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植简介(李植结局)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3 15:35:34 浏览
1、李植结局

一天晚上,宋仁宗正在曹皇后宫里安寝,突然被一阵嘈杂的吵闹声惊醒。宋仁宗刚想出去看看,就被曹皇后一把抱住了胳膊,只听曹皇后大声说道:“官家,外面似乎有打斗的声音,现在出去恐有危险,还是等待卫兵来救吧。”说完后,曹皇后冷静外出,询问太监,原来是一伙贼人作乱,她临危不惧,把太监宫人们集合起来,让他们分别守护宫门。同时割掉自己的部分头发,每个头目分一缕头发,告诉他们以这缕头发为准,事后会论功行赏。“快传令!让王守忠派兵前来救驾!”有条不紊的布置好之后,曹皇后还不忘让一名心腹太监速速前往王守忠那里传令救驾。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一场贼人作乱就这么平定了,而且还揪出了一名妃子,正是这名妃子做内应,才让贼人闯入皇宫惊了圣驾的。被抓的时候,该妃子披头散发,梨花带雨哭着说,自己只是一时糊涂。曹皇后力主一定要诛杀此妃,对宋仁宗说道:“这已经是杀头的罪过了,何况还是官家的妃子,如果保留她的小命,以后不知道能做出什么事情来呢!”宋仁宗虽然有点怜悯,还是点头同意杀了这名做内应的妃子。与此同时,曹皇后也对几名涉事的宫女也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但是事后,生性多疑的宋仁宗总是嘀咕,怀疑是皇后自导自演了这场闹剧,不然她为什么阻止自己出去看情况?他心想肯定是皇后因为嫉妒想杀了那妃子,才策划了这么一出。于是,他开始动了废掉皇后的心思,这种心思一旦升起来,便像一只毒蛇不停的吐舌。果然,宫乱事件发生不久后,宋仁宗有一天在召见宰相的时候,突然问道:“我是不是可以废掉皇后啊?”宰相听后大吃一惊,说平民百姓还讲究糟糠之妻不下堂,皇后岂能是说废就废掉的,不仅有损天家颜面,而且你也没有充足的理由啊。宋仁宗这才作罢,按压下了废后的心思。曹皇后做了一件本应该让皇帝感激的事,后竟然差点丢掉皇后之位,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要从帝后的关系说起了,两人的关系其实一直都不太好,宋仁宗并不喜欢曹皇后。曹皇后出身于望族,从小接受着女训、女戒等知识,熟读各种经文典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虽然曹皇后出身好品德好,性格也端正,但并不擅长讨好皇帝,而且宋仁宗生性多疑,对于太后的安排本能的叛逆。而且在嫁给宋仁宗之前,曹皇后还曾经被许配给过别人,父母之命下,她被许配给一名侍奉官,名叫李植,这个李植从小就好修仙问道,对于娶妻之事毫无兴趣。他在家人的压迫下,不得不娶了曹皇后,但是洞房花烛夜的当晚,他却逃跑了。曹皇后嫁人不成,反而落了个面貌丑陋、吓跑新郎的名声,当真是亏大了。曹皇后17周岁的时候,在太后的强行安排撮合下,嫁给了宋仁宗。两个人都不情不愿的,自然也无从谈起什么感情。成为了皇后的曹氏,虽然没有受到宠爱,但是她也没有嫉妒低落,而是兢兢业业维护好后宫的稳定,让皇帝专心于朝政,这让宋仁宗对她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据史书记载,曹皇后对书法有很高的造诣,而且重视农业,曾经在宫内带头养蚕种谷,是一位德才兼备的贤德皇后。正因此,她和宋仁宗做了30年的夫妻,虽然关系一般,但是地位却十分牢固,在政权更迭的时候,曹皇后主持大局下也平稳过渡。1063年,宋仁宗去世,享年53岁,因为宋仁宗一生没有子嗣,他死后养子宋英宗即位。曹皇后成为了皇太后,历史记载,宋英宗对曹皇后十分尊敬,修建了宁寿宫让曹氏去住,并且有什么政事都去询问她的意见。可惜,宋英宗是位短命的皇帝,没活多久就一命呜呼了。曹氏又立了宋神宗即位,宋神宗就是启用王安石变法的那位皇帝。曹氏的资格已经很高了,成为了太皇太后,她完全有垂帘听政的资本和能力,但是她并不贪慕权利,而且放权于皇帝,自己主动退隐后宫,不仅获得了满朝文武的称赞,在历史上也是一桩美谈。至于曹皇后作为再嫁之女,也能入宫成为皇后这点,充分体现了宋朝的开明氛围。而且那时候修道之风盛行,著名的“八仙过海”也是发生在那个时期。曹皇后有个弟弟,人称曹国舅,也是八仙之一。参考文献:《宋史》

2、李植宋朝

572年,60岁的宇文护,陪堂弟宇文邕入宫劝太后戒酒,突然宇文邕拿起玉板,对着宇文护的后脑猛砸。宇文护当场倒地被乱刀砍死,宇文邕大笑:“为了今天,我整整等了12年!”宇文护,是西魏权臣宇文泰的侄子,虽然两人是晚辈和长辈的关系,但实际上两人年龄也就仅仅相差了六岁。宇文护幼时端庄正直,又有志向和气度,被祖父宇文肱所喜爱,对宇文护的期望胜过各位孙辈。宇文护19岁时,跟随宇文泰,当时宇文泰的儿子皆年幼,就把家事委托给宇文护,宇文护治理得井然有序,宇文泰就带着他到处征战。宇文护屡立战功,更受宇文泰的器重。556年,宇文泰病重,将国事和儿子托付给宇文护说:“我将离开人世,我的儿子们尚还年幼,今后国家之事都由你决定,你一定要努力完成我的志愿。”第二年,宇文护逼西魏恭帝元廓禅位于宇文觉,宇文护封国公邑万户,并且掌握朝政大权。奈何与宇文泰同辈的大将军独孤信、赵贵不服宇文护,策划杀了他。而宇文护趁赵贵入朝之际,将其杀死,独孤信被逼自尽。当时,李植和孙恒担心受到排挤,叫来乙弗凤、张光洛等人劝宇文觉杀了宇文护说:“自从大将军被杀以来,文武大臣争着依附宇文护,大小决定都由他决定,希望陛下早作打算。”宇文护暗中得知消息,就把李植和孙恒调到地方做刺史,乙弗风更加害怕,便与他人约定会宴时乘机抓住宇文护,将其杀死,张光洛却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宇文护。于是,宇文护命尉迟迵把乙弗风等人全部抓来,召来群臣哭着要废了宇文觉,改立外表文弱的宇文毓,群臣不敢多言说:“这是你的家事,听从你的安排!”宇文护便杀了乙弗风,又把李植和孙恒召回来杀死,派人到岐州立宇文毓为帝,然后将宇文觉杀死。宇文毓继位,宇文护假意还政,但是兵权却握着不放,而外表文弱的宇文毓处处不肯听命宇文护,宇文护很惧怕他,便设法暗害宇文毓。560年,宇文护命厨师李安偷偷地在宇文毓的食物中下毒,宇文毓临死前,口传遗诏给弟弟宇文邕,宇文护不得不服从。宇文邕继位后,吸取两位兄长的教训,对宇文护毕恭毕敬,下诏不准任何的圣旨和文书中直称宇文护的名字,以大冢宰代称。当时,有人为了迎合宇文护的心意,说他的功劳与周公相比,上书请求像鲁国建立文王庙一样,让宇文护在府邸立其祖父宇文肱的别庙,宇文邕就同意了奏请。然而,宇文护依仗有功恃才傲物,他的儿子也仗着宇文护放纵部下,做尽了坏事,做起事来毫无顾忌。为此,宇文邕秘密地与弟弟宇文直商量对付宇文护的方法。572年,宇文护从同州返回长安,宇文邕召他进宫,让他去劝说太后戒酒说:“太后年事已高,喜欢喝酒。以前劝过多次,可是她听不进去。今天兄长拜见,希望你再劝劝太后。”宇文护表示愿意去劝太后,宇文邕趁机从怀里拿出《酒诰》交给他说:“拿这个来规劝太后。”于是宇文护接过,与宇文邕一同去太后寝宫。结果还没读完,宇文邕走到宇文护身后,用玉板猛砸他的头,宇文护倒在地上,早已埋伏在殿内的宇文直冲来,将其杀死,宇文护的儿子和亲信也悉数被杀。【读史八卦局】不知进退,专横跋扈,这也是宇文护必不能善终的结果。

3、李植歌手

女人第二次结婚竟然嫁给皇上。成为皇后可皇上却因为女人貌丑而不入洞房,新娘在独守空房时默默流泪伤心,天下哪有什么天降的美满,又痴又蠢。而她之所以如此伤心自嘲,正是因为她第一次看到坐在轿子中的皇上时便对她一见钟情。无奈,当时的自己已被祖父许配给礼龄。可母亲知道女儿的未婚夫李植一心求仙问道,便对女儿说若她不愿意,一定帮她推拒了婚事。可是曹丹妹却说当年若没有李家救下祖父,他们曹家也不会有今日的显赫,因此她绝不会让曹家失信。曹丹妹不会想到自己的这个选择会让她成为皇后。因为就在曹丹妹大婚这天,新郎借口生病让自己未成年的弟弟前来迎亲,甚至洞房花烛时,新郎还是被人硬推着进了门。曹丹妹看出来男人对这门婚事十分抗拒。你不想让我做你的妻子啊?不想,我不需要女人,也不需要成亲。于是她拿起笔墨让男人给自己写一封和离书,而就在曹丹妹与丈夫和离后。刚刚废后的皇上正在朝上上听大臣们举荐曹丹妹,书做皇后皇上知道自己的婚事从来由不得自己做主,只是奇怪朝堂大臣们的意见怎么会如此统一,还是让她娶一个二婚的女人。大臣韩琦告诉皇上曹丹妹第一次结婚是因为祖父的承诺,她明知道新婚丈夫一心修仙,还是决定守信下嫁,这在大臣们心里留下了为人诚信的好印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貌丑不至惑君,原来百姓都说曹丹妹第一次结婚时,新郎刚进洞房便翻窗而逃,由此可见曹丹妹容貌十分丑陋,丈夫才会被吓跑的。而这个传言让大臣们都觉得皇后貌丑不至于惑君,因此并没有人反对这桩婚事。皇上虽然还是下旨立曹丹妹为后,但是这个误会竟导致他与曹丹妹大婚后多年没有联防,曹丹妹得知自己被立为皇后时满心欢喜,可皇上却对这桩婚姻提不起兴趣。因此,皇上即便上殿接受了大臣们的祝,大婚之夜他还是没有来到大婚。曹丹妹听宫人说皇上政务繁忙恐怕不能过来了。聪明的曹丹妹虽然嘴上说着办事要紧,但是心中明白皇上娶自己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可她没想到在宫中还有一个十分关心她的人出现。这便是皇上身边的宦官张茂则,原来在曹丹妹第一次结婚拿到和离宫后,因为回家路途遥远,便询问碰巧遇见的张茂则可否乘坐她的马车送自己回家。张茂则见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为天人,便也由此开启了一生守护曹丹妹的命。在曹丹妹对婚姻的幻想破灭之时,张茂则在门外劝着曹丹妹吃点东西,曹丹妹这才认出张茂则,张茂则想要编些理由安慰曹丹妹时,曹丹妹却打断了张茂则的话。她说自己知道皇上娶她,只不过是为了要满足大臣们的要求,但她还是很感谢能在难过的时候遇到张茂则。可是曹丹妹此刻没想到自己日后大的对手竟然在这一夜和皇上相遇,原来皇上不愿意见自己貌丑的妻子。便来到花园里闲逛,巧遇巧遇到了一个小宫女张处晗,张处晗正因为自己养的兔子死了而伤心难过。皇上试图安慰张姚晗,张实晗因为小小年纪就没有了,父亲见皇上安慰自己便扑在他的身上哭了起来。皇上陪着她整整一夜,第二天一早才想起去见一下自己貌丑的皇后,却不料第一眼看到,便被皇后的容貌惊艳了。#李植简介#

4、李植明朝

1048年闰正月十八的深夜,一阵巨响将留宿坤宁宫的宋仁宗惊醒,他翻身起床准备出去查看,却被一旁的曹皇后一把抱住。曹皇后对他说:“官家,听音声杂乱不堪,隐约听闻呼救声,保不齐有人作乱,万不可轻出!”说完便让殿内黄门给殿门上门栓,还叫来当值黄门何承用问话。何承用在门外应声后没过多久回报:“回禀娘娘,是那不知事的小宫女偷拿宫中物件,被嬷嬷发现,现正在责罚。”曹皇后还是感觉不对,她不由地出声斥责:“如今外头此起彼伏的惨叫声和刀兵相击之声,尔等竟敢胡诌,速速着人知会王守忠带兵救驾。”何承一听见便知瞒不住连忙跑出宫外求救。曹皇后估计叛军一定会派人放火焚宫,她召集一众太监,让他们拿上水袋悄悄尾随放火之人,一旦放火的人离开,太监们就将火扑灭。临行前,曹皇后亲手剪下这些太监的一缕头发,并告知:“待平叛后,以此发为证,论功行赏。”很快,王守忠带兵进宫,火也被太监们一一扑灭,这场有预谋的叛乱在曹皇后临危不乱地布置下偃旗息鼓。然而,宋仁宗对曹皇后的从容调度并不领情,反而将此功劳加诸在宠妃张氏身上,一度想废后,改立张氏为皇后。无奈,大臣们都有一双雪亮的眼睛,以翰林学士张方平为首的朝臣直接把宋仁宗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宋仁宗眼见立后不成,就执意封张氏为贵妃。这位不受宋仁宗待见的皇后,就是宋朝历史上历经三代皇帝不倒,出生于武将世家的真定曹氏丹姝。她的祖父是横扫南唐、北汉的开国大将曹彬,舅舅是八仙之曹国舅。论出身,曹丹姝算得上名门之后,按理应该有一门好姻缘。可她的婚姻却颇有些曲折,入宫前,她就已经与李植定亲。奇怪的是,家人给她选的夫婿整天沉迷于炼丹求道中无法自拔,根本无心儿女私情。这位新郎官在与曹丹姝成亲当天,居然翻墙逃婚。没有了新郎,曹家没有遵循旧制将女儿留下守活寡,而是将她接回家,准备另择佳婿。时逢郭皇后因骄纵善妒被废,宫中大选,曹氏被选入宫。1034年11月,在群臣的催促和授意下,曹氏被立为后。本来看似不幸的婚姻却因大选改变,从此身系皇家,名垂青史。史书上记载曹皇后:“性格温和敦厚,崇尚节俭,在宫中种桑养蚕,端庄大气,德才兼备。”身为后宫之主,曹丹姝确实是一位母仪天下的好皇后。后宫历来是女人的修罗场,为了争宠,各宫嫔妃使出浑身解数上演一幕幕宫斗戏,曹氏硬是以她宽广的胸怀,顾全大局的心态稳居中宫首位。彼时,宋仁宗的宠妃张氏持宠生骄,她不仅在吃穿用度上直逼皇后,而且常常在言语上冲撞曹氏。更是在出游时,不顾品级,执意借皇后的仪仗显摆。曹皇后为了后宫和睦,二话不说就借出自己的凤撵。1063年,宋仁宗突发疾病去世。他虽然后宫女人众多,但却没有嫡亲儿子继承王位。为防天下大乱,曹皇后下令秘不发丧。为此,她还制造皇帝三更时分吃粥,四更传御医的假象。第二天天亮后,曹皇后召朝廷高官一起商定即位人选后,宋仁宗的死讯才昭告天下。宋朝的政权再一次得以顺利交接。即位的英宗体弱多病,无法处理朝政。与此同时,宋仁宗的弟弟允弼对皇位虎视眈眈,已经身为太后的曹丹姝不得不出面震慑,垂帘听政。虽然把持朝政,曹氏没有忘乎所以,她礼贤下士,充分尊重大臣们的意见,从不独断专行,大概一年左右,英宗痊愈亲政,她才退居二线。英宗亲政后一心想追封自己的生父为皇,生母为后,这当然无可厚非,可是站在曹太后的角度就完全不一样。毕竟这封号一旦确立,宋仁宗和曹太后的身份就变得名不正言不顺。曹太后利用余威迫使英宗暂停商议追封之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濮议之争。自此,母子俩的关系降到冰点。英宗36岁时病逝,他的儿子宋神宗即位后,将曹氏尊为太皇太后,对她孝敬有加。俗话说,有来才有往。体会到神宗的尊重与爱戴,曹氏在关心他的同时,也尽力挽救对他有用臣子。彼时,苏东坡被人诬告入狱。因为想给孙子留下有用之才,她不顾自己病入膏肓,亲自劝谏神宗。当初苏轼兄弟二人高中皇榜时,仁宗一度很高兴,说自己为子孙后代选出可以担任宰相的人才,如果听信谣言斩杀苏轼,朝廷必会蒙受损失。如果没有曹氏的一番劝解,或许我们永远没有机会欣赏到苏东坡留下的千古佳作。神宗主导变法,曹氏作为守旧派中的领军人物,屡次三番阻挠,致使变法失败。而王安石二次罢相,她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无论怎样,史学家们给了曹皇后较高的评价,他们一致认为曹氏在立英宗、神宗时果敢决断,堪称历代后妃贤良淑德的典范。遗憾的是,她终其一生都没有真正得到丈夫的真爱,可谓上错花轿嫁错郎。作者:林丹妮编辑:蒋静茹

5、李楠简介

如今说的“籍贯”和古代有区别吗?可别搞错了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填写籍贯,比如求职,办理户口,申请等等。所谓的“籍贯”,就是指本人出生时的“祖居地”,登记填至县级行政区划。但除了咱们现代有籍贯,这古代也有籍贯一说。古代的籍贯和现在有区别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大家好,我是阡墨,视频制作不易,你的关注、点赞和转发,也是我更新的动力。《尚书·多士》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意思是说:殷人的祖先有书册、有典籍。可见在殷商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户籍”的观念。而到了周朝,早期的“户籍”形式出现:根据《周礼·秋官·司民》,当时专门设置了掌管登记万民之数的官员,登记居住的人数、性别,出生、死亡等信息。简单介绍了下古代的户籍制度后,那么,古代的籍贯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不妨来看个例子。明朝有个人叫李植,在万历五年,也就公元1577年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且中了进士,终当上了“福建布政使”这样的官职。按照《明外史·李植传》,当时科举考试前,李植上报的籍贯是:“李植,贯山西大同府大同县,民籍。”这短短一句便能获知,古代的籍贯是什么意思。”“贯”在古代又被称为“乡贯”,指一个人祖辈的出生地或者长久的居住地,比如“贯山西大同府大同县”,说的就是李植祖辈的出生地在山西大同府大同县。而“籍”在古代是指奴籍,什么叫奴籍,就是一个人或家庭承担的徭役种类,比如李植填的“民籍”,意思就是家里是平民,除了民籍,另外还有商籍、医籍、乐籍等等,简单来说,“籍”就是所从事的职业,而在古代,商人之家出生为商籍,医者之家出生为医籍,这籍一般是不会更改的。说到这里大家不难看出,古代的“籍”和“贯”是分开来的,各自有各自的指向,和现代的籍贯略有不同。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现代的籍贯的意思相当于古代的“贯”,都是指祖辈、父辈的出生地,而现在没有了所谓的“民籍”、“商籍”、“医籍”等之说,毕竟,现代的职业多种多样,家里人从事的职业,不一定自己会从事,且就算自己从事了某个职业,也常会存在变动的情况,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人所说的“籍贯”便只有了“贯”之意,没有了“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