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缸简介(司马缸真实的结局)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4 10:31:03 浏览
1、司马缸真实的结局

中国十大宰相1. 赵普(公元1070年-1127年):北宋宰相,治理得力,有清廉之名,被誉为“东南名相”。2.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北宋宰相,著有《资治通鉴》,历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3. 李纲(1516年-1570年):明朝宰相,重用贤能,实行节俭政策,被誉为“明代第一相”。4. 张居正(1525年-1582年):明朝宰相,实行明君政治,削藩、肃贪、增产,被誉为“明朝第一相”。5. 魏忠贤(1568年-1627年):明朝宰相,掌控朝政,对清军侵略采取弱化对策,终导致明朝灭亡。6. 李鸿章(1829年-1908年):清朝宰相,推动洋务运动,签订《马关条约》。

2、司马缸的悲惨人生

司马光从小天资聪颖,遇事沉着冷静,机智过人,司马光童年时砸缸救人的故事被广为流传,美名远扬。可是后来,历史上司马光为何又被世人称之为小人?司马光和王安石之间到底是何种关系?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信阳光山县)。司马光是历史上公认的史学家、文学家,其人格可谓是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他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他写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是绝世经典。其实历史上说司马光是小人,主要是指司马光对待王安石的态度。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说起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人的关系,大家都知道他们是政敌,在官场上有多的交集,在政务上势同水火。但在私底下,他们俩却是很好的朋友,只是后来朝廷政变,才使得双方的矛盾走向了难以调和的地步。北宋当时的朝政遭遇了重大的危机,财政支出成为巨大的负担,再加上与西夏有战争。沉重的军费开支,让朝廷面临着外忧内患的情况,因此王安石提出了变法。王安石提出的变法主要是从利益阶层上去获得利益,一次性的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但这和司马光的思维产生了大的差异。司马光的主张是稳健,所以这也让两个人的关系闹得的僵硬。司马光有着那个时代人的共同点,就是十分遵崇祖宗礼法,认同循例办事是对国家稳妥的方式。所以司马光作为保守派的主力,极力的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当时,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变法,司马光持反对立场,主动要求到洛阳去专职修史,长达十五年之久。尽管期间他一直就变法之事发表批评意见。但是,编纂《资治通鉴》是他当时的主业。1085年4月,宋神宗崩驾,年幼的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英宗的皇后)垂帘听政,立即召回司马光主持朝政。高太后召回司马光后,两人开始全面的肃清变法派,将宋朝从发展的轨道上又拽了回来。上位后的司马光秉承“痛打落水狗”的原则:无论新法成效是好是坏,只要是王安石提出的,全部废除。司马光甚至连王安石在位时发动战争打下的土地,都要将其送给西夏 。还将王安石的著作列为禁书,将王安石的批注全部废除,想要抹杀王安石的一切。后,司马光的旧d战胜了王安石的新d。在远离权力核心十多年之后,众望所归的司马光出任宰相,将王安石的新法尽数废除,活活把王安石给气死。就司马光借助高太后的支持,彻底废除王安石发动的新法一事,在历史上有不少人将其称为小人。其实王安石对自己的法令过于自信,所有法令没有经过任何实验论证,就全国推广,这在当时持反对意见的人其实不在少数,但他一意孤行,终造成了全国反对的局面,甚至连宋神宗都救不了他。由此可见灭王安石的不是司马光,而是他自己。

3、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宋代陕州夏县(今山西闻喜县南旧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司马光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马光一生基本上在朝廷任职,离开朝廷十五年。在朝廷,司马光抨击奸恶,刚正不阿,举荐忠贤,正直之声,斐然朝野。司马光一生,功德圆满,官可谓高矣,禄可谓厚矣,但他不贪钱财,不讲究吃穿,于物澹然,不置田产。我们知道,宋朝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劝谕功臣宿旧“多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万世之业;多置歌儿舞女,厚自嬉乐,以终天年。”此后,北宋官僚大肆土地兼并,天下田畴,大半为当官人户所占。司马光任官近四十年,只在济阳有薄田三顷,这在当时是少有的。以至于他的妻子死时,无以为葬,只得卖田,以置办棺槨,这就是司马光“典地葬妻”故事。司马光身居高位,本来可以有万贯家财,却为何显得困穷潦倒?首先是司马光清正廉洁,两袖清风,除俸禄外,不贪不占,不取外财。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宋仁宗诏赐臣下百余万,金银珠宝,丝绸绢帛,光彩夺目。多数官员见到皇帝的赏赐,乐不可支,有的还觉得赏赐还不够,私欲难填。司马光对皇帝的赏赐不为所动。认为皇帝的赏赐也是非分之物,不应当接受。他上疏说:“国家近来多事之秋,民穷国困,中外窘迫”,所以力辞不受。皇帝当然不干了,哪有给脸不要脸的人,不接受也得接受。推却不成时,司马光便把所得珠宝充为谏院公使钱,当作办公用费,而金银则用来周济穷困的亲戚朋友。司马光自己的俸禄,也经常周济他人。宰相庞籍死后,遗下孤儿寡母,无以为生,司马光便将他们接到自己家生活,奉之如父母兄弟。司马光贪污受贿之事十分憎恨,自己不与贪官污吏为伍。司马光“欲以身殉社稷,躬亲庶政,不舍昼夜”,为国为民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元祐元年(1086年)初,司马光病重,自知大限不远,他给吕公著写下嘱托,说:“吾以身付医,以家事付愚子,唯国事未有所托,今以属公。”重病垂危时,司马光把身体托付给医生,把家事托付给了儿子,只有国事未有所托,今天把它交给吕公著。他在生命的后时期,念念不忘国家天下之事。九月,身心俱疲的一代名相司马光怅然病卒,谥温国公,葬于故土夏县鸣条冈上。碑额是宋哲宗御篆的“忠清粹德”四个大字。“忠清粹德”是司马光一生的写照!

4、司马光的死因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编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icon》

5、司马光是哪个年代的

[呲牙]……茶都信阳的历史人物!司马光砸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