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后代简介(山东朱熹后代)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4 14:52:44 浏览
1、山东朱熹后代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饶市婺源县)人,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字元晦、仲晦,又称紫阳先生,又称朱文公。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尊称朱子。[1]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家境穷困,自小聪颖,弱冠及第,绍兴十八年(1148年)考中进士。历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d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庆元六年(1200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6]朱熹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思想集大成者,开创了紫阳学派。他的理学思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由其校订的“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朱熹著述甚多,其《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元、明、清三代科举的“圣典”。此外朱熹的作品还有《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朱熹后代简介#

2、朱熹后代风水

道德传家的朱氏家谱:兰州安宁堡朱氏为朱熹之后裔。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号紫阳,晚称晦翁,谥号朱文公。祖居安徽婺源(今江西婺源)。朱熹是宋朝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被世人尊称为朱子,是儒家学派“孔孟朱王”杰出的四圣之一。安宁堡朱姓是明朝弘治年间由南京应天府大柳树巷(即今日南京白下区蓝旗街)迁来。据金城朱氏家谱记载:“始祖元晙原籍南京应天府大柳树巷,自大明弘治年间,由南而西,因成土著,遂家于兰州仁寿山下安宁堡焉。朱元晙是兰州朱姓始祖,他生5子,经500多年繁衍,朱姓散居在全国各地约4万多人,兰州一地约两万多人。主要居住在安宁区安宁堡、河湾村、城关区上沟下沟、黄河北草场街,及皋兰县中心乡、曹家湾指头沟、田家窑、朱家井等地。据推算,朱元晙系朱熹12代孙。金城朱氏三、四世祖按木、火、土、金、水五行排列。金城四世祖金字辈为朱熹之父朱松之十六世孙,朱熹之十五世孙,金城朱氏始祖元晙公是金字辈的曾祖父。建于乾隆45年(1780年),毁于1979年的安宁堡朱氏宗祠占地约两亩,原址就在现在的安宁堡乡政府。朱氏宗祠历来挂朱熹画像,供朱熹牌位,宗祠正堂悬挂《派衍新安》、《理学正宗》、《紫阳世泽》三幅巨幅匾额,虽然这些扁额书写和悬挂的年代各不相同,但都与朱熹的身世和思想有关。清道光十一年(1831),修就金城朱氏第一部家乘。此乘内容有总序、上五世昭穆世系表、公田序、祖茔墓志、赞修家祠序、赞修家乘序、赞勋烈序等,为金城朱氏之早、全面、系统、内容丰富之族谱,它对研究考证金城朱氏源流派衍、繁衍迁播、先祖德行等均有极为宝贵的价值。清光绪庠生、十三世孙朱绂(字梓舫)公,于清末为安宁朱氏家族拟定20字派语:“延祖宗家学,永世庆明良。克立维从厚,生繁德泽长。”安宁堡、河湾及附近各支派沿用至今,现已排至“永”字辈,为元睃公第19世孙。安宁堡朱氏家祠金城朱氏家祠座落兰州安宁堡北街偏西。占地两亩许,是兰州一座规模宏伟的朱氏宗祠。清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建大殿三楹,同年上悬十世孙寿撰题“派衍新安”;1938年朱绍良(时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甘肃省政府主席)题“理学正宗”;1949年13世孙朱正中、朱子瑞撰题“紫阳世泽“三幅巨匾。嘉庆八年,癸亥(1803)建祭台、抱厦,上悬“忠孝传家”匾;道光八年,戊子(1828)建二门过庭三楹,上悬 “德垂后裔”匾;殿内正壁挂有文公右颊有七星痣画像;龛台有龛阁,阁内置《金城朱氏家乘》总谱;前置精致牌位,上书“宋徽国公朱熹字元晦之灵位”及金城朱氏始祖元睃公等先祖牌位木主。(新修)

3、宋代朱熹后代

位于历史文化名村江苏常州杨桥村北有一座朱氏宗祠,主祭朱熹嫡裔第二十一世孙,族谱记载的始祖是元末自福建建阳迁居常州过来的,朱氏子孙已分布在杨桥周围20多个村庄,2000余人。2013年易址重建的祠堂坐西朝东,五栋两进,附设文化活动中心和休闲广场,是杨桥村大的家祠。

4、惠州朱熹后代

大家好,我是氏明鏡,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迷雾,探寻尘埃中的真相!为什么有人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大、无耻的伪君子?朱熹 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朱熹·世人对于朱熹的评价褒贬不一,各有各的言词,不过大多数人只是道听途说而已。咱们先来讲讲人们 “ 重拳出击 " 朱熹不过两点:“存天理,灭人欲” 这一理念被认为是封建统治阶级禁锢、压迫人民的思想工具,甚至有人认为其流毒所及,使中国越来越落后于世界文明和科技发展的脚步,终导致了清末任人宰割的悲剧。但其实后世人断章取义评判朱熹,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此处“人欲”是指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如私欲、淫欲、贪欲等,这些欲望是要革除的!其实,理学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即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人欲”即是“天理”——此处人欲即天理。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人的欲望要有一个度!另外,王阳明大圣人也向他的弟子提出过“存天理,去人欲”。其实,圣人们的思想都是同源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只是王阳明是以“致良知”来实现的。" 道貌岸然,表面一套,背地一套 "这不过是南宋d争的产品,不过是些流言蜚语,却被人们津津乐道。不信的朋友可自行查阅 “ 庆元d禁”朱老爷子被骂多年,心里苦啊(╬▔皿▔)朱熹又有什么才华呢?博学多才如果阅读朱熹语类就会惊叹于朱熹的博学多识,先王正典.先秦诸子.佛学.诗词.历史.文学无所不窥,无所不晓。朱熹在史论.经学.诗文方面都有极为高深的造诣。眼光独到朱熹眼光独到,看到了当时国家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弊病。但受时代所限,他开出的药方并不对症。当时社会的病根在于管理手段粗糙,科技落后,以至于改府根本无法对社会方方面面,形成有效的管理。当然,我们也没资格去苛责前贤。只是一个思想高度超前的圣贤,却终因大时代知识储备高度所限而无法真正超越自己身处的时代。思想前卫当时有徒弟问朱熹为什么历来各朝 “立长不立贤 ”朱熹说了几句话,其中一句叫 “ 贤不贤不可知 ”,真是简洁明了,诸如此类,许多问题,朱熹都有新颖的见解,可以启发后人,去理解古人的思考方式。学术自由朱熹办书院,目的是解放人的思想,而不是禁锢人思想的,讲究学术自由的。当他办书院时,就邀请 “ 心学 ” 代表陆九渊,另一位大家吕祖谦,“ 道家 ”白玉蟾来书院讲学,辩论。所以当时绝不是思想禁锢,而是学术多元,学术自信。总结·总之针对同时代知识分子好空谈的弊病,朱熹开出了实证研究学问的药方,影响深远,可以说为国人预先保留了实证科学的火种。

5、朱熹后代有多少人

朱熹后人移居笔村,世代繁衍,位于黄埔区丹坑铜鼓山北面山下。拆迁中的笔村,仍保留朱子文化!小孩的学校座落在笔村,从入学开始,该学校一直推行诵读《朱子家训》,当我走过朱文世公祠,探询朱子文化,原来就在我身边,朱子这么有渊源。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朱熹后代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