪对美丽的小贺氏一见倾心,迅速陷入了疯狂的痴迷。贺氏对儿子的恋情极力反对,苦口婆心地劝他:“太美的女人易惹祸端,况且她已嫁人。”可拓跋珪不听,为了得到小贺氏,拓跋珪无视母亲的劝阻将姨夫谋害,又把小贺氏强行纳入后宫。此后,拓跋珪对他眼中的地方豪强展开了猛烈打击,其中就有不少当年给他大力支持的贺兰部贵族。贺氏主张从宽处理有功之臣,但拓跋珪毫不手软地铲除了曾经的恩人。贺氏本想帮儿子做一个不惑于声色、有感恩之心的皇产帝,可拓跋珪却认为母亲这是在干预朝政。他甚至把母亲也当成了要除之而后快之人。母子关系已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连贺氏离世,拓跋珪都无动于衷。因为对母亲“涉政”的不满,拓跋珪制订了“子立母死”的立储制度。即当皇子立为太子之时,太子生母便会被赐死。公元409年,拓跋珪立长子拓跋嗣为太子,随后赐死了太子之母刘贵人。拓跋嗣跟母亲感情深厚,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如同五雷轰顶。他对于母亲的惨死无法释怀,日夜不停地痛哭。这一举动惹怒了拓跋珪,他认为自己这样完全是为了儿子好,这儿子太不领情。后,无法接受母亲因为自己而被赐死,拓跋嗣偷偷跑掉了。拓跋珪四处搜寻太子,搜寻无果之后,拓跋珪把气撒在了曾经万分宠爱的小贺氏身上,不仅对其打骂,还将她关了起来。同时,拓跋珪也起了换太子之心,这次他选中的是次子清河王拓跋绍。这个拓跋绍就是小贺氏生下的儿子,比拓跋嗣小两岁。打定主意要立新太子,拓跋珪就派人把这个消息告诉小贺氏,让她做好要为儿子牺牲的准备。可小贺氏并不想为了太子之位而搭上自己的性命,她悄悄派人出宫,给儿子送信求救。说自己惹怒了皇帝,皇帝已将她囚禁,第二天便要赐死。16岁的拓跋绍,本身就是一个阴险的人。因为拓跋珪暴躁的脾气,他跟父亲的感情并不好,但是他对母亲却十分敬重。得到母亲被囚的消息,一时间,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仇恨。天黑后,他偷偷潜入宫中,直接冲到龙床前将拓跋珪给杀了,拓跋珪死时才39岁。把老皇帝干掉后,拓跋绍准备自己登基。没想到,被拓跋珪吓跑的正牌太子拓跋嗣,得知父皇被害的消息后回来了。并且在一众大臣的拥戴下,以为国除逆的名义向拓跋绍发起了进攻,逮捕了拓跋绍。这场由“子立母死”引发的震荡,终以拓跋绍母子被杀,拓跋嗣登上帝位而结束。而作为这个制度的制定者拓跋珪,也付出了惨死儿子刀下的代价。他本想用太子生母的性命换来天下太平,没想到却是给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安昕书影虽说从某方面来看,对北魏来说,拓跋珪从一个落魄王子,白手起家建立了北方当时强大的帝国,是居功至伟的开创者。但他却不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甚至都不算一个好人。他的眼中没有道德,没有信用,恩将仇报,视人命如草芥。后,死在了儿子手中,这也是罔顾常伦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