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运简介(韩琦介绍)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3 21:22:16 浏览
1、韩琦介绍

宋仁宗表面上实行仁政,实则昏聩无能。朝堂上却为平衡官场,重用吕夷简、贾昌朝、夏竦等贪赃枉法无所作为的奸相,而对范仲淹、晏殊、韩琦、富弼等终宋一朝有远见卓识、有执政能力的政治家屡加打击排斥,再三贬黜。范仲淹空有满腹才华和一腔报国之志,终究无以施展。倘若历史可以重来,宋仁宗重用范仲淹、晏殊、韩琦、富弼等,改革朝政,励精图治,富国强兵,那么北宋会这么快灭亡吗?也许历史就要改写了吧。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被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然而,北宋时期的政治腐败与军事衰弱也使得其国力逐渐衰退,其中宋仁宗时期的政治体制更是为其灭亡埋下了伏笔。下面来分析宋仁宗时期的政治体制及其对北宋灭亡的影响,同时探讨如果宋仁宗能够重用范仲淹、晏殊、韩琦、富弼等政治家,改革朝政,北宋是否会避免灭亡的命运。一、仁政与奸相宋仁宗实行的确是仁政,但他为了平衡官场,重用了一批奸相,如吕夷简、贾昌朝、夏竦等。这些贪赃枉法之人不仅无所作为,还阻碍了政治清明和改革进程。他们打压范仲淹、晏殊、韩琦、富弼等具有远见卓识和执政能力的政治家,使得这些有识之士难以施展才华和报国之志。二、政治斗争与人才流失宋仁宗时期的政治斗争激烈,范仲淹、晏殊、韩琦、富弼等政治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排挤和打压。这导致了大量人才的流失,尤其是范仲淹、晏殊、韩琦、富弼等人的离去,使得北宋政治失去了关键的力量。这些政治家在朝堂之外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受到削弱,难以对北宋政治产生有效的影响。三、改革措施与效果宋仁宗时期也曾进行过一些改革尝试,如推行“新法”等。然而,这些改革措施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效果并不理想。同时,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争斗也使得改革进程受阻,难以形成持续性的发展动力。这使得北宋政治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改良,从而无法克服自身的内外困境。四、假如历史重演如果宋仁宗能够重用范仲淹、晏殊、韩琦、富弼等政治家,改革朝政,励精图治,北宋的命运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些政治家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执政能力,能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和政策,增强国力。同时,他们的离去也使得朝堂之外的地位和影响力受到削弱,难以对北宋政治产生有效的影响。如果历史可以重来,宋仁宗能够意识到这些有识之士的价值,积极采纳他们的建议,北宋的政治前景将更加光明。然而,即使北宋避免了灭亡的命运,也无法掩盖其制度上的缺陷和治理上的不足。政治腐败、外患不断、军队衰弱等问题依然存在,使得宋朝难以摆脱这些困境。因此,宋仁宗时期的政治体制问题只是北宋灭亡的一个因素,而非根本原因。要真正解决北宋的政治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和社会层面进行全面改革,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结构和治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为北宋带来真正的繁荣与进步。

2、韩琦简介

浅析宋初的“禁盐”与陕西盐市的融合前言:在宋代初期,陕西盐市的发展与唐代、五朝时期的变化相一致,陕西边境地区的居民主要消费的是西夏蓝盐,而他州的居民主要消费的是来自于北宋的蓝盐,而陕西的居民主要消费的是来自于北宋的蓝盐。太宗淳化时期,为了使陕西盐市得以一统天下,他有意将西夏蓝、白盐与陕西盐市隔离开来。由于考虑不周到,致使陕西边境禁盐区的“熟人”背叛,边民“吃不到盐”的相反后果。真宗又在此之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开拓,他通过夸大价格的办法,促使商家将解盐运送到陕西,沿路以低廉的价格销售,使得沿路百姓转而食用解盐。其后,范祥又在仁宗年间推行了“商运官卖”的办法,以此来保持陕西沿线地区的解盐价格低廉,从而使陕西盐市在真宗年间得以进一步发展。总体来说,经过太宗真宗、仁宗三代对陕西盐市进行了不懈的开拓,并逐步形成了一种统一的局面。这些逐步推进的措施,既使陕西边州军队与朝廷之间的贸易往来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强化,又为朝廷开拓了一片大好江山。宋太祖在建立北宋后,对夏州、灵武和河西实行了“许以世袭”的“仁义”,保持了五代时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夏州与北宋之间一直维持着互不侵犯、互不侵犯的友好联系,并派军帮助其战胜了北汉。宋代与夏朝关系良好的情况下,由d项掌控的“绿”和“绿”两大家族掌控的“蓝”和“白水”,可以通过陕西边境的“环”、“庆”、“仪”和“渭”进行贸易。这一点也为北宋官方所认可,据《宋会要辑稿》《食物志》第23卷:“太平兴国二年(977),又一次强调了“原清白盐市所经之地,一律照常营业”。然而,北宋朝廷却禁止其跨解盐区销售,“西道之青白盐,乃为商邑之所,若有违犯,依旧之私盐规定论。”这就是陕西地区的青白盐流通状况。在太平兴国二年二月,开始了一项极为严厉的贸易政策,比如:“应南路原有的商道,下令停止销售,违反者论处。”“襄州十四个地方,停止销售。”为了与实行“禁盐制夏”和陕西边境地区人民的食用盐业相适应,在南宋初实行了“开盐”政策,实行了“开盐”。然而,在当时,“商之卖盐者,其所获利润较低,故多从唐,邓,襄,汝等处邀优价者,官府不可拒”的相反的现象。陕西边境开盐市与京西南路唐、邓、襄等地之间的开盐市之间的价差到底有多大,以致于商家们无视中央法令,争先恐后地追逐利润,才是问题的关键。陕西盐市在宋代初期大致延续了从中后期至今的“青白二盐”和“开盐二盐”并立的局面,没有随着朝代的变迁而有任何变化。为了遏制李继迁在安西以北地区的兵权,太宗试图通过强制手段,将陕西盐市一统,并试图把“青白”盐从陕西盐市中挤出出去,从而建立起“解盐”一家独大的陕西“盐市”。但是,如此草率的经营方式,忽视了陕西边境地区的“熟农”与“百姓不能吃盐”的关系,造成了熟农“不能养活自己”,“百姓不能吃盐”。因此,尽管当时的“禁”令陕西盐市已成定式,但由于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而重新确立,陕西盐市的“新模式”也就宣告了它的破产。明初(995),宋朝又一次实行了“纯化”的禁令,但由于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这一次的禁令也以失败而告终。咸平禁盐是对淳化禁盐的一种积极的尝试,对陕西边州民众的盐业和农民的生活都起到了某种意义上的缓解作用。尽管在真宗朝,关于如何才能好地解决国家和人民的生计问题,仍在进行着激烈的争论,但是陕西的盐市已经形成了一个大致的框架。而陕西边州的百姓和百姓,也经常受到官府的严惩,“汉人犯罪,从来没有一个月是不受惩罚的。”陕西盐市的布局在大体上是由真宗年间开始的,但在大范围内却很少发生变化。但是,为了追求利润,商贾们为了“冒法图利”而“私贩青盐”的做法。范祥所提议的“开盐”方案,起初受到韩琦和包拯的拥护。但是,包拯到陕西考察范祥的“盐政”改革后,将“盐政”中的“盐商”以低廉的价格向陕西八州卖给边民的做法又作了修订。仁宗年间,陕西盐市的“两盐平行”局面虽仍在继续,但仍未能回复到宋代初期被正式认可的“两盐平行”局面。笔者分析认为,在陕西盐市,清盐与清盐平行存在,这是一个从唐末五代开始就存在的问题,在清政府一统天下的时候,清盐的利益都集中在了清政府的手中,所以清盐的出现,只是清政府的一个内部问题。然而,到了中后期,由于d项氏族在陕北地区的统治,他们又把整个陕西划分为自己的领土,占据了整个盐池地区。到了北宋,陕西盐市的利益被d项瓜分,而解盐则被北宋瓜分,原本是朝廷的私事,变成了两大势力争夺的重点。在宋朝与华夏关系紧张的时候,这样的局面,对于陕西边州的军事力量,是不利的,所以赵翼才会提出“内外边界之事,必须严格限制”的建议。参考文献:《宋会要辑稿》《宋代盐业经济史》《续资治通鉴长编》《读史方舆纪要》#韩琦运简介#

3、韩琦充军了吗

不解风情王安石:宋仁宗嘉祐四年至嘉祐八年,年轻的王安石在京任职,这几年是他仕途生涯中为闲逸、安乐的一段时光。京官比较清闲,所以王安石有了更多的闲暇跟朋友、同僚诗酒唱酬。彼时,他与欧阳修、梅尧臣、杨畋、蔡襄、司马光、吴中复、吴充、刘敞、曾巩、韩维、韩缜、吕公著、祖无择、钱公辅、宋敏求等名流俱过从甚密,时有唱和宴饮。王安石直集贤院,刘敞便写诗祝贺 ;友人陈舜俞入京试制科,试毕归寿州,王安石也写诗送行 ;嘉祐五年(1060)正月,王安石被任命为送伴使,护送契丹使者回国,朋友们在陈桥驿给他设宴饯行,而从东京到辽境,旅途寂寞,王安石触景生情,也写诗谴怀,寄京城诸友 。这一时期王安石的交游圈中,以司马光、吕公著、韩维跟王氏关系为亲密,四人“特相友善,暇日多会于僧坊,往往谈燕终日,他人罕得而预”,人称“嘉祐四友” 。吕公著为前宰相吕夷简之子,韩维亦出身名门,时人称“嘉祐、治平间,韩氏、吕氏,人望盛矣,议者谓魏公(韩琦)将老,置辅非韩即吕” 。王安石与韩家数兄弟交好,住所就在韩家附近,两家子弟亦常走动、唱和诗。对吕公著,王安石更是以兄事之,十分佩服其才识,曾扬言:“吕十六不作相,天下不太平”;“晦叔作相,吾辈可以言仕矣。”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王安石身上的一些怪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不修边幅,生活习惯邋遢,《宋史》本传称他“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 。因为屡月不洗澡,身上、脸上都生了污垢,以致面色无光、印堂发暗,家人还以为他生病了,请来郎中。郎中说:“此垢汗,非疾也。” 给了王安石一块肥皂,让他经常用肥皂洗脸。他的朋友韩维、吕公著、吴充实在受不了王安石的邋遢,相约每隔一两个月,拉上王安石到京师定力院的浴室泡澡一次。王安石不想去,就硬拉着去。他们又轮流给王安石买新衣服,等王安石泡完澡,让他换上新装,戏曰“拆洗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 。有意思的是,王安石的夫人吴氏却是一个有洁癖的女子,家里的躺椅让别人躺过了,就想扔掉不要。不知这对夫妇平日里是如何相处的。平日饮食,王安石也很随便,饭桌上有什么菜就吃什么菜,而且筷子永远只夹离自己近的那盘菜,至于那是什么菜,是不是美食,王安石从不计较。有一次,王安石与执政大臣、文学侍从官陪仁宗皇帝在御花园赏花钓鱼,王安石看着眼前的鱼饵,觉得很美味,居然吃个尽光。仁宗皇帝看在眼里,对王安石的印象特别糟糕,认为一个体面的士大夫竟将鱼饵吃光,太不可思议了。王安石亦不喜声色犬马之欢。妻子吴夫人曾给他买了一名小妾,送到书房服侍丈夫。王安石见了,问:“汝谁氏?”那女子说:“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王安石愀然说:“夫人用钱几何得汝?”那女子说:“九十万。” 王安石派人将她丈夫找来,让他把妻子领回去,好好过生活,那九十万钱也一并送给了他们。宋时,士大夫圈子内流行点茶、焚香、插花等闲事雅趣,王安石对此却是一窍不通。他的朋友蔡襄深谙烹茶之道,一日,王安石登门拜访,蔡襄很高兴,“自取绝品茶,亲涤器,烹点以待” ,谁知王安石接过茶盏,从夹袋中取出一撮“消风散”(中药方剂),投入茶汤中,一饮而尽。蔡襄看得目瞪口呆,心里说,真是糟蹋了绝品好茶。王安石于茶道是门外汉,那他对士大夫必备的笔墨纸砚,总会喜爱吧。呵呵,未必。有人得了一块宝贵的砚台,送给王安石,且说:“呵之可得水。”意思是说,此砚石质细腻温润,对着它呵一口气,便可凝结出小水珠,用来磨墨。王安石却不收这块砚台,说:“纵得一担水,能直几何?”时人评曰:荆公之言虽“质野”,不解风情,大煞风景,“而清节不为物移,闻者叹服” 。这些轶事显示,王安石对个人享受是完全不关心、不感兴趣的。他的关注点是国运,是民生。

4、韩琦近况

宋仁宗朝有多牛,你看看这些名人你就知道为什么他可以称仁宗晏殊庆历二年(1042),晏殊官拜宰相,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范仲淹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西北边事稍宁后,宋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这次改革虽然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文学成就也较为突出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狄青出身寒门,年少入伍,因面有刺字,善于骑射,人称"面涅将军"。狄青官至枢密副使正二品种家军、杨家将北宋将领种世衡,儿子种谔,孙子种师道所率领的军队,人称"种(chóng)家军"。在《宋史》中,洛阳人种世衡创建的种家军,比杨家将的名气大,比杨家将的作用大,北宋统治的168年间,种家军英雄辈出:种世衡、种诂、种谔、种诊、种谊、种朴、种师道、种师中皆为将才。种家子弟五代从军书法大家黄庭坚影响后市千年的程朱理学开创者,程颢程颐,周敦颐《爱莲说》柳永词作大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沈括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毕昇四大发明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毕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王安石王安石的多项改革,涉及将当时的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商业,以及数目字管理,但不见容于当时的官宦文化,亦缺乏有关技术能力而无法取得成功。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端在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要不外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11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王安石变法的思想是进步的,在1000年前用现代金融体系解决政府财政问题,却不能全盘的周知社会是否适宜,推行执行是否得体合适,反而自王安石变法后北宋后半页就形成了d争,全是聪明人却被无形的成了新d旧d,哪怕是在亡国之时也是新d旧d政体对立司马光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三苏可以说宋仁宗朝,是中国社会文化鼎盛的时代北宋半部人才都是仁宗朝的到底是环境产生的人才,还是人才产出创造环境呢?

5、韩琦后结局如何

北宋可以出现韩琦这样有担当,有个性风骨的大臣,因为大臣跟皇帝是要分权制衡的,人格平等。韩琦人生也有污点,好水川一战,他用人用兵不当,被李元昊诈败设伏,宋军死伤万余。后来,韩琦被几千百姓围着骂,韩琦羞愧难当,无言以对。后来在西北战场,韩琦重用狄青,但因为狄青打了一名出语伤人的歌妓,韩相公不爽,借故杀狄青旧部立威,而且说出了那句名言:东华门外以状元名唱出者,才是好男儿,军汉算什么好男儿?让一代战神狄青备受打击,失魂落魄。这是韩琦做的草淡事,相比起来,他干的露脸的事更多一些,要不然在历史上留不下那么大名气。景祐四年科举考试,高中的多是一些朝廷重臣的子孙,这里面明显猫腻太大,京师沸腾,天下哗然,言官系统全力开动,进行弹劾,其中有力度的是知谏院右司谏韩琦。韩琦对宋仁宗说:陛下,太祖、太宗辛苦创业,您就坐看这些庸臣随便乱搞?仁宗也有点无奈,随口来了一句:那怎么办,都罢免?韩琦说:是,都罢免。仁宗追问:那你说,换谁呢?一般人哪敢接这话,得罪人的事。但韩琦毫不含糊,立刻回答:您要正臣,可以选择杜衍、范仲淹等人;您想要能臣,那么请任用王曾、吕夷简等,无论是谁,都比现在的人强!后是仁宗考虑一番,还真的听从了韩琦的主张,把宰执们全体罢免,换上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宋仁宗没有儿子,提前安排堂兄的儿子赵宗实来当储君,也就是宋英宗。也不知道老赵家风水怎么破败了,宋英宗在即位当天精神失常,喃喃自语:我不敢做,我不敢做!韩琦当机立断率人强迫他穿上皇袍。等仁宗大殓,英宗疯病又犯了,在灵前狂呼奔跑,韩琦让拉下帷帘,安排葬礼照常进行到底。赵曙这状态没法办公啊,韩琦提议效仿天圣故事,请曹太后垂帘听政。等宋英宗病情加剧,说话都不清楚,神志偶尔清醒,韩琦嘱咐英宗长子颍王赵顼朝夕不离皇帝病榻。颍王回答这是做儿子应该尽的孝道,韩琦点了他一句:非为此也。韩琦一看英宗这身子骨肯定是不行了,于是请英宗立太子,英宗亲笔写下“立大王为皇太子”七字,韩琦担心不严谨,引起后面动荡,坚持请皇上再亲笔书写。英宗哆哆嗦嗦的添加“颍王顼”三字,写完默默流泪。韩琦这才召来翰林学士起草遗诏。出宫时,文彦博问他是否看到皇帝流泪,对于传位,是不是皇帝还有些别的想法呀?韩琦不为所动,回答:国事当如此,有何办法!嗯,也是啊,皇帝一个人哭就哭会吧,总比国家动荡,刀光血影,千家万户大哭强吧!英宗一死,韩琦急请皇太子前来,但这个过程中,有大臣看见英宗的手似乎动了一下,大臣们汗如雨下,万一英宗又活过来了,他们这新帝都拥立了,犯了大逆罪。还是韩琦镇静,说话也霸气:如果先帝复生,请他做太上皇。有韩琦承担这个事败千刀万剐的责任,人心大定,当然英宗也没真坐起来,颍王顺利即位,是为宋神宗。韩琦历仕三帝,顾命两朝,临危不乱,任事敢为,是宋朝有数的社稷大臣。你看,他做这些事倒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夺权,而是有点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精神。

6、韩琦世系

北宋韩琦与富弼曾是一对政坛黄金搭档。“同在二府,左提右挈,图致太平,天下谓之‘韩、富’。”然而后来二人生出嫌隙,甚至韩琦死后,富弼不吊,韩富不合也成为后人谈论的热门话题。抛开政治立场或政治利益不说,两人的行事风格也是使得两人不合的重要因素。富弼一直是个小心谨慎的人,“观其生平,每多周防免咎之意”。富弼出使辽国时,宰相吕夷简暗中在国书中动手脚以陷害富弼,而行到半路,富弼私自打开国书,果然发现了其中猫腻。富弼直接回京,怒怼吕夷简。这事可见富弼心中是有很强的防范意识的的。所以,后来富弼丁忧去官,韩琦顶替他(按理韩琦劝仁宗起复富弼不该接任的),富弼心中可能就觉得不舒服了。然后,韩琦在英宗继位、太后还政上事先不与富弼通气、两人位置颠倒(宰相和枢密使)等等,让富弼心中越来越不舒服,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远。其实用某些网友的评价,也是一针见血的。“富弼在意对错,在意原则;韩琦有自己的一套对错和原则。”#韩琦运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