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药学专著。——《中国历代名医传》#名医传简介#
2、名医传记《内经知要浅解》.(OO16).秦伯未.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年第1版第1次印刷1981年第1版第7次印刷夲书是中国现代名医秦伯未学习《内经知要》(明.李中梓著)的见解,初稿曾经在1955年5月至1957年1月,由北京中医学会编辑的中医杂志逐期刊载。刊载期间,承各地读者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后加以修订,发行单行夲。全书目录:一.道生,二.阴阳,三.色诊,四.脉诊,五.藏象,六.经络,七.治则,八.病能。夲书是根据《内经知要》所摘录的《内经》原文,重新作了注解。在每节之下,列有:语泽、词解、体会、补充、备注、应用等项。作者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内经》的医疗理论和实际应用作了适当的联系,较客观地说明中医的理论,实际上起着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这对学习中医,研究中医理论是很重要的问题。所以,夲书是一夲具有实用价值的参考用书。《中国现代名医传》.凌耀星说:“秦伯未名之济,号谦斋(19O1~197O),上海陈行镇人。在家庭环境熏陶下,自幼就对文学与医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自松江第三中学毕业后,投考了孟河名医丁甘仁先生创办的中医专门学校(在上海南市石皮弄),与名医程门雪、章次公、黄文东、严苍山等为先后同学。他的记忆特别好,一篇文章读几遍就能背诵。由于他原来基础好,成绩优异,深受师长们的贊赏。毕业后,一方面在母校担任教学,一方面在同仁辅元堂施诊。1949年全国解放,在d的中医政策阳光普照下,祖国医学庆获新生。1954年秦伯未受聘担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当他步入医院大门时,真是百感交集,他精神振奋,更专心致志钻研中医。1955年他应聘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来到祖国首都~~北京,並任教于北京中医学院。他以毕生精力倾注于中医教育事业和中医研究工作,为中医的继承、整理、提高和发扬所作的贡献,将永志人们心中。参考文献黄树则主编.中国现代名医传.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
3、名医传如何写上联:下联:一代名医传四方
4、中国历代名医传免费阅读有几人听说黄元御是名医,便装病试他。一人扑地哀嚎,其余人叫来黄元御。谁知黄元御一看却说:“活不久了”众人讥笑:“先生看错了!他好着呢,不过是装病试你!”可黄元御只笑笑,不再说话。黄元御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出生书香门第,从小天资过人,原本一心只想考取功名。然而造化弄人,在他30岁那年,因读书太过辛苦患了眼疾,又因庸医医治时用错了药,导致左眼失明。当时规定“五官不正,不准入仕”。黄元御因左眼失明,形象有损,从此无缘仕途。他十分悲痛,曾一度颓废。后来在好友劝解下,他重新振作,并立志:“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从此他刻苦钻研医术,终成一代悬壶济世的名医。有一年夏天,黄元御外出行医时,有几个人见到他,便偷偷商量:“人人都说这黄元御是名医,我们何不装病试他一下,看看他的医术是不是真的很高明?”众人纷纷点头同意。于是,其中一人故意扑倒在地、哀嚎不已。其他人赶紧请来黄元御看病。可黄元御看诊后却连连摇头说:“真是可惜,这人只能活一会儿了!”众人心想这黄元御的医术不过如此,便讥笑道:“先生看错了!我们不过是开个玩笑,让他装病试探一下你的医术,他其实啥事没有,好着呢!”黄元御却惋惜地说:“唉!你们不该同我开这个玩笑啊!他原本就患有肠胃上的疾病,再加上现在是夏天,他扑到地上时,吸入了热毒之气,引发了急症,急症来势汹汹,他时日无多了。”众人觉得黄元御是在故作高深,都不信他。黄元御见状只好转身离开了。可几日后,那人突然觉得肠胃绞痛,竟真的暴毙身亡了。那人因想试探黄元御的医术而丢掉了性命,实在让人惋惜!不过,也证明了黄元御的确医术高明。还有一年冬天,县令的两个儿子得了重病,看遍了良医都没有丝毫起色,经人介绍请来黄元御看病。黄元御看过两位公子后对县令说:“这病好治!不用开药。”听到黄元御这么说,县令和妻子十分高兴。可接下来的场面却让他们高兴不起来了。只见黄元御给两位公子看完诊后,便独自一人围着火炉烤火,丝毫没有治病的意思。县令和妻子看着黄元御这般做派,急得像热锅的蚂蚁,又不好去催促。等了好一会儿,黄元御才慢吞吞地问道:“外面的雪有1尺半了吧?”县令连忙说:“已经有2尺厚了!”黄元御说:“差不多了。把两位公子的衣衫褪去,用布裹好,埋到院中的雪地里吧!”结果县令夫人一听,死活不同意。黄元御又说:“如果夫人心疼孩子,不愿这样做,那我也就没有别的办法了。两位公子也就难救了。”听到黄元御这么说,大家都安静了。片刻后,县令一狠心,让人把夫人带回房里,再让几个下人按黄元御吩咐的那样把两个儿子埋到雪地里去了。等待期间,黄元御向县令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原来,黄元御通过看诊,发现县令的两个儿子是生了痘子,所以才将他们埋在雪地里去除痘症。这时,黄元御突然看见县令夫人走到埋着孩子的雪堆那里去了,而且一只手正伸向雪堆。黄元御急忙大喊:“不能动!”然而还是晚了,等他们赶去时,县令夫人已经在雪堆上扎了个小洞。县令夫人边哭边喊:“不扎个洞,孩子就要就憋死了呀!”黄元御摇头叹息道:“唉!好好一个公子,就这样瞎了一只眼睛!”经过黄元御的救治,没几天,两个公子的病就痊愈了,但其中一个果然如同黄元御所说的那样瞎了一只眼。虽然从30岁才开始学医,但黄元御天资过人,又很刻苦,奋斗数年,终学有成就,开始悬壶济世。黄元御从36岁开始从事著述,此后近20年的时间他著书14种,其中11种还在民间印有刊本。凡行医者,无人不知黄元御,他也被称为“医门大宗”。但因在行医、编写著作的过程中过度劳累,黄元御患了重病。1758年,因病去世,年仅54岁。【浅聊历史斋】30岁之前,黄元御的人生一直都是顺风顺水。他一心想考取功名,正巧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书香门第、世代簪缨、天资过人。每一条都是他成功的垫脚石。如果他没有出现意外,科举高中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可命运偏偏不让他如意。在“五官不正,不准入仕”的规定下,他却因庸医误治,瞎了左眼,断送了仕途。那可是他一直心心念念的仕途,就这样与他擦肩而过,他又岂能甘心?从此,一蹶不振。所幸,得好友劝解,他重新振作。既然命运关上了他“名相济世”的门,他便自己打开“良医济人”的窗。经过刻苦钻研,他终成一代名医。黄元御的成功正应了那句话:凡是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强大。在这场与命运的博弈中,他才是胜者!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关注我@浅聊历史斋 ,和我来一场时空之旅,一起去听听过去的故事。参考资料:《中国历代名医传》《中医传奇》
5、名医名著与典故《史记》第五十七篇传奇名医扁鹊的故事扁鹊生活在春秋末年,齐国勃海郡鄚(mào)县人,本来姓秦,名越人。年少的时候,他帮人看管旅店为生,是旅店店长。有一次,一位叫长桑君的客人住店。他看上去平庸无奇,但只有扁鹊觉得他气度不凡,对他恭敬相待。长桑君也感觉扁鹊不是一般人,来往出入十多年后,才叫扁鹊与自己单独见面,坐着聊天,悄悄对扁鹊说:“我老了,有一些医药秘方想传给您,但请您不要告诉别人。”扁鹊说:“一定一定。”于是,长桑君从怀里拿出一包药,递给扁鹊:“用露水送服,三十天后,你的眼睛当会有所不同。”又把所有秘方书全部给了扁鹊,然后就忽然消失了。大概他本来就不是凡人,而是神仙。扁鹊按照他的方法,喝了三十天药,天眼洞开,能透过墙壁看见屋子里面的人。看人的身体也一样,能穿越皮肤,五脏六腑历历可见,无论其中有什么问题,都尽在眼底。但扁鹊给人看病时,依旧假装诊脉,怕吓着别人。后来他干脆辞了工作,云游四方,到处行医,或在齐国,或在赵地。他的名字也变幻莫测,在齐国,因为属于家乡,仍叫秦越人,在赵地,则改名叫扁鹊。扁鹊是传说中有名的神医,秦越人只是假借他的名字。但实际上,这篇传记恐怕也没有多少真实性。首先,世上不可能有谁的眼睛能透视人的五脏六腑。其次,文中的一些故事东抄西抄,已经成为各种名医神话的套路。比如虢国太子起死回生的事件,应该就是张冠李戴的,因为在后世名医的故事中经常出现。而且在扁鹊生活的年代,虢国早就被灭了。第三,扁鹊见齐桓侯的故事,在《韩非子》中也有记载,但主人公不是齐桓侯,而是“蔡桓公”。而在扁鹊的时代,蔡国并没有桓公。因此,这篇传记基本属于司马迁搜集的奇闻,不必当真。
6、名医传合集嘉靖年间,富顺王找到李时珍为儿子治相思病,第二天,李时珍扶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来到富顺王的面前说:“富顺王,王子殿下的药来了。”李时珍,出生于湖北一个世医家庭,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他自小天资聪慧,跟随父亲学医,到处治病救人。后来成为了一个有名望的医生。明代嘉靖年间,世宗皇帝的族侄朱瞻岗被封为富顺王,在蕲州建了王府。这富顺王只有一个王子,娇生惯养。自从他读了冯梦龙的《玉堂春落难还夫》,就被玉堂春苏三地多情和美貌迷住。从此,他便朝思暮想,整天闷在宫里茶水不思、饮食不进、日积月累,便得上了相思病。由于思虑而伤脾,以致长期不进饮食。已是形销骨立,精神萎靡。眼见爱子病入膏肓,经太医多次诊治无效,不久便起不了床。这就把富顺王和王妃给急坏了。一天,有个内侍对富顺王说:“禀富顺王,蕲州城的东边有座玄妙观,观里有个名叫李时珍的名医在那里坐诊。”富顺王一听,立即派人去把李时珍请来。李时珍将王子的病情看过后,心中暗想:“所求不遂,积思成郁,郁闷损伤肝脾,肝伤极则筋不用,脾伤久则肌肉消,旷日持久,隐曲难伸,确非汤药可救,难怪太医久治无效。”他经过几番思忖,对富顺王笑道:“富顺王,王子殿下的病倒是有救。不过,富顺王必须先恕我的欺君之罪,我才可以放手去做。”富顺王听了大喜:“只要能治好我儿的病,本王连谢都来不及,哪里还追究你的过错?管他什么欺不欺君啊!”李时珍说:“既是这样,草民如何给王子殿下治病,富顺王请不要过问。我这就回去准备一下,明天再来。”第二天,李时珍扶着一个白发苍苍,穿戴齐整,右手挽个包袱,左手拄根拐杖的老太太,来到富顺王面前,说:“富顺王,这位就是王子殿下的药。”富顺王十分惊讶,自己儿子的药竟然是这老太太,闻所未闻。于是,拍桌怒道:“李时珍,你可知道这是欺君之罪!”李时珍笑着说:“富顺王,你昨天答应我免我欺君之罪,也不干预我治病。”富顺王闻言气消了一些,回想也是,既然昨天答应了,就让他治吧,况且找了很多太医看也不见好。于是,安排老太太到王妃房里梳妆打扮一番,去见王子殿下。不久后,便到了王子的寝宫。老太太进得门去,便坐在王子的床沿上,捏起王子那双干枯的手,声泪俱下地哭诉道:“是我苏三折杀王子殿下了!殿下对苏三一片真情,我苏三怎么吃罪得起?今日唯有奉为箕帚,与殿下长相厮守,永不分离,来报殿下的一片痴情。”王了一听,十分惊讶,立即欠起身来问她:“什么?什么苏三,苏三在哪里?”老太太答道:“苏三在此,我便是苏三玉堂春也。”这时,王子睁大了眼睛问道:“你从哪儿来的?”老太太说:“听说王子殿下想念我,我苏三特从山西赶到蕲州来,与殿下结为百年之好!”王子一听连声说道:“不!不!不!你不是苏三,不是玉堂春,你不是……!”老太太笑道:“殿下凭什么说我不是苏三?不是玉堂春?殿下您再仔细看看,我苏三哪一点不像玉堂春?”王子说:“玉堂春苏三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不像你这个样子。”老太太说道:“殿下你好生糊涂啊,你想想,五十年前冯梦龙写书时,我苏三便有20多岁了,如今我苏三已七十有八了。殿下既然不嫌弃我苏三曾经是风尘中人,对我如此钟情,故而不远千里、从山西来此与殿下共享天伦也。”这时,王子掐指一算,果然从《警世通言》问世,至今已有50多年。苏三如果在世,算来已到垂暮之年了。于是,他又对老太太瞄了一眼,心中念道:“果然是她!是她啊!无情的岁月,把她的容颜和声音变得如此苍老,已经没有半点娇柔了。”这时,他的嘴里却是噤若寒蝉,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多年来的苏三梦,就这样一朝猛醒了。从此以后,那王子心目中苏三的形象已被这老太太所代替。这老太太以其形象来作为医治王子心病的一剂良药。后来王子的病情便渐渐地好了起来。心病还需心药医。王子殿下患的是心理疾病,不是药物所能调节。找到根源,对症下药,于是有了用“活人药”治病这一幕。李时珍在行医的过程中,碰到过各种各样的病症、草药、药方,他都一一详细记录下来,经过27年的努力,汇集成了一本足有192万字的《本草纲目》,为后世留下不朽典籍,为国家在中医中药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参考资料《中国历代名医传》#名医传简介#
7、中国历代名医传一日,名医王叔和正在坐诊,却突然飞身冲出大门,拦住了一群送殡队伍,人家送殡的人十分恼火,刚要揍他,却听他说:怎么把活人装进棺材?王叔和,拜师张仲景,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医学家,虽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目睹百姓受瘟疫及战争之苦,便立志学医,悬壶济世。一日,在太行山下的济生堂,他正在坐诊,忽然听到人们低声叹息。“哎,这午家娘子才28岁就死了,太可惜了”“是啊,孩子还没成年,娘就走了,真可怜啊”“是啊,是啊……”王叔和听罢,顺着大家的目光一看,一队出殡队伍正从门口经过,但生老病死本是寻常事情,他也没放在心上,正要低头继续写药方,却不经意瞥见从棺材上滴下的几滴鲜血。他睁大眼睛仔细一看,大惊失色,立马甩笔跑上前,拉住打灵幡的孩子,高声喊到:“这人还没死,怎么就给放到棺材里了!”那半大的孩子被他喊懵了,出殡的队伍也乱了套,大家议论纷纷,队伍后面几个小伙子以为有人捣乱,撸起袖子就要揍他。王叔和吓得连连后退,着急地喊道:“我不是来捣乱的,是棺材里面的人还活着,还活着!”众人这下听清楚了,立马打开棺盖,只见王叔和掐起里面那人的中、关元等穴,不大一会儿,那人便醒了。原来,棺材里妇人因为产后大出血,昏死过去,家人以为她去了。按照当地风俗,年轻女人如果死于流血之症,为“血光之灾”,视为不祥,为不连累家人街坊,就急急忙忙要入殓安葬。那人被救醒后,她的家人对王叔和千恩万谢,这件事也一传十,十传百,轰动了整个济州城,甚至传到了都城。王叔和凭着高超的医术,窥一斑而知全豹,成功解救了病人。但他这么高的医术,也会有被人质疑的时候,甚至被描绘成“灾星魔头”。这到底怎么回事呢?魏末晋初,北方战争频发,瘟疫流行,百姓们生活困苦,得了病也没钱治。非要拖到受不了了才去找医生,可此时已经病入膏肓了,哪能治得好?可王叔和心眼直,心里没想那些弯弯绕绕的,病人来了,他就尽心尽责地给人家治病,从不因怕麻烦拒绝病人。结果治一个死一个,看两个死一双,这样久了,就有不好的传言传出来了。高平城里有个杂货铺,杂货铺里的两个伙计就在讨论这个事。师兄说:“这王先生的医术越来越不行了,本来是济世的菩萨,现在变成要命的阎王了。”师弟道:“这咋能怪王先生,那些病人本来就病的没救了。”师兄道:“没病谁去找大夫?求医就是为了活命,难道为了找死?”师弟较真,一下子来气了,道:“照你这么说,便是没病的人让王先生一看也会没命喽?我今天偏要请王先生诊脉,看看我会不会死!”师弟怄着气,就吃饭去了。那师弟脑子一根筋,加上心里不痛快,就下死劲地吃着捞饭,刚吃完,就看见王叔和从铺前走过,师弟心里一急,喊了一声:“王先生!”一个箭步冲到街上,谁料想却突然脚下一歪,躺倒在地上,大喊:“肚子疼!好疼啊!”王叔和见地下躺着的小子,满脸大汗,就地打滚,忙蹲下抓住他的手腕切了脉,叹口气道:“这人没救了。”那师兄一听此话,忍不住笑道:“真是大白天碰上勾命鬼!我师弟壮实如牛,就是和我怄气,打赌考考你,你竟说他没救了,就你这样还吹什么神……”话没说完,只看到师弟脖子一伸就不动了。那师兄心感不妙,忙上前一探,已没了气,心下大惊,连叫“怪!怪!王先生真真把个活生生的人给看死了!”王叔和忙说:“不是的,这小子是……”原来,那小子刚才吃饭太饱,又猛力一蹦,使胃肠崩裂了。但周围的人看热闹不嫌事大,也不听王叔和解释,只听那师兄的嚷嚷,三人成虎,把王叔和描绘成灾星魔头瘟祖宗,谁都对他避若猛虎。王叔和哪想到会遇上这种事,在家乡已无法立足,只能收拾行李云游他方。@启慧读史但是金子在哪都发光,222年,他被任命为魏国的太医令(太医令相当于今天的高级医院的院长),职涯达到顶峰。而他重要的成就,一是整理千古奇书《伤寒论》,另一个是著述传世佳作《脉经》。二书曾被作为唐代太医署和宋代太医局医学生的教科书。其中,《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而且系统的脉学专著。王叔和也因此被公认为中华脉祖,并名列鄂东五大名医榜首,而另四人分别为李时珍,庞安时,万密斋,杨济泰。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凝聚了老祖宗几千年的智慧,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贵财富,希望中医文化能够发扬光大。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关注我@启慧读史 ,为你讲述动人心弦的历史故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中国历代名医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下
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