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朝简介(历史上有南明朝吗)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3 17:22:29 浏览
1、历史上有南明朝吗

去过国内那么多城市,还是觉得广州CBD是国内城建的天花板,夜景漂亮大气,不愧是省会,三朝古都(南越国,南汉国,南明朝)。自唐朝以来重要对外通商口岸,明清时期对外通商城市。广州是世界的保持千年不衰的商业城市。#南明朝简介#

2、南明朝年号及皇帝顺序表

一个顺天,一个应天)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指的是传十二辈,十六个皇帝。 十二世是指皇帝的辈分,从朱元章到朱由检一共经历了十二世,其中朱祁镇和朱祁钰是兄弟,朱厚照和朱厚璁是兄弟,朱由校和朱由检是兄弟;十六位皇帝是因为朱祁镇当了两次皇帝,年号分别为‘正统’和‘天顺’;十七朝指明朝一共经历了十七个年号,依次为: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共十七朝。

3、南明朝是什么朝代

浅谈易代之际的西南社会1644年是明王朝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清军下至山海关内攻占京师。这就意味着满族政权即将取代明王朝的汉族政权,在此背景之下,明朝剩余宗室在南方先后建立弘光、隆武、绍武、永历多个政权,在历史将其总称为南明王朝。计六奇在《明季南略》之自序中描述当时之光景:“有明自南渡以后,小朝廷事杂言之矣,当时北都倾覆,海内震,……,是时,君不君,国不国矣。”由此可见,当时整个王朝社会在短时间内是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之中的。将目光聚焦至这一时期的西南地区。明昭宗朱由榔于1646年在梧州监国后于广东肇庆即帝位,改年号为永历。此时,与永历政权同在的还有文宗朱聿鐭的绍武政权,二者为了争夺正统之地位未能团结对外而致使清军很快将广东地区攻破,文宗自缢而亡,昭宗在瞿式耜的守护下逃至广西一带,“戊子正月朔丁酉,永历在广西桂林府,以朝臣星落,免朝贺”。由此可见,当时永历帝虽逃至广西桂林,但明朝旧臣随其同至广西者是少数,多数则散落在各地。至桂林后,由于南明朝内部矛盾等诸多因素,永历又帝先后辗转多地。与此同时,张献忠余部军势力由孙可望、李定国率领着在西南地区逐渐壮大并收复部分西南失地。《明季南略》中记载这一段历史,大西军经过攻克重庆、遵义、贵阳,后又协助沐天波平定沙定洲之乱等一系列事件后,大西军的势力在西南地区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救永历王朝于水深火热之中,也为永历帝后期进入西南地区奠定了基础。随着大西军势力的不断增强,孙可望的政治野心也在不断增加,在贵阳封秦王。可见此时孙可望之部之势力日益增强,企图将永历帝接至贵州以达其“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目的,将永历帝安置在贵州安隆所,永历此时进入贵州地区是孙可望出于政治野心和称帝欲望而为之,并非是为了南明王朝的长久和稳固。史料记载中的永历帝被迫至贵州之时“永历合宫惨哭,白文选亦泣下”。据《南疆逸史》记载,永历六年(1652年)二月,永历帝就至贵州安隆,永历六年(1652年)至永历十年(1656年)的五年间,永历帝都被孙可望控制在在贵州安隆地区。直至永历十年,孙可望于田州战败李定国后,李定国率兵进安龙,欲将永历帝接驾至云南,“可望侦知之,先遣白文选至安龙促上移黔,太和闻之苦,从官亦哭,白文选见之心动……,遂以与徒不集报可望,阴留俟定国,数日,定国至,遂奉之西走云南”。永历帝朱由榔在李定国、沐天波等人的拥护下由马龙驿进入昆明,这一站也成为了南明王朝后的据点。永历帝在进入云南后的第二年,将孙可望妻及子送归贵州,孙可望无所顾忌后,便起兵造反,后降于清并被封为义王,孙可望带领清军三路出兵至贵州一带,占领贵州,后吴三桂又率兵进攻云南。在清军一路追击之下,永历帝携官员逃至滇西地区,一路经过大理、永昌、保山、腾冲后,于永历十三年(1659年)逃入缅甸。至永历十五年(1661年)十二月,“大清兵至……,缅送上与太子至军前,明年三月丙戌,至云南府,四月戊午望日蒙难”。永历十六年(1662年)永历帝死于昆明,结束了南明王朝,也是明王朝的彻底终结。在《南明开史》一书中,作者幽默的将这一段历史称之为“没落王朝的垂死挣扎或回光返照”。由此可见,在清军的一路逼迫之下,西南地区成为明王朝后的势力范围之时,生活在大理地区的士人和僧人可以说在永历帝入滇后能够看到一丝希望。这一时期大理地区士僧交游中的遗民士人与僧人就是生活在上述背景之下,既经历着乱世改朝换代的波折,也看到过南明复兴的希望。在这片“后的土地之上”,受儒家教育成长起来的士人群体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气节、坚持着不仕新朝的原则,也有追溯永历王朝至此的僧人如先入仕后出家的大错和尚和担当和尚。参考文献温睿临:《南疆逸史·上》,中华书局1959年版。张廷玉等:《明史》卷120《列传》第8,中华书局1999年版。心有方鸣:《南明开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明朝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简介

沪苏皖城市地铁的规划让人眼花缭乱,如果当初南北分治,或许就不会天天吵架了吧!看图说话。明朝时期,南直隶包括江苏、安徽和上海地区。清朝初期,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的区划,只是将南直隶更名为江南省。然而,江南省过于强大,税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科举上榜人数更是占全国的一半,因此必须进行拆分。如何拆分呢?基本上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是按照汉代的方式,将长江以北划归徐州管辖,长江以南归扬州管辖,这样文化和风俗比较统一。·第二种是按照东西方向进行拆分,后清朝选择了后者,这其实就是元代犬牙交错的思路。顺治年间,分为封庐操江江南三个巡抚辖区。到乾隆二十六年,正式启用江苏和安徽的名称。江苏的省会在江宁,安徽的省会在安庆。

5、南明朝史简介

明朝是一个奇怪的政体从统治阶级的来源角度讲,明朝是一个南方政权,政府的高级官员都来自于南直隶、浙江、江西等地;从政府的首都位置来讲,明朝是一个北方政权,而开国武将元勋也都是以北方人为主!但是明朝不一样的是,明朝的统治阶级来自于南方,只要北京不丢,就不算什么大事;甚至北京都失守了,江南的大儒们还自我感觉良好,要搞什么“联虏平寇”。但是由于明朝首都在北方,军事贵族们也在北方,所以大明又不是一个正常的南方政权的逻辑;正常的沿海政权都重视海权,一来可以保障海上的安全,不受海盗的威胁;二来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赚取巨额的财富。但是大明又不是很重视海权,海盗问题一直困扰着大明,对于海外贸易、海外据点的争夺,到了宣德年间就基本上放弃了。我觉得造成这一点的原因根本上就是靖难之役和首都北迁,导致了明朝的士大夫与军事贵族完全的分离;南方士大夫不支持军事贵族们北伐,而且还想独自撇开朝廷自己家族开拓海外,双方互相不支持,导致明朝在宣德年间就陷入了极端的保守状态。重要的一点是:在明初南方大儒眼里面,北方不是汉人汉地!不管是丢了200年之中原,400年之幽燕,600年之河西,800年之云南。在当时南方人眼里,这些可都是可以放弃给蒙古人的!!!如果不是迁都北京,换建文在位时早就不要了。毕竟一帮北方人也配和南大人争官位,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朱棣以后,再无开疆扩土,因为朝政南大人说了算!#南明朝简介#

6、南明朝代历史简介

南魏荣顺王纪妃胡适,于明朝民藩时期出生。南魏郡王纪妃,乃武刚之女,景泰二年册封南魏王侧妃。天顺四年,南魏郡王妃李氏不幸早逝,胡适因此被改封为南魏郡王继妃。成化七年,胡适因姿容艳丽,深得南魏王朱茵的喜爱。然而,清康熙二年,南魏王朱茵因不满胡适的行为,下令将其处死,时年仅3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