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套书,它的故事中满满的都是主人公的善良、正直、勇气、机智、聪慧。在各种精彩曲折的故事中,我们能读到——“……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你就一定能做到”“帮助别人的美好感受会深深留在一个人的心底”“心里有话就要说出来,……大家都会尊重敢于说出心里话的人”还有,一边看书一边和孩子们总结的——“判断一个人是否做了某件不好的事,要看证据而不是猜测”“能用勇气和智慧帮助别人,不仅会收获友谊和信任,也会让自己很有成就感”“友谊的深入是因为我们一起经历了很特别的冒险经历”“当个好侦探需要观察力和好记性”……是不是觉得很多价值观都是我们想教给孩子的,但是这套书就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中,没有任何说教的把这些展露无疑。暑期必看书目!适合幼儿园中大班到小学的孩子。 #吴可读简介#
2、吴可读教授御史的工作是直言,但好讲究方法。百家讲坛喻大华,《囚徒天子光绪》第三集。简直就是跟同治皇帝叫板。说你把成禄给杀了,然后向甘肃人民谢罪,然后再杀了我向成禄谢罪。这不认定皇帝包庇成禄吗?果然同治皇帝接到吴可读的奏折之后,立即火冒三丈。我讲一个关于吴可读的事迹,您就能够了解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吴可读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是个名士一类的人物。做了御史之后,以直言敢谏著名。当时乌鲁木齐提督成禄是一个品级很高的武官了,在甘肃驻扎、勒索甘肃的百姓,而且还污蔑老百姓是叛逆派兵围剿老百姓的村庄,冤杀了二百多个人,以此来谎报胜仗。吴可读上疏同治皇帝指控成禄罪大恶极,说他有可斩者十,就是他有十条死刑的罪名,要求同治皇帝判处成禄死刑,立即执行。同治皇帝接到奏折之后,让有关部门查一查,结果晚上把成禄就给抓起来了。一查基本属实,经审理判了死罪,但不是立即执行,而是缓期执行。斩监候吴可读大怒,他本来是要求判处立即执行的,皇帝给判了缓期执行。他生性立即上疏皇帝,提笔写作业,斩成禄以泄甘民,就是杀了成禄,然后向甘肃的老百姓谢罪,写到这个地方。吴可读热血上涌、心跳加速,又提笔写道:再斩臣已谢程度。这句话语气强硬不说,而且认定了同治皇帝包庇成禄,简直就是跟同治皇帝叫板。说你把成禄给杀了,然后向甘肃人民谢罪,然后再杀了我向成禄谢罪。这不认定皇帝包庇成禄吗?果然同治皇帝接到吴可读的奏折之后,立即火冒三丈。他决定不斩成禄了,先斩吴可读。
3、每个人的背后都会有心酸,都会有无法言说的艰难。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泪要擦,都会有自己的路要走。只要记得,冷了给自己加件外衣;饿了给自己买个面包,痛了给自己一份坚强;失败了给自己一个目标,跌倒了在伤痛中爬起,给自己一个宽容的微笑继续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尽己力,听天命。无愧于心,不惑于情。顺势而为,随遇而安。知错即改,迷途知返。在喜欢自己的人身上用心,在不喜欢自己的人身上健忘。如此一生,甚好。
4、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个认识字的文盲,看了作家协会的水平突然膨胀了
5、为同治立嗣光绪立储之争慈禧指定光绪继承皇位之时,备受争议,有一个官员以死谏之。1879年4月11日,也就是光绪五年三月二十日,两宫皇太后慈安和慈禧携年幼的光绪皇帝,率领着一群朝廷官员出京,阵势浩大,明白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为同治皇帝送葬惠陵。同治皇帝下葬典礼持续了九天,三月二十九日,送葬队伍中有一名吏部官员名叫吴可读,他是吏部主事。返京途中,他在蓟州马伸桥三义庙服毒自杀,并留有一封给两宫皇太后的遗折。吴可读以死为谏,目的就是要为死去的同治皇帝立嗣。按理说此时光绪皇帝已经继位五年,为什么还会有立嗣的说法呢?原来,同治皇帝无子,慈禧于是指定了醇亲王奕譞的儿子为皇帝,为了使光绪继承皇位符合流程和规矩,将光绪皇帝立为咸丰皇帝的子嗣,这样一来,皇位从历来的父死子继,变成了兄终弟及。但朝中许多大臣为了能够保持同治皇帝的正统性,就要求为同治皇帝立嗣,并且要确定光绪皇帝死后,皇位由同治皇帝的子嗣继承。但是两宫皇太后并没有接受这样的安排,也就是说,皇位到同治皇帝这里血脉就断了,换成了旁系血脉。吴可读在遗折中指责两宫皇太后“一误再误”。吴可读之所以以死谏之,主要是朝廷对同治皇帝立嗣三缄其口,无人敢提,吴可读也是走投无路,选择了这样极端的方式来引起朝廷的注意。果然,吴可读的死谏起到了预料的效果。两宫皇太后先是召集宗亲商议为同治皇帝立嗣的事情,但是没有结果。于是将商议范围扩大,召集百官一块商议,可没想到的是,满族官员和皇室宗亲一样,对为同治皇帝立嗣的事情不发表任何意见,全然一副置身事外的姿态。而对此事极为上心的则是汉族官员,他们争论的激烈,,如翁同龢、张之洞、沈桂芬等人。终,两宫皇太后采纳了张之洞的建议,下文件指示将来继承大统的无论是谁,都是同治皇帝的后嗣。对吴可读的行为也进行了表彰,以五品官员进行了抚恤。
6、光绪五年(1879年),同治下葬惠陵,御史吴可读请求陪同送葬。结果吴可读半路自杀身亡,身后留下一封遗折,请求慈禧待异日光绪成年之后,将其子过继给同治,作为下一任储君,以保持大清国祚绵长。这一“尸谏”事件震动朝野,慈禧太后迫于舆论压力也不得不批准了吴可读的建议。清朝的皇位传承经过两百年的不断调整和完善,皇位继承制度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严密和合理的规则:首先是父死子继,之前没有兄终弟及接替皇位的成例;其次,清代皇帝的确立,早期由满族亲贵共同协商,或者皇帝留下遗诏决定,在雍正创建秘密立储制度之后依次而行;后,但凡幼主即位,通常先帝都会安排辅政大臣辅佐新君。但是,具有强烈权力欲的慈禧太后缺罔顾祖宗家法,一口气将这些成例全部打破,以一己之言,决定了皇位的归属,并继续垂帘听政。难怪有些大臣会有意见,甚至不惜以死抗争。慈禧后选择光绪,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载湉是慈禧妹妹的儿子,又是醇亲王奕譞的儿子,可以说载湉是慈禧的侄儿兼外甥。遗憾的是,权力欲强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的关系并不好,由于他们没有血缘关系,慈禧对光绪并没有深刻的感情。正印证了那句话:无情是帝王家。
7、这会儿才猛然想起今天是七七事变纪念日。三十多年前捧起初中历史课本背到“吉星文团”几个字时,虽然身边我知道没有姓吉的,但觉得“吉星文”这个名字一看就真爷们!正如读到长城抗战的内容时,“宋哲元”“二十九军”“大刀队”“喜峰口”这些字都闪耀着民族壮美的光芒!我们的历史课堂不是虚头巴脑讲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态度、能力和方法,当然更不是考完拉倒的应试教育,而是哪怕过三十年,忙碌的生活也让我们想起今天历史上发生了哪些大事!历史是鲜活的,物理学让我们自觉把安全带系上,语文让我们把抄袭看做耻辱!如果非要关注娱乐明星的私人生活,那也只是受过教育的人去研究人的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不是满足窥私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