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宓简介(李宓唐朝)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4 18:38:41 浏览
1、李宓唐朝

751年,唐朝出兵8万南征,以鲜于仲通为主帅,讨伐南诏。阁罗凤请降,鲜于仲通不答应,双方在大和城交战,唐军阵亡6万余人,惨败而归。不久,李宓率7万兵马南下,还是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唐玄宗继位后,奉行开边策略,东征西讨。开元、天宝年间,唐军捷报频传,但失败也不少;两次征讨南诏,都是惨败而归,几乎全军覆没。南诏,位于云南、四川、贵州一带,以云南为中心。皮逻阁统一“六诏”,唐玄宗为了稳住西南,册封他为“云南王”。748年,皮逻阁病逝,儿子阁罗凤继位。南诏实力不断增强,与唐朝起了摩擦,阁罗凤跟云南太守张虔陀关系不好,经常闹矛盾,成为唐朝与南诏战争的导火索。750年,阁罗凤路过姚州,被张虔陀羞辱。张虔陀向阁罗凤索要财物,还羞辱阁罗凤的妻子,言语中很是“无礼”,惹恼了阁罗凤。阁罗凤不甘愿受辱,便率兵突袭姚州,杀了张虔陀,俘虏数千人。不过,阁罗凤并不敢跟唐朝闹翻,处死张虔陀后,上奏唐玄宗,主动认错。唐玄宗好大喜功,杨国忠也想建功立业,唐朝没有原谅阁罗凤。杨国忠认为,区区南诏也敢招惹盛唐,岂能容忍呢。杨国忠对击败南诏很有信心,他向唐玄宗推荐鲜于仲通,让他挂帅出征。鲜于仲通对军事一窍不通,却是杨国忠的铁杆亲信,所以能当主帅。751年,鲜于仲通率8万精兵南诏,后勤运输民夫三十多万,阵容十分豪华。8万兵马同时投入一个战场,在开元、天宝年间并不多见;高仙芝征讨西域,也就2万兵马而已。闻知唐军南征,阁罗凤忧心忡忡,多次派遣使者到唐军大营,请求投降。阁罗凤承认错误,希望能得到宽恕,如果唐军非要交战,他就投靠吐蕃。鲜于仲通瞧不起南诏,认为只要唐军杀来,阁罗凤只能束手就擒。如此,鲜于仲通拒绝接受对方投降,率兵扫除大和城外围的堡垒,然后攻城。阁罗凤无奈,以“称臣纳贡”为代价,请求吐蕃增援。唐朝建立以来,吐蕃与唐朝的战争不断,互有胜负,矛盾也不少。吐蕃士兵很能打,名将也不少。高宗、武则天时期,吐蕃名将论钦陵,几乎吊打当时所有的唐朝名将,大名鼎鼎的薛仁贵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唐玄宗时期,吐蕃达到了极盛,与唐朝、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并列。吐蕃支持南诏,出兵三万进入云南,攻打唐军后路。南诏、吐蕃联手,与唐军在城外决战。鲜于仲通没料到对手这么强悍,唐军与南诏厮杀之际,吐蕃从侧后杀来,鲜于仲通率先逃走。没了主帅的唐朝,各自为战,被吐蕃、南诏分割包围。一番激战下来,唐军阵亡6万余人,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鲜于仲通战败,唐玄宗并不认输,他继续调兵遣将,非要灭了南诏。754年,唐军出兵7万,以李宓为主帅,再次杀向大和城,与阁罗凤决战。出征南诏,李宓没有信心,他希望能招抚阁罗凤,但唐玄宗不答应。李宓与阁罗凤是好朋友,知道阁罗凤并非想跟朝廷过不去,而是杨国忠坏了大事。为迎战唐军,阁罗凤在大和城外挖掘壕沟,修筑堡垒,建立栅栏。此外,修建龙首关、龙尾关,作为大和城的屏障,部署重兵守卫。阁罗凤并不想跟李宓交战,不想让朋友为难。阁罗凤坚守城池、要塞,却并未袭击唐军,他希望李宓粮食耗尽后,自己退兵回去,双方都相安无事。双方相持两个多月,唐军粮食耗尽,又没得到撤兵的“旨意”,李宓只好放手一搏,同时进攻龙首关、龙尾关、大和城,孤注一掷。南诏严防死守,唐军直接扑向坚固的防御工事,被密集的箭雨齐射外。部分士兵杀到龙尾关、龙首关城下,又被石块狂砸,死伤惨重。唐军猛攻关隘,却没料到吐蕃会再次增援,又一次遭遇夹击,全部溃败。三路兵马,两路溃败,李宓无奈,只好亲自冲锋,攻打大和城。李宓策马踏上吊桥,坠入江中。唐军没了主帅,不战而败,又被吐蕃追击,几乎全军覆没。如此,唐朝两次出兵,总计15万兵马,消耗殆尽。唐玄宗还不认输,想继续增兵南诏。此时,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所向披靡,唐军连战连败,唐玄宗自顾不暇,停止征讨南诏。战后,阁罗凤下令安葬唐军阵亡将士,并修建祠堂纪念李宓。安葬李宓后,阁罗凤亲自念悼词:“君不正而朝纲乱,奸佞起而害忠良。生乃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呜呼悲哉!唐师阵亡兄弟!”其实,阁罗凤并不想跟唐朝为敌,他希望朝廷能招抚自己。但是,唐玄宗、杨国忠好大喜功,非要出兵南征。此战,15万精兵损失殆尽,唐朝元气大伤,无法阻止安禄山的凌厉攻势。

2、李宓名字

大理下关镇有一坟墓,民间称之“万人冢”。唐朝天宝年间,唐军与南诏战于西洱河,唐军战败,主帅李宓阵亡,当地人塑李宓像供于苍山斜阳峰(今将军洞),收唐军士兵尸骨葬于下关。《南诏德化碑》记载,战后南诏王阁罗凤下诏::“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忘大礼。” “遂收亡将等尸, 祭而葬之,以存恩旧。”

3、李宓读音

7万元做试管,生下双胞胎兄弟,贵不贵?前一阵儿,中国台湾女星李宓宣传生下了一对双胞胎, 她在网上说,这是花30万台币(约7万人民币)做试管才得到的双胞胎儿子,明年一定会再拼女儿。说句真心话,做试管婴儿,一次等到两个儿子,花费7万元,这个价格真不贵,一次就能成功的都是很幸运的。有人说是医生的医疗水平高,其实,从试管技术来说,全世界都差不多的,成功率高低,更多的是看女方的身体条件。有些高龄女性,本身身体没有什么问题,但为了省事儿,包括希望一胎多生,性别选择,去做试管。这样的情况,一次就中的概率要比长时间备孕的夫妻高很多。所以,正在艰辛试管婴儿求子路的夫妻们不要羡慕,各有各的缘分,只是你的缘分还没到呢。

4、李宓新近照

2023春节D6A姚安光禄古镇总行程:姚安-牟定-禄丰-昆明。在云南,有一座姚安城,半部云南史之说。姚安,古名弄栋,为连接川滇的灵官道重镇,秦为西南夷,汉属益州郡、云南郡,为汉武帝初在云南设置的24县之一。晋属宁州,南朝为爨氏政权迤西道,到唐初重新归附中央集权,因本地姚姓人居多,唐高祖武德四年改名姚州,属剑南节度,设都督府,辖今云南中北部32城。唐玄宗天宝初,设云南太守,驻姚州,处理与南诏的关系。当时唐为牵制土蕃,重点扶持南诏,封南诏王为云南王,但太守张虔陀、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残暴的对待南诏,多次向南诏索要,张虔陀还借招待南诏王(云南王)阁罗凤之机,借酒奸淫了他的妻子与孩子。阁罗凤愤而反唐,围姚州,杀张虔陀,继而引发天宝战争。唐鲜于仲通、李宓、何履光几次率军讨伐南诏,但终都是唐军大败,终损兵约20万,李宓被杀。天宝战争后,安禄山发动叛乱,唐当时甚至无兵可用,至此唐由盛转衰。南诏趁机占领云南全境,设弄栋节度。两宋时期,属大理国弄栋府,弄栋高氏成为大理国权臣,甚至曾代替段氏,成为大理国君,但后来又还政于段氏。元朝成立云南行省,下设姚安路军民总管府,仍由高氏土司执政,直至明清,共700余年,比木氏土司统治丽江的时间还要长。光禄古镇是高氏祖地,因此也被民间称为“七朝古都”。清初改土归流后,土司废,高氏被迁往浙江,光禄古镇逐渐没落。1,回型街。2,光禄古镇承流宣化坊,在安徽徽州,山东诸城等地,也有承流宣化坊。3,张家,但不知是不是张虔陀的后人。4,东关街。5,姚安路军民总管府。6,高雪君祠。高雪君是高氏后一任土司,教育家、诗人。7,赵子骧、马驷良故居。赵子骧、马驷良互为邻居,两家一墙之隔,后因战功双双被授道台,故有“三步两道台”之誉。8,北关街。9,文昌宫。光禄文风较盛,曾有“一门五举子”的美谈。#李宓简介#

5、李宓个人简介

751年,唐朝出兵8万南征,以鲜于仲通为主帅,讨伐南诏。阁罗凤请降,鲜于仲通不答应,双方在大和城交战,唐军阵亡6万余人,惨败而归。不久,李宓率7万兵马南下,还是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唐朝在中国的历史中可是拥有十分灿烂文化的朝代,不仅出现过许多文人雅士,也有很多善战的将军,可以说是一个很强大的朝代。751年正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期间,唐玄宗可是一位了不得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可以说唐朝的文化灿烂到了,一度开创出著名的——开元盛世。早年间的李隆基可是一位盛世明君,但是到了晚年,却一度荒淫无道。751年间,也是唐朝步入了衰败的时期。在这个时候唐玄宗一度派兵两次讨伐南诏,对于当时的盛唐来说,南诏只不过是一个小国,又怎么会劳烦唐玄宗多次出兵讨伐。南诏当时的首领叫做阁罗凤,他在位期间南诏的国力逐渐增强,与唐朝在边境中发生了一些摩擦。当时有一个叫做张虔陀的人,与阁罗凤发生了矛盾,一怒之下将其斩杀。虽然是张虔陀欺辱在先,但他也是官居太守,属于朝廷的大员。阁罗凤在一怒之下斩杀张虔陀,这显然触怒了唐玄宗的天威。事发以后,阁罗凤上书向唐玄宗请罪,但是唐玄宗并没有原谅他,反而觉得南诏国力增强以后越发嚣张,想要统一南诏开疆扩土。但是在唐玄宗末期,实在是拿不出什么得力的名将,并且当时的宰相杨国忠还是一名奸臣,它本是杨贵妃的族兄,深受唐玄宗的信赖。在杨国忠在位期间,发动了两次军事战争,就是攻打南诏。得知唐玄宗要攻打南诏,杨国忠立刻举荐了一名亲信,名叫鲜于仲通,这个鲜于仲通完全没有一点真才实学,他认为南诏国小,只要随便带兵过去就能打败。杨国忠也是一样的看法,把这次讨伐南诏当成了获取军功的一次“旅游”。南诏也并不想和唐朝发动战争,大规模的战斗,阁罗凤确实有些担惊受怕。他便派人向鲜于仲通请降,可是一心想要获取军功的鲜于仲通,压根本就没打算接受投降。他以为凭借着自己手里的八万精兵,可以轻松灭掉南诏。他甚至连计谋都没有用,就这样打发走了使臣,并且时刻准备攻城。被逼无奈之下,南诏只得向其他地方求援,他找到了当时唐朝的仇敌吐蕃。吐蕃可是唐朝的老对手了,得知这个消息,自然愿意给唐朝“出一份力”。因此,他们便答应了南诏的请求,发兵袭击唐军的后方部队。鲜于仲通哪懂什么军事,还一门心思想着自己的升官发财的美梦。他把所有军队调集到了正前方,对南诏发起了攻城。没想到,正在厮杀的时候,吐蕃突然从后方杀来。一时间,八万精兵乱作一团,看见这个情形,鲜于仲通不仅没有安稳军心,反而找了个空隙,一个人骑马逃跑了。唐军一时间失去了指挥,又被敌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八万精兵,几乎全军覆没,鲜于仲通孤身逃回了国家。本应被惩罚的鲜于仲通,不仅没有获得责罚,反而因为杨国忠担心自己的面子,竟然用手段隐瞒了这次兵败,反而说大胜而归,因此鲜于仲通还得到了封赏。由此可见,当时的唐玄宗晚期是多么的腐败了,对于这件事杨国忠耿耿于怀,不仅没有平息事端,反而再次鼓动唐玄宗,开启了第二次讨伐南诏。这次的领军的将军是李宓,这个李宓倒是有几分真才实学,不过他与南诏的阁罗凤关系十分要好,两人有兄弟之情。双方都不愿意发动战争,便心照不宣地按兵不动起来,李宓一度想等待唐玄宗的不耐烦,下令收兵回朝。但是李宓不仅没有等到收兵的命令,反而被逼迫必须与阁罗凤死战一场,这里面自然有奸相杨国忠的调拨。无奈之下,李宓也只能与阁罗凤展开血战,他分三路进军,但是在此被吐蕃偷袭,几场战斗损失惨重,李宓也战死在了沙场上。两场讨伐南诏的战斗,唐军前后死伤了二十多万的士兵。阁罗凤得知这个消息痛哭不已,一度大骂唐朝奸人陷害忠良。虽然两国是敌人,但朋友的身份并没有改变。为此,阁罗凤还为李宓立碑纪念,这在历史上也算是一段佳话了。唐玄宗在得知这件事以后,还要再次出兵讨伐南诏,可惜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没过多久,就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的谋反,一度让唐朝的国力损失惨重,也是盛唐开始衰败的转折点,至于唐玄宗与南诏的恩怨,也只能就此作罢。

6、李宓将军

[沙尘暴]公元749年,云南太守张虔陀在城楼看到一名艳丽女子,心痒的他恨不得立刻占有美人;打听得知这是南诏王妃,要在以前他放弃了,但近他傍上了宰相杨国忠的大腿;于是,他开启了一个桃色计划!要说张虔陀此人,真是在巴结杨国忠之时无所不尽其用,他在群臣早朝之时积极推行当朝宰相杨国忠的“无故扰之使叛”政策,想要邀功取宠。后来,傍上了宰相大腿的张虔陀,更是肆无忌惮起来,他贪婪好色、无恶不作,百姓一个个怨声载道,但却不敢与其作对,这也就导致张虔陀愈发的胆大妄为。[胡瓜]一日,张虔陀在城楼上看到一名艳丽女子,他匆匆下楼想要将女子强抢回去,却不想在下楼以后女子的身影消失在了人群里。回到府里的张虔陀愈发的心痒难耐,他连忙派人去寻找女子的下落,很快,他就打听得知此女子是南诏王妃。彼时,唐玄宗和杨国忠还在计划着压制南诏的崛起,而张虔陀在得到他们的示意以后,便开始计划削弱南诏王在南诏国的影响力和威信,他不仅贪得无厌的向敢怒不敢言的南诏王索要财务,而且还极度打压南诏王的势力。在他看来,南诏王如此窝囊,南诏灭亡那更是迟早的事儿,所以他便开始计划如何得到南诏王妃。很快,他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桃色计划。当南诏王阁罗凤携带妻子到姚州拜见云南太守张虔陀时,张虔陀看到心心念念的南诏王妃以后,立刻就变得心猿意马,虽是如此,他还是假借着女子不得干政的名义,将南诏王妃劝至后宅。[微风]之后,更是不顾南诏王阁罗凤的颜面,将南诏王妃强占。得到消息的南诏王阁罗凤勃然大怒,面对张虔陀的威胁,他决定先发制人,于是他连夜组织精兵,并率兵攻占姚州,后,张虔陀在太守府里被阁罗凤诛杀。而这件事也迅速激化了南诏与唐朝之间的矛盾,并成为了后续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本来,阁罗凤面对朝堂的六万大军压境就已经感到了后悔和害怕,他派使臣前往朝都,以期望朝堂退兵,握手言和,甚至还决定归还土地,甚至礼葬张虔陀。但杨国忠和手下鲜于仲通却认为这是南诏的阴谋,他们坚信手握重兵就可以直接将南诏灭国,甚至还能取得丰硕的战功,于是便继续奋力向南诏攻打。阁罗凤无奈,只得一面召集卒伍,发誓抵抗;一面派遣首领杨利等去浪穹,向吐蕃御史论若赞求救,四月,八万唐军有六万到达西洱河,在南诏与吐蕃联军的攻击下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大将王天运被斩首示众,主帅鲜于仲通连夜逃跑。754年,国忠又使司马李宓率师七万再讨南诏,但因“粮尽军旋,马足陷桥”不战而败,后剑南节度使杨国忠执国政仍奏征天下兵,仍任命李宓为将军,让其率军攻打南诏,不过落得一个“宓被擒,全军皆没”的下场。[握手]其实,早在天宝元年就已经公私劳费,民始困苦,在之后的十二、三年,更是“水早相继,关中大饥”,而杨国忠竞挑选生长好的禾苗献给玄宗,说“雨虽多,不害稼也”。昏庸的玄宗也信以为真,便不肯为士兵提供充足的粮晌,随着两伐南诏均惨败,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致使“人人思乱”。唐朝盛世就在唐玄宗、杨国忠统治集团的腐朽统治下逐渐走向末路,在唐伐南诏的四次征战中,军队全部战败,兵力死亡无数,自此,盛唐的局面轰然倒塌,甚至为一年以后安禄山的造反做好了铺垫。由一场桃色计划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不可谓不让人唏嘘,但这个事件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线,唐朝与南诏的利益冲突是必然的。不过,或许就连造成这件事情的导火索张虔陀都没有想到,他的所作所为虽然引起了唐朝与南诏之间的战争,但后却是盛唐被南诏打得落花流水,尽管后期南诏王阁罗凤向唐玄宗请罪原谅,但南诏却选择了吐蕃进行依附,二者的局面可谓两级反转。天宝后期唐朝与南诏之间的两次战争,虽然是中央和地方两个统治集团之间的战争,却说明决定历史命运的力量是人民群众,无论中央或地方政权都不能违背人民的意愿。参考文献:《唐初至天宝年间唐与南诏的关系》#李宓简介#

7、李密生平简介

历史上的疫情都持续了多久我们现在所说的流行病在古代被称为“瘟疫”,即大规模的恶性传染病。据说历史上的瘟疫大大小小有350多次。古代主要有鼠疫、天花、疟疾等。现代流行病包括非典、流感和近年来出现的新冠状病毒。现代科学发达,医疗手段先进,抗击疫情的方法很多,经验丰富,因此疫情对人类的影响被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以2003年的非典为例。整个疫情持续不到一年。中国有5327例确诊病例,349例死亡。非典尽管疫情来势凶猛,但人类的反应更加迅速,防疫工作取得了非凡的成果。但古代就不同了,瘟疫持续时间长而且造成的危害极大。1、公元前430-前427年,雅典鼠疫持续了约3年,至此雅典沦为一座废城。2、公元164-180年,古罗马爆发瘟疫持续约16年,古罗马一度衰落。3、公元171-219年,我国东汉建安大瘟疫持续了约50年,“建安七子”染病死5人。4、公元541-543年,地中海爆发鼠疫,持续了3年,君士坦丁堡瞬间变“死城”。5、公元1347-1353年间,欧洲爆发黑死病,持续了约6年。6、天花——古老的传染病。从公元前1145年拉美西斯五世之死,到公元1980年天花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这一曾经让人类恐惧的传染病,在历史上肆虐了3000多年。7、霍乱,被称为"19世纪世界病"。霍乱的死亡人数无法计算。仅在印度,一个世纪就有3800多万人死亡。仅在欧洲,1831年就有90万人死亡。8、疟疾,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古罗马作家的作品中,就已经写到疟疾这种周期性的疾病。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孟获;唐天宝中李宓攻打南诏;元朝大德年出征滇南;还有清乾隆年间数度进击缅甸都因疟疾欢而受挫,有时竟会“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在我国古代康熙皇帝曾经被疟疾所感染,而在解放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卫生环境比较差,也曾经发生过疟疾的爆发。在1935年襄阳大水灾之后,发生过疟原虫的爆发感染,导致数以万计的人民死亡。解放之后,我国开始重视卫生知识的宣传,开展了灭蚊等相关的活动,疟疾逐渐消失。新冠病毒从2020年初到现在已经整三年了,在世界各地肆虐,只美国就死亡了一百多万人。在d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采取动态清零政策,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现在新冠病毒的致死力已经显著下降,但传播能力很强。放开管控后还会出现一波或几波的感染高峰。我们仍要做好防护,勤洗手、勤通风、少聚集,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