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生智联合石友三反蒋时。唐约石从东西两面威逼南京,唐挥师南下,直指驻马店,进窥武汉。此时,陈诚任11师师长,率军星夜直扑唐军,战斗甚为激烈。陈诚亲率特务连上前线与唐军直接硬战,坚持战斗,不后退一步。蒋又令杨虎城部夹击唐军,唐全线崩溃。陈诚猛追,全歼唐军,缴获全部武器,为蒋立下汗马功劳。1930年夏,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倒蒋,陈诚率十一师马不停蹄地转战津浦北段和陇海东段。起初,陈诚命令死守,不准放弃一寸阵地。而所部溃退下来的团长刘天锋,是刘峙之侄。陈不顾多方说情,将刘枪毙。冯军始终未能攻下陈的阵地。阎锡山突然带兵马直插南京。千钧一发,陈诚又奉命率十一师连夜赶赴津浦,每天以120华里的急行军速度,日夜赶路,先解曲阜之围,后抢先攻入济南,之后又抢先攻入郑州。南京之围得解。此番行动,深得蒋介石嘉许,不久陈诚即被晋升为18军军长。
2、陈诚为什么叫陈长官1943年6月,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在昆明出行,经过山坡时,被后面一阵急促的喇叭声催促陈诚的司机什么场面没见过,并不理睬,反而换了慢档,不慌不忙爬坡。后面的美式军用吉普车显然激怒了,不但不停按喇叭,还有超车态势。“啪、啪、啪”几声枪响,轿车轮胎被击中,车身倾斜,差点翻倒。另一边,美式吉普车超车后停下来,两个中年汉子跳下车来,气势汹汹地逼近轿车。陈诚的卫士认出这是云南行营主任龙云的三公子龙纯曾。陈诚不忍了,下车后大喝一声:“不得无礼!”当时陈诚穿着上将军服,气势逼人。龙纯曾知道闯大祸了,赶紧跳上吉普车溜了。当晚八点,龙云接到军委会电话“陈长官遇刺”,大惊之后派人调查。次日,副官报告没有听说遇刺。龙云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暗中调查才得知真相。陈诚没有张扬此事。没想到,龙纯曾的随从却大肆吹嘘,说龙三公子了不起,敢让堂堂陈上将让路,还打坏他的汽车轮胎,对方却不敢拿他怎么样。陈诚得知后大怒,授意军委会责问,敲打龙云,不要不识抬举。龙云感激不已,专程向陈诚道歉。陈诚避而不见,避免了尴尬。陈诚做人老到,确实非同一般。
3、陈诚个人评价陈诚半生忠心为蒋,曾帮蒋介石在台湾搭桥铺路,晚年拼命工作仍遭怀疑,凄凉中留下一句遗言,妻子看后大惊失色。这陈诚何许人也?他是蒋介石手下少有的被长期信任的军官,不仅会察言观色,业务水平也不差。这样的人蒋介石自然要收拢到身边,思前想后蒋介石决定,给陈诚介绍个老婆。于是宋美龄的干女儿谭祥被介绍给了陈诚,上头安排的老婆,陈诚不敢不收,遂和谭祥结为夫妻。有了谭祥看着,蒋介石对陈诚也放心了不少,陈诚这官也越做越大。当时蒋介石提拔人时,逐渐形成了三条不成文的规定,其一是黄埔系出身的军人,其二是同乡,其三是重用忠于蒋介石之人,把陈诚拎出来一瞧,这三条规矩他全占了!得了蒋介石器重,陈诚肯定也要拿出点实力,后来解放战争中国民d屡战屡败,陈诚还不厌其烦地帮蒋介石收拾残局,东北战场上坚持了几个月,把自己在国民d里的名声全搞臭了。后来陈诚被国民d将领群起而攻之,一个个高喊着“杀陈诚以谢国人”,老蒋力排众议保下陈诚,随后又把陈诚安排到台湾,提前帮蒋介石在台湾搭桥铺路。等蒋介石来到台湾后,陈诚也顺理成章当上了“副”,成了当时台湾的二把手。这个二把手含金量足够高,比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的影响力都大。不过功高难免震主,陈诚表现得越好越卖力,蒋介石反倒对他越防范。毕竟蒋介石要是一命呜呼了,这事业还得传到蒋家人身上,怎么也不可能落到陈诚手里。卖力干活却不得信任,陈诚也颇为无奈,这让他如何证明忠心呢?于是陈诚只能在台湾任劳任怨,继续忙碌在工作一线上,为促进台湾经济而奔波。过度的劳累让陈诚染上诸多疾病,可陈诚仍然冒雨前往前线救灾。看着陈诚为了台湾发展四处奔走,蒋介石十分欣慰,但怀疑陈诚的心是一点也没减少。陈诚在前线抛头露面,大搞台湾建设,自然能赢得更多民众的支持,到时候民众们是记得我蒋介石还是陈诚?而就在蒋介石怀疑的关头上,美国人也出手了。蒋介石当时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直到去世前仍然不忘嘱咐亲人,有机会一定要把他葬在家乡奉化溪口。所以大陆方面也在同蒋家人主动接触,争取早日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但美国人对两岸交谈很不高兴,台湾这颗棋子,美国可不想它随即就被吃掉,为了大搞分裂,美国开始耍些阴谋诡计。美国人主动找到陈诚,专门邀请陈诚前往美国进行访问。而访问期间美国就开始给陈诚灌“迷魂汤”,说可以帮助陈诚与老蒋争权。美国人描述得天花乱坠,不过陈诚对此并不感冒。陈诚仍然觉得,自己也算是和蒋家联姻,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争权完全没有意义。再者,陈诚也上了岁数,身体摇摇欲坠,也没几年日子可以享受了,夺来了又有什么意义呢?另一方面,周总理也向陈诚表示了善意,希望蒋介石和陈诚能一心对外,别把台湾拱手让给美国。陈诚也希望两岸能早日归于统一,未与美国过多纠缠,不过这事还是被蒋介石听去了,对陈诚的忌惮也愈发严重。后来蒋介石又多次喊出“反攻大陆”的口号,并把陈诚叫来,把他任命为先锋。可这次,唯唯诺诺的陈诚没能再顺从蒋介石,陈诚朝蒋介石解释道:“我可以听您的命令,但现在不是反攻的佳时机。”两人的谈话不欢而散。1965年,陈诚自感时日无多,将妻儿叫到身边,写下一封遗嘱。谭祥接过遗嘱后,含着眼泪将遗嘱一字一句读完,看到后面,谭祥大惊失色,感到十分诧异。丈夫遗嘱中分明写着:“陈死火葬”四个大字。以陈诚的身份,宜用高规格的土葬,这火葬是大陆方面在推行的葬礼,这不是把自己的身份同大陆扯上关系嘛!于是谭祥未敢公布这条火葬的消息,只将前半部分遗嘱公诸于世,而陈诚的死也彻底打消了蒋介石的疑虑,在陈诚的葬礼上,蒋介石到场并为他献上了花圈。陈诚在台湾的形象则愈发深入民心,早些年陈诚在台湾进行土地改革,造福一方人民,许多台湾人民都亲切地称他为:“陈诚伯!”
4、陈诚和陈林达这张合照上的三位将军很巧合,他们三人分别在1948年被我军列为二号、三号和四号战犯。照片拍摄于1936年10月10日,在广西南宁,李宗仁、陈诚、白崇禧在一起合影(从右往左)。从照片上可以看出,陈诚虽说是嫡系,并且还身为“中央”大员,但在两个广西军阀中间,倒显示拘谨。这次陈诚到南宁来,是为了一件大事,就是奉蒋介石之命解决陈济棠、李、白联合反蒋的“两广事件”。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以来,两广军阀势力一直凭借胡汉民的威望,割据一方,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1936年5月12日,胡汉民病逝,蒋介石认为机会来了,就想趁机解决两广问题,把军权收回来。于是他委派王宠惠,想借赴粤为胡吊丧之机,要求陈济棠把广东的军政两权交还中央。陈济棠知道蒋的为人,怕失去军权之后下场不妙,就不肯接受。陈决定先发制人,便联合李、白以抗日名义,决定举兵反蒋。而李、白也向来对蒋十分反感,双方一拍即合。1936年6月4日,陈济棠、李宗仁等宣布抗日救国,组成军事委员会,将两广军队改称抗日救国军,由陈济棠任委员长兼总司令,李宗仁为副。接着,两广军队进军湖南,以北上抗日名义起兵反蒋。蒋介石慌了,也顾不上去西北“剿共”了,急调两个军阻截他们,双方大战一触即发。但蒋介石在备战同时,还不忘对两广军队进行瓦解,加紧了对广东内部的收买与分化。当他发现湖南的何键对桂军阳奉阴违时,蒋介石赶紧送去了40万大洋,以示对他的奖赏。同时,蒋立即派陈诚坐镇长沙,去协调这次军事危机。陈诚是蒋嫡系,为他的“八大金刚”之一,彼时刚被晋为上将衔。派他前往湖南处理此事,足见蒋对其信任。7月初,蒋的分化离间初见成效,广东空军部分飞机投蒋,粤军第1军军长余汉谋亦通电拥护南京中央,广东内部开始四分五裂。余汉谋倒戈拥蒋,使“两广事变”形势急转直下,陈济棠被迫采取应急措施。蒋以军事委员长名义发布命令,取消第一、四两个集团军,并对陈济棠、李宗仁采取分化政策,任命李宗仁、白崇禧为广西省绥靖正、副主任,免去陈济棠本兼各职,让余汉谋接任广东绥靖主任兼四路军总司令。陈济棠见大势已去,于7月18日亡命香港。此后,蒋介石又派大军讨伐广西,企图武力统一广西。但是,四川刘湘、山东韩复榘、云南龙云等对“伐桂”态度暧昧,各自有自己的小九九。同时,西北的张学良和杨虎城也对他阳奉阴违,蒋怕闹不好引起大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就在这时,冯玉祥自南京上庐山,劝蒋毋斫丧国家元气。在冯玉祥劝说下,蒋介石为了避免被广西长时间拖住,答应和平解决广西问题。经过各方调解,蒋、桂双方达成妥协,两广事变就此结束。1936年10月10日,陈诚叫上李宗仁、白崇禧,双方握手言和,在一起拍下了这张合影。两广事变的和平解决,让蒋介石得意忘形,他成功迫使多年来的死对头李宗仁、白崇禧乖乖就范,因此对于曾是结拜兄弟的张学良也就更加大意,放松警惕了。他自以为能操控一切,不久后就亲抵西安,悲劝张学良死心塌地替他“剿共”。没想到,他过于自信了,让张杨给抓了起来,导致了西安事变的发生。1948年12月,在新华社发布的43名头等战犯名单里,照片上的这三人分别是二号、三号、四号战犯。由此可见,他们三位在蒋政府中的地位。头号战犯是谁,大家都心里清楚!
5、陈立夫与陈诚资历比较陈诚何德何能,仅用4年时间就完成从上尉到中将的晋升?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经邓演达推荐,陈诚担任黄埔军校教育副官。由于他出身保定军校炮科,因此后又调任炮兵科教官兼炮兵队区队长。1925年,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为陈诚的发迹提供了契机。蒋介石亲临炮兵阵地,见证了陈诚指挥下的炮兵炸开了淡水城墙,击中陈炯明大本营。东征后,陈诚被蒋介石提拔为炮兵第二营营长。次年,陈诚被晋升为第一补充师三团团长。北伐战争开始后,他率队攻克杭州、苏州、南京,升任二十一师少将副师长。1927年,国共决裂,二十一师师长严重因不愿屠杀共产d人解甲归田,陈诚却向蒋介石表示“与钧座共进退”,很快他被提升为二十一师师长。仅仅过了一年后,陈诚又被蒋介石任命为总司令部中将警卫司令兼炮兵总指挥。因此,陈诚仅用4年时间就完成了从上尉连长到中将司令的晋升,速度不可谓不快。欢迎关注@老赵历史杂货铺,收获历史知识,你我共同成长。#陈陈诚简介#
6、陈济兰与陈诚1947年2月24日,蒋介石乘飞机来到济南,他不敢进城,把王耀武叫到机场责骂说:“李仙洲已经被共军抓去打死了,你们这些高级人员,一旦当了俘虏,只有死路一条。”就在一天前,李仙洲集团五万多人在莱芜地区被解放军全歼,不到一天损失这么多兵力,气得王耀武大骂:“这个李仙洲,就是五万多头猪,共军三天也抓不完。”蒋介石气急败坏的飞临济南,见城内兵力空虚,担心解放军随时会来,连城都不进,把山东省主席、第二绥靖区主任王耀武叫来臭骂一顿,吓唬说李仙洲已经被杀掉。事实上,蒋介石口中已经被“杀掉”的国民d中将李仙洲,作为俘虏受到了解放军的优待。李仙洲被俘后,被暂时安顿在附近村庄中一户农家的房间里,华野炮兵司令员陈锐霆来看望李仙洲,见面亲切的喊了声:“军座。”一个解放军的指挥员,为何要喊李仙洲“军座”呢?原来,李仙洲在1941年率部驻扎安徽时,所部九十二军的团长陈锐霆,不满皖北国军对日军的被动消极作战,率部投奔新四军去了。在陈锐霆率部离开后,李仙洲大发雷霆,下令手下,捉住陈锐霆后就地枪决。看见陈锐霆对自己的态度,李仙洲羞的低下了头,但同时也发自内心的感动。陈锐霆说:“军座有什么要求,我们尽量满足。”李仙洲说:“吃喝都不愁,就是天气冷,能不能给件御寒的衣物。”陈锐霆一听,二话不说把自己身上的毛线衣脱下,递给李仙洲说:“军座先穿上,随后派人送衣服,前线条件确实差,请谅解。”接过毛线衣的李仙洲,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李仙洲在被俘时,腿上中了流弹的贯穿伤,陈锐霆了解后,马上派人将他送到了华野联络部找军医调节。女军医郑瑞兰在给李仙洲检查完伤口,熟练的上药包扎后,看着一脸紧张的李仙洲,安慰说:“没事的,过一段时间伤口就愈合了。”李仙洲有些不放心的问:“会不会伤到筋骨,成了残废啊?”郑瑞兰说:“不会的,你这是步枪子弹的贯穿伤,子弹出口不大,也没有伤到骨头,属于轻伤,放心吧。”几天后,华野政治部主任唐亮,招待莱芜战役被俘的国民d高级军官吃饭,考虑到李仙洲腿上有伤,唐亮让解放军战士搀扶着前来赴宴的李仙洲。3月15日,司令员赶来看望李仙洲,没有一点胜利者的姿态,客气的称呼李仙洲为“李先生”。在谈话中,莱芜之战自然是讨论的重点,李仙洲说:“这次战败,主要责任在南京,陈总长(陈诚)越过王先生(王耀武)直接指挥,王先生让我往东,陈总长让我往西,忽东忽西,我虽然在前方,却连制定作战计划的权力都没有,说实话,知道我被俘,都不知道这仗是怎么打输的。”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莱芜战后,国民d宣传机构说是你指挥失当,招致大败。”李仙洲苦笑一下,说:“我这个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上头有王先生当司令,下头的军长、师长平日根本不买我的帐。陈总长、顾总司令(顾祝同)有时候飞到济南商议军务,直接找的是王先生,人什么时候来的,什么时候走的,我这个副司令一无所知。”说:“王耀武和你关系怎么样?”李仙洲说:“我和王先生都是山东人,从资历上来说,我是黄埔一期,他只是三期。但后来他的升迁速度超过了我,我去给他当副司令后,隔几天甚至一直才会见一次面,机密的事情,王先生不叫我,我也从不主动参与。我和他的关系其实还可以,之所以来往不多,是怕人说我攀附他。”点了点头,说:“李先生在抗战中还是出过力的。”李仙洲颇为感慨的说:“抗战中打鬼子,是义不容辞的,官兵的士气也是很高涨的,这和如今是大不同的。”这次谈话,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两人相谈甚欢,司令员的风采,给李仙洲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3月21日,李仙洲等在山东战场被俘的国民d高级将领,发表了反对蒋介石挑起内战的通电,对瓦解国民d官兵的士气,敦促他们起义或投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被俘之初,李仙洲在华东军区的解放军管团改造,后来山东战事越来越激烈,出于安全考虑,他和其他被俘高级军官被送到了东北。新中国成立后,各地高级战犯陆续被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李仙洲也来到这里学习改造。1960年11月28日,李仙洲被特赦,原本安排他到全国政协担任文史专员,和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等人当同事。李仙洲家乡情结浓厚,要求回山东,于是他被安排到山东政协任职。晚年的李仙洲,生活平静而安稳。1984年,北京举办的黄埔军校建校六十周年纪念大会,由于李仙洲当年在黄埔一期入学时,是年龄大的几人之一,所以在纪念大会上,当年的黄埔同学纷纷叫他“李大哥”或“老大哥”,这让李仙洲很是高兴,说:“我是真没有想到还会有这么一天,就像过节一样。”1988年10月22日。李仙洲在济南病死,终年94岁,他前半生的人生曲折而复杂,后半生平淡幸福,这种结局还是很不错的。
7、陈诚陈处长1924年6月,黄埔军校第一期正式开学。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d代表,邓演达任教练部副主任负实际责任,严重任总队长。日后极得蒋介石信任、有“小委员长”之称的陈诚,在校长办公厅任上尉特别官佐。蒋介石为了了解学生情况及为自己培植势力,基本每晚都会查夜,黎明前也会早早前来巡视。有一次,早起的蒋介石见陈诚在晨光中读三民主义,便与其交谈起来。陈诚在对话中,言谈举止让蒋介石很是满意。后来,蒋介石和总队长严重谈及陈诚,严重对陈诚也是赞不绝口,这就让陈诚在蒋介石心中的印象分大大增加。1924年秋,黄埔军校成立教导团和炮兵营,蒋介石点名调陈诚任炮兵第一连连长,炮营营长蔡仲笏兼任第二连连长,罗卓英任第三连连长。11月10日,孙中山决定北上,并发表了《北上宣言》。盘踞东江一带的陈炯明,趁孙中山北上之机,联络广州附近的滇军、桂军作内应,于1925年1月7日,自称“救粤军总司令”,自潮汕会同林虎各部,分路进犯广州。广州政府决定东征讨伐陈炯明,以黄埔军校学生军和许崇智的粤军为右路军,该路军由蒋介石、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指挥。教导团第一、二两团是第一次东征的主力部队,大破陈炯明的副总指挥洪兆麟部主力,3月上旬攻占潮汕。3月13日,又大破林虎主力于棉湖。棉湖之战是东征成败的关键,教导团官兵英勇善战,以少胜多,在战斗中,陈诚的炮兵连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何应钦团(教导一团)的指挥所就设在陈诚炮兵连阵地|附近,战况危急时,蒋介石、和苏联顾问加伦将军都亲临该指挥所。多年后,何应钦回忆说:“棉湖之役在今天看起来是一-个很小规模的战斗,但在当时却是吃力的一战。那时的炮不像现在有马匹或车辆拉曳,那时的炮要由人扛抬。在那种艰难的情况下,身为连长的陈辞修,不论步兵行军多快,他总是使他的炮兵跟得上,每次都能完成任务。虽然炮弹有限,但弹无虚发,对促使这一战役的胜利,可以说是有功劳的人之一,那时我就看出他是一个勇敢沉着的人。”陈诚在回忆当年情形时说:“我的炮兵连只有几尊旧式七五山炮,炮弹少得可怜,但每发必中,似有神助。”第一次东征战事方酣之际,担任左路军、中路军的杨希闵、刘震寰军,却暗中与陈炯明和云南军阀唐继尧相勾结。杨希闵、刘震寰不但迟不进军,反而将滇军、桂军撤回广州。鉴于广州危急,东征的黄埔军校学生军等都回师广州平乱,于6月12日迅速平定了杨、刘叛乱,安定广州。陈炯明乘东征军回师广州平叛之际,又重新占领潮州、汕头、梅县等东江一带,并集重兵于惠州,企图与盘踞南路的军阀邓本殷合力夹击广州。国民政府决定第二次东征,10月1日东征军出师,14日攻克惠州。惠州后枕东江,前临西湖,三面环水,城高且坚,素称天险,易守难攻。10月13日攻城未下,团长刘尧宸亲扶竹梯驰抵城下,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次日,蒋介石亲自到飞鹅岭指挥炮兵射击,陈诚调山炮一连推进至北门]外距城约400米处,直接对准守军之侧防阵地轰击,将其侧防火力悉行摧毁。东征军趁机将竹梯迅速移至城根,缘梯登城,前仆后继,于下午4时15分攻克惠州。战后,陈诚因炮兵连掩护第四团登城有功,被提升为炮兵营长。1926年春,黄埔军校第四期开学,当时邓演达任教育长,严重任教练部主任,陈诚任炮兵科长兼炮兵大队队长。1926年6月5日,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蒋介石为总司令,严重调任总司令部训练处长兼第一补充师师长,陈诚为该师筹备处主任兼第三团团长。严、陈两人在粤军和军校原有旧谊,严对陈期望殷切,督教亦严,陈对严亦常以师礼待之,两人公私之间的关系都很好。11 月,严重师开拔至韶关,转人江西,加入北伐军行列,12月到达赣州。补充师番号改为第二十一师,陈诚的第三团改为第六十三团,战斗序列隶属于东路军和前敌总指挥。东路军总指挥为何应钦,前敌总指挥为白崇禧。1927年1月,第二十一师全部进抵浙江衢州,担任中路作战任务。1月29日,进击龙游之洋埠、兰溪之游埠,与孙传芳所属之孟昭月部展开激战,2月13日进至浪石埠。孙传芳在这里部署了重兵,进行顽强抵抗。陈诚率第六十三团从左翼突击其后,激战至14日晚,终于击溃孙军。北伐军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二十一师于19日进占杭州,23日进占嘉兴,沿运河线进占平望。陈诚指挥第六十三团于3月18日攻占吴江、同里,21日午夜进占苏州,次日追击至常熟,在东门外河下截击直鲁军张宗昌部温树德军之教导团,俘获武器辎重甚多。4月7日,严重全师集中南京,待命向江北推进。北伐军占领南京后,蒋介石撕下了伪装,前往上海,和在那里的白崇禧密谈,策划武装政变。在“四·一二 ”的前夜,严重心灰意冷,向蒋介石辞去第二十一师师长职务,该师由陈诚代理。蒋介石发动“四·一二 ”事变后,陈诚坚决地站在蒋的一边,充当打手,成为蒋的铁杆亲信,也让自己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8、陈诚概况⭐1960年01月03日星期日《年谱》:1960年1月3日,在与张治中、傅作义等共进午餐时谈到与台湾的来往问题,说:写给陈诚的信,可说相信陈不会将台湾交给美国,水到渠成,要陈因势利导,和蒋氏父子团结一致美就难钻空子。信中要晓以大义,陈以利害,动以感情。我们寄予希望。将来他们必然回来,回来必有安排,这是必然性。⭐1962年01月03日星期三《年谱》:1月3日一6日召集国务院系统有关一九六二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汇报会。三日,听取汇报并讨论煤炭、木材的生产问题。为加强对木材的供应、生产、调运、分配、节约和基建等项工作的管理,商定在国家经委下面仿照煤炭指挥小组的机构,也成立一个木材七人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