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崇明简介(奢崇明)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4 18:24:57 浏览
1、奢崇明

正史中一位列入《臣工传》而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川蜀大地孕育的一位女武将:在历朝正史中不少都有一个专门的单元名曰《列女传》,旨在记载该朝除帝王后妃外有重要影响或者有教化意义的女性,我们所熟知的花木兰、穆桂英在正史中并不见记载,而秦良玉不仅入了正史,而且被列入了《臣工传》,这是后世修史之人对秦良玉的至高认可。秦良玉是当时的四川忠州人,现在忠州归属于重庆。秦良玉长大后嫁给了世袭石柱宣慰使马千乘为妻,后来其夫追随朝廷参与了万历朝著名的播州之役,秦良玉夫妇二人身先士卒连破敌阵,为南川路战功之首,但是在战后秦良玉却没有宣扬自己的功勋,本该得到封赏的马千乘不仅无所得,还被人诬陷冤死狱中,秦良玉虽然悲愤,但并没有言说。马千乘死时,儿子马祥麟尚幼,只得由秦良玉暂代其职。在明光宗和熹宗即位之初,恰逢后金进攻辽东,朝廷征召勤王,秦良玉与兄弟们一起带领麾下北上,浴血沙场,取得了相当有力的胜利,而她的弟弟却战死沙场,皇帝朱由校听闻后追封了其弟,并施恩其家人。后来,秦良玉返乡征兵,打算再次北上,不料又碰上永宁 宣抚使奢崇明叛乱,于是就地参与到了平叛之中,战事平定后,秦良玉受到了朝廷的封赠。尔后二十多年间,秦良玉南征北战,成为明王朝在川蜀地区重要的军事存在,更在崇祯三年北上京师勤王,受到了崇祯帝的嘉奖,后来川蜀之地纷乱四起,张献忠入川后与秦良玉斗争多年,秦良玉虽然处在劣势但依旧努力周旋,受到了川蜀民众的拥护。南明时期,远在福建的隆武帝专程派人前来加封秦良玉为太保兼任太子太保,稍晚即位的永历帝朱由榔也派人封其为太子太傅,主管四川招讨之事。此时的南明依旧是风雨飘摇,年过古稀的秦良玉也是独木难支。后来,与秦良玉争斗多年的张献忠死了,秦良玉不久后也寿终正寝,享年75岁。秦良玉是一代巾帼英雄,按照她给天启帝呈递的一道奏疏中所说“。以六尺躯须眉男子,忌一巾帼妇人,静夜思之,亦当愧死。”当真是有“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英雄气概。也难怪连后世修史之人也要将她从《烈女传》提到《臣工传》,以表尊崇。参考资料:《明史·秦良玉等传》

2、明平奢崇明之战

崇祯三年,北京城即将失守,就在这时进来一人向崇祯皇帝朱由检报到:“皇上,秦良玉率军勤王已到京城。”崇祯皇帝闻报大喜,一时诗兴大发,连写四首御制诗(如下图)来表彰秦良玉。那么这位秦良玉是何许人物呢?为什不爱诗词的崇祯会诗兴大发赞扬她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看这位明朝“花木兰”的英雄事迹。秦良玉,字素节,万历二年出生于四川忠州她的家族是巴蜀地区的大户,虽是书香门第,却一直有习武的传统,正是在其父亲菜葵的耳熏目染之下,秦良玉从小就对兵法很感兴趣,明明是个弱质纤纤的姑娘家,却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二十一岁那年,秦良玉与四川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喜结连理,这位石宣抚使也大有来头,其家族特有的白杆步兵,素来是明朝强军,秦良玉的到来,更是令马家白杆军如虎添翼。万历二十七年,杨应龙在播州作乱,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率三千人跟随李化龙前去征讨,杨应龙趁李化龙军营中大摆宴席,连夜来袭。秦良玉夫妇先反应过来,打败袭击乘胜追赶,接连攻破金筑关等七个营寨,后来又协助酉阳各路官军攻取桑木关,大败杨军。此战虽然秦良玉战功第一,但事后她并没报功。可能心里对自己的定位是辅佐丈夫,还没想到做独立的将领。万历四十一年,马千乘得罪了监军太监邱乘云,被诬陷下狱,病逝于狱中。马千乘死后,秦良玉便代替她丈夫的位置。此后数年,秦良玉在石砫训练兵马,抚慰地方,名头极响。泰昌元年,后金女真入侵辽东,朝廷就派秦良玉援助,之后秦良玉就派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领几千人先前往,秦家兄弟裕血奋战,秦邦屏战死,好在秦民屏得以逃脱。秦良玉闻之大怒,亲率三千兵马直达榆关抗击后金,打的后金节节败退,战后,明熹宗朱由校下诏赐秦良玉二品官员的服饰,封诰命夫人。天启二年,奢崇明围了成都,朝廷急令附近土司前去解围,土司们都收了奢崇明的贿赂,置之不理。只有秦良玉听从调令,击鼓西进。一到就打败奢崇明,解了成都之围。之后一路追着奢崇明打,彻底平定奢崇明四川之乱。朝廷也不吝于封赏,授秦良玉为都督佥事、充都督同知总兵,并加封为夫人。此时满清的目光一直盯着明朝。崇祯三年,在清军的猛攻之下,永平四城失守,京城告急。秦良玉带着部队进京勤王,并拿出家中的资产充作军饷。崇祯感动之余,特意下旨表扬并亲自诏见,不爱诗词的崇祯竟然还诗兴大发,作了四首赞扬秦良玉的诗。崇祯十七年,也就是明朝灭亡的那一年。农民军领袖张献忠率大军攻占夔州,秦良玉再次领兵去救,遗憾的是,由于兵力太过悬殊没打过张献忠,秦良玉只能败退,之后驻守石砫,张献忠四处招降、攻打土司,却从不敢来石砫。1646年(南明隆武二年,清朝顺治三年。),远在福建称帝的隆武帝,派使者专程到石砫,加封秦良玉太保兼太子太保衔,封忠贞侯;近在西南的永历帝则加封秦良玉太子太傅,任四川招讨使。他们都对秦良玉寄予厚望,可是此时的秦良玉已经是73岁的老人了,病痛缠身。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秦良玉就因病重抱恨而终。在这里借用著名女作家谢冰莹的点评:“秦良玉死了,他的哥哥邦屏、弟弟民屏、儿于祥麟、媳妇凤仪,都为国家壮烈地牺牲了, 她虽是一位出身儒门的闺秀;可是志安社稷,爱国忠君。她生在多事之秋的明朝,国内有土匪流, 寇的骚扰;国外有满骑倭奴的侵略,多少文武百官,士大夫将帅,没有不为自己的名利在明争暗斗的,有谁像秦良玉一样一生的精神,都拿来放在安内攘外,剿贼御侮上面呢?她一生为国家奋斗,为民族牺牲;她没有过一天舒服快乐的日子,日夜在为战事筹划。一直到死。还念念不忘保存她的石砫,这种爱国保家乡的精神,非但使后世的人永远赞美,永远敬佩;更值得人们永远! 怀念!永远学习的!

3、奢崇明字号

永城人在大明万历年,北有满清祸乱朝纲,南有西南少数民族叛乱。国家局势动荡,值此乱世年代,朝中竟无一人肯出战,明太常少卿,佥都御史归德府永城人王三善毛遂自荐一介文官挂武衘,因北方用兵无再多兵力调配。加升王三善贵州巡抚随行招兵!奢安之乱王三善以两万人破敌十万大捷,王三善请求朝廷勿行杀伐,设土司治理地方静土息民。班师回朝之际遭降将陈其愚杀害,遗体由同乡刘超抢回运回家乡,唯首级被敌抢走,遗体运回之路,百姓十里恸泣送行。朝廷闻之倍感痛心加赠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太子太傅,谥“忠烈”。在其家乡(今牌坊街)御赐立忠烈牌坊,家庭三代受封,允许其四门出棺之礼。首级葬地立神道碑,建将军庙,传闻在贵州受以供奉的将军庙在当地灵验。此次平叛捍卫了民族割立分裂。王三善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授荆州推官,为官公正廉明,曾平反楚宗等人冤案。后任吏部文选,他因才用人,不阿权贵。明光宗泰昌改元(1620年秋),升任太常少卿。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王三善升任右佥都御史。时贵州少数民族酋长安邦彦、奢崇明起兵反抗明王朝统治,攻陷州郡,黔省连续奏章告急。王三善奉命巡抚,率兵前往镇压。他以同邑人刘超主管中军,刘泽清领前哨,兵分三路,衔枚前进,率部转战7昼夜,将反抗明朝的少数民族武装镇压下去。编辑本段王三善战绩王三善以两万人马破敌十万,不免麻痹轻敌。他指挥所部追击,保举大将刘超为总兵官,渡陆广,趋大方;总兵官张彦芳渡鸭池;都司线补衮出黄沙渡,三路并进。天启三年(1623年)正月,因明军被诱深入,遭少数民族武装围歼,大败溃退。安、奢等复挥师进攻贵阳。王三善派遣偏将祁继祖、王建中等破莲花堡,救青岩,进攻八姑荡,焚烧200多座村寨,因功晋升为兵部侍郎。他又督师前进,渡乌江,逼漆山,直抵大方,擒少数民族酋长奢崇明、蔡金贵、张向极等,安邦彦、奢社辉等逃匿。此时,王三善认为反抗朝廷的少数民族已被平定,打算设土司治理地方,因朝内有改郡县的议论,致使一些少数民族及土司恐惧,于是都倾向安邦彦。王三善盘桓大方40余日,于天启四年正月东撤,少数民族叛军跟踪截击,中军参将王建中、副总兵秦民屏战死。明军且战且退,行至内庄,后军被截断。王三善回师救援,士卒多跑散。这时,原向明军诈降的陈其愚,极得王三善信任,经常和他议论兵事,所以陈对明军中的虚实无所不知。他见机会已到,便故意放马冲撞。王三善被撞坠马,自刎未死。被俘后,大骂不止,遂被杀害。时年60岁。下期解说玉堂春永城人苏三。

4、奢崇明所处时代

1621年,一名使者正在秦良玉的军营中口若悬河地游说。秦良玉一声断喝:“来人,把他给我推出去斩了。”使者大惊失色,但仍是不死心,恐吓道:“你现在不与我主合作,待他日大破成都之日,定叫你们马、秦两家断子绝孙。”秦良玉不怒反笑:“难道我还怕他不成,有种他就来,我等着他便是。如果因为杀贼灭寇,致使我们两家人殒命,那也是为国捐躯,死而无憾。”使者听罢哑口无言,重将听罢尽皆动容。秦良玉再不多言,杀了使者,带兵去解成都之围。秦良玉是四川中州人,自幼文武全才,21岁那年嫁给了石砫宣抚使(石砫土司)马千乘为妻。马千乘是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手下有一支骁勇善战的白杆兵,打法独特,屡建奇功。所谓“白杆兵”,就是以白蜡树做成的长矛,枪头配有铁钩,枪尾配有铁环,即可捅杀,又可砍杀,还能用铁环重击。二人婚后,一起携手,对白杆兵加以改良,采用长矛和火枪相结合,使得白杆兵的威力更强。这支军队大的特点是适合山地作战,士兵们身手敏捷,翻山越岭如履平地。1599年,播州的杨应龙叛乱,秦良玉夫妇带领这支白杆兵大破敌军,杨应龙自杀身亡,秦良玉一战成名。正当这对年轻夫妻意气风发之时,厄运降临。马千乘因为得罪了太监邱乘云,被污入狱,三年后冤死狱中。这三年,秦良玉四处奔走,营救丈夫,可是万历皇帝懒政,朝中大臣忙着结d营私,她求告无门。直到丈夫的死讯传来,一时之间群情激愤。秦良玉强忍心中悲通,安抚部下,整顿军务,承袭了土司一职。卸裙钗,易冠带,开始了她南征北讨的军事生涯。1620年,满洲八旗兵入侵辽东。八旗骑兵被誉为“17世纪强骑兵”,明军畏其锋芒不敢迎敌,这时候明王朝想起了远在西南的白杆兵,急召秦良玉解辽东之围。秦良玉派她的哥哥秦邦屏和弟弟秦民屏先行带三千白杆兵赶赴辽东,与另外一支来自浙江的步兵合在一处,在浑河与努尔哈赤的六万骑兵展开激战。虽然敌众我寡,但是川浙兵士毫不畏惧,白杆兵发挥自己的兵器优势,初一交手,八旗军就吃了大亏,久占不下。后,失去耐性的努尔哈赤用大炮炮轰白杆兵,打散了白杆兵的阵型,川军终败下阵来,秦邦屏和两千白杆兵阵亡,秦民屏浴血奋战突围逃生。“浑河之战”虽以明军的失败而告终,但是八旗军也同样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场悲壮的战斗极大的鼓舞了明军的士气。此战之后,天启皇帝赐秦良玉二品官袍服,并加封诰命夫人,同时对阵亡将士全部加以抚恤。也就是在“浑河血战”之后,发生了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造反,奢崇明派使者前去游说秦良玉,使者本以为,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死在了朝廷的大狱里,秦良玉对朝廷肯定会有不臣之心,结盟一事很容易就能促成,没想到秦良玉没有半分犹豫,杀了使者,平定了奢崇明的叛乱,这也就是本文开头的一幕。1630年,白杆兵与八旗军再次交手,此时已是崇祯三年,清兵绕过有明军重兵把守的辽东,经过河北,打进北京。秦良玉率五千军士进京勤王。此时的形势及其糟糕,大明朝已经日落西山,多数人都在拥兵观望,秦良玉迎难而上,屯兵宣武门外,与祖大寿相互配合,充分发挥白杆兵的优势,仅用五天时间就收复了沦陷的关内四镇。1640年,秦良玉遭遇了她战争史上的第一次惨败。当时张献忠造反,秦良玉奉命平叛。但是由于四川巡抚邵捷春的瞎指挥,不听秦良玉的劝告,致使秦良玉苦心经营的三万白杆兵全军覆没。伤心不已的秦良玉只能回到石砫,重新练兵。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明朝灭亡,秦良玉陷入国破家亡的悲痛之中。而此时的张献忠再度卷土重来,71岁的秦良玉披甲上阵,但由于兵力悬殊,终不敌,只好退守石砫。此后,张献忠攻下了四川全境,唯有对石砫不敢染指,而石砫也成了当时很多老百姓的避难之地。1646年南明政权为表彰秦良玉的忠贞,特封她为忠贞侯。她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战功封侯的女将军。1648年,75岁的秦良玉带着遗憾,闭上了她疲惫的眼睛。秦良玉一家可谓是忠烈满门,哥哥、弟弟、儿子、儿媳,先后血染疆场。她戎马一生50年,为大明朝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一位被正史单独立传的女将军。“鸳鸯袖里握兵符,何必将军是丈夫”,秦良玉传奇的一生,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以个人之力,根本无法阻挡大明朝的大厦之倾倒,但她英勇无畏,忠义不屈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去赞颂和传扬。在古代,不知涌现出多少奇女子,但是因为女子在古代地位低下,能够载入史册,并且为之著书立传的寥寥无几。而在现代,不论男女,只要做出了突出贡献都会在青史留名。相比较之下,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是多么幸运啊!#奢崇明简介#

5、奢崇明搜狗百科

公元1613年,秦良玉的丈夫战功赫赫,却被朝廷关押冤死狱中,秦良玉悲痛欲绝。不久,朝廷竟然命她代夫出征,攻打强盛的后金。想不到偌大的天下,需要一位寡居的弱女子来守护,这让她情何以堪?她该何去何从?很快,努尔哈赤进犯辽东,朝廷慌忙催促秦良玉率军北上。秦良玉派遣兄长秦邦屏和弟弟秦民屏带领三千白杆兵前去增援。白杆兵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英勇善战,而且意志坚定,比那些望风而逃的朝廷大军强多了。然而浑河血战,三千白杆兵与四千戚家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努尔哈赤以近十倍兵力围攻,寡不敌众,几乎全军覆没。附近虽有数万明军,却不敢增援。终秦良玉兄长战死,弟弟秦民屏侥幸突围。秦良玉悲愤不已,亲自再率三千精兵赶赴北方,一路上秋毫无犯,令朝野刮目相看。兵部觉得四川人太能打了,干脆让秦良玉回乡再多招募一些士兵,秦良玉到家还没几天,宣抚使奢崇明部将樊龙,就派人送来了大量金银财宝,并意味深长地劝道:“只要跟我们结盟,荣华富贵指日可待。”原来奢崇明已在重庆反叛,秦良玉怒不可遏,她怎能与这些叛徒为伍,当场就将使者斩杀祭旗,然后马不停蹄地穿插到重庆后方,一把火烧光他们的船只,阻止敌军顺流而下,并迅速派兵扼守忠州等要地。公元1622年,奢崇明包围了成都,其他土司都拿到了奢崇明送过去的大礼包,全部按兵不动。虽然秦良玉也是土司首领,但她的觉悟完全不一样,她的心中有家国,有百姓,因此不顾一切地率军出征。奢崇明根本不是秦良玉的对手,被她按在地上一顿狠踩后,万念俱灰,竟然自行了断,四川之乱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秦良玉彻底平定。真的是巾帼不让须眉,但是许多男性将领觉得丢了脸面,往往故意为难秦良玉。秦良玉忿忿不平地上书:“有些大将没见过贼兵,却整日吹嘘,一旦两军对垒,则闻风而逃。自己战败却担心同僚战胜,自己胆小就担心同僚胆大。比如总兵李维新,自己战败回营,反将我们拒之门外。我们取得大捷,却遭人离间。一个六尺男儿忌恨一个巾帼妇人,岂不羞愧?”皇帝朱由校还算看得清楚,知道秦良玉不但擅长领兵作战,而且忠君爱国,因此要求文武百官必须以礼相待,不得再有任何猜忌。公元1630年,皇太极绕过了关宁防线,直逼京师,情况危急,秦良玉奉命勤王。由于朝廷资金匮乏,她不惜从家中拿出粮饷,亲自带兵北上。皇太极被袁崇焕击退后,秦良玉也打道回府,不过留下秦翼明驻守京畿。公元1634年,张献忠攻入四川,在秦良玉的家门口横冲直撞,秦良玉自然不能忍,马上率军回击。张献忠被她追着打,一口气跑到了湖广,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投降朝廷,毕竟还有秦良玉这样的猛将在,实在捞不到什么好处。六年后,眼看着大明江河日下,张献忠跟罗汝才一合计,立刻重操旧业,再度反叛朝廷。此时的秦良玉虽然已是六十六岁的老婆婆,依然一身是胆,她毫不犹豫地率军攻打罗汝才,将他的帅旗也给夺走了。罗汝才被打得毫无脾气,后只能投靠实力强劲的李自成。关键时刻,杨嗣昌向皇帝请命入川平叛,他提出“驱贼入川”再行消灭的策略,将四川的官军精锐全部调走,只剩下两万老弱残兵驻守重庆。然而四川巡抚邵捷春根本不懂军事,不但消极防守,而且不听秦良玉劝告,以至于张献忠高歌猛进,连战皆捷。如今的张献忠实力大增,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虽然秦良玉极力救援,可惜孤木难支,三万部下几乎全军覆没。秦良玉不甘就此战败,她前去拜见邵捷春,提出调用自己压箱底的二万溪峒士兵,但是只能负担一半的军饷,另一半需要朝廷支持。由于官府缺粮,加上内部矛盾重重,这个提议终被无情否决。秦良玉无奈地仰天长叹,不是她不想挽救大明,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公元1643年,大明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后时刻,张献忠在四川纵横驰骋,无人能挡。秦良玉看不下去了,主动向巡抚陈士奇提交四川的形势图,并请他派兵驻守十三个战略要地,或可挽回大局,然而陈士奇充耳不闻。秦良玉并未放弃,再找巡按刘之勃商谈,刘之勃十分赞同,但是无兵可派。无奈之下,秦良玉只能率领私兵攻打张献忠,可惜寡不敌众,她对部下鼓舞道:“局势至此,我虽为一个妇人,也要坚守到底!”张献忠在四川大肆招降各地土司,却始终不敢踏入秦良玉驻守的石砫一步,这位巾帼英雄实在不好惹啊。公元1648年,秦良玉终于走完了她那传奇的一生,享年七十四岁。爱国将领冯玉祥曾表示:“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秦良玉也是历史上一位被史书单独列传的巾帼英雄。秦良玉虽然能征善战,可惜兵权不够,面对四川的败局,虽有平叛良策,奈何缺兵少粮,更不能越俎代庖,以至于眼睁睁看着大明分崩离析。倘若崇祯皇帝越级提拔,让她便宜从事,秦良玉必能安定四川,做出更多彪炳史册的功绩。相信秦良玉的信念中,不只是单纯的忠君爱国,更有让百姓安享太平的宏愿,毕竟唯有统一与太平,才是真正的治国良方。

6、奢崇明主要成就

重庆江津鹤山坪:据守坪上,千军难攻,是抗击蒙军的重要城堡之一鹤山坪在江津城区西约20余里的鹤山山脉上。呈东北西南走向,虽海拔不高,但在江边和平地凸起,自成一山。山坪北部陡峻的山崖下是波宽浪急的长江,南面崖下是笋溪河。东、西面是陡峭的山壁,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险峻的军事要地,据守坪上,千军难攻。在11处险峻的崖沿边,筑有严实的寨门,形成山寨,所以鹤山坪又称鹤山坪大寨。民国本《江津县志》记载:“鹤山坪,县西三十里,有寨,纵横三十余里,门十一,为县城保障。”长江在江津流成一个“几”字,将江津城东、北、西三面包围。城东南面又有綦江和笋溪河横贯,因而西南面成为江津城外出的通道,但这通道上横着鹤山,如立屏障。鹤山坪大寨是与合川钓鱼城同时期的巴蜀人民抗击蒙军的重要城堡之一。南宋后期,蒙军屡次举兵南下。1236年8月,成都失陷,蒙军接着分兵抄路,沿嘉陵江由北而南,进攻重庆等川东大片地区,江津受到严重威胁。四川制置副使兼重庆知府彭大雅主持扩修重庆城,为抵抗蒙军和守城之计。重庆遂成为蒙军进攻的主要目标。江津为重庆上游郊县,要攻重庆,须取江津,以解后顾之忧和腹背受敌之困。所以,蒙军为攻重庆城,曾五次经战江津。第一次1255年8月,占据云南和陕蜀的蒙军在金沙江上“败宋军二万后夺船二百”,水陆并进,次年12月经战江津后,围攻重庆城。次年正月,蒙军撤围,又经战江津后退守云南。第二次1258年7月,蒙哥率军南征,成都的三支蒙军沿沱江南下,攻破叙州、泸州神臂城。蒙军截断南宋经过长江增援重庆之水路,从长江北面经战江津,直抵重庆。第三次是1275年秋,二万蒙军水陆东进,再次经战江津,与从南充而下的另一支蒙军会合后围攻重庆。第四次1276年,南宋将领张珏等收复被蒙军占据的泸州神臂城,尽俘蒙军诸将及家属和养伤将士,这时围攻重庆的蒙军无心围城,急取道江津回师泸州,沿途遭江津军民拦截,直到次年春才抵达泸州。第五次是1278年,元西川行院万余大军经乐山、宜宾、泸州、江津,且战且进,直抵重庆后屯驻佛图关不论蒙军是从江面还是从北面陆地经战江津,都遭江津军民阻击。蒙军来势凶猛,江津军民屯驻鹤山坪大寨,分北、西两面居高临下,对长江中的蒙军进行阻击。兵强马壮、凶悍的蒙军意在攻取重庆城,对江津只是借道,绝不恋战。鹤山山脉四面陡壁、中为坪地,离江津城近,战时城中人口牲畜全可移居鹤山坪。山坪的北坡和西坡下面正是长江,蒙军水师经过,坪上守军居高临下,凭据有利地势对蒙军实施阻击。鹤山坪东南陡坡下则是笋溪河,鹤山坪就是天然屏障,易守难攻。鹤山坪大寨还与长江北岸的碑槽山溶洞群地下城堡形成对蒙抗击防御体系,南北相呼,水陆相应,形成犄角。鹤山坪有11道寨门,依次为井寨门、安定门(又名马骢嘴)、天平门一门(钻山洞)、双扇门、城门洞一门、通眼门、马家岩门、太平门二门、黄桷门、一人巷门、城门洞二门。此外还有内城福龙门等。现在保存比较完好的有太平一门、安定门、福龙门。这些寨门以后又多次进行补修,从寨门附近和一些山崖上残留的城墙条石风化程度看,城墙和寨门初的修筑时间不下于七八百年,这正是巴蜀抗蒙的重要时期。以后又经历多次战争,如元末明玉珍割据四川占据江津,明末奢崇明叛乱占据重庆和进攻江津,明末清初张献忠占据四川以及后来的石达开进攻江津等,使城墙特别是各个寨门均受炮火创伤,可谓饱经沧桑。鹤山坪山势奇峻,峰回路转,坪上多有自然和人文奇观。如香炉石、帅印石、回马桥、飞仙石、飞龙洞、玉皇溪、檀溪、莹溪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鹤山坪中坪的石墙院,是陈独秀先生后四年的寓居地,陈独秀晚年选择鹤山坪,作为他叱咤风云一生的终点。陈独秀于1942年逝世于斯,鹤山坪又成为一代人杰后四年的见证地,成为重要的历史遗址。从而让世界更加瞩目于这个风景秀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