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路上,发现很多车停着,原来边上有一个造型优美的石拱桥,看起来年份有点久了,果然,看碑文是宋代的,这个碑文字体优美,虽然是现代立的碑,说明负责做这碑的人也是有文化的专业人士!古时候的能工巧匠真是能干,当时那么差的条件下,用石块砌出如此优美的石拱桥![赞]
2、桥梁公示牌图片一座美丽的小城 赵县知道赵县,我是因为小时候的那篇课文 赵州桥,开头就是,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历史底蕴深厚悠久。赵县古称赵州。赵县位于华北平原中南部,距省会石家庄市区30公里,县域总面积675平方公里,是全国首批“千年古县”、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洁净城市,西北高东南低,开阔平坦。西部海拔高度46.6米,东部海拔高度33.9米,地面坡度约为1/1500至1/2500,相端相差12.7米。境内古代河流纵横,水量丰沛。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境内尚存洨河、沙河、冶河、沟、石津渠。除洨河常年有水外,其余均为季节河。赵县水资源主要由地下水、过境水和大气降水三部分组成。大气降水是的自产水源。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依靠降雨入渗、河渠入渗、侧向补给、田间水回归四项。过境水包括石津干渠季节性过水和洨河污水,洨河污水由于严重污染,不算做水资源。实际过境水只有石津干渠水。根据赵县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可知:赵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263.3万立方米,多年水资源利用量12509万立方米。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众多,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达7项,包括范庄龙牌会、南寺庄背灯挎鼓、赵州扇鼓、梅花调、何庄武狮、五道古火会、赵县道情。其中,《赵县道情》是分布于赵县东部的一种说唱艺术,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表演形式为双人说唱,器具为筒子、串板、架子鼓、长板等,类似于现代评书,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赵县五道古火会》属民俗类项目,是该县杨家庄村特有的一种民间信仰,流传年代久远,所供奉神像保存完好,个个神采熠熠,栩栩如生,古火会还延续了每年正月十五放焰火保平安的习俗;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项目《何庄武狮》兴起于明末清初,将武术与舞狮绝妙融合在一起,在当地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旅游景点有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永通桥又名小石桥此说法是相对于赵州桥而言的,赵州桥在当地又称大石桥。小石桥的建造在唐代永泰年间(765--766年),是继赵州桥之后赵州大地出现的又一座单孔弧形敞肩石拱桥。它东西长34.5米,宽6.63米,拱脚宽6.95米,高6.29米,由20道拱圈砌筑而成,比赵州桥少了8道。跨径23.48米,净矢高5.14米,桥面坡度为百分之三,近乎水平。小石桥不但承袭了赵州桥的所有优点,还与时俱进地有了新的发展。桥的大拱与小拱之比均大于赵州桥,桥体上四个小拱的加大和抬高不仅令桥面更加平坦,便于交通,而且节省石料,减轻了自重,更加利于行洪。这一改进奠定了它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赵县大观圣作之碑,位于河北省赵县县城内,刻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该碑青石质,首身一体,碑身高大,刻工精致,通高5.14米,宽1.38米,厚0.38米。椭圆形碑首。碑额雕七龙蟠顶,左右各三龙,龙头向下并列于碑侧,龙身向上翻卷、缠绕、穿插;另有一龙头部出额阴正中,两前腿环抱两侧的龙腿,两后腿出额阳,两爪环抱火珠;从碑阳看碑额仅见双龙。陀罗尼经幢位于赵县城内南大街与石塔路相交的十字路口处,这里原是唐代开元寺的旧址,经幢为开元寺的建筑物,后寺废而经幢仍存。因幢体刻有陀罗尼经文,故称“陀罗尼经幢”。这座经幢全部用花岗岩石雕琢叠砌而成,外观造型酷似塔,所以当地俗称“石塔”。赵县古称赵州,其标准称谓应为“赵州陀罗尼经幢”。当然出名的还是赵州桥了。赵县还有那些美景美食欢迎大家评论区里面说美丽的赵县欢迎你
3、著名桥梁的资料西湖断桥,其真正的名字叫什么?实际上,这个名字肯定不是来源于影视剧常常演绎的“新白娘子传奇”。断桥之名早见于唐朝,其正名反而鲜为人知,当时是一座石桥,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断桥的名气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经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断桥,众说纷纭,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还有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另有一说,古石桥上建有亭,冬日雪霁,桥阳面冰雪消融,桥阴面仍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断之感,得名“断桥残雪”。也有人说,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多情的画家取残山剩水之意,于是拟出了桥名和景名,后一种说法似更为可取。现在的断桥,是1941年改建,50年代又经修饰。桥的东北有碑亭,内立“断桥残雪”碑。在《白蛇传》中,白蛇娘子与许仙在此雨中相逢,借伞定情;又在此邂逅重逢,言归于好。因这段人与神之间的奇情奇事,断桥名望冠于西湖且蜚声天下,享湖上第一情人桥之誉。#桥梁简介碑#
4、桥梁标志碑惠明桥位于洞桥镇洞桥村西首,东西向横跨在南塘河北岸与仲夏港支流的汇合处。该桥始建于唐,宋治平年间(1064-1067)倾圯,明正统五年(1440)重建,清同治七年(1868)再修,系石结构双孔石拱桥。全长20.5米,宽29米,桥面两侧各设栏板十四块及望柱十六根。两头桥堍置抱鼓石四只。东堍有踏跺十级,西堍八级。南侧正中栏板上端横额书“惠明桥”正楷大字,边款竖刻“同治戊辰至秋里人重建”等小字。桥洞两孔之间镌有伸出的龙首。桥西堍花园巷东侧外墙上有直立石碑四块,其中一块为明正统五年碑,碑额为“重建惠明桥记”。惠明桥,作为古鄮县治通向明州府水陆通道第一桥,至今还留有两个原通航官船的圆形桥孔,直径宽达8.3米。这座古桥,虽经宋明两代的修建,但其规模仍保持原有的宏大气派。惠明桥所在的惠明港又称仲夏港或里龙江,即是唐时通向小江湖和南塘河的咽喉,惠明桥对河岸原为阻咸泄洪的兰浦堰,桥旁曾有建有唐咸通十三年的天王寺。该桥做工精细,造型风雅古朴,系鄞州区现存的为数不多的且保存完好的古桥梁,有着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5、桥梁遗址简介信阳历史上存在过的桥:南岸三里店之西,旧有桥梁寺,系乾隆二十三年黄世明所建。观音殿三间,厢房十间,专贮桥板。二十五年南汝光道曹绳柱拓修。均有碑。二十九年胡国栋以田地十三石施入,年久碑已磨灭不可识,后累经修茸皆以桥会主之。小南门浉河岸双板桥,创始失考。道光以后毁坏无存,咸丰十一年,欧阳虔铭捐款修复双木桥一道百余空,又施渡船一隻,捐田稞六石,及制钱四十缗,交桥会经理收租生息以养之。
6、桥梁的历史简介我就住在绍兴广宁桥畔,出门不过数十米,即到古运河(漕河)。闲暇时常伫立在广宁桥上,微风熙熙,向南远眺会稽山大禹雕像,也不失一种生活状态。广宁桥始建于何年无人知晓,有记载宋绍圣四年重修,明、清时期多有修缮,现竖立在桥头西北的一通石碑,为明万历三年乙亥(1575年)重修时所立,距今已有400多年了。此碑是拆除桥西旁房屋时偶然发现,因年代久远,碑下部倍受南方多雨水浸泡,字迹已模糊,恐再经数载碑文荡然无存。本着了解此桥历史,知晓昔日重修背景,何为广宁之疑惑,本人历经数日,对原碑拍照、整理,查阅资料,终得已石碑文字复原。文中明示,碑文由会稽县人商廷试进士撰文,修缮资金来源于民间诸公及热心人士,古时建桥为方便民众出行,因地处要冲,桥梁建造精美,“曳杖其上,万垒远青,一川涨绿”。故自古有繁华之地,河梁风月之美称,名胜闻名天下。现呈重修广宁桥碑记原文,以飨读者。#桥梁简介碑#
7、著名桥梁图片及概述6月23日临汉隶经典《石门颂》。此帖与其他汉隶有所不同,首先不讲究蚕头,也不特别强调燕尾,追求得是恣意洒脱的艺术感觉。凿通石门、中遭元二,西夷虐残,桥梁断绝,子午复循。上则县(悬)峻,屈曲流颠;下则入(碑作人字)冥,倾泻(原碑为写字)输渊。平阿淖(别字,一释泉字)泥,常荫鲜晏。木石相距
8、桥梁竣工碑简介南岗洼古桥丰台区有一座独特的古桥,它紧邻京石高速进京方向,紧密到因修高速而把它的西北侧削去了一块,也是因为九一年修高速才使它从地下2.5米处被发现,据文物部门推断:其建造时间不晚于明代。此桥长44.45米,桥面宽9.55米,桥身为五孔连拱、花岗岩筑成,桥体古朴、壮观。是当时横跨永定河支流沟通两岸的一座重要桥梁,但由于河水常年泛滥而被泥沙堆积掩埋。南岗洼古桥为研究古河道的变化提供了实物依据。它守望着高速、守望着铁路、在川流不息的车道旁静静的见证着时代变迁。自驾导航:南岗洼桥即可,进村停车2元/小时,1小时内免费。车可以开到桥旁停车场;公交:南岗洼站下车步行1公里。桥被半人高围墙围着,文保碑后好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