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赋简介(秦国简史大秦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3 13:14:44 浏览
1、秦国简史大秦赋

中华名赋集成哀秦二世赋【说明】此赋为司马相如上书谏猎之后,还过宜春宫时一段。宜春宫乃秦离宫。秦二世胡亥于此被闫乐所逼杀,秦朝遂灭亡。陵墓在宜春宫之东的宜春苑内。司马相如感于此事而奏赋以哀二世行失也。此赋甚短,仅骚体二十余句,一百二十余字。但得到很高评价,其中为后世所看重的,乃总结了秦亡的历史教训,借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胸臆,成为抒情小赋中的佳制。秦二世乃秦朝第二代皇帝,秦始皇赢政之子胡亥。秦始皇初即帝位就制定了制度,废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因此后世称胡亥为“秦二世”。

2、秦国赋大场面

秦之赋赋税的变革既被认为是秦国迅速崛起的原因,亦被认为的秦猝亡的重要原因,据研究秦史和秦农史的专家老师估算,秦国的各种租税已经占去农民约三分之二的收成,《汉书·食货志》书: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在历史时期,赋税的红线是50%,超过这一限度,农民的生活无以为继,造成的结果就是整个社会生产体系的崩塌。那么秦国的赋税具体都有哪些呢?主要包括三种,即田租、口赋和杂赋。1、田租秦国按土地征收田税始于公元前408年,也就是从秦简公七年的“初租禾”开始。但秦国与其它国家征收田税大的不同是不按农民实际耕种的亩数征收,而是按主管部门掌握的每户农民应有的耕地亩数征收,也就是说无论这两个数据是否相符,都是按照后者为基数征收,《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内容可以证明,如:“入顷刍藁,以其受田之数,无豤(垦)不豤(垦),顷入刍三石,藁二石。”按每人百亩的数目征田租,这就是“舍地而税人”的真正含义。田税征收的主要是两种,一个是谷粟,一个是刍藁。谷粟就是粮食,征收的数量更多,但因为秦国豢养了大量的战马,牲畜,刍藁的数量也少不了。田税的征收实行分成计征制,即按照“什一之税”的田租率征收。但根据《通典·食货》记载,秦以前的田税“盖因地而税,秦则不然,舍地而税人,地数未盈,其数必备”判断,实际征收的数量要远远超过“什一之税”。2、口赋也就是按人头税,这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人头税收的是钱,但秦国的人口税究竟收多少钱,目前没有可考的资料,但汉承秦制,根据汉代的人口税大致可以推导出秦国的人口税,汉代的口赋为一百二十钱,按照秦汉“石三十钱”的粮价,一百二十钱就是四石粮食,当时的粮食产量大约为“百亩之收不过百石”,而五口之家的人口税就是六百钱,相当于二十石的粮食,五口之家的耕地面积为百亩,产量为百石,六百钱的口赋有需要需二十石粮,也就是说除去田税和口税,五口之家百亩所产的粮食自己只剩七十石,可见人头税的征收要远远高于田租的额度,这只是按照理论数据来计算的,实际情况一个百亩之家的人口不止五口人,一个是耕地面积根本没有百亩,而且因为人头税交的是钱,农民还要想办法把粮草卖成前,出售的时候农民又要遭受一次盘剥,所以农民实际的赋税压力是大的。3、杂赋所谓杂赋,就是各种临时出现的征调、租税,《通典·食货》记载,秦孝公十二年,初为赋。(纳商鞅说,开阡陌,制贡赋之法。)始皇建守,罢侯,贵以自奉。提封之内,撮粟尺布,一夫之役,尽专於己。徂春历秋,往还,是所得者至寡,所苦者至大。其中的“撮粟尺布”就属于“杂赋”。另外可能还有“罚赋”等其他杂赋。

3、大秦赋解说

《阿房宫赋》曰:“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秦朝,由于六国的消逝,昔日六国后宫的嫔妃公主大多被送往秦国成为秦国宫女。其中有很多都是由于自己国土的沦陷而被迫如此,表面喜乐,内心仍旧思念着自己的故国而惆怅,正如杜牧笔下这四句前后表现的巨大反差一样。不管是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王朝更替之间即便是皇室的女性,依旧没有任何的话语权,甚至是国家危难之时,身处皇室深宫之中的女性们,更是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还有一些则是当权者眼见家国覆灭时,为了保留自己王朝的后一丝尊严,下令后宫嫔妃自尽。不过这其中也有幸运地活了下来的人,选择抗击后来者,进而复兴自己昔日所属王朝的辉煌强盛。众所周知清王朝是我国古代后一个封建王朝,不过清王朝本质来讲在当时是外来入侵而建立的王朝。而汉族人是我国悠久,从古至今人数多的主体民族,而我国历史上后一个汉人建立的王朝便是明王朝。这些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清军入关到王朝初期,反抗清军的情况达到了空前之大的规模,以至于后来清王朝花了不小力气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其实明朝后破灭,毫无疑问根源就是朝廷内部的腐败,导致了内部的起义和外部清军的虎视眈眈。清军入关其中的重要人物便是吴三桂,而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也诞生出了那句“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引出这句话的还有另一个人,就是闯王李自成。那么李自成占据京师进入紫禁城后,在紫禁城的几十多天里,那些后宫嫔妃宫女们后结果如何呢?对于占据京师的李自成来说,紫禁城的财宝和后宫嫔妃宫女,不过都是他的战利品而已,无论是李自成本人还是他的部下们,很多女性都沦为了李自成和其部下的玩物。而当李自成和其部下对他们失去兴趣后要么将他们杀之,要么就像物品一样赠送给他人。还有一些甚至成为了李自成和其部下发泄兽欲的工具,因此她们所遭受的凌辱是难以想象的。其中也不乏一些性子火烈的嫔妃宫女选择如跳湖等方式自尽,以防止自己任人侮辱,以保全自己的贞洁。即便是因为貌美而被李自成纳妾的嫔妃宫女,也有可能步了那些遭到凌辱的嫔妃宫女的后尘,而且大多也确实都下场并不怎么样。历史上不光是明朝的末路时期,很多时期都存在因夫家败亡而被敌人接盘的情况,比如东汉末年被形容为“洛神”的甄宓。因为曹植的《洛神赋》中的一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和一句“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而使得甄宓的美貌世人皆知。可能有历史常识的人除了知道其美貌外,还知道她是曹丕的老婆,曹魏的文昭皇后,不过不少人并不知道的是,她并不是曹丕之妻。甄宓本是袁绍之子袁熙的正妻,后袁绍兵败官渡,甄宓因留在邺城而被曹丕所纳成为曹丕之妾。不过甄宓虽然也相对悲惨,但同李自成待在紫禁城时日期间,紫禁城里的嫔妃宫女们所遭受的待遇,算得上是相当的幸运了。虽然成为曹丕的妾受宠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被冷落,虽然也是权力斗争下的牺牲品,但没有像她们一样沦为随手拿来又丢弃的玩物。因此李自成进驻京师的那段日子里,那些嫔妃宫女们过得可以说是暗无天日,惨无人道的痛苦生活。据说曾经崇祯自缢之时,把皇后和嫔妃们都叫了过来,为了让他们不被李自成和其部下占有玷污,让她们各自选择方式和自己一起去。有几个去没去成的,还是被崇祯狠下心来刺死,有一些还被刺到血肉模糊的程度。虽然是坊间传闻,但也能看出崇祯虽然不同于荒淫无道的暴君,但还是有着自己的秉性和脾气,对于自己的国家还是怀有着强烈的感情。而有些能逃出宫去的嫔妃宫女,还是有机会过得相对安稳,因此总的来说,下场惨的其实还是没能离开宫中而被李自成发现的嫔妃宫女,她们的生活就如同人间地狱一般。对于很多朝代的后时光,大都是如此,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过如此。当大厦开始倾倒的那一刻,昔日处在大厦之下的享受荣华富贵的女性们,几乎都成为了牺牲品,无一例外。参考资料:《阿房宫赋》《圆圆曲》《洛神赋》

4、大秦赋演员

今天我们看到的所谓“汉舞”,实际上与当时的舞蹈相差甚远。“舞殿冷袖,风雨凄凄”,《阿房宫赋》里杜牧对秦朝歌舞的描述难免带了些文人的遐思,实际上“舞袖”这种舞蹈表现形式到汉朝才广泛流行于社会。那如何才能从历史的画卷中得窥两千多年前那衣袂飘飘的惊鸿一瞬呢?或许文字能给我们答案。汉代以前,准确地说自原始社会以来,舞蹈就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君王们以诸如“八佾舞于庭”的方式彰显排场和身份,所以孔子看见季恒子这样做会气得说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样担忧的话;而百姓们则自由野蛮地发展出许多民间舞蹈。于是汉代诞生了一个影响千年的机构——“乐府”。当春天采风官驾着马车,在木铎声响中载着一车的诗歌和舞蹈草稿回京,说明又一批崭新的舞蹈即将出炉。汉乐府将这些采集来的舞蹈草稿进行整理、改编、创作,后成为宫廷乐舞和郊祭乐舞。可以说汉代舞蹈主要是经过乐府来诞生,生长和流传,后让我们还能瞄见遥远的武帝时期,未央宫的烛火里那一片飘动的衣袂。汉代舞蹈总体分为民间舞蹈和宫廷舞蹈。民间舞蹈分为高禖和大傩,高禖一般用于婚配繁衍,大傩主要是驱魔除疫。汉代人民一般会在春天举行高禖,意在祈求子嗣,保佑家族昌盛,这种舞蹈常常也伴随着春社活动进行。大傩则带着浓厚的迷信神秘色彩。《乐府杂示》云:“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黄金四目,衣熊皮,执戈扬盾,口作‘傩’、“傩’、‘傩’声,以除逐也,”方相(领舞者)头戴镶着两对金光闪闪的眼睛的面具,上身着熊皮持戈持盾,还发出‘傩’、‘傩’的声音。其后还有百余由十至十二岁男孩组成的被称为“振子”的队伍。整个队伍一边行进,一边高歌驱鬼驱瘟的歌词。宫廷舞蹈就要精致森严的多,在先秦时期,宴饮生活就是贵族行乐的主要方式,到汉朝,以皇室为首的宫廷舞蹈发展就更加迅速和饱和。汉代的文人宴会之上,以舞相属是一种基本的礼仪,主人宴请宾客时,宴会上必定要准备歌舞。通常在宴会中主人会先起舞,然后邀请客大做客之人在往会应邀而舞,宾主之间借由舞蹈来传递情谊,交流情感。当然,也不止这一种表现形式,当时也存在请乐伎或兴酣者自己即兴舞蹈一段,如鸿门宴中的项庄舞剑。民间的乐舞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一种野性的美,但有时也确实缺乏技巧装点,而宫廷舞蹈在经过乐府的改良加工后则更具严肃性和艺术性,使其更符合宴饮习俗。同时,由于上行下效的风气,也产生了一大批专门从事舞蹈表演的艺人,这群人也为汉朝的舞蹈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技术上的突破。先秦时期各国的流行舞蹈样式已经被人们忘却,但在乐府诗和画像砖中,汉舞的蛛丝马迹让我们这些子孙能看到部分大汉强盛气象。比如汉朝舞蹈在吸收楚地柔、逸、纤、巧等特点后,大大地拓宽了舞蹈的边界,发展出了四大风格:华丽雄健、美丑兼备、阴柔飞动、悲歌长叹。我们总称汉朝为“强汉”,归根结底就是汉朝强势而无可匹敌的印象深深滴印在我们脑海中。其影响使他的文化产物也带上了这一属性。强大给予了其舞蹈大气雄健的特点,包容赋予其瑰丽多变的特性。在继承先秦的礼乐舞蹈外,汉朝更追求舞蹈的雄浑有力、矫健多姿。建鼓舞的存在并大肆流行便足以证明汉代舞蹈审美文化对于刚健的追求。根据《礼义通纂》的记载,汉代建鼓在战争指挥、丧仪导引以及宫廷礼仪等场合下都多有使用。而将其用在舞蹈中足以体现大汉心中的骄傲和对力量和“阳”的追求。在其包容的文化氛围下,汉人也不避讳“丑”元素出现在艺术中,比如在汉舞中就常看到丑陋滑稽的俳优夹杂在美丽的乐女中。有“阳”就有“阴”,在与楚地文化融合后,汉文化也具有了自己阴柔飘逸的一面,像著名《长袖舞》、《巾舞》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后则是汉舞中常见的“悲”元素了。其实在先秦贵族舞蹈中,“悲”元素也并不少见,如荆轲刺秦前高渐离击筑,众人的慷慨悲歌。但汉朝的“悲”并非狭隘地伤春悲秋,消极沉闷,而是一种如看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后的那种沧桑慨叹。在《汉书·苏建传》的记载中,李陵送别苏武之时起舞而唱“径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可奴......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这种慷慨悲歌式的舞蹈元素就常常出现在汉朝的舞蹈中,同时如乐府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类句子也足以为这充满哲思意味的舞蹈作为注解。不论是芭蕾、弗拉明戈亦或是英国的方阵舞,法国的华尔兹等,每个国家因其历史底色和民族信仰诞生了各种风格的艺术。中国自汉朝其就为古典舞蹈奠定了一个基调,即融合儒家严肃礼乐思想和荆楚飘扬飞逸的特点后,开始走向美的一个极端——天人合一,在今天,看到飞扬的水袖,逶迤的长袍时,不知道会不会想起两千年前的流云和那静静流淌的两条大河。#秦国赋简介#

5、秦国赋央视

大秦赋:身为太子被王后压制,连自己的妻儿都不能进城。我今日就是要进去。太子失散多年的妻子和儿子回到秦国,守门将士见两人面生,直接将母子二人推搡在城门外,于是赢政立刻说出自己的身份:我乃太子嫡长子,今日归秦尔等兵戈相向。怎料守门吏根本不相信他的话,对他百般刁难。你说你是太子嫡长子,有何依凭?接着赢政拿出随身携带的赢族信物表明身份:此王佩乃我赢族信物,我就是大秦太子嫡长子。怎料却遭到守门吏的一番嘲笑,一块玉佩而已,什么也证明不了。而守门吏并不知道他惹了不该惹的大人物。待我入城见过太子殿下,自然分晓。可守门吏却有眼不识泰山,直接对着赢政羞辱道。太子日理万机,岂是你说见就见的。气急败坏的母亲上前争辩:我们是来认亲的,凭什么不让我们进去?我今日就是要进去,看你们谁敢拦我。不料竟遭到他们的白眼,正当他们不知如何是好时。画面一转,赵国外臣把在城外的所见所闻禀告给秦王。外臣在进城时,秦太子妻儿被阳泉君挡在了城外,言说是秦王有命,不许进城。秦王听后怒火中烧立刻下令让母子二人进城,将太子妻儿接进宫来,这下守门吏可惨了。#秦国赋简介#

6、秦国赋游戏

追剧《大秦赋》,赵国丞相郭开,被秦王嬴政下令,烹了,郭开这等佞臣实属该烹。秦王嬴政一统天下,赵国是其劲敌,秦赵交战,秦国屡战屡败,赵国大将李牧,智勇双全,秦国无法胜赵。秦国利用郭开,杀死李牧,后郭开又毒杀赵军,为秦国打开城门,祸国殃民。秦军占领赵国后,秦国大臣们,对郭开之叛国行为嗤之以鼻。一日,当郭开在秦王嬴政面前邀功请赏之时,廷尉李斯,早就列出郭开之罪恶,下令,烹。秦王立刻准。郭开,这个令我讨厌的角色,终没有好下场,烹了,实属罪有应得。

7、大秦赋大概讲解

辞赋|永川豆豉赋文/马建勋原名幽菽,今谓豆豉【1】。始华夏之佐肴,兴永川之庖治【2】。香弥市井,渝州十里遥闻;色黑泽光,重庆万家皆嗜。辣炒垂涎,鲜烹浸齿。既调味于素荤,亦求沽于庶士【3】。虽小吃而非珍,合大庭而所喜。厨有瓮藏,豉为豆制。盛名久负,乃特色之土仪;古法延承,实品牌之标志。尔其发源中国,远溯秦朝。蒸豆实以酵霉;或黄或黑;入泥陶而藏储,辅盐辅醪【4】。亦膳亦药,谐蒜谐椒。开坛弥香不散,取食化滞而消。遂有鼎盛永川,历三百年之悠久;传奇崔氏,启众家豉之独标【5】。风行酒肆,济美馔肴。鲜郁争尝于妇孺,酱香喜用于厨庖。煎烹则善,蒸煮而褒。朵颐小酌,羡煞老饕【6】。纵伊尹之穷思,何知其味;虽易牙之擅饪,未得其调【7】。于是出永川,闻天下。载殊荣,播佳话。以不息之传承,列非遗之文化。跻身博览之会,金奖乃真;为首品牌之名,玉成非假。以豆豉之食材,涵山城之特写。灶炉红火长街,灯盏宝光广厦。喧喧排档,识民俗之风情;辣辣性情,燃旅人之孤寡。笼罩豉香,散浮堂舍。何须弹铗而求肉鱼,且必流觞而满樽斝【8】。夫一区盛况,万象繁荣。人文光大,经贸振兴。永川豉创新其业,跳石河承继其精。商售高瞻,放眼外洋之路;质求精粹,用心内在之诚。斯为名片,而誉嘉声。继往无亏其道,开来更胜其行。(依《词林正韵》,含标点499字。)注释:【1】豆豉,古代称为"幽菽"。【2】庖为厨师,庖治即为烹饪。【3】庶士:群众与文人。【4】醪:即酒。【5】相传永川豆豉的发明者为一崔姓女子,开启了永川豆豉的盛行。【6】老饕:典出宋 苏轼 《老饕赋》,意为好美食之人。【7】伊尹、易牙都是古时候擅长烹饪之大臣。【8】弹铗:出自冯谖“弹铗而歌”之典,以有所求。流觞,出自“曲水流觞”之典,意为雅集而聚。樽斝,都是古时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