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年,拓跋珪俘虏5万燕军,打算发放路费,给他们回国。旋即一想,这5万人都是壮士,便下令就地坑杀。拓跋珪,北魏道武帝,也是开国之君。371年,父亲拓跋蹇与刺客搏斗而死,拓跋珪尚未出生,故而是“遗腹子”,生下来就没父亲。376年,代国被苻坚所灭,拓跋珪成为俘虏。苻坚仁慈,对待皇族友好,将拓跋珪安置在参合陂(蒙古凉城),也就是他的出生地。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惨败,各皇族纷纷起兵,“前秦”陷入混乱。群雄混战中,拓跋珪与母亲贺兰氏经常逃难,颠沛流离,九死一生。但是,拓跋珪懂得笼络人心,又是代王什翼犍的嫡孙,得到鲜卑拓跋部拥戴,实力不断增强,终建立北魏,控制草原。北魏建立之初,拓跋珪与“后燕”慕容垂友好,借助燕军力量,逐步消灭周边劲敌。慕容垂为了建立缓冲地带,阻止草原骑兵南下,也乐意扶植北魏。北魏、后燕世代通婚,但依然免不了冲突。拓跋珪羽翼丰满后,不再主动向后燕朝贡,也不卖良马给后燕,还经常袭扰边境,惹恼了慕容垂。慕容垂,雄才大略,击败桓温北伐,还重新建立“燕国”,能力强悍。但是,英雄迟暮,慕容垂已经六十多岁,不能亲自去征讨拓跋珪。395年,慕容垂出兵10万,以太子慕容宝为主帅,慕容麟、慕容德、慕容绍等追随,阵容十分豪华。慕容垂相信,此战一定获胜,提前准备庆功宴。慕容垂出兵,大臣纷纷反对:拓跋珪不是一般人,慕容宝不是他对手;一旦战争失败,将有损太子威严,对社稷不利,但慕容垂不听。10万燕军杀来,声势浩大,拓跋珪主动放弃都城盛乐,撤退到黄河以西一千多里处,诱敌深入。慕容宝不费吹灰之力,夺取五原、平城,俘获牲畜百万头,人口数万。慕容宝继续追击,抵达黄河岸边,与拓跋珪隔河对峙。拓跋珪很精明,他没有与燕军交战,以防御为主,深沟高垒,打持久战。燕军北伐前,拓跋珪已经得知慕容垂病重的消息,便派兵去拦截燕军使者,将他们全部带到大营。拓跋珪强迫他们向燕军喊话:“慕容垂已经死了,你还不回去,留在这里干嘛?”以此扰乱军心,让燕军不战而溃。慕容宝、慕容麟兄弟平日里就暗中较劲,又得不到使者来信,不知父亲死活,便动了班师念头,回去争夺皇位。燕军撤兵,黄河还没结冰,拓跋珪又没船只,慕容宝便掉以轻心,认为魏军不会追击,断后部队都没安排。也许是上天丢弃后燕,慕容宝刚撤退没多久,天气突然变冷,黄河结冰。拓跋珪果断留下主力,亲率2万精锐骑兵追击,在参合陂追上了慕容宝。拓跋珪下令士兵衔枚,战马束口,利用夜色掩护登上山顶布阵,对此慕容宝一无所知。天微微亮,燕军准备拔营,见到山顶上黑压压一片,惶恐不安。魏军骑兵乘势冲杀,弯弓射箭,呼啸而来。燕军猝不及防,各自逃难,一万多人掉入河中淹死,又有一万多死于箭雨之下,场面一片混乱。慕容宝、慕容麟兄弟在亲兵掩护下,突围而出,5万燕军成为俘虏。拓跋珪不想过分激怒慕容垂,将这5万人卸甲后,打算给路费,放他们回国。王建反对:“这5万人都是壮士,一旦回到燕国,他们就是精兵,这对魏国而言并非好事,还不如全部杀掉,震慑燕国。”拓跋珪觉得有道理,就地坑杀5万人,全部活埋。慕容垂得知燕军惨败,怒不可遏,他立刻调兵遣将,等来年开春北伐,灭了拓跋珪。396年,慕容垂率15万大军北伐,他不走寻常路线,而是开凿太行山,直接突袭云中。平城守将拓跋虔猝不及防,被燕军一顿猛打,阵亡沙场,魏军损失四万余人。拓跋虔,北魏首席名将,在慕容垂面前毫无招架之力。拓跋珪惶恐不安,他放弃盛乐,逃到草原躲避,不跟慕容垂交战。慕容垂乘胜进军,抵达参合陂时,下令掩埋燕军尸体,祭奠阵亡将士。看到满山的燕军尸体,慕容垂悲从中来,病情加重,死于军中,享年70岁。魏军把慕容垂病逝,以及燕军撤退的消息告知拓跋珪,大臣纷纷建议追击。拓跋珪心有余悸,认为慕容垂是“诈死”,想引诱自己出来作战,故而按兵不动。慕容垂病逝,慕容宝继位,慕容家族相互拆台,被拓跋珪各个击破。消灭慕容家族后,拓跋珪挥师西征,“后秦”连战连败,不敢招惹北魏。拓跋珪雄视北方,横扫强敌,但有始无终。拓跋珪沉迷于“寒食散”,又过度服用,脾气暴躁,随意殴打大臣、宦官、妃嫔,甚至诛杀,闹得人心惶惶。更致命的是,拓跋珪喜欢自己的小姨,想纳她为妃,贺兰太后强烈反对:“她已经嫁人了,你岂能抢过来,这不厚道。”拓跋珪不听,他连夜派人刺死姨丈,然后将贺兰氏纳入后宫,生下拓跋绍。拓跋珪沉迷“寒食散”后,性情乖张,屡次殴打贺兰妃,还扬言要处死她。贺兰妃忧心忡忡,派人告知拓跋绍,让他想办法。拓跋绍联合宦官,乘着夜色翻越围墙,直奔拓跋珪寝宫而去,将他刺死。
2、锦绣未央拓跋弥拓跋珪是一代枭雄,可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后的下场会如此,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拓跋珪在荷兰部落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对她一见钟情,当下他就告知了自己的母亲贺太后,想将这名女子纳为妃子,留在自己身边,原本他以为贺太后会同意,可是贺太后听到他的话后勃然大怒的对他说,这女子是你的姨母,她已经有相公了,你就死了这条心,不要再想着她了。可是已经对美人上心的拓跋珪又怎么可能听的进贺太后的话呢,在一个夜晚,他潜入了对方家中,杀了她的相公,然后将她给抢了回去,占为己有,命人称呼她为贺夫人,后来贺夫人为他生下了一个人资,名为拓跋绍,爱屋及乌,拓跋珪对这个儿子很是宠爱,在拓跋绍九岁的时候就封他为王。拓跋绍因为父皇的宠爱变得嚣张跋扈,凶残狠毒,甚至他因为好奇居然将一位孕妇的肚子活活剥开,只为了观察孕妇腹中胎儿的样子,他的行为也让拓跋珪看不下去,于是对他进行了管教。可是没有多大效果,拓跋珪见管教不了他,于是对贺夫人也有了意见,多次责备她没有将儿子教导好,还要将贺夫人处死,当拓跋绍得知这个消息后,召集了几个亡命之徒,他想着只要杀了拓跋珪他母亲就安全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管着他了。他们刚翻过围墙,就被宫中侍卫发现了行踪,于是拓跋绍就带着一行人直奔拓跋珪的寝宫,拓跋珪也被惊醒,刚有所反应的他就被闯入的拓跋绍给杀了,拓跋绍一点也没有留有情面,面对昔日对自己疼爱有加的父王,他直接一刀砍下了拓跋珪的人头,估计拓跋珪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死在疼爱的儿子手上。宫中以为是简单的小偷,没有造成太大的动静,直到第二天,拓跋绍召集了文武百官,问他们听他父王的话,还是听他的话,这时候大家才意识到皇上驾崩了,不少见风使舵的大臣都纷纷表示听他话。皇帝驾崩是大事,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具体的死因,一时间朝野混乱,不少部落都准备起兵攻打拓跋绍,拓跋绍也慌了,于是贿赂王公大臣,希望他们能够用户自己,可是他为人太差,人品也堪忧,听他命令的人少之又少。这时候知道拓跋珪死讯的太子拓跋翤立刻从外地赶了回来,可是城里到处是缉拿他的告示,他知道不能轻举妄动,躲到了一个朋友家,拓跋绍听到消息后,追了过来,将他的朋友及其邻居都杀的一干二净,拓跋翤趁乱逃了出来。拓跋嗣召集了人手,联系了王公大臣,不少人都愿意追随他,不久拓跋嗣就率领大军进城,将拓跋绍等人一网打尽,终拓跋绍与贺夫人被处死。拓跋珪可以说是一代枭雄,可是晚年的他却因为对儿子拓跋绍的纵容与宠爱,将拓跋绍变成了一个残暴,狠毒的一个人,拓跋珪如果还在世,肯定也后悔对拓跋绍的宠爱与纵容,终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3、凤囚凰皇上拓跋弥鲜卑慕容风云录 24 枭雄桓温永和元年(344年),东晋康帝司马岳崩,年两岁的司马聃继位,是为晋穆帝,太后褚氏抱帝临朝称制。后权臣庾冰、庾翼兄弟也相继离世。此时中国版图上,主要政权分布是:东晋偏安江南、巴蜀成汉李势、华北后赵石虎、东北前燕慕容皝、西北前凉张骏、山西内蒙一带代国拓跋什翼犍等。中国历史上有几座城市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而襄阳、荆州这两座城市更是在军事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遍翻史书,从古至今,襄阳、荆州一带因其特殊地理位置,饱受了几千年的“战火洗礼”。东晋前中期时,襄阳北扼后赵,荆州西拒成汉,且两地相距不远,又互成犄角之势,相互支援,可谓一等一军事要地,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庾翼临终前,推荐其次子庾爰之代其任,镇守荆州。其长子庾方之当时戌守襄阳。庾翼既亡,与庾氏一向“政见不和”的大臣何充举荐 桓温 为安西将军、都督六州军事,屯兵原是庾氏世镇的荆襄之地。朝臣皆言应依庾翼所请,以庾爰之代任。何充曰:“荆楚,国之西门,户口百万,北带强胡,西邻劲蜀,地势险阻,周旋;得人则中原可定,失人则社稷可忧,陆抗所谓—存则吴存、亡则吴亡者也。岂可以白面少年当之哉!桓温英略过人,有文武器干,西夏之任,无出温者。”议者又曰:“庾爰之肯避温乎?如令阻兵,耻惧不浅。” 充曰:“温足以制之,诸君勿忧。”意思是——何充道:“荆襄一带,是我国西边门户,户口百万。且北扼后赵,西邻成汉,地势险阻,是可周旋的战略要地。有此二地,我们可挥师征伐,光复失地,进而一统天下;失此二地,则我国门户大开,再无险可守,必有亡国之祸。昔东吴名将陆抗(东吴大都督陆逊之子)曾说有此二地吴可存,失此二地则吴必亡。所以,此等关系着我国生死存亡的战略要地,怎可让庾爰之、庾方之这样的白面少年镇守呢?桓温文武全才,智略过人,荆襄之地镇守重任,非桓温莫属!”群臣又道:“庾爰之如不肯交出兵权,岂不后患无穷?” 何充道:“桓温之才,足可以制服,诸君勿忧”。桓温(312年—373年),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权臣。“王庾桓谢”中谯国桓氏的旗帜人物。史载桓温为人豪爽,姿貌伟岸,后娶晋明帝南康长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出任琅琊太守,因随庾翼北伐,迁徐州刺史。桓温年幼时,其父宣城太守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江播、韩晃等人设计杀害,时桓温年仅十五,枕戈泣血,誓报父仇。咸和六年(331年),江播去世,其子江彪兄弟三人为父守丧,桓温假扮吊客,混入丧庐,先手刃江彪,后追斩其二弟,用“父债子偿”告慰了其“杀父深仇”。少年桓温的谋略胆识,为世人称颂。桓温与庾翼交厚,曾相约一同匡济天下。庾翼当权时,曾向晋帝举荐桓温,道:“桓温有英雄之才,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召之任,必有弘济艰难之勋”。意思是:桓温有英雄大才,愿陛下不要以常人对待,也不要当作平常的女婿,应当像周宣王对方叔、召伯(一说虎)一样,委以复兴晋室,匡济时局的重任,它日桓温必定为陛下立不世之勋。“西平成汉、三伐中原”是桓温主要的军事成就。成汉,十六国政权之一,西晋末年,益州蜀郡(今川、云、贵周边,治所成都)巴氐族领袖李特起兵反晋,303年其子李雄率众攻下成都,自封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成汉地处长江上游,东晋地处长江下游,东晋欲长治久安,须赖上游巴蜀地区,昔蜀灭于魏,东吴遂难自保,便是此理。巴蜀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所以灭汉也就势所必然了。桓温出镇荆州后次年,即率兵西伐成汉,而当时成汉日渐衰微,成帝李势残暴荒淫。桓温三战三胜,兵锋直趋成都城下,李势集结重兵在成都城外笮桥与晋军决战,战况惨烈,晋军失利,参军龚护战死,成汉箭矢甚至射到了桓温马前,诸将皆惧,意欲退兵,此时鼓吏却误击前进鼓,前锋袁乔趁势督促军士奋战,终于反败为胜,桓温率军攻陷成都。李势远遁百里,后降桓温,遂被送往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此,成汉政权灭亡。桓温平蜀后,在当地举任贤能,安抚蜀地,休养生息。永和四年(348年),桓温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贺郡公。“锦鲤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雷便化龙”自此,桓温逐渐取代诸庾掌管东晋长江上游兵权,开启了其“类曹操、司马懿式的枭雄权臣”之路。桓温史上评价褒贬不一。军事上,平蜀之战使得桓温声名大振,后期桓温三伐中原(后章详述)却败多胜少,但收复了部分北方失地,极大的打击了北方胡族政权;政治上,深感晋廷“外难未弭,内弊交兴”曾提出深远意义的《疏陈七事》,推行土断,提拔贤才;晚年又擅权专制,清除异己,废帝立威。桓温亡后,其子桓玄更是篡晋称帝。而我们熟知的:“忠孝不能两全”、“一个人若不能流芳百世,那就应该遗臭万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等典故皆出自桓温。#拓跋弥简介#
4、拓跋木弥简介丘升头 ,北朝时期的柔然贵族,官至俟斤,北魏孝明帝拓跋诩(元诩)正光(520年—525年)年间,他随从北魏使臣牒云具仁迎接柔然可汗阿那瓌返回漠北。根据《魏书·蠕蠕传》原文记载:“婆罗门遣大官莫何去汾、俟斤丘升头六人,将一千,随具仁迎阿那瓌。”“此“俟斤”一号,鲜卑、蠕蠕二族均早已用之,不自突厥始也。”
5、凤囚凰皇上拓跋弥是谁演的访内蒙古鄂伦春鲜卑族祖先栖息地嘎仙洞嘎仙洞里可酣眠,隐在青松白桦间。纵纳三军飞剑戟,横容万马踏云烟。祖先射虎甘河侧,后辈定都伊洛边。北魏祭文堪厚重,拓跋往事越千年。#拓跋弥简介#
6、拓跋弥所处时代北魏皇帝拓跋珪是鲜卑人,而鲜卑族一直有游牧民族古老的“收继婚”传统,也就是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继母为妻。这种习俗在今天看起来简直是有悖论理,但古时候却是游牧民族为了人口繁衍的手段。拓跋珪的母亲来自于鲜卑族贺兰部,而他的母亲有个19岁的亲妹妹贺兰氏。贺兰氏在16岁时就已嫁人为妻,在19岁时还有生育但却越发水灵动人。拓跋珪第一眼见到小姨后就迷恋上了她,心里打起了歪心思。几年后,拓跋珪当上了皇帝,更加大权在握,他不仅派人把小姨夫秘密杀害,而且还把小姨纳入自己后宫。做出了这种荒唐的事后,拓跋珪不敢面对自己的母亲,竟撒谎对母亲说小姨已经病死了。可是事实上,拓跋珪与自己的小姨还生下了拓跋绍,也就是北魏的清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