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饼相传是唐朝的时候,唐玄宗命人给杨贵妃做的一款点心。它上面这个图案是贵妃额头的花钿,所以叫贵妃饼,今天还有人能做出来。它是清朝宫里边御膳房御厨的后人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祥禾饽饽铺的贵妃饼。好吃的,白皮儿很酥,放嘴里面就像粉末化掉了,吃起来是特别特别酥,带一点淡淡的奶香味。我吃的这个馅是山楂味,觉得吃下来贵妃饼里山楂味真的很绝,就是酸甜甜的,还有一个枣泥核桃味。这口味因为很多老人喜欢吃,所以口味做了减糖处理,不甜,咬到里面核桃的时候会有一种很香醇的感觉。我觉得这两个口味都好吃,好好吃,咬到核桃就很香。#清朝宫简介#
2、清朝慈仁宫三宫六院习惯了看戏曲,经常以为古代皇帝的“三宫六院”是指皇上的“正宫”“西宫”“东宫”,近听林乾教授讲《雍正十三年》,知道了清朝的“三宫六院”,是指皇帝居住的乾清宫、皇后居住的坤宁宫,以及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的交泰殿, “六院”其实是十二院。“三宫”东、西两路各有六宫,“东路六宫”即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西路六宫 ”为:永寿宫、翊坤宫、 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启祥宫) 。因各宫均为庭院格局建筑,故称为“东六院”和“西六院”。长知识了!@三宫六院
3、日本清朝宫图片曾经的皇家寺院——雍和宫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北京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喇嘛教寺院,有藏传佛教博物馆之称。雍和宫原是明朝的官房,清朝定都北京后, 曾为雍正晋封为亲王后的雍亲王府。 康熙帝驾崩, 雍正继位迁居皇宫后,改为行宫, 取名雍和宫。乾隆皇帝在此处诞生。1744年, 乾隆皇帝决定并亲自主持雍和宫改为皇家寺庙。在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三世章嘉和二世赛赤活佛协助下, 完成牌楼、碑亭、殿堂、庭院等工程建设, 使原来的行宫逐渐具备了藏传佛教寺院的基本规模和建制。为发挥皇家寺院的特殊作用, 朝廷赋予雍和宫高的地位。乾隆皇帝在这里创建了四大经院。主持四大经院的22 位主持、教师, 都是来自拉萨各大寺院的著名学者。自此, 西藏由清政府选定大活佛摄政成为一种制度。雍和宫开始了它在联结大清政府与蒙藏地方间桥梁与纽带作用的辉煌历史作用。乾隆皇帝 曾赞叹雍和宫是“ 跃龙真福地, 奉佛永潜宫”。1961 年, 雍和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后, 以其宏伟的建筑, 独具风格的环境, 肃穆的宗教氛围, 丰富的文物收藏, 每年吸引海内外200 多万游人, 至今香火旺盛,以祈福灵而传名,已接待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雍和宫寺院主要建筑由天王殿、雍和宫大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5进金碧辉煌的宏伟大殿组成。正殿院南, 有一座1792年兴建的御碑亭, 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该碑的碑文《拉嘛说》, 是建亭当年82岁的乾隆皇帝所撰写。雍和宫高的殿阁万福殿共有三层,总体30多米高,木质结构,辽金时代的建筑风格,主体布满飞金彩绘,极为精美,通体高阁内有18米高的弥勒佛巨像, 用一根直径8 米、通高26 米的白檀香木雕成, 有8 米埋入地下, 全重约100 吨, 是中国大的独木雕像,也是世界上的白檀香木大佛,1990 年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雍和宫建筑金碧辉煌,殿宇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同等规格,又被称为"小故宫",其精美的建筑结构、庄严清幽的寺庙氛围。满、汉、藏、蒙多民族的艺术风格,都值得游览欣赏。
4、清朝宫寝多年来,大清王朝的电视剧,让努尔哈赤、皇太极几乎家喻户晓。他们建造的盛京宫,作为“陪都宫殿”,也成为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
5、清朝宫名称大全沈阳故宫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又称盛京宫,清朝迁都北京后被称作“陪都宫殿”,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也是故宫博物院沈阳分院。沈阳故宫有建筑90余所,房屋300多间,规模不足北京故宫的十分之一。但建筑上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特色,是沈阳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其中大政殿据说是一颗长白山百年松木运至沈阳,由工匠整体雕刻,整个殿身没有一颗钉子,八个柱子代表八旗,支撑着整个大清体系,浑然天成。凤凰楼是沈阳故宫的至高点,门上紫气东来的牌匾是乾隆御笔的真迹,其台阶为24又代表24节气,一个皇上综合办公的场所。#清朝宫简介#
6、清朝宫服图片提到北京的皇家园林,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颐和园,但是你知道吗,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它就是圆明园。圆明园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御苑,集中西造园艺术之大成,曾经风光无限,却在战火中惨遭毁灭,成为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史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座曾经辉煌而又悲惨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起源和发展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末年(1709年),初是雍正做皇子时的赐园,称为“圆明苑”。雍正即位后,对圆明苑进行了扩建和改造,增加了许多亭台楼阁和水池花木,改名为“圆明园”。乾隆时期,圆明园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扩建,在圆明园的东面建成长春园,在东南面建成绮春园(后改名为万春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统称为圆明三园,占地面积达到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乾隆还根据各景点所形成的景观特色,定出有代表性的四十景,并配有御制咏诗40首。圆明三园不仅借鉴了江南水乡的风光和私家园林的精巧,同时还引进了西方建筑和喷泉等元素,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其中著名的就是长春园内的西洋楼景区,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和法国传教士蒋友仁设计,由中国工匠建造。西洋楼景区包括六栋西式建筑物、三组大型喷泉、若干庭院和小品,沿着北宫墙呈带状展开。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铜像组成的水力钟,每到整点就会喷水报时。圆明园的毁灭和重建圆明三园经过清朝五代皇帝(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的不断修缮和完善,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被世人赞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然而,这座人间仙境却在战乱中遭到了无情的摧残。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洗劫了圆明三园,掠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然后在10月18日下令放火烧毁了圆明园和长春园,火势持续了三天三夜,将这两座园林化为灰烬。绮春园由于地处偏僻,幸免于难。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入侵北京,又对圆明三园进行了大肆的破坏和掠夺,绮春园也被毁。此后,圆明三园成为了一片废墟,被人们遗忘和掩埋。建国后,圆明三园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修复。1950年,清华大学在绮春园的基础上建立了校园。1988年,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圆明园管理处开始对部分景点进行复原和重建,如海晏堂、万花阵、九洲清晏等。目前,圆明园遗址公园已经成为了一处集历史、文化、自然、教育为一体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5A级旅游景区。圆明园的意义和价值圆明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作,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也反映了清朝皇帝的审美情趣和政治理念。它还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是次尝试融合西方建筑风格的创新之举。它更是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史的象征,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历史教材。今天,我们走进圆明园遗址公园,看到的是断壁残垣、荒草萋萋、水深火热的惨状,心中不禁涌起一种悲愤和自责。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现在,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精神。我们也应该有信心和勇气,让这座曾经辉煌而又悲惨的皇家园林重新焕发生机和光彩,让“万园之园”的美名再次响彻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