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4月30日,在美国西雅图,71岁的梁实秋和73岁的程季淑出门购物。不料想,就在这一天,他们夫妻竟然天人永隔。53年前,18岁的梁实秋在清华大学读书。一日,梁实秋的朋友黄淑珍拜访梁家,她要把自己的女同学程季淑,介绍给梁实秋认识。在黄淑珍看来,他们二人极为般配,便主动撮合。1921年冬,黄淑贞送女同学赴约。临走时,她轻轻地拍着程季淑的手背,温言地宽慰。见面时,程季淑本就不健谈,显得很拘谨。而梁实秋很识趣,简短地自我介绍后,就约下次在中央公园见面,程季淑欣然应允。此后,他俩经常在公园里约会,并许下终身。1923年,20岁的梁实秋毕业后,被送往美国留学。临别时,他们约定三年后结婚。1926年夏,梁实秋学成归国。1927年初春,24岁的梁实秋兑现承诺,与26岁的程季淑在北京举行了婚礼。婚后,程季淑辞去教书工作,在家相夫教子。梁实秋在青岛大学任职时,社会活动比较多,程季淑提醒丈夫不要涉足政治。程季淑鼓励丈夫翻译莎士比亚的著作,变相地引导梁实秋钻研业务。1937年7月,北平沦陷,梁实秋得知自己已上日军的黑名单,朋友劝他尽早撤离。可程季淑的母亲身患重病,需要照料。梁实秋只好孤身离开北平,南下逃难。直到1943年,程季淑的母亲病逝后,她才带着三个孩子来到重庆,与梁实秋团聚。此后,他们再也没有分离。无论是战后的北平,还是漂泊在台湾,他们一直相伴相随。梁实秋退休后,在程季淑的鼓励下,继续翻译莎士比亚著作。梁实秋翻译时,程季淑则为他装订整理。这份翻译全集,既凝聚着梁实秋的心血,也有程季淑的默默奉献。1972年,梁实秋夫妇到美国西雅图定居。程季淑的腿脚已不太灵便。爬楼梯时,她手脚并用地爬上楼。梁实秋走在她的背后笑道:“你就像一只熊呢。”闻言,程季淑不但没生气,反而配合地模仿熊吼,两个人笑得前仰后合。可好景不长。1974年4月30日,梁实秋夫妇购物时,市场门口的梯子忽然落下,砸向程季淑的身上。这次意外,竟然夺去了爱妻的生命,73岁的程季淑被葬在槐园里,与绿树相伴。与妻子天人永隔的梁实秋,悲恸不已,写下一篇7万字的《槐园梦忆》,寄托悼念之情。出版时,台湾的出版社邀请梁实秋参加活动。1974年11月27日,梁实秋在台北,遇上了明星韩菁清。当时,梁实秋见韩菁清手里拿着自己编的《远东英汉大辞典》,就跟她闲谈起来。梁实秋说:“韩菁清女士,我听过你唱的歌。可你的名字很别扭。”韩菁清不解地问道:“别扭?”梁实秋坦言:“发音上多么拗口啊,你的名字是谁取的?”韩菁清解释道:“我的本名叫韩德荣。韩菁清是我的艺名,我自己取的。”“我是从《诗经》中‘其叶菁菁’,取‘菁菁’为艺名。不过,我发现很多人用这两个字,就改成了‘菁清’。”梁实秋追问道:“你念过哪些古文?”韩菁清马上背诵起《孟子》。接着,他们又谈李清照、李商隐、李白、杜甫。韩菁清对这些人的经历和作品,都能说得上来,并十分在行。韩菁清的才情,让梁实秋既惊讶又感慨,也渐渐地抚平了丧妻之痛。次年1月10日,梁实秋要回美国处理妻子的赔偿事宜。从12月1日至1月10日,他们几乎天天见面,却又天天写信,信件都是当面互换的。在梁实秋的爱火燃烧下,韩菁清被征服了。当时,韩青青只有43岁,28岁的年龄差距如鸿沟一般,引起了一场新闻风波。舆论声浪排山倒海而来,却使他们加速了步伐。3月30日,梁实秋从美国返回台北,与韩菁清悄悄地结婚。5月9日,他们补办了婚礼。婚后,两人迅速度过感情磨合期,快乐而幸福。梁实秋焕发了活力,重新提笔创作。他们用甜蜜美满的生活,回应了所有反对的声音。1987年11月3日,84岁的梁实秋安详辞世。1994年8月10日,在梁实秋离世的7年后,63岁的韩青青也与世长辞。【观心铭史】梁实秋一生2000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蕞高纪录。梁实秋与程季淑相濡以沫近50年,两个人情投意合,婚姻和谐,儿女双全,也是相守一生了。他们在平凡日子中,把琐碎的生活变成浪漫情趣,可以说是幸福人生的典范。有的人一辈子都不曾遇到爱情,而梁实秋在人生的尽头,还能有旖旎的风光。在妻子离世后,能开始一段轰轰烈烈的感情,无疑,梁实秋是幸运的。梁实秋和韩菁清彼此倾心,用12年的时间,向世人证明他们在一起的决心。有人说,梁实秋晚节不保。而在我看来,梁实秋很理性,活得也很真实。虽然,梁实秋没有做到一生只爱一人,但是,他做到了一次只爱一人。在爱情来临时,他可以奋不顾身,不为别人而活,遵从自己的内心。无论什么年龄,心中有爱,才是不凡。你觉得呢?关注我@观心铭史
2、观心讲解1355年,朱元璋招兵时,闯进来一彪形大汉,大喊:“我要当先锋将军!”朱元璋瞥他一眼,不屑地说:“哪来的难民?这么嚣张!”并挥手让人将他赶走。不料,此人执意不走,还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此时的朱元璋,云游化缘三年,又征战多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竟然能开口就要当先锋的人,他还真是头一次见。于是,朱元璋毫不客气地问道:“你不拿出真本事,我怎么可能让你堪当重任?”然而,考验的机会很快就来了。数月后,朱元璋在采石矶大战中,遇到敌军守将蛮子海牙。蛮子海牙仗着有利地形,让朱元璋的军队屡屡败退。朱元璋气急败坏时,看到当初口出狂言的莽汉,立即对他喊道:“喂,是谁要当先锋的?现在正是机会,你能不能跟我过江打仗啊?”莽汉左顾右盼,确定朱元璋在对他说话,连忙上前回话:“我不叫喂,我叫常遇春,只要让我当先锋,你就看敌军怎么被我吓退吧!”次日,常遇春像打了鸡血一般,奋勇而起,做了一个撑竿跳动作,立即跳到对岸,没等敌军反应过来,就直冲进敌军的阵营。霎时间,敌军措手不及,常遇春说时迟那时快,连杀数人,敌军四处逃窜。朱元璋见状,马上率军一拥而上,顺势占领了采石矶,并取得了胜利。经此一战,朱元璋对这个狂妄的年轻人刮目相看,直接让他担任先锋,并让常遇春介绍自己的经历。当初,常遇春是一名绿林大盗,他从小就喜欢打打杀杀,在武馆学了几年功夫,精通各种兵器,尤其善于射箭。常遇春刚当土匪时,觉得十分新鲜,既能大快朵颐的吃肉,还能分到银两。可是几个月过后,他不想再做打家劫舍的勾当了,听说朱元璋豪侠仗义,就想在他的军营里斩落头角。然而,如愿当上先锋的常遇春,再次夸下海口。一次,在庆功宴上,常遇春借着酒劲,对朱元璋说道:“倘若我有十万兵马,并能帮你平定天下!”这一夜过后,常遇春没有得到十万的兵马,却有了“常十万”的称号,成为军营里的笑谈。可是,常遇春却让这个外号成了赞誉。1359年,常遇春攻打衢州,使用各种方法攻城,都失败了。他急中生智,用了出其不意的战法,先让士兵挖地道,从南门进入,摧毁敌人的大炮。同时,常遇春派遣使者与院判张斌密谈,张斌里应外合,开小西门迎接常遇春的大军,使得元军溃不成军。常遇春除了骁勇有谋,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爱护士兵。每次出战,他都身先士卒,冲在前方,对手下的士兵奖罚分明。随着一场场胜仗,常遇春的佣兵越来越多,在大灭北元后,他手中的兵马俨然超过了十万,成为名副其实的“常十万”。但是,在他正志得意满的时候,意外却发生了。公元1369年,常遇春带着大军班师回朝时,大军走到柳河川,常遇春竟然暴毙了,时年40岁。(原文: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为此,朱元璋悲恸不已,亲自主持丧葬,谥号 “忠武”。历史上谥号“忠武”的大将只有三个人,一个是唐朝尉迟恭,另一个是宋朝岳飞,在朱元璋心里,常遇春可与他们二人比肩。事后,朱元璋调查常遇春的死因,为什么正值壮年,却突然死亡。调查结果,是常遇春死于卸甲风。当时正值盛暑,明军的盔甲有40多斤,更加密不透风,白天大量的出汗,晚上回营休息就会脱去铠甲,夜风侵袭后,便容易着凉中风,所以称为卸甲风。常遇春从25岁开始跟随朱元璋,15年的时间,他赤胆忠心。纵观他的一生,虽土匪出身,却心怀疾苦的百姓,又爱护属下士兵,这样铁血的汉子,不仅鲜有败仗,还赢得了口碑!常遇春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不得不说,常遇春的战功,为明朝的开创奠定了基础。你觉得呢?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太祖实录·卷一》感谢点赞和关注@观心铭史
3、观心实验室付桐简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话不一定正确!昨晚,一位多年不见,在我人生算得上有点故事的人来到了我的梦里。很多年不见,更谈不上有何交集,为何要来到我的梦里?难道说我对他还有一份难言的情愫?在情窦初开的年纪,他是第一个被介绍给我的相亲对象,某空军部队地勤机械师。双方父母都是熟人,也十分愿意促成这门亲事。无奈那时的我中了琼瑶小说的毒,一门心思想追求虚无缥缈的爱情,对相亲一事嗤之以鼻。后来他给我写过几封信,其中引用一句“爱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一句很实在又无比正确的话,被我认定此人乃俗人也。尝过了一段时间生活的苦,心里曾暗生悔意,咋不听父母的安排!生活越来越顺,信佛修性,我明白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如果有来生,我一定会接受你!生活让一位纯情少女变成了世俗阿姨。六十年代的你是否和我一样这么想呢?
4、观心讲座父亲离世后,16岁的王汉伦被大哥勒令退学,并由哥嫂作主,将她嫁给了一个煤矿督办。结婚后,她意外地发现,丈夫和一个日本女人关系暧昧,夫妻大吵。直到,她撞破丈夫通敌卖国后,两人就此决裂。王汉伦是代电影明星,也是一名的女商人。然而,她的一生波折不断,甚至因一次变故,让她改名换姓。初,她不叫王汉伦,而是“彭剑青”。彭家是苏州名门望族,祖上曾出过状元。1903年,彭剑青出生于苏州,排行老七。作为小的孩子,她倍受父亲的宠爱。长大后,开明的父亲将她送到上海教会学院读书。在学校里,她学习了英文、音乐等西洋课程。但所有的快乐,因父亲离世,而戛然而止。这一年,她才16岁。父亲离世后,她被大哥勒令退学。并由哥嫂作主,将她嫁到辽宁本溪。结婚后,彭剑青才得知,丈夫的煤矿公司是中日合营,她很是反感。而且,她意外地发现,丈夫和一个日本女人关系暧昧,她和丈夫大吵。不久,她又发现丈夫协同日军购买中国的土地。接受新思想教育的她,极力劝阻丈夫,这种把土地卖给日军的行为,与通敌卖国无异。可她的好心,却招来一顿毒打。由于彭剑青不能忍受这种虐待,便向丈夫提出离婚。离婚时,丈夫给了她三百元钱,以作赡养费。可是,彭剑青分文没要。因为,她不想再和丈夫有牵连,更何况那是赚日军的钱。离婚后,她就搬回了上海。哥嫂对她的离婚的举动,不满。她只好住到干妈家,开始寻职谋生。在当时,女子的工作机会本就不多。幸而,她找到一个当教员的工作。可是报酬很少,勉强维生。为了谋得一个收入较好的职业,她又去学习英文打字。三个月后,她被洋行录用,当一名打字员。工作时,她认识一位同事,此人也是影片公司的股东。当时,在筹拍影片,正在物色一名色艺双全的女主角。同事见她对西式电影感兴趣,就对她说:“我看你长相不错,又会说流利的英文,你应该去拍戏啊。”她说:“我既不懂得电影表演,又没人介绍,不敢盲目行事。”随即,同事就介绍她去剧组试镜。试镜时,导演让她做各种表情,发现她很上镜,便当场拍板,和她签订合同。1923年,20岁的彭剑青辞掉打字员的职务,开始演艺生涯。当哥嫂得知后,怒骂道:“你去当戏子,丢尽了我们状元家的脸!”听后,彭剑青便决意与家庭断绝关系,改名换姓,取名为“王汉伦”。从此,世间再无彭剑青,只有王汉伦,她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新女性。由于这是王汉伦的处女作,并没有表演经验,导演启发她:“要化为戏中人,忘掉自己。”开拍第一天,便是“闻知丈夫死去”的一场戏,导演缓缓地说:“你的丈夫突然死去,你年纪轻轻,又不能改嫁,此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听到这里,王汉伦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像是真死了丈夫一样。经此点拨,王汉伦在情绪上的把控,越来越游刃有余。表演时,她力求生活化,将自己的感受,融进角色里。上映后,卖座率相当高,让她红极一时。1924年,王汉伦加入新的电影公司,主演了三部炙手可热的影片。拍完片后,王汉伦并没有得到承诺的片酬。一气之下,她索性自己开了电影公司,转身成为一名女商人。1929年,王汉伦成立汉伦影片公司,开山之作是《盲目的爱情》。拍成后,她带着影片去各地巡回放映,所到之处,轰动不已。至此,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片商,纷纷前来购买此片。从而,王汉伦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1930年,她因全国抗战而关闭电影公司。之后,她研究学习美容技术,并开办了一家美容院。开张后,生意蒸蒸日上。可是,却经常遭到地痞流氓的敲诈勒索。直到上海沦陷,敌伪主持广播电台,找她作宣传。她借口称病而拒绝了。她因得罪了日军,而被迫关闭美容院。之后,她又嫁了人,只是婚姻不顺,还是选择离婚。从此,她再也没有嫁过人。因日方滋扰,她一直没有收入来源,靠变卖家具和衣物,勉强度日。可是,她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决不和日方合作。直到建国后,她才成为上海电影演员剧团的成员。1950年,她重返影坛。因特殊年代而抄家时,她保存多年的电影资料,被洗劫一空。1978年,王汉伦病逝于上海,享年75岁。剧团为她举行追悼会,她的骨灰由外甥安葬。【观心铭史】在旧社会,女子多是依靠男子而生活,即使深受家庭痛苦,也无法自救。可是,王汉伦却有自立的精神,从而做到“自养”。她有主见,两次的婚姻,让她感到痛苦时,毅然选择放弃。她有志气,不服输,她总能另寻生路,不向生活低头。她有傲气,凭借聪慧与才情,逐渐做成轰轰烈烈的事业。她有骨气,坚持初心,坚守底线,不畏强权。铮铮傲骨的她,绝不出卖国家。她的一生波折不断,可她是自立自强的女人。终,她活出精彩的人生。这个敢拼敢闯的王汉伦,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关注我@观心铭史
5、观心视频1986年,16岁的李晓伟作为插班生,就读邢台中学。没想到,3年的高中生活,会让他成为北方汉子,结交一群志趣相投的铁哥们。然而,恋爱后,他却经历了现实的残酷打击。李晓伟是福建人,来自南日岛。父亲做地质勘探,全家迁居到邢台生活。高中时期,李晓伟的周围经常聚集同学,听他讲述南日岛的故事,比如:钓到一尾石斑鱼能怎么吃,能卖到多少港币,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这些吃窝头咸菜长大的孩子们,对石斑鱼心生向往。李晓伟不像典型的南方人,豪爽义气,待人真诚,结交一群志趣相投的铁哥们。高中毕业后,李晓伟考到了重庆,迅速追到一位肤白貌美的重庆辣妹子。他们开始了一段充满曲折和虐心的爱情。年轻人总是热烈而奔放,李晓伟对爱情投入了全部身心。然而,现实却让这段感情面临了巨大的挑战。辣妹子小兰的家境相当优越,而李晓伟虽然家境还可以,但是与女友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在大学时光里,时间过得飞快,当他们准备毕业结婚时,小兰的父母却坚决反对。同时,女方提出一个苛刻条件:如果李晓伟能赚到十万块钱,才会同意将女儿嫁给他。李晓伟闻言,并没有退缩,认为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只要通过努力,没什么不可能的。然而,李晓伟经历了现实的残酷打击,才明白那个时代的十万块并不易得。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放弃。如果两人的感情到此结束,那么就只剩下一个浪漫而不的爱情。但是,深爱之人如何肯放手呢?两人分分合合,纠缠不清,小兰还是选择了远赴巴黎。或许是异国他乡的寂寞,或许是见惯了浮华的生活,3年后,李晓伟收到了一封来自巴黎的信件。因为爱情,他们再次走到一起。在结婚当天,李晓伟的铁哥们都喝得大醉,甚至有人霸占了婚床。但是,大家都为他的幸福而高兴,因为两人的爱情终于战胜了一切。两年后,李晓伟迎来了儿子的诞生,取名为麟儿,将孩子交给奶奶照顾,夫妻俩人踏上了深圳打拼的旅程。然而,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南北方的差距巨大,仿佛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虽然李晓伟已经很努力地工作,但是由于机遇不济,无法得到更好的职位和更高的收入。而小兰不愿意甘守清贫,渴望更高层次的生活。很可惜,李晓伟无法满足她的期望。终,李晓伟没有留住妻子的心,她选择了离开。李晓伟深知是自己的无能,并不怨恨小兰,只是怨恨自己,不能给心爱的人想要的生活。而这时,孩子已经8岁了,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是选择爸爸?还是妈妈?奶奶和姥姥都深爱着这个孩子,都想得到抚养权。李晓伟带着儿子来到重庆,与姥姥家进行谈判。姥姥和姥爷展示着几百万的家产,和出国留学的机会,以及妈妈能给予关爱和爱护。然而,面对这些诱惑,孩子选择了爸爸。李晓伟一脸木然,带着儿子离开了姥姥家。李晓伟坐进出租车上,摇开车窗时,忍不住放声大哭。他心疼年幼的儿子,更难过的是,两人的爱情,还是走到了终点。时光如同流水般流转,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儿子已经考上大学,正如当初的李晓伟。在这10年里,李晓伟的铁哥们纷纷给他介绍女朋友,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当一个女人完全占据内心后,再也无法给其他人一丝位置。虽然李晓伟成为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而前妻也经常飞来看望儿子,但是,他们的爱情却渐行渐远,被现实的骨感所击溃。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无奈,两个人的三观早已不一致,即使他们仍然相爱,也无法收获圆满的结局。但是,他至少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相恋,在人生中已是莫大的幸运。人生并不总是的,但真挚的爱情会让人变得坚强,即使失去了,也不会后悔曾经拥有过。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珍惜真挚的情感,守护爱情的纯粹,才是重要的事情。或许浮华散尽,他们又会重新走到一起,毕竟外在的东西,都已经不是横亘在心里的障碍,只是苦了孩子,不知麟儿的爱情观怎样?会不会受父母的影响?参考资料:知乎专栏
6、观心演讲1975年冬,总理在重病时,强撑着身体从病床上坐起来,他对秘书强调道:“杨度晚年参加了d,是我领导的,直到他离世。”这令秘书很是惊讶,杨度不是袁世凯的帮凶吗?青年时,杨度就醉心地研习帝王之术。他常对朋友说:“我本不够格做帝王师,但那些称王之辈,总是来向我请教。”当时,杨度和袁世凯的私交颇深。武昌起义爆发后,杨度成为了袁世凯的幕僚。后来,杨度开始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上海,他通过孙中山认识了李大钊,开始和一些共产d员交往。1927年,杨度的女儿杨云慧,正在念中学。一日,历史老师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当讲到洪宪帝制昙花一现时,老师把袁世凯痛骂了一顿。同时,也痛骂袁世凯的帮凶“筹安会六君子”。而六君子中,为首的人便是杨云慧的父亲杨度。闻言,杨云慧涨红着脸,把头深深地低了下去,生怕别人看出她的异样。然而,杨云慧是一个进步学生,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一次,杨度在报纸上,看见女儿参演进步话剧的新闻报道。他重重地拍着桌案,怒道:“年纪轻轻地不学好,演什么进步话剧,想造反啊!”随即,杨度就给杨云慧办理了退学。为此,女儿大哭一场,要与父亲决裂。杨云慧不知道,杨度是因为担心女儿太积极上进,会暴露自己的特殊身份。杨度无奈之下,只能委屈女儿,又不能和家人作出任何解释。杨度知道做情报工作的危险性,就把家人都安置在了苏州,自己则是独居在上海。经组织引荐,杨度结识了青帮大佬杜月笙,并成为其门客。随即,杨度随迁居到上海法租界内的一栋小洋房里。这是杜月笙给他准备的房子。在这里,杨度表面以卖字画为生,实际上是展开了他的地下工作。各种派别和背景的人物,纷纷慕名拜访杨度。而杨度周旋其中,趁机搜集到很多的情报。1929年秋,杨度秘密地入d,由潘汉年介绍,批准。1930年初夏,杨度的母亲病危,家人催促他返回湖南老家。但是,杨度有任务在身,不便离开上海。只能遗憾自己不能见上母亲的蕞后一面。同年9月深夜,55岁的杨度正在书房里,等着潘汉年。见面后,他们就小声地密谈起来。这次与以往不同,潘汉年不是独自前来的,而是又带了一个人。他介绍道:“我要离开一段时间,以后由这位夏衍同志负责与你联络,知道你身份的除了恩来,也就我和他了。”杨度点了点头,伸手和夏衍握手,温和地说道:“这是杜月笙的私人别墅,一般人不敢来,你如果有事,可以直接来这里找我。”那段时间,他们大概每月会见面一次,夏衍会带来一些d内刊物,并谈些国内外的形势。杨度也会谈些北方军阀,以及国民d内部的派系矛盾。分开时,杨度把自己总结的资料,让夏衍转给上级组织。通常都是国民d的内部情况,资料装进用火漆封印的大信封内。正是这些的隐秘见面,杨度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杨度1931年去世时,杨度的家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直到44年后,总理弥留时,才将杨度的身份得以证实和公开。参考资料:《夏衍书信中的一些人和事》《杨度同志二三事》【观心铭史】杨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人。他17岁中秀才,18岁中举人,他才思敏捷,文采出众,善书法和绘画,研究佛法。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杨度却可以道不同,也能成为朋友。当年,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而被抓,因杨度积极奔走,才被袁世凯赦免。袁世凯对杨度恩宠有加,称他为“旷代逸才”。袁世凯死后,杨度被列为罪魁祸首。当时,蔡锷极力为杨度进行辩护。杨度还把好友黄兴介绍给了孙中山,使得黄兴成了孙中山发动革命的得力助手。他的政见和这些人都是不同的。可是,他却能私下和他们交为朋友。他在军阀、官僚、政客中,度过了大半生。当时,有人说他是政界的不倒翁;有人说他处世圆滑;也有人说他是个有才无德之人。然而,夏衍却评价杨度:生活简朴,不挥霍,无嗜好。知道杨度是“筹安会六君子”者多,知道他是共产d者少,更不知他做了哪些贡献。1927年,李大钊入狱时,杨度来到北京,奔走营救被捕的共产d员。期间,他周济被难者的家属。回到上海后,他又加入了“中国互济会”,并捐助了一笔可观的经费。历史上,有很多像杨度这样的地下情报人员。他们忍受着家人的误解,外界的唾骂,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内心煎熬。然而,他们却为了信仰,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如今,和平盛世,我们更要感念他们的无悔付出。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值得我们铭记并学习。你觉得呢?感谢点赞,欢迎关注@观心铭史 #简介观心#
7、观心法门1951年,花眼的周家姆听见奔跑声,便寻声问道:“是树声吗?”王树声直接跪在地上哭道:“娘,我来晚了!”22年前,他也这般哭喊:“娘!以后我就是您亲儿子!” 他身为开国大将,为何会喊她为娘?多年来,王树声一直叮嘱着工作人员: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找到“周家姆”。1951年8月,开国大将王树声回到湖北麻城,他想再回到家乡,找寻周家姆的足迹。周家姆,本名程代英,自幼被父母送给一个周姓远房亲戚收养,改名周代英。15岁的周代英,通过介绍认识了王良喜,俩人互生好感,她便嫁给了王良喜。婚后,周围邻居都开始叫周代英为“周家姆”。结婚几年,周家姆为王良喜生下三个儿子。另外,还收养一个孤儿。当时,王良喜是河南苏维埃的地下工作者。受丈夫革命思想的影响,周家姆也逐渐走上革命道路。不幸的是,1927年王良喜在黄麻起义中牺牲。丈夫的牺牲,并没有动摇周家姆的革命信心。她把自己的家设为红军的落脚点。她便认识了很多红军干部。周家姆对待红军战士,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大家亲切地称呼她为“干娘”。1928年5月,一天晚上,劳累一天的周家姆,在床上翻来覆去一直没睡着。突然,外面传来“啪、啪、啪”的枪声,瞬间犬吠四起。同时,伴有叫嚷声:“交出王树声,赏银二百!” 外面的喊声由远及近。当听清名字时,周家姆惊吓得立马坐起身,穿好衣服便走到院门口观察情况。就在此时,被敌人追捕王树声刚好跑到周家姆家附近。看到王树声,周家姆一把将他拉进院子里,安排他躲在自家的夹墙里。当时,村民们家家闭户不予理睬,悬赏行不通的敌军,开始端枪示威逐户搜查。之后,忙活大半夜的国民d军,一无所获。敌人只好将群众赶至村口,持枪恐吓道:“交出来,有赏;不交,统统杀头!”敌人对天连放三枪,见无人回应,便用枪抵住一乡亲的脑袋,疯狂地叫嚣着:“我连数三声,再不交出人,此人将枪下亡命!”“一!二!”无辜村民在报数中等待死亡……就在此时,周家姆走出人群,大声喊道:“等一下,我知道他在哪!”敌人见有人站出来,顿时乐开了花。而村民们见周家姆站出来,恨得咬牙切齿,小声地嘀咕着:“叛徒!”甚至,还有人对着周家姆吐唾沫。紧接着,敌人在周家姆的带领下,来到了她家门口。周家姆突然对敌人说:“他身上有枪,你们先躲在门口,等我先骗他出来,你们再抓他。”怕死的敌人听说有枪,谁也不想冒险冲在前面。于是,他们便同意了周家姆的提议。周家姆进院后,打开夹墙门,对藏在里面的王树声说:“他们走了,你再待一会儿,我让我儿子先出去探探路。”而周家姆拉着长子王政道的手,领到自己屋里,双手抚摸着儿子的脸,仔细地看着。又将儿子紧紧抱在怀中,不舍地在儿子耳边嘱托道:“政道啊,你等下出去,说你就是王树声啊!”虽然,国民d对王树声的名气早有耳闻,但是未曾谋面,见到出来的人,也没多想,就信以为真。就这样,周家姆眼睁睁地看着长子被敌人带走。当乡亲们看到出来的人是王政道时,顿时明白了周家姆的良苦用心,纷纷心疼地落泪。周家姆亲手将儿子送到敌人手中,不仅救了王树声,还救了全村人,只是苦了自家的孩子。而周家姆见敌人把儿子带走,来不及伤感,就再次回到家中,对着夹墙说道:“树声啊,你赶紧走,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你呢!”随后,周家姆从后门推出王树声,痛快地将门锁上。王树声只得含泪离开。周大娘是想先将敌人稳住,让儿子借着夜色和熟悉地形的优势,再借机溜回来。但是,没等王政道伺机逃回来,国民d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便立即处决。听闻噩耗,周家姆浑身瘫软,跌坐在地上失声痛哭起来。痛失儿子的周家姆,并不后悔牺牲儿子,因愧疚和思念,让她整日以泪洗面,视力也越来越差。当王树声得知王政道牺牲的消息时,充满了伤心和自责。他躲过敌人盘查,绕道返回村里。他见到周家姆,就双膝跪地:“娘!以后,我王树声就是您亲儿子!”可是因战事需要,王树声直到革命解放后的1951年,才能亲自回到家乡麻城,寻找周家姆下落。值得欣慰的是,王树声苦寻的周家姆的消息,终于有了音信。原来,周家姆担心国民d不会放过自己,免得因为自己再殃及乡邻。她搬居他乡,隐姓埋名。解放后,周家姆得知王树声在苦寻自己,她才自行联络,与他重逢。母子重逢时,含泪相拥,任谁看了都为之动容。在长征途中,周家姆的另外三个儿子也相继牺牲。周家姆的五位亲人皆因革命而牺牲。之后,周家姆得到王树声像亲儿子一样的照顾。在王树声夫妇的悉心陪伴下,周家姆度过了平稳而幸福的晚年。【观心铭史】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盛世,乡亲父老永远是革命者忠实的依靠者!正是因为有很多像周家姆这样以大局为重的人,才能赢得后的胜利,才能有如今的繁华盛世。向无数的“周家姆”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