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秋瑾简介(秋瑾详细人物介绍)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3 14:11:09 浏览
1、秋瑾详细人物介绍

秋瑾虽是一介女流,却有比男人更高的志气,可惜丈夫王廷钧不能理解她,斥责她伤风败俗,然而秋瑾牺牲不过2年,王廷钧就病逝了。一、秋瑾与王廷钧的婚姻秋瑾和丈夫性格完全相反,可以说,秋瑾更像个男人,而王廷钧更像个女人。秋瑾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学的是女红、诗词等大家闺秀的内容,但她心中一直有个“侠女梦”,15岁的时候和表兄学骑马击剑,性格也比较豪爽。1896年,秋瑾与王廷钧结婚,两人虽是媒妁之言,但彼此也算满意,还时常切磋才学,夫妻琴瑟和鸣。1900年,王廷钧考上了京官,秋瑾带着孩子随他进京。秋瑾之前总是嫌王廷钧不够上进,为了讨妻子欢心,王廷钧不仅当了官,还学习洋文,得到了秋瑾的赞赏。不过之后发生八国联军侵华事件,王廷钧不得不带着妻儿回乡,直到1903年才复任。只是王廷钧没想到,他当个官竟把妻子给当“丢”了。王廷钧性子温和,很多时候也由着秋瑾的性子,两人的生活很和睦,在很多人眼中,这就是理想生活。然而秋瑾不同,她渐渐厌倦了丈夫的温和与传统。有一次,秋瑾穿着男装去戏园看戏,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惊世骇俗,不守妇道,王廷钧知道后很生气,去戏园把秋瑾拉了回来。回家后,两人大吵一架,王廷钧骂她伤风败俗,据说还动了手。秋瑾这样激烈的性子可受不了这窝囊气,她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住到了客栈。王廷钧后还是服了软,他派人去给秋瑾说好话,劝她回来。自此,王廷钧对秋瑾很少约束,给了她那个时代大的自由,但这对秋瑾来说还不够。二、执意赴日留学亲眼目睹过外国侵略者的暴行,秋瑾心中的革命之火被点燃,她决心走上救亡图存之路。在京城,她结交了很多社会精英,各种进步书刊也打开了她的思想和眼界。1904年,秋瑾提出要去日本留学,这无异于是抛夫弃子,王廷钧激烈反对,却仍留不住妻子,只能随了她的意。虽然无法理解妻子的革命思想,但是王廷钧在秋瑾赴日本后,主动辞去来之不易的官职,带着两个孩子回乡隐居,这何尝不是一种沉默的支持?王廷钧很矛盾,他一边关心妻子,一边又无法接受她抛家弃子,希望她可以回心转意。所以,王廷钧拒绝给秋瑾提供学费。本以为这样可以逼秋瑾回心转意,但秋瑾不是一般的女子,她就算是变卖嫁妆,找人借钱都坚持要留学,王廷钧不仅没能如愿,还使夫妻关系进一步恶化。在给哥哥秋誉章的信中,秋瑾对王廷钧大批特批,骂他“纨绔”、“铜臭”、“嫖赌”,把所有不好的帽子都扣到王廷钧头上,后人对王廷钧的贬斥很多便来源于秋瑾。另外,为了突出秋瑾突破传统束缚的形象,王廷钧成为被丑化的牺牲品。在这段婚姻里,王廷钧并没有外面所传的那么不堪,他只是思想比较传统,和大多数人一样,甘做凡夫俗子,掌控不了秋瑾这匹“野马”,算不上有错。三、秋瑾牺牲1907年,秋瑾回到夫家,但目的只有两个,一是要两千两银子搞革命,二是与王家脱离关系,乡里乡亲都痛斥秋瑾忘恩负义,但大概只有王家人明白,秋瑾是为了他们好。“休家”不过半年,秋瑾就牺牲了,就义前,她直言与丈夫夫妻不睦,虽是事实,但恐怕更多的是为了保护丈夫,她的身份在当时属于“匪”,和她扯上关系会被牵连。王廷钧从未停止过对秋瑾的爱,他想要的只是平淡的幸福,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妻子回心转意,秋瑾的人生很壮烈,王廷钧则是妥妥的悲剧。秋瑾牺牲后,王廷钧整日郁郁寡欢,思念成疾,秋瑾当初知道自己此行凶险,所以离家前就劝王廷钧另娶,但他没有,带着对秋瑾的爱在两年后就病逝了。王家念在秋瑾曾是家里的媳妇,还为王家生育了一对子女,同意将秋瑾的遗骨迁入祖坟。王家做出此举冒着一定的风险。当时,清政府还没有被推翻,秋瑾是革命派,对政府来说是个禁忌,王家却主动和她扯上关系,是真的重情重义。结语:秋瑾和王廷钧的悲剧说明了志同道合的重要性,婚姻仅靠爱来支撑是不够的,还需要人生观、价值观的契合,否则终会离心,但不知他们二人是否后悔。#时秋瑾简介#

2、秋瑾事迹

1907年7月13日下午,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官府审问秋瑾,让她写出同d名单,秋瑾提笔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也是秋瑾的笔供。7月15日凌晨秋瑾被残忍杀害。秋瑾是华夏杰出先烈,民族英雄,她蔑视封建礼法,是提倡女权的先驱者。1903年她的丈夫王廷均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官,带着秋瑾去北京赴任,在这里结识了一位思想活跃的邻居吴芝瑛。吴芝瑛是是清末著名的“桐城派”学者吴汝纶的侄女,丈夫廉泉也是思想开明的人,曾参加过康有为的“公车上书”活动。秋瑾和吴芝瑛走的很近,在她的影响下,思想上有了很大的飞跃,这让她和那个只知道官场应酬花天酒地的丈夫,冲突越来越多,对自己的婚姻越来越不满意。1904年2月,秋瑾在吴芝瑛家中遇到了一位日本女子,从她那里了解到日本女子学校的诸多优点,于是,秋瑾决定去日本留学。丈夫坚决反对去日本留学,切断她的经济来源,可倔强的秋瑾没有被吓倒依然踏上了开往日本的客轮,开启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在日本秋瑾先是补习日语,第二年转入青山实践女校的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修科,在学校,秋瑾顽强苦读,毅力惊人,别人都已经熄灯就寝,她仍写作阅读到深夜。学习之余秋瑾积极参加当地留学生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广泛结交革命志士。1904年9月她在日本创办了《白话报》,以“鉴湖女侠秋瑾”为名,发表了《致告中国二万万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抨击封建制度丑恶,宣传女权主义,号召救国。在冯自由的介绍下,秋瑾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秋瑾对孙中山的革命方略信服,她的思想,受同盟会的影响也在慢慢的发生改变。1906年,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愤而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同年3月加入同盟会,后来在徐锡麟的介绍下加入光复会。同年秋冬间,秋瑾决定创办《中国女报》。为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经费,不得不回到荷叶婆家求助,公公给了她一笔钱。离开婆家的第二天,声明脱离家庭关系。其实秋瑾是害怕株连家庭,所以才选择脱离家庭。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正式创刊。秋瑾撰文提倡女权,宣传革命。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成立妇女联合会的主张。《中国女报》为了使大多数文化低、识字不多的女性能够读懂,一律采用白话文。秋瑾在《中国女报》上公开呼吁:国民大于皇权,男女应该平等。据当时的报刊记载,《中国女报》已出版就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文化的妇女争相传阅,没文化的妇女也设法让别人念给她们听,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报上的文章。这个新时代的产物无疑是对封建腐败的清王朝致命一击。他们怎么可能放弃“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纲常伦理,于是开始了对秋瑾的疯狂镇压。1907年7月10日,秋瑾得知徐锡麟失败的消息,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907年7月13日下午,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官府审讯秋瑾,让她供出革命组织和同d名单,秋瑾坚决不招供提笔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几个字,这也是秋瑾的笔供。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秋瑾用纯洁的血为中国妇女画出了一条鲜明的路线来,后来千千万万的爱国妇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参加了革命队伍,正像秋瑾所希望的那样,为“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曾评价秋瑾:是一个带头打破“三从四德”这种封建束缚的“新女性”,是一个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驱者”。参考资料:《秋瑾传》《秋女士传》《女革命家秋瑾》

3、女英雄秋瑾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看电视剧《人世间》有感经过一段时间的追逐,终于看完了热播剧《人世间》,但是我的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复,不由得要说些什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秋瑾有句诗“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郑娟就是这么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她的人生经历惨,可是她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无论是婚前被人强奸,还是婚后操持家务,抑或是在秉昆入狱后,一手撑起周家的天,她从来都是物来顺应,不怨天,不尤人,终取得了爱情、事业的大满贯。“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某一个角度说,周秉昆是周家三兄妹当中没出息的一个。虽然作者借冯化成说“自古以来,孝分两种:养心智和养口体。陪在父母身边,伺候衣食住行是为养口体。远走他方,做出一番成绩,叫父母脸上有光是为养心智。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但是事实上,无论是左宗棠对胡雪岩说的“养口体不如养心智”,还是古老的《孝经》提倡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都已经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但是周秉昆从来没有因此而妄自菲薄,他始终以自己大的能力承欢膝下。此外,秉昆对身边的人始终也很善良,无论是送不认识的马守常去医院,还是一人顶下把冯化成悼念周总理的诗送出去的罪名。无论是借房子给国庆,送房子给赶超遗孀于虹,还是介绍工作给吴倩、小宁,等等,他对世界始终温柔以待。《易经》讲“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周秉昆虽然历经波折,但终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离不开他的崇高品行。但愿苍生多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为民请命的人,无论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杜工部,还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板桥,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周家老大秉义也是这么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早年间,他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后来,他为了挽军工厂于既倒,只身一人去苏联寻找生路。再后来,他为了完成光字片的拆迁,耗尽了自己的生命!秦腔《葫芦峪》里面,诸葛亮有一句唱词“为江山把亮的心血熬干!”而这也恰恰是周秉义的真实写照,他就是那样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任何一名受人爱戴的干部,都是既廉且公的人。浪子回头金不换,衣锦还乡做贤人。早年间的周蓉是一个极度讨厌的人,她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始终以自我为中心。孔子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孰惑欤!”周蓉为了追求爱情,抛家弃亲,孤身一人去了贵州深山。成家后,她又潜意识里瞧不起自己的丈夫,十事九吵,更有甚者,为了追求自己的事业,放亲生女儿十多年于不顾。从她的身上一点看不出人的味道!但好在经历了一些风风雨雨之后,她终于长大了,终于学会为他人考虑了。孔子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周蓉之所以能够打破刻板印象,就在于她知过能改。赫尔曼•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一种书籍都不能给你带来好运,但是它能悄悄让你变成你自己。”好的电视剧也是这样,《人世间》它能点燃我们心中的真善美,帮助我们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时秋瑾简介#

4、秋瑾的一生解析

抗日女英雄陈康荣烈士巾帼不让须眉。中华民族向来不乏像花木兰这样的女英雄,比如著名的秋瑾、赵一曼、江姐、刘胡兰等,她们的故事广为流传。但由于某些复杂的历史原因,还有不少女英雄的故事鲜有人知,甚至被埋入历史的尘埃之中。但历史应该是公正的,真正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先烈们,不应该被忘记!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位巾帼英雄的悲壮的故事:抗日女英雄陈康荣相对于江姐、赵一曼等人,她的名字很陌生。她叫陈康荣,祖籍福建省永定县,1915年出生于缅甸的一个华侨家庭。其父陈锡梅是一位爱国华侨,早年曾参加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辛亥革命之后,他定居缅甸。出生在缅甸的陈康荣自小过着比较优裕的生活,说不上是大家闺秀,至少也是小家碧玉。她长得漂亮,心地善良,又聪明伶俐,喜欢读书,无论如何人们不会把她跟后来的“英雄”或者“烈士”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历史就这么任性,命运就这么无常。1930年,陈康荣随父亲回国。15岁的她当然是继续学业,先在厦门的集美学校读书,后来考上厦门大学。如果不是后来的抗日战争,也许陈康荣会成为一名学者,甚至会出国留学,至少凭她的家世、容貌和学识,完全可以嫁一个很有地位和身份的人,幸福地或者平稳地度过一生。然而历史不容假设。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并非和平盛世,国内军阀混战,国际上被列强环伺,尤其是日本帝国的欺凌,更是甚嚣尘上。事实上,陈康荣在中学时期,就立下报国之志了。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你有一个干过革命的父亲,又不想做亡国奴,你必定会有救国之志。当然救国有多种方式,可以科学救国,比如钱学森;也可以实业救国,比如陈嘉庚。然而肯定需要有一部分人以武力救国,以革命的方式救国。因为不管何种方式,终都要落实到战场上去。你用科学造出了飞机大炮,甚至导弹,拿不到战场上,敌人也不会自动回家;你为国家捐献了再多的钱和财物,没有人上战场跟敌人拼,敌人也不会自动回家。所以必须要有人起来战斗,以革命的方式来跟敌人斗。陈康荣选择的就是这一种。陈康荣在厦门大学时,就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后来在地下d组织的影响和培育下,秘密入d。从此成了一名革命者。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22岁的陈康荣大学还没有毕业。但为了抗战,为了心中的神圣使命——请允许笔者用这个词,因为在那个年代,你一旦有了革命理想,不管什么思想,什么主义,这都不重要,但只要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着想,为了拯救天下苍生,或者为了解救老百姓于日寇的铁蹄之下,你的理想就是崇高和神圣的——陈康荣毅然中断了学业,并且拒绝了父亲为她在缅甸安排、设计好的舒适的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了。陈康荣先后加入厦门文化界抗敌后援会,中国妇女慰劳前方抗日将士总会厦门分会,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慰劳工作团等,她要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来激励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要用自己的青春去点燃民族解放事业。1938年3月,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上级根据形势需要,派一批同志深入农村工作。陈康荣按照d组织的安排,来到闽西山区,参加中共闽西南特委训练班。经当地保长陈荣松介绍,她被派到家乡永定歧岭,任宣教委员,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当然她有个公开的身份,即化名为陈荣的乡村小学教师。那时做地下工作是充满风险的,甚至他们面临的生命危险一点也不比战场上的士兵小。陈康荣一方面当小学老师,教乡村的孩子们读书认字,教授他们爱国做人的道理,一方面在老百姓中大力宣传抗日救国。她以乡村小学为阵地,组织了一个抗敌后援会,进行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活动。陈康荣是个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的女孩,她组建了抗日救亡剧团,演出《打倒卖国贼》、《抓汉奸》、《放下你的鞭子》《大刀曲》等街头剧和舞蹈,演唱《九一八》《松花江上》等抗日歌曲,使方圆几十里的抗日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40年,汪精卫公开投靠日本人,在南京成立汪伪政权,他手底下的日伪汉奸开始大肆抓捕抗日人士。这使陈康荣这样的地下革命工作者面临着极大的危险。1940年8月18日夜晚,由于叛徒的出卖,陈康荣被日伪军抓捕。当特务们来到她的住处时,情急之下,她把刚给县委写好的情报撕掉并吞进肚里。汉奸们企图从她嘴里得到其他的情报,并当场送给她钞票,但被她撕成碎片,并吐了对方一脸,大骂对方汉奸、卖国贼。无奈汉奸们又找到陈康荣在厦门大学的同学,并许以荣华富贵,劝她屈服。但均遭她严词拒绝。后来,敌人要他三天内写出《自首书》,并承诺,写好就放她回家同亲人团聚;否则就要剥了她的皮,甚至活埋她。

5、秋瑾满江红

1875年,秋瑾出生于官宦之家,一出生便是望族之后,衣食无忧。1894年又嫁给了湘潭首富之子王廷钧。如果不是秋瑾固执地参加革命,那她的一辈子应该是十分顺遂的。结婚之后,各地革命爆发。1904年,秋瑾独自一人远渡重洋去学习先进思想,并结识了志士徐锡麟。两人约定好回国之后一起推动革命形势。然而在革命前夕,徐锡麟刺杀浙江浙江巡抚被捕,秋瑾随后也被抓。1907年在浙江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虽然未能完成目标,但是她们所组织的光复会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埋下了火种。在奔赴刑场的路上秋瑾先生留下了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话:“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我此番赴死,正是为了回答革命所为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一场战争中真正的英雄就是如此,从来都不是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而战斗,而是用自己血肉之躯去取得希望,取得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