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简介(明朝朱柏)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3 16:46:36 浏览
1、明朝朱柏

1399年,朱柏去世消息传来,朱棣当即就疯了。他头发散乱跑到集市,见人就傻笑,见吃的就抢。6月天,他裹着棉被,在大火炉前烤火,口中还喃喃自语:“冻死我了。”御医的说法是:“急怒攻心,疯魔了。”然而,建文帝并不相信,他特意派张昺、谢贵,前往北平一探虚实。结果,他们一踏入燕王府内,先被一群鹅挡住了去路,满院子的鹅粪味,熏得他们头疼。然后,他们走到燕王寝室,就见到朱棣目光呆滞,捂着一床厚厚的棉被,守着一个大火炉取暖,嘴里还直嚷嚷:“好冷,好冷。”大三伏天里,恨不得捂出一身蛆,看来朱棣是真的疯了。两人对视,心中达成共识,欢天喜地跑回去,给建文帝报信。听到这个消息,建文帝心中大石落了地,立马下令,放回朱棣的3个儿子。其实,他们都被朱棣给骗了。当朱棣见到3个儿子,毫发无损的回到家,他开心得从床上,一蹦多老高,大叫:“今日我们父子能够重聚,真是天助我也!”原来,这是朱棣演的一出苦肉计。他的几个兄弟,先后被削藩,12弟朱柏,更是被皇帝逼死,自己的3个儿子,也被扣留在京都。朱棣意识到,建文帝的屠刀,已经朝他高高举起。下一步,就要落到他的头上。他再也不能坐以待毙,他要反击!但是,他需要筹谋的时间。朱棣急中生智,演了这么一出戏,作为缓兵之计。(《明史.卷五.本纪第五.成祖一》:王内自危,佯狂称疾。)在此期间,他一方面,暗中命人在地下,建造了一个很大的密室,招募匠人在里面打造兵器。但是,古代没有隔音墙,叮叮咣咣的声音怎么掩饰呢?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开始饲养鸡、鸭、鹅,整天“”唧唧唧”“嘎嘎嘎”的声音,令他安心不少。拦住2位大臣的鹅群,就藏有这样的玄机,可惜他们修为不够,参悟不透这里面的奥秘。另一方面,朱棣又派人到京都,收买建文帝身边的宦官,建立他的情报网。建文帝受祖父的影响,并不待见身边的宦官,只是把他们看成驴子一样的苦力。当时,宦官地位低下,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儿,还得不到认可,心中苦闷可想而知。这时,朱棣向他们投来橄榄枝,不但把他们当人看,还给他们送礼物,他们自是打心眼里,愿意为朱棣办事。别看这些小人物,建文帝的一言一行,都在这些宦官的掌控之中。其实,朝中很多机密大事,朱棣都是靠他们,传递来的消息,掌握了先机。建文帝的倒台,宦官们贡献了不小的力量。除此之外,朱棣还有意外的惊喜。他这一疯,竟然骗得建文帝,将自己3个宝贝儿子,给放了回来,他大呼:“真是天助我也!”素材内容来自瑶光暖暖,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朱柏简介#

2、湘王朱柏

1399年,锦衣卫包围了湘王府。就在他们准备冲进去把湘王一家抓起来的时候,整座王府却陷入了火光之中。湘王朱柏亲自放火烧了自己的王府,王府上下几十人全都葬身火海,什么也没留下。建文帝朱允炆得知此事勃然大怒,认为朱柏此举陷自己于不仁不义之中,坏了自己的名声。他下旨给了朱柏一个“戾”的恶谥,以示惩戒。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不过拿得出手的真没有几个,朱柏算一个。朱柏是朱元璋的十二子,他打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当初朱元璋分封诸王,让诸王到自己封地去就藩。临行前,朱元璋特意给每个人发了一条玉腰带,让他们换上。朱元璋要诸王都转过身去,他想看看腰带背后的纹饰和衣服是否搭配。所有人都转过身去,唯独朱柏直接将腰带背面转到前方。朱元璋很好奇,问他为何这么做。朱柏答道:“儿臣不敢背对父皇,那样是对父皇不敬。”朱元璋对于朱柏的回答十分惊讶。要知道,朱柏当时还不到10岁,一个孩子能说出这种话,说明他考虑问题很周到。朱元璋很看好这个孩子,特意给他安排了好的老师,教他文化和武功,想把他培养成一个文武全才。朱柏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他白天习武,晚上读书,两方面都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朱柏弓马娴熟,臂力过人,加上他勇猛果敢,是一员不可多得的骁将。与此同时,他博览群书,熟读经史典籍,但又不读死书,他很擅长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此外他还熟读兵书,对于《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等书都了然于心。据说他即使是带兵打仗的时候,都不忘带上书籍,以便能够随时学习,常看常新。可以说,朱柏是当时一群王爷中综合素质高的人。即使是燕王朱棣都自愧不如。当时,常德发生兵乱,乱军一直打到荆州地区。荆州府正是朱柏的封地所在,他当即穿上铠甲,拿起刀弩,点起封地军队迎敌。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朱柏先集中兵力打了乱军前锋一个措手不及,乱军前进受阻,锐气大减。接着朱柏调兵遣将,彻底将乱军前锋给解决掉。前锋往往是一支军队的精锐所在,前锋被灭,乱军开始军心不稳。朱柏乘胜追击,四面出兵,由于他身先士卒,手下将士士气高涨,悍不畏死,将乱军全灭。当朱元璋受到朱柏的捷报后,龙颜大悦。下旨让他进京受奖。公元1397年,朱柏奉命与楚王朱桢一同讨伐古州蛮。由于当地情况复杂,朱元璋任命老成持重的朱桢为主帅,朱柏为副帅。事实证明,朱桢并不适合担任主帅。由于他过于谨慎,明明向朝廷要了三十万石粮草,却迟迟不肯出兵,导致战况进展缓慢。朱柏虽然多次劝谏,但是朱桢不为所动,终大军无功而返,空耗粮草。即使如此,朱柏也没有表现出对朱桢的不满。可见他这人很守规矩。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得知噩耗的朱柏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大病了一场。病好了后,他依然郁郁寡欢。因为朱元璋当初规定,没有皇帝的召见,藩王不能入朝。而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由于忌惮这些手握兵权的叔叔们,竟然下旨不许他们参加朱元璋的葬礼。对此,朱柏一直耿耿于怀。他认为作为儿子,却不能参加父亲的葬礼,他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他渐渐厌倦了俗世,开始崇尚道教。建文帝继位后,在齐秦、黄子澄等人的劝说下,开始大力削藩。削番本没错,但是建文帝的做法确实大错特错。削番讲究个循序渐进,温水煮青蛙。汉朝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代皇帝的努力下,才真正削番成功。汉文帝将大的诸侯国拆分成小一些的诸侯国,来削弱诸侯王的实力。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趁机将诸侯王的大部分权力收归朝廷。到了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使得诸侯实力不断削弱,终只是徒有虚名罢了。前前后后花了大几十年的时间,才彻底解决诸侯王的问题。也不知道黄子澄那群人是怎么读史书的,抄作业都抄不会。竟然怂恿建文帝快刀斩乱麻,用蛮横的手段来处理此事。建文帝先是以一些莫须有的理由将朱橚、代王朱桂、齐王朱榑等人抓了起来,接着便废为庶人,将他们的封国除国。诸王之中,建文帝忌惮的是燕王朱棣。因此他决定在动朱棣之前,先断其臂膀。湘王朱柏因为与朱棣交好,成了建文帝的下一个目标。由于朱柏文武双全,且封地的军队能征善战,对其十分忠心。为了万无一失,建文帝派遣大量锦衣卫假扮商人,悄悄将相王府给围了起来,准备如法炮制将他抓起来问罪。朱柏没想到,他明明早已不问俗世,还会落得如此下场。他征战沙场,那也是有血性的汉子。他原本因为不能参加父亲的葬礼,已经对俗世没什么留恋了。现在建文帝来这么一出,朱柏一气之下,点燃了王府,他的家人、仆人都追随他而去,无一人逃出。朱柏的死,使得建文帝的行为在道义上说不过去,不得不放慢了削藩的步伐。使得朱棣起兵靖难有了准备的时间。朱棣继位后,恢复了朱柏的名誉,修改了谥号。可惜朱柏无子,封国无法重建了。

3、朱柏之死

1998年的一天,荆州市文物工作者找到了一个古墓,为防止古墓遭到盗墓贼的破坏,大家决定尽快进行抢救性挖掘。墓主是明朝的一个王爷,但是墓中没有尸骨,他的古墓被挖开后,揭示了一段血腥的皇家往事。墓主名叫朱柏,根据史书记载,他出生于1371年9月12日,其父亲是明太祖朱元璋,母亲是胡顺妃,他是朱元璋的第12个儿子,曾被册封为湘王。朱柏受封的时间是公元1378年,但是他没有直接离开京城,直到公元1385年才就藩封国荆州府。史书上说,朱柏自幼聪慧,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有一个小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据说,朱元璋在分封诸王,让他们准备就藩到封国时,专门下令,给每一个皇子赏赐一条玉带,让他们佩戴在身上,转过身来,让他看看腰带后方的装饰品。其他的皇子都很听话,迅速转身,背对着朱元璋,亮出腰带后面的装饰品。只有朱柏将腰带转过来,没有听话的转身。别人不听命令的话,是抗旨不遵。朱柏是朱元璋的亲儿子,他就算是偶尔不听话,朱元璋也不能直接下令把他杀了。朱元璋不知道朱柏在想些什么,好奇地问他,为何要这么做呢?朱柏很恭敬地回答说:“君父不可背也!”朱元璋听了朱柏的话,感觉很欣慰,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其他兄弟见朱柏被夸奖,都很羡慕。朱柏还有一个特点喜欢学习,他经读书至夜半时分,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他专门命人设立“景元阁”。到处招纳贤才,校对和整理了许多书籍。朱柏并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他很喜欢跟别人谈论军事上面的事情。他的身体也很强壮。史书上说,朱柏膂力过人,弓矢刀槊等武器,运用自如。他骑马飞快,看起来颇有豪侠之气,似乎不像是个皇家子弟,更像是一个江湖侠客。朱柏并不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他真的上过战场,而且立下过几次战功。洪武年间,有一些降兵在常德地区发起叛乱,流窜至荆州虎渡河一带。朱柏大兵打仗时,仔细分析局势,评价说:“敌军现在士气正盛,必须先挫败他们的锐气,使他们的军队士气低落,若让是敌军逃到了塞外,造成的祸害,将会变得更严重。”为防止这些叛军继续胡作非为,朱柏迅速调兵遣将,带着部队的战士们奋勇作战,后成功地击败了敌军前锋。不仅如此,朱柏还带领部队沿路追击,拦住了叛军,让他们无法逃入塞外。敌军屡次战败,后败退至延安,被基本歼灭。前线的战斗大获全胜,明太祖朱元璋收到捷报后特别开心,对身为功臣的朱柏的,称赞了一番,还特地召朱柏到京城里论功行赏。公元1397年,朱柏奉命担任副将,与楚王朱桢一起讨伐古州蛮,贵州少数民族。担任主帅的楚王朱桢,能力不如朱柏,他向朝廷索要了三十万石军粮,但是他自己不敢亲临战阵指挥军队。这次征讨蛮寇的军事行动不是很顺利,朱元璋也没有强求,改了一个命令,让他们修筑铜鼓城后,率军返回封国。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身为皇子的朱柏,一直过得很滋润,没有受过什么委屈。朱柏也对朱元璋很敬仰,总是以他为学习榜样。1398年,朱元璋驾崩,震动朝野,朱柏听说后,哀痛万分,甚至因此产生了弃世之意。朱柏的侄子朱允炆登基后,因为害怕叔叔们威胁自己的地位,开始想办法削藩,密谋对付他的王叔们。1399年,身为王爷的朱柏,遭人指控有意图谋反。还有人指控说,朱柏伪造宝钞,擅虐杀人。这些罪名都很大,建文帝直接下令,要求朱柏来京城里接受审问。谁都知道,这是朝廷有意对方朱柏,如果朱柏进京的话,十有八九没有好下场。朝中大臣在开会讨论后认为,朱柏应该不会束手就擒,于是决定派遣军队,把兵器藏在装满木材的车子里,然后伪装成商队。等这些部队抵达荆州后,出其不意地发动进攻,包围了朱柏的府邸,迅速把他抓起来。朱柏听到消息,又害怕又愤怒,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唉!我观前代大臣,遇到昏暴之朝而下狱,往往多自尽而亡。身为太祖之子,父皇逝世,我既不能探望病情,亦不能参与葬礼,抱憾沉痛,活在这世上还有什么乐趣呢?今日又将受辱于奴仆之辈吗?我岂能如此苟且求生!”朱柏说罢,痛哭不止,在与家人饮酒诀别后,亲手放火,焚其宫室妃妾,并且穿好亲王的衣冠,拿着自己很喜欢的弓箭,骑着一个白马,跳到了火中自尽,连尸骨都没有留下。朱柏去世后,因为没有孩子,他的封国,也被撤除了。就算是这样,朝廷依旧没有放过朱柏,给了他的恶谥,曰戾。后来,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一路打到了京城。年仅25岁的祝愿我,眼睁睁地看着皇宫沦陷,放了一把大火,从此不知所踪。有人说,朱允炆和朱柏一样,死在了火海里。也有人说,朱允炆还活着,他借着大火的掩护藏了起来。朱棣认为,朱柏是无罪而死,是被人冤枉的。当上皇帝后,下令恢复朱柏的名誉,改谥曰献,此外,还为他设置祠官守其陵园。

4、朱柏墓地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他的爷爷生前帮他扫平了所有可能对他产生威胁的王公大臣,还给他挑选了三个辅佐他的能臣,并把他的二十四个儿子分别派往各地管理地方政府。只为了让他这个孙儿可以稳稳当当地做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虽然朱允炆很仁慈,不过他对这些个虎视眈眈的叔叔们一点都不放心。他一执政,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搞削藩,不过他做得还是比较含蓄的。他怎么着也是个文人,不善动棍弄棒,他给各位叔叔按个罪名贬为百姓,没有的就弄个莫须有的罪名。反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他们不要继续做王爷了,做个普通百姓,让他睡得安稳又不能让别人骂他冷酷无情。就这样,朱桂,朱柏,朱橚等藩王相继成了普通百姓,朱柏甚至还因莫须有的私印钞票罪,不愿屈服,自焚而死。这边的燕王虽惦记皇位,但是他也不敢贸然造反,毕竟自己是庶子,名不正言不顺,而且一个地方王爷要跟整个国家抗衡,太难了。可是朱允炆的这一系列动作让他只能孤注一掷去拼一把,毕竟权利争斗是残酷的,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他燕王朱棣不争只是死路一条,谁让他文韬武略被朱允炆忌惮。争了或许这天下可能以后就归他了。既然还有一条生路,有能力的人都会选择后者。于是1399年燕王在北京城以朝中有奸臣,要出兵“靖难”,清君侧为口号,开始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燕王从小跟着朱元璋的开国将领征战沙场,自己又很有天赋,军事才能出神入化,一路上过关斩将,攻城略地,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将士们对他顶礼膜拜,都渴望他能攻破南京城,自己好做一回开国元老。朱棣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四年里他都自己冲锋陷阵,打了无数次以少胜多的仗,被围困了两次,老天却都在关键时刻,刮了正确的风,助他逃离险境。攻济南城时,久攻不下,还遭到一个不懂打仗的铁铉的威胁,也正是这个人看到了他的弱点,用他老爹威胁他。结果他只能落荒而逃,退居百里,另想对策,把时间都耗在这里攻济南城,他很快就会因为出身问题被侄子的将军大臣们活捉。后他决定背水一战,从徐州绕道,南下扬州,直逼南京,朱允炆被逼退位,不知所踪,燕王朱棣在南京称帝。虽然燕王这个皇位是抢来的,但是他确实是一位治国之才,大明在他的领导下出现了永乐盛世的繁荣富强。

5、朱柏后人

公元1399年,建文帝派人包围了十二叔朱柏的湘王府,准备逮捕朱柏关押起来。可谁承想朱柏却穿上了亲王的衣冠,让人点燃了王宫,并率领几十位女眷投入熊熊火海之中,全家自焚而死,尸骨皆荡然无存。在中国历朝历代帝王之中,朱元璋的儿女众多,一生共生育了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而朱柏,正是朱元璋的第十二个儿子,他的生母则为胡顺妃。朱柏出生的时候,大明朝已经建立了三年有余。当时徐达和常遇春的北伐军队已经将元朝统治者赶回了草原,国内基本稳定。只是,朱柏却自幼就喜好军事,经常喜欢与人谈论兵法,且说得头头是道,而且朱柏臂力过人,苦练武力,是擅长弓矢刀槊等武器,驰马若飞一般,十分受朱元璋喜爱。虽然朱柏比朱棣整整小了11岁,但是朱柏就藩可比朱棣早太多了。朱柏在他七岁的时候就被册封为了湘王,就藩于荆州。而两年后朱棣才被册封为了燕王,就藩于北平。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朱柏这个儿子还是疼爱的。当然,朱柏从小就与四哥朱棣关系要好。虽然朱柏贵为皇子,身为亲王,但在苦练武艺的时候,并没有疏远功课,他十分喜欢学习,每天晚上读书到深夜,即使是出征打仗,他也是手不离书。朱柏不仅能诗做文,也擅长绘画书法,就连朱元璋作诗后都会让朱柏来书写,甚至朱柏对于武艺和兵法都是十分精通。在朱元璋20多个儿子当中,文武兼备、品行良好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宁王朱权,一个就是湘王朱柏。此后,朱柏还率大军平定了常德的叛乱,与楚王朱桢征讨了贵州榕江的古州蛮。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朱柏从容不迫地调兵遣将,对叛军穷追猛打,后大获全胜,俨然一位儒将。朱元璋闻迅后高兴,特意将朱柏召来京城表扬慰问。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朱柏对道教十分地信奉,甚至还自号"紫虚子"。当时道教张三丰的名气大,朱柏对其十分地仰慕,并且亲自前往武当山寻访张三丰,只是结果寻访未果。朱柏失望透顶之下,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赞张真仙诗》。此时的朱柏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即将走向死亡。公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驾崩,他的皇孙朱允炆继承了皇位,是为建文帝。早在建文帝朱允炆做皇太孙的时候就忌惮自己的各位手握重兵的叔叔们。等到建文帝朱允炆即位的时候,依旧面临着各种各样不利的局面,各地的藩王从辈分上来说是自己的叔叔,而且他们个个都手握重兵,少则三千,多则万人,一度对皇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正因如此,建文帝朱允炆便采取了齐泰、黄子陈等人的建议,决定进行削藩。紧接着,建文帝朱允炆就派人搜集各位藩王的罪证,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开始 ,削藩之事进行得十分顺利,周王朱橚、代王朱桂、齐王朱榑等人都只能乖乖束手就擒,被废为了庶人。建文帝朱允炆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文武兼备的湘王朱柏,也就是他的十二叔。毕竟在朝廷看来,燕王朱棣才是大的心腹大患,不过要想除掉燕王朱棣,必须要先斩断他的左膀右臂。而湘王朱柏是善于用兵,而且与向来与朱棣的关系好,因此必须要率先废掉。可建文帝朱允炆要想废掉自己的叔父,总得有个名正言顺的罪名才行。于是,齐泰、黄子澄等人就给湘王朱柏定了两个罪名 ,一是他蓄意造反,二是他伪造宝钞,也就是制造假币。如果说第一个罪名有些牵强的话,那第二个罪名也是太过牵强。原来,在明朝初年,人们并不直接使用银两来交易,当时的法定货币是宝钞和铜钱。所谓宝钞就是纸币,上面写着不同的数字,代表着不同的购买力。按照规定,只有朝廷才有发行宝钞的权力,但是宝钞是用桑皮纸制作的,制作成本低,技术含量低,因此民间,包括官府,有许多人私自制作。按理来说朱柏身为皇叔,多印点宝钞虽然违法,但罪不至死,顶多下旨训斥一下就罢了,但偏偏这就成为废掉朱柏的理由!实际上当时所有的藩王都是这么干的,建文帝朱允炆以此来削藩,实在是太不厚道了。不久之后,为了防止湘王朱柏负隅顽抗,朝廷调派军队,伪装成了商旅,包围了荆州的湘王府,要逮捕朱柏,废为庶人,关押起来。湘王朱柏不愧是朱元璋的儿子,比他前面几个哥哥可有骨气多了。面对这种情况,他只是仰天场长叹道:"哎!我看前世的大臣,遇到了昏暴的君王,不愿受辱自杀而死。我是太祖皇帝的儿子,南面为王,太祖驾崩,我来不及见他后一面,葬礼也没能参加,悲痛欲绝,本就没什么可留恋的了!如今又将受辱于奴婢之人乎?我不能苟且偷生!"朱柏身为太祖皇帝之子,自然不愿意受辱于奴婢之人,以求苟活,于是关闭宫门,整理好衣冠,带着老婆孩子,乘着白马手执弓跃入火中而死,整个湘王府上下无不追随。朱柏之死,对明朝政局有着大的影响,仁弱的建文帝朱允炆放缓了削藩的步伐,而朱棣则赢得了喘息的时间,也坚定了朱棣起兵的决心。几年后,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为了大明的皇帝,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疼爱的弟弟,将湘王原有谥号“戾”改为“献”,并且下诏在荆州城西太晖观建立湘献王墓,也就是衣冠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