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才子皆风流,鲁迅、郭沫若、茅盾、徐悲鸿、刘海粟、曹禺、杨振声等都有过婚外情。除了这些公共事务,还有一个人的婚外情一直是“公开的秘密”,这个人就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作家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生于1899年。他因《骆驼祥子》和《多次四世同堂》而闻名于世。世人不知道的是,就在《骆驼祥子》出版一年多后,老舍遇到了他一生中特别的女人,也正是这个女人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很多人认为老舍之所以如此坚决地选择离开,是因为他的事业失败,但其实老舍后的结局也和他的爱情生活有关。1930年,在外小有名气的老舍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26岁的胡絜清。第一次见面,双方对对方都有好感。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老舍率先喜欢上了胡絜清,并给胡写了100多封信示爱。一年后,他们结婚了。然而,1938年,当老舍在武汉工作时,她认识了一个名叫赵清阁的女人。随着两人接触的日益增多,老舍的心落在了赵清阁身上,然后她没有告诉胡兴庆就开始了在赵清阁的同居生活。其实,老舍和赵清阁的关系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胡絜清早就听说了他们的关系,但为了孩子,她忍了。她在等老舍处理好他们的关系。然而老舍作为一个学者优柔寡断的性格就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了。一方面,他爱赵清阁;另一方面,他不能离开胡絜清,他为他生儿育女,照顾他的家庭。他在他们之间左右摇摆。几经恢复,老舍没有收心,回归家庭。对于胡兴庆来说,她的失望不是一点半点。起初,她喜欢老舍,但在老舍爱上赵清阁并对她百般迎合了这么多年之后,胡絜清的爱早已变成了恨。于是,1966年,胡兴庆写信举报老舍的不正之风。于是,老舍被拉出来,被侮辱,被打了一整天,才被放回了家。满身伤痕的他回到家,敲了很久他家的门,也没人给他开门。门里的人叫他反省自己。于是无处可去的老舍去了太平湖,在那里坐了很久。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坐了很久以后。终,他选择了和他笔下人物一样的方式,跳入太平湖,享年67岁。1938年,老舍和赵清阁在武汉相遇。当时,老舍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主任和负责人,赵清阁是老舍的秘书。两人志趣相投,互相倾慕。后来,两人先后来到重庆,工作之余合写了《王老虎》和《桃李春风》两部剧。在他们一起写《桃李春风》的日子里,他们住在一起,待在一起。那些年,两人并肩作战,形影不离。那时,老舍和他的妻子胡絜清以及他们的三个孩子已经分居6年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老舍南下武汉主持文艺界抗日工作决策的前一天晚上,胡絜清的眼泪湿了她的枕头,于是她忍痛选择了与丈夫分居。她只是万万没想到,这种差异,她自己的命运,她和老舍的婚姻,有了波折。老舍去武汉后,胡絜清在北京一所中学教书,一边照顾三个孩子,一边照顾年迈的婆婆。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指望着她,他们要做出一番事业。可想而知,没有老舍在身边,胡絜清一个人走得有多艰难。然而这个知性好胜的女人,没有任何怨言,默默的扛了下来。但作为丈夫,老舍从来没有观察过妻子的辛苦,也从来没有想过把她们拉到自己身边。然而,随着日复一日的相处,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也在两颗心之间悄然滋生。老舍出轨了。是比自己小17岁的文学界后生赵清阁。老舍和赵清阁的关系虽然是美好的,但毕竟是悲剧。为了老舍的家庭,断绝她的爱情;赵清阁因为爱情而失去了婚姻。对老舍来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黑暗的;对赵清阁来说,没有结果的关系是暗淡的。著名作家杜宣曾评价说:“我原本以为才女高标,洁身自好,是一件至善至美之事;可是看到赵清阁的结局,大受刺激。独身可以,但不要因为一个男人。”真情是错付的,但感情是隐藏的。之后老舍对她的承诺终究成了梦。赵清阁从未结过婚,也从未向外人提及她与老舍的恋情。在她生命的后,她会珍惜一辈子,她和老舍的所有通信都会被付之一炬,这是一声叹息。
2、茅盾人物简介萧克的《浴血罗霄》获得茅盾文学奖,其实是以讹传讹在提到萧克将军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儒将,创作过一部《浴血罗霄》,荣获了中国文学界的高奖项:茅盾文学奖。但实际上,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浴血罗霄》获得的不是茅盾文学奖,而是茅盾文学奖荣誉奖,属于一个额外设置的荣誉奖项。这次获奖是在茅盾文学奖的第三届,正式获奖的有五部,包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还有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凌力的《少年天子》、刘白羽的《第二个太阳》、孙力和余小惠的《都市风流》。另外,这一届还设置了一个“荣誉奖”,评选出了两部作品,就是萧克的《浴血罗霄》,和徐兴业的《金瓯缺》,这也是茅盾文学奖至今仅有的一次“荣誉奖”。因此,在不少人看来,萧克的这部《浴血罗霄》水平并不够茅盾文学奖的级别,只是一个安慰性质的“荣誉奖”。应该说,从单纯的文学角度来说,《浴血罗霄》确实跟其他的入选作品有些差距,要不然也不会只被评为“荣誉奖”,但是,这部作品是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的。萧克当年之所以要写这部作品,是受了苏联著名小说《铁流》的影响的,萧克后来对记者说:“我读完《铁流》,心里很不平静。我们经历的战争,远比《铁流》里写得要复杂得多,精彩得多,所以我要写出来。”这部作品,写的是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军罗霄纵队突破敌军重重封锁,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故事,因为萧克亲身经历了那段历史,写得栩栩如生,人物刻画也生动,既有历史感,也有文学性。这部小说的初稿,萧克是在抗战时期写完的,但是因为战事繁忙,一直没有时间修改,直到1985年,萧克退出一线工作后,才开始对这部作品重新修改,后在1988年正式出版,并在同一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荣誉奖。至于另一部获得“荣誉奖”的作品《金瓯缺》,也是一部历史战争小说,写的是宋朝与辽国、金国之间的战争故事,作者徐兴业比萧克小10岁,长期担任学校教师、出版社编辑,1985年出版了这本长达120万字的《金瓯缺》,与《浴血罗霄》一起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
3、关于矛盾的一些资料你知道新任文化部长是谁吗?茅盾和鲁迅、郭沫若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在文学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功绩。长篇小说《子夜》、《腐蚀》,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一个卓越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的地位。他在1949.7次文代会上当选中国作协主席(前身叫文学工作者协会),他是新任文化部长,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宗师级的人物。“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白杨礼赞》),一直记得他的文章中的话。
4、人物矛盾冲突的意思《芙蓉镇》是古华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把自己所熟悉的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该书里,描写了1963-1979年间中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讲述了芙蓉镇上女摊贩胡玉音靠劳动致富,却在一系列政治运动中饱受迫害,她与“右派分子”秦书田在共患难的过程中产生真挚爱情,共同迎来了拨乱反正的时刻。小说寓历史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小说于1981年刊发于《当代》,次年荣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5、人物形象矛盾冲突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于1896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茅盾曾在嘉兴求学,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时期。关于嘉兴,茅盾也曾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多次提到过。他曾在小说《子夜》中这样描述嘉兴:“这是一个水乡的城市,地方虽然不大,但河流和湖泊特别多,交通是很方便的。”他还曾在散文《白云塔下》中称赞嘉兴为“一个幽静的城市”。由此可见,嘉兴在茅盾的心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他心中的一个美好记忆。 #人物矛盾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